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城區

曆城區

山東省濟南市轄區
曆城區,隸屬山東省濟南市,位于濟南市區東、南部,南與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北倚濟南市濟陽區,東接章丘區。西與長清區、市中區、曆下區、天橋區相鄰,區域總面積1298.57平方千米。[3]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曆城區常住人口1112022人。[1]截至2020年,曆城區下轄17個街道。曆城區駐有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各類高校、科研院所20多家。2019年,曆城區地區生産總值921.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9.8億元,比上年增長2.1%;第二産業增加值242.9億元,比上年增長7.2%;第三産業增加值658.6億元,比上年增長8.1%。三次産業結構比為2.1:26.4:71.5。[2]
    中文名:曆城區 外文名:Licheng District 别名:齊魯首邑 行政區劃代碼:370112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 地理位置:濟南市區東、南部 面積:1298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17個街道 政府駐地:山大北路47号 電話區号:0531 郵政區碼:25010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紅葉谷,四門塔,九如山,辛棄疾故居,洪家樓教堂等 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火車站:濟南東站 車牌代碼:魯A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1112022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方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濟南話 著名學校: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管理學院等 地區生産總值:921.3 億元(2019年)

建置沿革

曆城因地處曆山(今千佛山一帶)而得名。

西周,屬譚國。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滅譚,屬齊國,稱泺邑。

戰國,屬齊國,稱曆下邑。

秦,屬濟北郡。

漢景帝四年(前153年),設曆城縣,屬濟南郡。

北魏,屬齊州濟南郡。

隋代,屬齊州、齊郡。開皇三年(583年),廢濟南郡,屬齊州。大業三年(607年),齊州改稱齊郡。

唐代,屬河南道齊州(天寶時,齊州曾稱臨淄郡、濟南郡)。

北宋,先後屬京東路齊州、京東東路齊州。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後,屬京東東路濟南府。

金代,屬山東東路濟南府。

元代,屬中書省直轄的濟南路。

明代,屬山東省濟南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曆城縣屬山東省岱北道,并為道治所。民國三年(1914年),岱北道改稱濟南道,曆城縣屬濟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曆城縣屬山東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析曆城縣城及四郊設立濟南市,曆城仍屬山東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曆城縣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曆城縣屬山東省魯中行政區泰山專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山東省第十行政督察區。6月,改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山東省魯中、魯南行政區合并為魯中南行政區,曆城縣屬魯中南行政區第一專區(亦稱泰山專區)。

1958年,曆城縣改屬山東省濟南市。

1987年,撤銷曆城縣和濟南市郊區,設立濟南市曆城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9年,德州地區齊河縣桑梓店鎮、靳家鄉、大王鄉劃入濟南市曆城區。

1999年,大橋鎮、桑梓店鎮、靳家鄉劃歸濟南市天橋區,黨家莊鎮、十六裡河鎮劃歸濟南市市中區。

2016年,撤銷董家鎮、彩石鎮、仲宮鎮、柳埠鎮,設立董家街道、彩石街道、仲宮街道、柳埠街道。

2019年,撤銷唐王鎮,設立唐王街道。撤銷西營鎮,設立西營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曆城區下轄17個街道:山大路街道、洪家樓街道、東風街道、全福街道、華山街道、荷花路街道、王舍人街道、鮑山街道、郭店街道、唐冶街道、港溝街道、董家街道、彩石街道、仲宮街道、柳埠街道、唐王街道、西營街道。區人民政府駐山大路街道山大北路47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曆城區,位于濟南市區東、南部。介于北緯36°19′~36°53’和東經116°55′~117°22‘之間,南依泰山,與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接壤;北臨黃河,與濟南市濟陽區相望;東接章丘區。西與長清區、市中區、曆下區、天橋區相鄰。東西寬40千米,南北長63千米,總面積1298.57平方千米。

地質

曆城區南部山區為泰山褶皺山地的北翼。南翼斷陷,北翼形成單斜構造,即由泰山向北的頂面,保持微向西北緩傾單斜面的原始形态。南部山丘多系太古代片麻岩構成。向北的山丘為寒武紀和奧陶紀石灰岩構成。山前平原廣泛覆蓋着第四紀沉積,其下為石灰紀灰岩,在灰岩地段内有大量火成岩侵入,形成岩體、岩床、岩牆等結構,奠定了曆城地質構造基礎。

地形地貌

曆城區地勢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地貌類型依次為南部山地丘陵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北部臨黃平原帶。

氣候

曆城區境内屬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幹燥少雨,多西南、偏南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秋溫高于春溫。冬季長而寒冷幹燥,多東北風。多年平均氣溫14.3℃,多年平均降水量665.7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曆城區土地資源總面積1298.57平方千米,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個土類,10個亞類、16個土屬、51個土種。

礦産資源

曆城區主要有鐵、煤、花崗石等。其中,濟南青、柳埠紅花崗岩儲量為4億多立方米。

水資源

曆城區水資源為1.69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資源量5172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資源量7159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曆城區主要樹種14科,其中經濟林主要為果樹,有20個屬、461個種、500餘個栽培類型。草本經濟作物有1個屬、2個種、10個品種。草種有150餘種,藥用植物有60科、200多種。魚類有13個目、20個科、41個種,水生物400餘種。野生植物150種,野生動物主要有杜鵑、麻雀、啄木鳥、喜鵲、黃鼠狼、狐狸、獾和狼。

人口

截至2019年,曆城區戶籍總人口66.25萬人,比上年增長4.0%。出生人口7585萬人,男女性别比為96:100。常住人口81.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0.55萬人,城鎮化率86.29%,較上年提高1.51%。有回、滿、蒙古、朝鮮等39個少數民族,人口6000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曆城區常住人口1112022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曆城區地區生産總值921.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9.8億元,比上年增長2.1%;第二産業增加值242.9億元,比上年增長7.2%;第三産業增加值658.6億元,比上年增長8.1%。三次産業結構比為2.1:26.4:71.5。

2019年,曆城區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108.96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稅收收入98.01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公共财政預算支出72.6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教育支出1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區域總稅收171.96億元,比上年增長6.8%。

2019年,曆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36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7元,比上年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6元,比上年增長9.5%。非私營城鎮單位在崗平均工資99766元,比上年增長1.0%。

第一産業

2019年,曆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6.97億元,其中農業29.03億元、林業2.71億元,木業2.49億元,漁業0.42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2.32億元。

2019年,曆城區糧食總産量10.27萬噸,其中夏糧4.48萬噸,秋糧5.79萬噸。蔬菜産量15.15萬噸,水果産量,1.72萬噸,肉類産量0.17萬噸,蛋類産量0.34萬噸,奶類産量0.22萬噸。

2019年,曆城區打造美麗鄉村示範村52個,新增家庭農場87家、總數229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1家,“三品一标”農産品認證42個。評選表彰十星級文明戶2122戶、“鄉村文明行動示範村”16個。

第二産業

2019年,曆城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8家,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1%;主營業務收入263.38億元,比上年增長7.0%;利稅34.39億元,比上年下降14.2%;利潤26.15億元,比上年下降9.2%;虧損企業虧損額1.93億元,比上年增長8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51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比上年增長6.7%,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63.9%,較上年提高16.9%。

2019年,曆城區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90家,平均從業人員3.93萬人,比上年增長19.5%。建築業總産值297.27億元,增長4.6%。建築業房屋施工面積1076.9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41.54萬平方米。

第三産業

服務業

2019年,曆城區規上服務業企業142家,營業收入116.77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55家,營業收入63.82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38家,營業收入29.28億元,比上年增長22.4%。

2019年,曆城區金融、房地産、營利性服務業、非營利性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40.75億元,占服務業的比重51.7%,較上年提高0.4%。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曆城區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18.9%。第二産業增長30.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0.4%;第三産業投資增長18.6%,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308.37億元,比上年下降4.9%。四新投資占比30.9%,較上年提高4.7%。

國内貿易

2019年,曆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5.71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單位227家,實現零售額108.4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銷售額4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29.1%。

對外經濟

2019年,曆城區貨物進出口總額70.16億元,比上年下降30.7%。其中,出口總額37.53億元,比上年下降51.8%;實際使用外資187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2%。合同外資4063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5%。

交通

曆城區境内有石濟高速鐵路、濟青高速鐵路、濟萊高速鐵路、濟濱高速鐵路、濟棗高速鐵路、濟南軌道交通3号線、膠濟鐵路、津浦鐵路穿過,并設濟南東站。

政治

區長

曹殿軍

區委書記

張軍

截至2020年11月

政治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曆城區駐有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各類高校、科研院所20多家。

截至2019年,曆城區共有幼兒園20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93所(其中普通小學71所,普通初中22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園幼兒38909人,小學教育在校生57876人,初中教育在校生21405人,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7502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249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2人。

2019年,曆城區新交付使用中小學、幼兒園23所。

科學技術

2019年,曆城區新增省市級院士工作站9家,總數16家;各類高層次人才總數1265人。新增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衆創空間6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家、市級“瞪羚”企業2家;新增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5家,總數60家。高新技術企業181家。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曆城區共有衛生機構692所,其中一員34家,較上年增加12家。衛生技術人員723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3614人,較上年增加338人。

文體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曆城區圖書館。

2019年,曆城區免費開放文化站點354處,建設市級基層群衆文化活動示範點33個,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群衆性體育活動200餘場。

社會保障

2019年,曆城區民生及社會事業支出占區級财政支出比重81.2%;城鎮登記失業率1.72%;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人員補助标準分别提高到每年8220元、5480元和7124元;居民醫保補助标準提高到每年520元,共發放各類救助金1386萬元。

風景名勝

四門塔

四門塔,位于神通寺遺址的東南,青龍山南麓,金輿谷南口。建于隋大業七年(611年),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亭閣式單層塔,平面作方形,每邊長7.4米。四面各有拱門,俗稱四門塔。1951年,山東省文管會對塔做加固處理。1964年,設立保護标志,劃定保護範圍,并建立文管,設專人負責管理。

2014年7月21日,四門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曆城革命烈士陵園

曆城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55年,位于濟南市曆城區鮑山街道(原王舍人鎮)大王山,占地面積260餘畝。園内共安放烈士1790名,其中有名烈士975名,無名烈士815名,大多是濟南戰役中英勇犧牲的華野九縱解放軍指戰員(1302名),是濟南市第二大烈士陵園。2015年1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

曆城區委區政府從2003年起,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對曆城革命烈士陵園進行改造建設,新建高15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2004年,建設曆城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内以圖片展闆的形式記載展示了曆城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從第一次革命戰争、第二次革命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到抗美援朝戰争的革命戰鬥曆程。

洪家樓天主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HongjialouCathedral)全稱洪家樓耶稣聖心主教座堂,一般簡稱洪樓教堂。教堂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區東部,曆城區花園路洪家樓3号。東鄰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洪樓廣場北側,以洪家樓村而得名。

洪家樓天主教堂是利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辛醜條約》的庚子賠款籌建的,由奧地利龐會襄修士設計、中國勞工承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開工建設,曆經3年多時間,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5月竣工。整個建築坐東朝西,立面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平面呈“十字形”,象征着天主耶稣受難的十字架。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教堂大廳可容納千人進行宗教活動。

洪家樓天主教堂建成時,是濟南市也是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天主教堂。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秦瓊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曆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曆城區)人。隋末唐初名将。

勇武過人,遠近聞名。初仕隋朝,跟随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後來,投奔瓦崗起義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投靠鄭國王世充。因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淵、李世民父子。後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渾身傷病,拜左武衛大将軍、翼國公。

唐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谥号為壯,列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養浩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号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

元至順二年(1331年),追贈張養浩摅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谥文忠。尊稱為張文忠公。

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為當代及後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與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稱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别号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曆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南宋官員、将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轼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複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複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地方特産

曆城核桃

曆城核桃,山東省濟南市曆城區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曆城區産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幹旱季風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3.4℃,年平均日照時數2640.2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98.6毫米,适宜核桃生長。殼面光滑,潔淨、幹燥(核仁含水不得超過6.5%),果實整齊度好,出仁率≥40%以上,核桃仁營養成分(100克幹核桃仁)。

2013年4月15日,原農業部批準對“曆城核桃”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唐王大白菜

唐王大白菜,山東省濟南市曆城區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曆城區唐王鎮素有“大白菜之鄉”的美譽,境内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甘洌,空氣宜人,四季分明,出産的唐王大白菜比雜交白菜品種含水分少,幹物質多,品質風味均屬上乘,特别是經過貯藏後的白萊,心葉黃白,脆嫩清甜,味美可口,涼拌、炒炖俱佳,憑其高産耐貯、味美質佳等特點被譽為“濟南四美蔬”之一。

2009年11月27日,原農業部批準對“曆城核桃”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榮譽稱号

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全國文化先進區  

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首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  

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  

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  

第二批國家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  

2019年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區  

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榮譽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