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腸人在天涯

斷腸人在天涯

馬緻遠詞《天淨沙·秋思》句子
斷腸人在天涯,出自元代詩人馬緻遠的《天淨沙·秋思》。《天淨沙·秋思》是馬緻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羁旅荒郊圖,抒發了斷腸人觸景生情的思鄉之情。
  • 作品名稱:
  • 作者:馬緻遠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
  • 中文名:斷腸人在天涯
  • 來源:《天淨沙·秋思》句子

作品原文

出自元代人馬緻遠的《天淨沙·秋思》。全曲如下:n枯藤老樹昏鴉,n小橋流水人家,n古道西風瘦馬。n夕陽西下,n斷腸人在天涯。

創作背景

馬緻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在過着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注釋譯文

注釋

天淨沙:曲牌名,屬越調。又名“塞上秋”。n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n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n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驿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n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n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隻有一匹瘦馬馱着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餘晖已經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遊子還在浪迹天涯。

作者簡介

馬緻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字千裡,号東籬,(一說字緻遠,晚号“東籬”)。 馬緻遠是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人,因《天淨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雜劇家。所做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作品鑒賞

這是馬緻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羁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标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緻。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将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圖景中。

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着一匹瘦馬,迎着凄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

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天淨沙·秋思 被喻為秋思之祖,用了白描的手法,創造典型的環境,能夠烘托出那種思鄉感情。

元代四大戲曲作家:馬緻遠、關漢卿、白樸、鄭光祖。

上一篇:東方異文石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