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田鼠

根田鼠

倉鼠科田鼠屬動物
根田鼠(學名:Microtus oeconomus)體型中等大小,較普通田鼠略大而粗壯,體毛蓬松,體長約為105毫米,吻部短而鈍,耳殼短小。尾很短。通常為體長之1/3或1/4。後足掌部僅近踵部被毛,被毛多蓬松。其餘部分裸露,足墊明顯可見。頭骨大小和形狀随種不同而異,腭骨後緣中央均與翼狀骨突相聯結。上門齒向下垂伸或略向前傾延,第1下臼齒橫葉前方有4~5個封閉的交錯齒環,第3下臼齒均具3個半月形或類長方形的斜列齒環。足及四肢均較短,無頰囊。地栖種類,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樹根、岩石下的縫隙中做窩。廣泛分布于歐亞和北美洲。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中文名:根田鼠 拉丁學名:Microtus oeconomus 别名:苔原田鼠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 目:齧齒目 亞目: 科:倉鼠科 亞科: 族: 屬:田鼠屬 亞屬: 種:根田鼠 亞種:16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776 保護級别: 英文:Root Vole

外形特征

根田鼠

外形:外形與一般田鼠相比,并無特異之處。根據52個成體标本測量的結果,體長為103(79—157)mm,在田鼠中僅為中等大小;尾長36(25—47)mm,占體長的35%,在田鼠中也屬中等長度,但已超過體長的1/3。背毛較長,冬毛更長,而且蓬松。耳小,耳長僅12(6—17)mm,稍露出夏毛之外,卻隐在冬毛之中。四肢短,後肢相對更短,幾乎與前肢等長。腳背部有濃密的短毛,腳趾毛較長,毛長蓋住趾部。蹠部後部有短毛,掌部裸露,有蹠墊6個。後足長17(14—25)mm。

毛色:毛色各亞種有異,将在亞種部分作為鑒别特征詳述。大緻說來,中亞亞種(M. o. montium-caelestinum)背毛最深,為黑褐色;甘南亞種(M. o. flaviventris)赤褐色;柴達術亞種(M. o. limnophilus)淺沙褐色。無論背毛或腹毛,毛基均是青灰色。

栖息環境

海拔2000米以下的亞高山灌叢,林間隙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沼澤草原等比較潮濕,多水的生境。農田、苗圃綠洲中亦有少量分布。

生活習性

築洞穴居,洞道較簡單,大多為單一洞口。築窩于草堆、草根、樹根之下方。個别個體築有外窩。以植物的綠色部分為食,冬季挖食植物之根部、塊莖幼芽、種子。營晝夜活動之生活方式。天敵主要為鼬類、狐和狼,猛禽類。

分布範圍

分布于奧地利、白俄羅斯、加拿大、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芬蘭、德國、匈牙利、哈薩克斯坦、立陶宛、蒙古、荷蘭、挪威、波蘭、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瑞典、烏克蘭、美國。

中國分布于新疆、青海、陝西、甘肅(甘南及祁連山)。

繁殖方式

于夏秋之間進行繁殖。年繁殖3-4次,在祁連山地,于7、8月間捕到的成年雌鼠,多數為懷孕個體。每胎通常有3-9仔,平均為5仔。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根田鼠阿爾泰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altaicus

2

根田鼠阿馬克島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amakensis

3

根田鼠荷蘭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arenicola

4

根田鼠蒙塔古島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elymocetes

5

根田鼠挪威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finmarchicus

6

根田鼠甘肅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flaviventris

7

根田鼠聖勞倫斯島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innuitus

8

根田鼠柴達木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limnophilus

9

根田鼠挪威中部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medius

10

根田鼠中歐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mehelyi

11

根田鼠天山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montiumcaelestinum

12

根田鼠指名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oeconomus

13

根田鼠舒馬金島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popofensis

14

根田鼠普努克群島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punakensis

15

根田鼠亞曆山大群島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sitkensis

16

根田鼠烏納拉斯卡亞種

Microtus oeconomus unalascensis

保護級别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防治方法

化學滅鼠法

大面積消滅鼠時,主要采用化學滅鼠法,人工、器械捕捉僅具有次要的意義。滅鼠的毒餌有:5-10%磷化鋅毒餌:以谷物(麥類、玉米或豆類)為誘餌,先用水煮成半熟,撈出後稍稍晾幹,然後加3-5%的面糊,攪拌均勻,再加磷化鋅,繼續攪拌,最後加少量清油再攪拌均勻即成。在鼠洞外16厘米處,投放麥類毒餌10-15粒;或玉米毒餌8-10;或豆類毒餌5粒,就達到毒殺的目的。

條投時,可按行距30-60米投放。如用飛機噴撒時,麥類毒餌的含藥量應為10%。毒辣餌配制後,要在陰涼處陰幹12-24小時。間隔40米,噴幅40米,于5月中旬噴撒為宜,每畝用毒餌0.8斤。0.5%甘氟毒餌:以馬鈴薯、蘿蔔或番茄作誘餌。先将誘餌切成指頭大小的方塊,再将0.5%甘氟用水稀釋4倍。然後将誘餌摧毀入盛甘氟水溶液的金屬容器中,攪拌、浸泡至甘氟水溶液誘餌吸幹為止,亦可用麥類作誘餌。每洞投3-5塊或10-15粒。

如果在夏季使用帶油的毒餌時,為了避免毒餌風幹或被螞蟻拖去,可将毒餌投入洞中,并不影響滅效。采用毒餌法消滅鼠時,毒辣餌要求新鮮,并選擇晴天投放,雨天會降低毒效。夏季(6-7月份),由于植物生長茂盛,鼠的食物豐富,不适于使用毒餌法。而此時正是幼鼠分居前母鼠與仔鼠對不良條件抵抗力較弱的時候,宜采用熏蒸法。

氯化苦熏蒸法:溫度不低于12度時,在鼠洞前使用氯化苦熏法較好。用小石子、羊糞粒或預先準備好的幹草團若幹,在晴天氣溫較高時,将羊糞粒或小石子盛于鐵鏟上,然後迅速倒上3-5毫升的氯化苦,馬上投入鼠洞中,再用草塞住加土封好洞口即可。磷化鋁或磷化鈣熏蒸法:用磷化鋁1片或磷化鈣15克,投入鼠洞中,滅效較高。若投放磷化鈣時同時加水10毫升,立即掩埋洞口,滅效更高。滅鼠炮熏蒸法:投放滅鼠炮時,先将炮點燃,待冒出濃煙後再投入洞中,随後堵塞洞口。每洞投放一隻滅鼠炮即可。

置夾法

用0-1号弓形夾,支放在洞口前的跑道上。

活套法

将細鋼活套安放在洞口内約6厘米深處,三面貼壁,上面騰空半厘米,當鼠出洞或入洞時均會被套住。

灌水法

消滅鼠的效果較好。對于沙土中的鼠洞,在水中摻些粘土,滅效更好。此外,還可采用箭紮、挖洞、熱沙灌洞等方法來滅鼠。

注:根田鼠全部圖冊網址

上一篇:恐蛇

下一篇:壁虎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