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

枸杞子

草本中藥
枸杞子又叫枸杞,是茄目茄科枸杞屬的植物,果實稱枸杞子,嫩葉稱枸杞頭,枸杞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動脈粥樣硬化。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柄,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後,再暴曬至外皮幹硬、果肉柔軟即得。遇陰雨可用微火烘幹。具有多種保健功效,是衛生部批準的藥食兩用食物。适量食用有益健康。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物質,故有明目之功,俗稱“明眼子”。曆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
    别名:苟起子、甜菜子、杞子、紅青椒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目:茄目(Solanales) 科:茄科(Solanaceae) 族:茄族(Solaneae Reichb.)、枸杞亞族(Lyciinae Wettst.) 屬:枸杞屬(Lycium Linn.) 種:枸杞子 中文學名:枸杞子 分布:分布于華北、西北等地。其他地區也有栽培。

概述

枸杞子出自《名醫别錄》:枸杞,生常山平澤及諸丘陵阪岸。《夢溪筆談》:枸杞,陝西極邊生者,高丈餘,大可柱,葉長數寸,無刺,根皮如厚樸,甘美異于他處者。《千金翼》雲,甘州者為真,葉厚大者是。大體出河西諸郡,其次江池間圩埂上者。實圓如櫻桃。全少核,暴幹如餅,極膏潤有味。《本草衍義》:枸杞當用梗皮,地骨當用根皮,枸杞子當用其紅實,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子微寒,亦三等。今人多用其子,直為補腎藥,是曾未考究《經》意,當更量其虛實、冷熱用之。《綱目》:古者枸杞、地骨皮取常山者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可用,後世惟取陝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為絕品。今陝西之蘭州、靈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樹,其葉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圓如櫻桃,暴幹緊小,少核,幹亦紅潤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異于他處者。大抵以河西者為上也。 枸杞子屬于灌木或經栽培後而成大灌木,高1-3m。主莖數條,粗壯;小枝有縱棱紋,有不生葉的短刺和生葉、花的長刺;果枝細長,通常先端下垂,外皮淡灰黃色,無毛。葉互生或數片簇生于短枝上;葉柄知;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0.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而下延成葉柄,全緣,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花腋生,常單1或2-6朵簇生在短枝上;花梗細;花萼種狀,長4-5mm,先端2-3深裂,裂片寬卵狀或卵狀三角形;花冠漏鬥狀,管部長約8m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5mm,粉紅色或淡紫紅色,具暗紫色脈紋,管内雄蕊着生處上方有一圈柔毛;雄蕊5;雌蕊1,子房長圓形,2室,花柱線花,柱頭頭狀。漿果卵圓形、橢圓形或闊卵形,長8-20mm,直徑5-10mm,紅色或橘紅色,果皮肉質。種子多數,近圓腎形而扁平,棕黃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植物的根皮(地骨皮)、嫩莖葉(枸杞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品簡述

藥名:枸杞子

漢語拼音:gou qi zi

英文名:Barbary Wolfberry Fruit, Fruit of Barbary Wolfberry, Fruit of MaTCMLIBimonyvin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ium barbarum L.[L. halimifolia-um Mill]

别名:枸杞、苟起子、枸杞紅實、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紅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紅耳墜、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

處方名:枸杞、枸杞子、甘杞子、枸杞果、杞果、杞子、西枸杞、北枸杞、甘枸杞、甯枸杞、甯夏枸杞、甯夏杞子等。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肝經;腎經;肺經。

功能:養肝;滋腎;潤肺。

主治: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一清;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勞咳嗽;消渴引飲,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膏、酒劑。

生态環境:生于溝崖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邊等處。野生和栽培均有。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西北等地。其他地區也有栽培。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甯夏枸杞的果實。

采收儲藏:6-11朋果實陸續紅熟,要分批采收,迅速将鮮果攤在蘆蔗上,厚不超過3cm,一般以1.5cm為宜,放陰涼處晾至皮皺,然後曝曬至果皮起硬,果肉柔軟時去果柄,再曬幹;曬幹時切忌翻動,以免影響質量。遇多雨時宜用烘幹法,先用45-50℃烘至七、八成幹後,再用55-60℃烘至全幹。

炮制:簸淨雜質,摘去殘留的梗和蒂。《綱目》:凡用枸杞,揀淨枝梗,取鮮明者洗淨,酒潤一夜,搗爛入藥。

文獻論述

1、《綱目》:今考《本經》止雲枸杞,不指是根,莖、葉、子。《别錄》乃增根大寒、子微寒字,似以枸杞為苗。而甄氏《藥性論》乃雲枸杞甘平,子、葉皆同,似以枸杞為根。寇氏《衍義》又以枸杞為梗皮。皆是臆說。按陶弘景言枸杞根實為服食家用。西河女子服枸杞法,根、莖、葉、花、實俱采用。則《本經》所列氣、主治,蓋通根、苗、花、實而言,初無分别也,後世以枸杞子為滋補藥,地骨皮為退熱藥,始分而二之。竊謂枸杞苗葉,味苦甘而氣涼,根味甘淡氣寒,子味甘氣平,氣味既殊,則功用當别,此後人發前人未到之處者也。《保壽堂方》載地仙丹雲:此藥性平,常服能除邪熱,明目輕身。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陰幹,用無灰酒浸一夜,曬露四十九晝夜,待幹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早晚備用一丸,細嚼,以隔夜百沸湯下。此藥采無刺味甜者,其有刺者服之無益。

2、《本草經疏》:枸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于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内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昔人多謂其能生精益氣,除陰虛内熱明目者,蓋熱退則陰生,陰生則精血自長,肝開竅于目,黑水神光屬腎,二髒之陰氣增益,則目自明矣。枸杞雖為益陰除熱之上藥,若病脾胃薄弱,時時洩瀉者勿入,須先治其脾胃,俟洩瀉已止,乃可用之。即用,尚須同山藥、蓮肉、車前、茯苓相兼,則無潤腸之患矣。

3、《本草彙言》:俗雲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壯精益神,神滿精足,故治目有效。又言治風,非治風也,能補血生營,血足風滅,故治風有驗也。世俗但知補氣必用參、芪,補血必用歸、地,補陽必用桂、附,補陰必用知、柏,降火必用芩、連,散濕必用蒼、樸,祛風必用羌、獨、防風,殊不知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4、《本草通玄》: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按枸杞平而不熱,有補水制火之能,與地黃同功。

5、《本草正》:枸杞,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緻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雖諺雲離家千裡,勿食枸杞,不過謂其助陽耳,似亦未必然也。此物微助陽而無動性,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其功則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強筋,善補勞傷,尤止消渴,真陰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甯夏枸杞适應性強,主産區甯夏中甯縣,年平均氣溫9.2℃,耐寒,在.6℃,1月平均氣溫-7.1℃,7月平均氣溫23.2℃,耐寒,在25.6℃下越冬無凍害。喜光照。對土壤要求求不嚴,耐鹽堿、耐肥、耐旱、怕水漬。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輕壤土栽培為宜,鹽堿土的含鹽量不能超過0.2%,在強堿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澤地區不宜栽培。

藥物應用鑒别

枸杞和熟地性味歸經相似,功效相近,皆為補血滋陰,滋補肝腎之品,共同用于血虛肝腎陰虧諸症,相輔為用。然熟地為補血要藥,滋陰厚味,功專力宏,專入肝腎,偏于趨下;枸杞功遜熟地,可補肝腎,滋陰,入肝腎經,兼入肺經,可治目昏瞻視,肺痨咯血,偏于走上。然二者常為合用,故《本草撮要》曰:得熟地良。

上一篇:五指毛桃

下一篇:第二十二條軍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