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區

東港區

山東省日照市轄區
東港區隸屬于山東省日照市轄區,是日照市駐地區、主城區,地處山東半島南翼,東瀕黃海,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北依青島、南與岚山區相連。現轄9個鎮街道和日照空港經濟開發區,戶籍人口71萬,總面積907.3751平方公裡,海岸線42公裡。[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港區常住人口為838176人。[3]2020年,東港區實現生産總值51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1%。[2]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山東省日照市 地理位置:日照市東南部 面積:1507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5個街道、7個鎮 政府駐地:日照市東港區海曲中路19号 電話區号:0633 郵政區碼:276800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山東龍門崮風景區 竹洞天風景區 機場:日照山字河國際機場 火車站:日照站 車牌代碼:魯L 中文名稱:東港區 外文名稱:Donggang Area 方言:山東話 行政代碼:371102 人口:83817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519.61 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1988年4月1日,撤銷日照市日照鎮、岚山頭鎮,分别以原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日照、岚山頭2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12月19日,設立日照市前三島鄉,隸屬日照市東港區,轄平島、達山島、車牛山島。

1995年11月30日,撤銷東港區絲山鄉,設立秦樓街道辦事處。

1996年5月24日,撤銷東港區河山鄉、西湖鄉,設立河山鎮、西湖鎮。

2000年,東港區轄5個街道、13個鎮、5個鄉:日照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樓街道、岚山頭街道、汾水鎮、碑廓鎮、西湖鎮、河山鎮、三莊鎮、巨峰鎮、後村鎮、兩城鎮、陳疃鎮、南湖鎮、高興鎮、濤雒鎮、黃墩鎮、大坡鄉、尹家河鄉、豎旗山鄉、虎山鄉、前三島鄉。

2000年12月27日,東港區撤銷豎旗山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三莊鎮;撤銷尹家河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南湖鎮;撤銷大坡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巨峰鎮;撤銷汾水鎮,以原汾水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安東衛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汾水鎮人民政府駐地。

2004年9月9日國務院批準:将東港區的岚山頭、安東衛2個街道和虎山、碑廓、黃墩、後村、高興、巨峰6個鎮劃歸岚山區管轄。

2012年7月3日,後村鎮重新劃歸東港區管轄。

2014年1月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調整岚山區後村鎮劃歸東港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東港區人民政府駐日照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

東港區位于山東半島南翼,東臨黃海,北鄰青島、南接日照市岚山區,西通莒縣,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區境地跨東經119°04′~119°39′,北緯35°04′~35°36′。

地貌

地貌類型多樣,有平原、山丘、水域、濕地、海洋等。

奎山,位于日照市新市區南5公裡,海拔250米。絲山,位于日照市新市區以北12公裡,海拔411米。

氣候

東港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2.6℃,無霜213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時,平均降水量916毫米。城市空氣質量、生活飲用水質量和近海水域水質均保持國家一級标準,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美譽,擁有“藍天、碧海、金沙灘”沿海風景帶,建有世界領先的奧林匹克水上公園。

水文

巨峰河總流域面積262.7平方公裡,幹流長30.8公裡,為東港區第三條較大河流。上遊除已建有巨峰水庫及部分小型水庫塘壩,該河道在濤雒鎮大劉莊村西由竹子河、南店河分流入海,其中,竹子河分流口寬100米,南店河分流口寬40米。

風土人情

集市是農村的一種傳統貿易形式,起源于殷、周之際。它是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的。在我國南方稱墟或場,中原以北稱集。據《易·系辭下》記載:“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說的就是當時集市的盛況。

日照境内的集市,曆史悠久,而且興旺發達,有的集市早已聞名四州八縣,并且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壯大。

一個地區确定一個集市。經上級批準第一個集日叫“啟集”。為了把這個集立起來,通常都是連續三天。啟集前除了周密的組織貨源外,還要做大量的工作,如集市管理人員、東港區各行各業攤點的劃分、立标豎牌,還要四處張貼廣告、請劇團演戲,集市駐地的群衆引以為榮。

集市日當地叫“逢集”,來集市進行交易叫“趕集”,趕集的人散去叫“散集”。它是以農曆計算,都是五天一集。一個集鎮通常一個月有6個集日。集日一般由縣區統一劃分。所以,在一個區域内,有的集鎮每月的五、十日逢集,有的則在二、七,三、八或四、九縫集。這樣劃分的好處是,在一個區域内天天有集,商販們可趕“四集”,便于商品流通,且又方便群衆。

1970年,日照集市改革,把每月的五、十日定為集鎮的集日。理由是為了“農業學大寨”,有利于勞動力集中,便于工商行政部門對集市進行管理和打擊投機倒把分子,但由于此舉有違市場規律和人民群衆的商業活動習慣,沒多久又恢複了原來的集市日。集市的規模大小是根據這個集的行業齊全與否、趕集的人多少、當天的交易額大小而定。

當地叫大集、中集、小集。凡是行業齊全、人多交易額大的叫大集,次之為中集、小集。大集持續時間長,往往早4點前上市,到晚8點才散集。還有一種集,隻設肉菜魚市場,趕集的人匆匆來、匆匆去,當地叫“小吃集”,也有的人風趣地稱它是“露水集”。陳疃有個石墩集,每年隻在臘月二十三逢一個集。

所以當地人說,“石墩的孩子,一個集空新長大了”。集市貨物大體分常銷貨、季節貨和節日貨。常銷貨又叫大路貨,如日用百貨、副食品、生産工具等,常年擺攤,天天暢銷。季節貨是根據人們在不同季節的需要而上市。節日貨隻有到了某個節日,提前十幾天上市,如棕葉,隻在端午節前才能在市面上買賣,而節日一過,棕葉就不見了。

集市的貨物大都擺攤設點,你買我賣,公平交易。集市的貨物随經濟的發展而變化。近年來,随着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提高,集市貨物正向高檔、新型發展,特别是家用電器、機械、高檔家具、服裝等占據主要市場。山會,是農村集市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分兩種,一種是每年隻在規定的地點進行。

日照東關集,每年二月初十為春山,十月二十為秋山。屆時,全國各地都有人來趕會,名優産品四方雲集,人山人海,聲勢浩大。過去集市的地點大都在村莊裡,近年來,有計劃的将集市遷往城鎮、村外,并設固定攤位、架蓋、大棚,有的集市已變成全日集貿市場。過去趕集的人都是徒步,貨物均是肩挑手提,車推牲口馱。現在已大不相同了,人們有的騎自行車,有的騎摩托車、三輪車,有的開拖拉機。趕集不僅是一種商業活動而且是一種交際活動。人們常常借趕集之便,來完成串親、訪友等活動。有的人把趕集當做一種樂趣,趕集什麼也不買、也不賣,隻是逛一逛、開開心,叫“趕閑集”。

東港的集市,千百年來都是按它的自身規律不斷發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确立,集市也将不斷發生變化。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東港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天然儲藏量為8億多立方米,水質優良。

礦産資源

東港區境内花崗岩質好量多。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戶籍總人口為74.18萬人。出生人口8477人,人口出生率為11.41‰;死亡人數3592人,死亡率4.8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7‰。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港區常住人口為838176人。

經濟

基礎設施完備

地處環太平洋經濟圈、黃(渤)海經濟圈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結合部,是中國重點開發的沿海主軸線與日照至西安沿橋經濟帶的交彙點,位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一區三帶”發展格局中魯南臨港産業帶的核心圈層,被列入山東半島城市群和山東黃金旅遊海岸線,境内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口日照港,現與世界100多個港口通航,2012年港口吞吐能力達2.84億噸。境内有兩條鐵路、兩條高速、一條國道、三條省道,120公裡半徑内擁有3個國際機場,日照機場計劃十二五期間建成,海陸空交通四通八達。

資源優勢突出

東港水資源豐沛,年均降水量870毫米,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區之一;林木資源種類較多,森林複蓋率43.1%,南方的毛竹、北方的落葉松等都能在這裡生長;境内有多種礦産資源,其中花崗石、石灰石儲量巨大;盛産海參、鮑魚、對蝦、西施舌等80多種名貴海珍品,是全國重要的海産品生産基地;農業資源特色鮮明,是山東省茶葉、水産、桑蠶、糧食、果品、花生、藍莓等的重要産地,被命名為“北方綠茶之鄉”、“2011年全國十大生态産茶區縣”、“山東省藍莓之鄉”,“日照藍莓”、“日照綠茶”獲得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勞動力和人才資源豐富,境内有8所大學,在校大學生7萬餘人。

東港區山地、平原、丘陵兼備,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區)和山東省花生生産基地。全區有蘋果、闆栗等經濟園林20多萬畝,年産果品1.5億公斤;有茶園10萬畝,其中投産茶園3萬畝,茶葉年産量達180萬公斤,面積和産量均居山東省第一位,是長江以北最大的綠茶生産基地。以“河山青”牌、“碧綠茶”、“雪毫茶”、“鳳眉茶”等系系列為主的30多個品種的日照綠茶飲譽國内外。

東港區有沿海灘塗36萬餘畝,淺海可供養殖的水域30多萬畝,是山東省重要的海産品生産基地,盛産黃花魚、對蝦、扇貝、鮑魚、西施舌、文蛤、烏魚蛋、梭子蟹、羅氏沼蝦等86種魚類及各種名貴海珍品,是中國海珍品的重要産地之一,水産品年産量23.6萬噸,年加工量已達11.24萬噸,其中出口水産品已有40多個品種,産品遠銷世界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東港區是南茶北移最成功的地區,在茶樹栽培、管理、科研、試驗、示範等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尤其在茶樹無公害栽培方面,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病蟲害等措施,杜絕使用農藥,重施有機肥,全區5萬畝茶園己發展成為生态茶園,所産綠茶獲綠色食品認證。東港區屬江北茶區,一年四季都可生産茶葉,在冬季采用茶葉反季節栽培方法,建起冬暖式塑料大棚生産茶葉,所産大棚綠茶每年在春節前上市。

工業體系初現

東港區工業起點高,發展較快,現已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以電子、機械、輕工、化工、建材、紡織等為主體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東港區不斷拓展對外經貿新領域,外商投資已涉及機械、化工、電子、食品、建材、輕工、紡織、房地産、農業和旅遊服務業等行業領域,全區已建立起花生、果品、水産、畜牧、蠶繭等農副産品出口生産基地,出口産品有20多個大類100多個品種。

山東日照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開發建設始于2000年5月,2008年被省政府正式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2010年被授予“山東省最佳投資園區”稱号。2012年,吸引了中國藍色經濟引智試驗區、省級華僑華人創業園入駐經營,創業服務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新區建成區面積14.48平方公裡,入駐園區企業、項目179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0家。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産業園、汽車産業園、現代物流産業園、生物醫藥産業園和科技孵化創業中心、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基地“四園一基地一中心”的發展格局。

文化底蘊豐厚

東港是“龍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出土的黑陶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成為華夏古文化的瑰寶,2011年3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黑陶之都”稱号。東港是中國三大農民畫鄉之一,也是西周時期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姜尚的故鄉。

南方的毛竹、北方的落葉松等都能在這裡生長;境内有多種礦産資源,其中花崗石、石灰石儲量巨大;盛産海參、鮑魚、對蝦、西施舌等80多種名貴海珍品,是全國重要的海産品生産基地;農業資源特色鮮明,是山東省茶葉、水産、桑蠶、糧食、果品、花生、藍莓等的重要産地,被命名為“北方綠茶之鄉”、“2011年全國十大生态産茶區縣”、“山東省藍莓之鄉”,“日照藍莓”、“日照綠茶”獲得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勞動力和人才資源豐富,境内有8所大學,在校大學生7萬餘人。

素有“僑鄉”之稱:東港區還是山東四大僑鄉之一,有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台同胞3.4萬人,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代著名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先生的故裡就在東港區濤雒鎮。

招商引資

東港區建區以來,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關愛和支持,在跨入21世紀之初,面對國内外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東港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把擴大開放,對外招商,引資合作作為全區工作的着力點來抓,積極改善投資軟硬環境,制定靈活的政策。出台了《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投資指南與招商項目》,并對來東港區投資者實行所有手續“一站式”服務,在水、電、道路、通訊、建設用地、收費、資金等方面,政府給予最大扶持,為國内外客商投資提供可靠載體。

交通運輸

2018年,東港區農村公路累計投資19054萬元,農村公路通車裡程已達1524.6千米。其中,“村級公路網化示範縣”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217.7千米,窄路基路面工程1.9千米,路網提檔升級工程2.7千米。全區新增貨物運輸車輛1416輛、新增貨物運輸企業72家,總量分别達到3782輛、165家。全區完成地方公路貨運量為3534.38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為71.09億萬噸/千米,增長7%。全區共有維修企業640家,其中一類2家,二類60家,新增51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從2003年秋季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學制改革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學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初中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到2009年暑期學制改革過渡完成。小學從2003年秋季開始,初中、高中從2004年秋季開始,起始年級進入新課程改革,使用新課程标準實驗教材。

2008年東港區有公辦中小學(幼兒園)157處,其中普通高中5處,初中19處,小學109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職業學校2處,鎮街道成人教育中心10處,區直實驗幼兒園1處(一園、二園),鎮街道中心幼兒園10處;教職工5555人;在校生9.56萬人。有民辦幼兒園101處,民辦小學3處。

全區中小學配備微機5994台,裝備語音室49套,校園網106個,多媒體教室805個;實施中小學圖書配備工程,學校藏書室使用面積共計6000餘平方米,學生閱覽室和教師閱覽室使用面積達9000餘平方米,圖書共計105萬餘冊。從2007年春季開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對學生實行免除雜費、免除課本費、補助生活費等;對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

科技事業

2008年實現高新技術産值58.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25.89%。農業科技進步明顯加快。到2008年底,全區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7家,市級15家,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

2008年全區申請專利568件,在全省區縣排名第34位;授權350件,排名21位。2004年以來,共有64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2012年全年新培育2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家;争取國家級科技項目3個,省級科技項目9個。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7家,全年實現産值30.27億元,增長26.6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13.9%。

文體衛生

2012年,舉辦了首屆機關運動會、全區社區運動會,承辦了全市中小學生乒乓球聯賽。節慶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先後舉辦了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元宵節燈會、幸福路上情滿懷廣場文藝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動。抓好農家書屋建設,新建農家書屋8家,全年共放映公益電影5286場次。以“滿江紅”“水族舞”“木闆年畫”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規範的整理、傳承和傳播。

2012年擁有二級以上醫院1所(區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9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站各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952個。衛生系統現有登記注冊執業醫師925人,助理執業醫師243人,注冊護士1041人。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到36.68萬人,農民人口參合率達到99.99%,受益人次78.94萬人次,報銷總額9991.91萬元。全區千人口病床數1.55張;千人口醫生數1.90人。

勞動就業

2018年,東港區新增就業7044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23人;困難人員再就業3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就業再就業培訓526人,企業淨增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6567人,征繳失業保險費1916.48萬元。

社會保障

2018年,東港區社保基金征繳15.42億元,基金累計結餘達到26.12億元。其中:企業養老保險征繳收入70386萬元,增長30.67%,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征繳收入2.2582億元,職工醫療征繳收入2.8757億元,居民醫療保險征繳收入1.6438億元,失業保險征繳收入1916.48萬元。工傷保險征繳收入2361萬元,增長13.89%。生育保險征繳收入1705萬元。居民養老保險征繳收入1.0092億元,居民養老适齡參保率98.5%,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1.2078億元。

社會福利

2018年,東港區累計發放城鄉低保3731.11萬元,發放五保供養資金1021.34萬元,為672戶城市低保對象發放取暖補貼40.32萬元。開展低保大學生教育救助,共救助31人,發放資金15.5萬元。全區新增養老床位100張,新建農村幸福院5處。一站式醫療救助城鄉困難群衆7385人次、904.3萬元,臨時救助290戶、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04.4萬餘元。

2020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3958元,增長4.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04元,增長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6元,增長6.2%。

脫貧攻堅

2018年,東港區1485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42個貧困村全部“摘帽”。全年區級扶貧資金累計投入2964.2萬元,增長10%。統籌各級扶貧資金4000餘萬元建設了“莓香河畔”扶貧基地項目。有5415戶貧困戶依托小額扶貧信貸“委托經營”戶均增收3000元,有501戶貧困戶依托“央行産業扶貧貸”戶均獲益3723元。

基礎建設

2018年,東港區拆除各類拆遷尾子467處,2016年以來,累計招标安置區工程總建築面積599萬平方米。新建(改造)膠南路、膠州路等城市道路10條,綠化提升望海路、五蓮路等城市道路15條,新建改建公園綠地54處,實施居住區庭院綠化項目338處,整治老舊小區31個、97萬平方米。城區公共區域環衛保潔全面實行“一級道路”标準,主次幹道機掃率、沖洗率和灑水率達到90%以上。推進成立業委會、物管會149家。西湖花仙子婚慶民俗小鎮、南湖智慧康養小鎮列為市級首批特色小鎮,實施南湖鎮、陳疃鎮、西湖鎮庫區村搬遷改造;年内完成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1.14萬戶,實施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殘疾戶等農村危房改造290戶,完成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5992戶。處理和化解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49宗、430人,清欠農民工工資533萬元。 

環境保護

2018年,東港區崮河流域五個斷面基本實現達到V類水體标準,市級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達标率100%。全區環境空氣PM2.5、PM10、SO2、NO2四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分别為42微克/立方米、80微克/立方米、11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

安全生産

2018年,東港區各類生産安全事故17起,同比下降5%,死亡人數9人,與2017年持平,被表彰為全省“安全生産月”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曆史文化

日照黑陶

日照黑陶是龍山文化典型的陶器,被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中的瑰寶”。

日照曆史悠久,陶文化源遠流長。在約4500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類。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陶土經過淘洗 ,輪制,胎壁厚僅0.5—1毫米,再經打磨,燒成漆黑光亮,有“蛋殼陶”之稱。

這時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帶紋飾的較少,有弦紋、劃紋、镂孔等幾種。中國黑陶的制作工藝比原始彩陶更純熟、精緻、細膩和獨特,早在瓷器産生的約2000年前中國黑陶已達到與瓷器相媲美的工藝程度。

黑陶表面所呈現純靜的黑色,是以獨特的無釉無彩碳化窯變的古老工藝燒制而成的。出窯後就是渾然天成,不再做任何處理,其外觀效果黑如漆、亮如鏡,是繼彩陶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陶業出現的又一個高峰。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質陶和烏黑光亮的細泥質陶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面為主,有的飾弦紋、劃紋和縷孔,各類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細、美觀,特别是蛋殼黑陶高柄镂孔杯,無釉而烏黑發亮,胎薄而質地堅硬,其壁最厚不過1毫米,最薄處僅0.2毫米,重僅22克,制作工藝之精,堪稱一絕,系珍貴文物,現保存在國家博物館。

日照農民畫

日照農民畫是農民畫家反映生活、抒發主觀感情和審美情趣的繪畫藝術。表現内容多為農村民俗風情、漁家生活,形成了構圖飽滿、色彩豔麗、質樸率真的特點。

日照農民畫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與上海金山、陝西西安鄠邑區,并稱為中國“三大農民畫鄉”。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日照農民畫創作作品數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國展覽中獲獎,80餘件被國家收藏,另有300餘件被文化部作為對外交流項目帶到國外展出。為促進日照農民畫的發展,2003年10月,經日照市文化局批準,成立了日照市農民畫院。

為發展壯大日照農民畫,2004年市裡成立了日照市農民書畫美術研究會。2008年9月,姜孟華等人在濤雒鎮農民畫村——東林子頭成立了日照農民畫院,緻力于日照農民畫研究、創作及文化産業開發。

風景名勝

日照花仙子風景區

毗鄰風景秀麗的日照水庫,占地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是集婚紗(影視)外景拍攝、休閑度假、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特色采摘、農業科技育種育苗等于一體的花卉主題公園,是江北最大的婚紗(影視)外景拍攝基地,國家AAA級風景區。園内特色景點主要有彩虹園、花海、歐式風情園、景觀長城、五色造景牆、音樂湖、高爾夫練球場、草原蒙古包、跑馬場、垂釣園、兒童樂園等。每年4月至11月景區内均有特色花卉開放。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山東省日照市北沿海路北首,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準,在大沙窪林場的基礎上建立國家級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2002年,經國家林業局批複,“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改為“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達8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75.8%。公園東瀕黃海,北臨青島,西接兩(城)石(臼)公路,南連沿海公路。公園屬暖溫帶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樹種結構以日本黑松為主,是日照市沿海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是AAAA級景區。

日照竹洞天風景區

位于日照城區西端的将帥溝毛竹園,總面積1000多畝,其中毛竹面積200多畝,其他竹子面積400多畝,水域面積400多畝,是南竹北移的成功典範,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景區綠化面積在80%以上,生長着毛竹、淡竹、斑竹、箬竹、紫竹、鋼竹、金鑲玉竹等100多個竹子品種。同時辟有專門的竹子品種展示區域,既是一個天然氧吧,又是一個生态植物園。

著名人物

劉勰

字彥和,東莞莒人,梁代傑出的文學理論批評家。

張行簡

金代學者,着有文集三十卷,《中州集》禮例纂一百二十卷,《金史本傳》并傳于世。

張行信

金代重臣,字信甫,張行簡之弟,1188年登進士第,任銅山縣令。

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2020中國健康産業百佳縣市、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号。

2021年1月4日,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六批)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2021年10月,入選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建議公示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