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

中國綠茶類古茶品種
普陀佛茶又稱普陀山雲霧茶,是中國綠茶類古茶品種之一,産于中國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也稱“普陀島”。普陀山頂峰--佛頂山,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裡冬暖夏涼,四季濕潤,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日出之前雲霧缭繞,露珠沾潤。加之茶樹大都分布在山峰向陽面和山坳避風的地方,這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自然環境。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普陀佛茶曾榮獲二等獎。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主要用料: 口味: 中文學名:普陀佛茶 中文别名:普陀山雲霧茶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五桠果亞綱Dilleniidae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科:山茶科Theaceae 屬:茶屬Camellia L. 種:茶 亞種:普陀佛茶 分布:中國浙江普陀山

曆史淵源

曆史上普陀所産茶葉屬曬青茶,

稱“佛茶”,又名“普陀山雲霧茶”,普陀佛茶曆史悠久,約始于1000年前的唐代,其時佛教正在中國興盛起來。寺院提倡僧人種茶、制茶,并以茶供佛。僧侶圍坐品飲清茶,談論佛經,客來敬茶,并以茶酬謝施主。據《定海縣志》載:“定海之茶,多山谷野産。……普陀山者,可愈肺癰血痢,然亦不甚多得。”清康熙、雍正年間,始少量供應朝山香客。清末,由于輪渡通航,香客及遊覽者大增,從而促進了佛茶的發展。

種植制作

普陀山茶一年僅采一季春茶,

采摘普陀佛茶在每年“清明”以後三至五天開始采摘,采摘标準要求非常嚴格,鮮葉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并要求勻、整、潔、清。采摘回的鮮葉薄攤于墊中。制法需經過殺青、揉撚、起毛、搓團、幹燥等多道工序。炒制時還要注意茶鍋潔淨。每炒一次茶,需洗刷一次茶鍋。

該茶從栽種到采制,特别注重潔淨,茶樹從不施肥,僅耕除雜草,以草當肥。其成品茶,色澤翠綠微黃,茶湯明淨,香氣清馥,滋味隽永,爽口宜人。

茶園要求選擇平地或緩坡集中連片,有規則的茶園,坡度一般不超過15o,土層深厚,地塊寬度30~50行,茶樹行距1.5—1.8m,長度50~100m;田頭寬度不少于2~3m,田間路做到塊塊相連,路路相通,适合機械通行。茶園應留好排蓄水設施,布局一緻。

生長環境

普陀佛茶産于中國浙江普陀山。

普陀海島氣候宜人,空氣潔淨,陽光漫射,常年多霧,雲霧彌漫,雨量充沛。島上植被茂盛,土地肥沃,茶園生态環境優良,所産茶葉品質優異。佛茶在每年清明節前後采制,取鮮葉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要求“勻、整、淨、嫩”。鮮葉采回後經薄攤--殺青--揉撚--搓團--起毛和幹燥等工序制作成茶。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批毫,香氣馥郁芬芳,湯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圓非圓的外形略像蝌蚪,故亦稱“鳳尾茶”。

品質特征

外形條索“似螺菲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披毫。内質香氣馥郁,滋味甘醇爽口,湯色和葉底嫩綠明亮。佛茶制成後,風貌特殊,外形緊細,卷曲呈螺狀形,色澤綠潤顯毫;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芽葉成朵;飲後,頓感香氣清香高雅,滋味鮮美濃郁。

價值

普陀佛茶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防治壞血病和護禦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能;常喝普陀佛茶,能降低血壓。茶葉内含的咖啡堿和兒茶素能促使人體血管壁松弛,并能增血管有效直徑,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彈性,消除脈管痙攣。

普陀佛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對松弛血管壁的效應更顯著;臨床證實,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血壓增高受血管緊張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緊張素活力,就能達到降壓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茶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對人體總膽固醇、遊離膽固醇總類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常飲茶的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不飲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上一篇:粵式早茶

下一篇:潞城甩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