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子

族子

漢語詞語
族子本義,指的是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即伯叔祖父(即從祖祖父)的曾孫,即祖父的侄曾孫(即族曾孫),是父親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孫子,即堂伯叔父(即從祖父)的孫子,即父親的堂侄孫(即族孫),是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是兒子的族兄弟。
    中文名:族子 外文名:grandfather's brother's son's grandson 中文名稱:族子 上古稱謂:族子 同類稱謂:族甥 相關稱謂:族子婦 簡 稱:族子 現今稱謂:從侄 對稱稱謂:族父、族母 中古稱謂:再從侄、從堂侄、從侄

基本釋義

同族兄弟之子。

詳細釋義

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上古漢語稱為從(祖)兄(之)子/從(祖)弟(之)子、族子("族"+"子"的意思);

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晉代稱為再從子("再從"+"子"的意思)、再從侄("再從"+"侄"的意思);

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晉代泛稱為從子("從"+"子"的意思)、從侄("從"+"侄"的意思);

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唐代稱為從堂侄("從堂"+"侄"的意思);

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唐代簡稱為從侄("從"+"侄"的意思);

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五代稱為三從子("三從"+"子"的意思);

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現在稱為從侄。

兒子的父親(即自己)和本義族子的父親(即自己的從兄弟)是同曾祖父的兄弟關系(即從祖兄弟),兒子和本義族子的高祖父都是曾祖父。

親屬關系在五服之内,本義族子死後的喪服為缌麻。

裹義含義

族子裹義,指的是比"族子本義"血緣關系更遠的子輩男子。

親屬關系在五服之外,裹義族子死後無服。

兩義區别

"本義族子"和自己的兒子是共高祖父的兄弟關系,而"裹義族子"和自己的兒子是共天祖父以上(含共天祖父)的兄弟關系。

争議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帝喾(kù)姬姓]高辛(氏)[夋(qūn)]于[颛(zhuān)顼(xū)](姬姓高陽氏乾荒)為族子(有誤,應為從子)。"

東漢·王粲《英雄記》:"瑁【橋瑁】,字符偉,玄【橋玄】族子。"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張繡,武威(郡)祖厲(縣)人,骠騎将軍濟【張濟】族子也。"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十六·潘浚陸凱傳第十六》:"陸凱,字敬風,吳郡吳(縣)人,丞相遜【陸遜】族子也。"

東晉·江敞《陳留志》:"阮武,字文業,魏末為清河(郡)太守。族子籍【阮籍】方總角,未知名。"

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吳書六·宗室傳第六》:"《吳書》曰:'河【孫河】,(東吳始祖武烈皇帝)堅【孫堅】族子也,出後姑俞氏,後複姓為孫。'"

南梁·沈約《宋書·列傳第三十五·王僧達傳》:"僧達【王僧達】族子(有誤,應為絕服族曾孫)确【王确】年少,美姿容,僧達與之私款。确叔父休【王休】為永嘉(郡)太守,當将确之郡,僧達欲逼留之,确知其意,避不複往。僧達大怒,潛于所住屋後作大坑,欲誘确來别,因殺而埋之。從弟僧虔【王僧虔】知其謀,禁呵乃止。"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四十五·王湛傳(子承、承子述、述子坦之、祎之、坦之子恺、愉、國寶、忱、愉子綏、承族子峤、袁悅之、祖台之)》:"王峤,字開山,王承族子,太原(郡)晉陽(縣)人。祖默【王默】,魏尚書。"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五十三·顧和傳》:"顧和,字君孝,侍中衆【顧衆】族子也。曾祖容【顧容】,吳荊州刺史。祖相【顧相】,臨海(郡)太守。和二歲喪父,總角便有志操。族叔榮【顧榮】雅重之,曰:'此吾家骐骥,興吾宗者必此子也。'時宗人球亦有令問,為州别駕。榮謂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唐·姚思廉《陳書·列傳第二十六·孝行傳》:"初,貞【謝貞】之病亟也,遺疏告族子凱【謝凱】曰:"'吾少罹酷罰,十四傾外蔭,十六鐘太清之禍,流離絕國,二十餘載。号天蹐(jí)地,遂同有感,得還侍奉,守先人墳墓,于吾之分足矣。'"

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師等《周書·列傳第十九·宇文測傳(弟深)》:"宇文測,字澄鏡,太祖【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之族子也。高祖中山【宇文中山】、曾祖豆頹【宇文豆頹】、祖骐驎【宇文骐驎】、父永【宇文永】,仕魏,位并顯達。"

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師等《周書·列傳第三十二·宇文神舉傳》:"宇文神舉,太祖【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之族子也。高祖晉陵【宇文晉陵(宇文普陵)】、曾祖求男【宇文求男】,仕魏,位并顯達。祖金殿【宇文金殿】,魏鎮遠将軍、兖州刺史、安吉縣侯。"

唐·魏征、令狐德棻、長孫無忌、李淳風等《隋書·列傳第八·觀德王雄傳(弟達)》:"觀德(親)王雄【楊雄】,初名惠,高祖【隋高祖文皇帝】(楊堅)族子也。父紹【楊紹】,仕周,曆八州刺史、傥城縣公,賜姓叱呂引氏。"

唐·韓愈《送水運陸使韓侍禦歸所治序》:"(唐元和)六年(811年)冬,振武軍吏走驿車詣阙告饑,公卿廷議以轉運使不得其人,宜選才幹之士往換之,吾族子重華【韓重華】适當其任。"

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鑒·晉紀九》:"浚【魏浚】族子該【魏該】,聚衆據一泉塢,藩以(魏該)為武威将軍。"

清·張廷玉等《明史·列傳第九十一·潘珍傳(族子旦、餘光)》:"潘珍,字玉卿,婺源(縣)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士。……珍族子旦【潘旦】,字希周。(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章下禮、兵二部。族父珍适以言得罪,尚書嚴嵩、張瓒绌旦議不用。"

上一篇:滟滪堆

下一篇:疊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