桑茶坑道中

桑茶坑道中

南宋詩人楊萬裡詩作
《桑茶坑道中》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詩作。此詩描寫夏日江南田野水邊的景色:剛下過一陣雨,暖日和風,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綠花紅,柳蔭濃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圍;同時描繪了兒童牧牛與牛吃草的動态畫面,營造了生機無限的意境。全詩遠景寫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寫人,工筆勾勒,細緻入微。詩中浸潤着古典的靜穆與純淨。《桑茶坑道中》共有8篇,是楊萬裡到漳州赴任途經安徽甯國縣境所寫,這是其中一首。
  • 作品名稱:桑茶坑道中
  • 作者:楊萬裡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古詩

基本信息

原文

宋·楊萬裡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

大意

雨後的晴天,風和日麗,雨水蒸發得無影無蹤。小溪的河槽漲滿了流水,岸邊叢生綠油油的野草,盛開着絢麗的野花。一個牧童躺在柳蔭下,睡夢正甜。而那頭牛隻管埋頭吃草,越走越遠,直吃到柳林西面。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公元1192年(宋光宗紹熙三年)。楊萬裡六十六歲,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裡上書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最後獲授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于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這首詩是楊萬裡當年在安徽泾縣桑茶坑路上所作。

賞析

此詩描寫夏日江南田野水邊的景色:剛下過一陣雨,暖日和風,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綠花紅,柳蔭濃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圍;同時描繪了兒童牧牛與牛吃草的動态畫面,營造了生機無限的意境。全詩遠景寫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寫人,工筆勾勒,細緻入微。詩中浸潤着古典的靜穆與純淨。

此詩語言淺顯易懂。首句寫得平易,“晴明風日雨幹時”,點明一個大晴天,雨後初晴之日,陽光透亮,風兒流暢,地面的積水正被陽光蒸發,被風兒吹幹。一雨一晴,風調雨順,又是農業生産的好時光。全句展示出的大自然不是死寂的,而是流動的。“草滿花堤水滿溪”,在這樣好的氣候條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齊平,這種情景用“滿”字是合适的,常見的;而以“滿”字寫堤上花兒草兒繁盛之狀,原也不足為奇,但“滿”在這裡作為動詞,仿佛青草有意識地去裝點堤岸一般,這就生動有趣了。這樣的“花堤”,正是放牛的好去處啊。

于是,詩人的眼睛發現了“童子柳陰眠正着”,童子在柳樹的濃蔭下酣睡。在詩的節奏上,第三句是個頓挫。前兩句寫的是自然界景物,都充滿生氣和動态,到了最有生命力的人(又是活潑可愛的孩子),卻呼呼大睡,一動不動。輕快的詩歌節奏在這裡仿佛停了下來,放慢了速度。然而,情緒上的頓挫,是為了推出第四句“一牛吃過柳陰西。”童子的牛在哪兒呢?牛兒吃着吃着,已經挪到了柳陰的西邊去了。因為牧童的安然靜止睡眠,使牛兒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動着。畫面因牛的活動,又活動起來。這樣一靜一動,和諧自然。這裡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寫活了,富有生活氣息。

作者簡介

楊萬裡(1127~1206)字廷秀,号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曆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裡。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遊、範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

淳煕六年(1179)至十一年任職廣東,發現惠、潮等州外皆無軍營,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請同意,在所有諸路鄉間外砦蓋造廨舍營房,不準士兵遷駐城内。在惠州先後寫下脍炙人口的詩作如《白鶴峰》《遊東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橋》《遊豐湖》等,其中《遊豐湖》是惠州西湖曆代名詩之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颍水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便得休”。其人其詩在惠州影響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賢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