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藝

根藝

民間藝術
中國根藝美術,屬于美術範疇。根的藝術,俗稱樹根雕藝術,學名“根藝”,在《中華民間藝術大觀》一書中列入“雕刻工藝”,在國家“非遺”項目中劃歸“民間藝術”。
  • 中文名:根藝
  • 外文名:
  • 别名:
  • 屬于:屬于美術範疇
  • 性質:民間藝術
  • 俗稱:樹根雕藝術
  • 創作對象:樹根的自生形态及畸變形态

發展史

根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淵源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雕刻木做裝飾品。在1982年河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号楚墓時發現了我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避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制作于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神韻,色彩古雅樸實。到了隋唐時期,根藝發展已趨于繁榮。《李泌傳》裡有李泌用天然樹根制作“龍形爪”獻給皇帝的記載。清明時期的根藝作品《玉玲珑麒麟》、《鳳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圓陳列至今。

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振興,經濟繁榮,根藝事業也蓬勃發展。在1983年《根的藝術》紀錄片拍攝後,198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根的藝術聯展”,并成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使中國根藝美術走上了正規化,學術化的發展道路。1994年9月經國家民政部批準,由二級學會晉升為中國文聯所屬的一級學會-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産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并且,它以其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睐。

學會成立

一、籌備成立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的“三步走”計劃

為了使這門藝術被國家認可,開創中國根藝美術事業,1981年,馬驷骥和張二濱在著名美術家常書鴻、王森然、常任俠、張啟仁、劉開渠、王朝聞、陳叔亮、邵宇、吳作人、張仃、丁井文、楊士惠、何燕明、張言等專家的關心、參與下,在國務院和全國政協相關領導及國家輕工業部部長徐運北、林業部副部長劉廣運等領導的支持下,利用業餘時間,在北京開始籌備創立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并制定了“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參加根藝展覽和發表根藝論文。

第二步,拍攝根藝電影向國内外宣傳。

第三步,組織全國聯展,使根藝登上大雅之堂。

二、成立了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

1985年5月4日,中國美術館“中國根的藝術聯展”圓滿結束後,在中央新影招待所召開了參加聯展的20多位作者的座談會。馬驷骥先生向大家介紹了國家輕工業部支持成立組織,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言同志前來與大家磋商,共同研究成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相關事宜。在國家輕工業部、林業部、中國科協和美術界、工藝美術界專家的支持、參與下,經過半年多的籌備,于1985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成立大會,馬驷骥先生當選為主任,劉開渠先生為名譽主任,王朝聞、常任俠、邵宇、張仃和楊士惠等為藝術顧問。

根藝研究會成立之初,僅有馬驷骥、張二濱、李德利、俞樂觀、郭平澤、侯玺、邱寶利、計冰、劉萬琪、李蒼彥、屠一道等39名委員。至此,經過馬驷骥和張二濱四年來的籌劃和運作,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自覺地完成了創立全國性根藝學術組織的“三步走”計劃,使全國根藝愛好者有了自己的會員之家。1987年根藝研究會開始發展第一批會員,到1994年會員已達數百人,遍及全國各地。

三、積極組織全國性根石藝術學術交流活動

1.組織舉辦了十三屆全國根石藝術展覽活動。

2.積極開展全國性學術交流和理論研讨。

3.重視根石藝術的宣傳報道和報刊圖書出版工作。

四、加強根石創作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

1.開展根石美術學術資格評定工作。

2.開展“中國根藝石藝之鄉”命名工作。

3.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才培訓工作。

特點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悟出了造型與自然的共同特點,即相互依存,相互發揮,求得完美無缺。自然美啟發了人為的豐富想像力和獨創性,而巧妙的構思卻又使靜止的物體改變了原有的狀态,給了自然物以更盡人意的美。相同的自然有着不同的美感,不同的構思往往出現截然相反的效果,這就要求作者用審美的眼光去識别和發現它那美的所在,充分發揮天然形态的美。

價值

曆史文化價值

華夏民族,幾千年古老文化的曆史長河,滋養了燦爛奪目的根的藝術。湖北江陵馬山一号墓“鎮墓獸”的出土,可看到戰國時期根雕的具體形象。在唐代,文學家韓愈在《題木居士》中記述了一個“根如頭面幹如身”的古樁,被置于寺中作為佛像廣受朝拜;北宋詩人蘇洵得一形如假山的老樹根,将其制成“三峰鼎峙”式的山水盆景當作雅玩;從三國時期開始,就有用樹根做家具的。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就在他的《蕭翼賺蘭亭圖》中畫有和尚坐的根藝禅椅……根藝家具不僅僅是實用、美觀,同時還反映出各個曆史朝代的時代風格。古今根藝者創作的大批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人物神仙等優秀作品被曆代文人雅士所收藏。

這些流傳後世的根藝品既譜寫了我國根藝史的詩篇,又宏揚了民族文化,以各個不同的曆史側面傳播着具有神奇色彩的文明古國的文化藝術。

精神價值

以根會友,陶冶情操,修心養性,獲得豐富的精神食糧;以根會友,廣開社交,增進友誼,促進社會文明。根石友人每每相聚,如遇知音,三句話不離根事。一件作品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折射出“根可傳情,根可育人”的道理。與根相伴,能讓人體驗到人生的價值。在社會交往中,根藝作品也是饋贈親友的新奇禮品。如遇友人新婚、升遷、祝壽等喜慶日子,以根藝品賀之,主人會喜出望外,難忘這段根藝情緣。在外事活動中,根藝美術發揮出難以替代的橋梁作用。蕪湖市與日本高知市結為友好城市後,市領導以六件根藝精品相贈,日方市府幾次來函感謝中國人民的深情。

也有許多作品出國巡展,深受各國人民的珍愛并收藏,增進了友誼,為祖國赢得了榮譽。1991年7月《馬驷骥根藝美術陳列館》在大連虎灘建成,陳列着中國根藝美術學會主席馬驷骥捐贈的200多件根藝精品。多年來,該館接待了大批國内外遊客,促進了當地精神文明建設。該館的建立,将作為祖國文化遺産的一部分永遠留給子孫後代。根藝的價值,更貴其精神,她所産生的精神價值和社會效益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上一篇:驢友

下一篇:西涼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