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鹈鹕

斑嘴鹈鹕

鹈鹕科鹈鹕屬動物
又名淘河、塘鵝、卷羽鹈鹕。栖息于沿海海岸、江河、湖泊和沼澤地帶,以魚類等為食,也吃蛙、甲殼類、蜥蜴、蛇等。斑嘴鹈鹕在中國長江下遊和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較為常見,繁殖大都在中亞地帶及歐亞洲南部,包括我國東南部。[1]屬于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鳥綱(Aves) 亞綱:今鳥亞綱(Neornithes) 目: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亞目: 科:鹈鹕科(Pelecanidae) 亞科: 族: 屬:鹈鹕科僅有1屬:鹈鹕屬(Pelecanus) 亞屬: 種:斑嘴鹈鹕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斑嘴鹈鹕 二名法:Pelecanus philippensis 分布:分布于繁殖在中亞地帶及歐亞洲南部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北以南的東部地區、偶見于新疆、雲南、繁殖在東南部等地,一般栖息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河川、湖泊等處。

外貌體型

斑嘴鹈鹕為大型涉禽。體長140~160厘米,體重約10~12公斤。喙長而寬大,有藍黑色斑點,上喙尖端呈鈎狀,下喙具有發達的暗紫色皮膚質喉囊。頸部較長,呈白色,枕部具有粉紅色羽冠,後頸部有一條粉紅色翎羽。體背羽為灰褐色,初級和次級飛羽及大覆羽為黑褐色,腹羽呈白色,胸部羽呈矛狀。尾部比較短,呈銀灰色。後肢短,生于腹部靠後,趾間有全蹼。

習性

結群生活。鹈鹕經常四、五成群互相合作,排成半圓形或整齊的橫隊,共同用兩翼扇風拍水,把遊魚趕往湖邊淺灘,再用嘴掏水兜撈魚,然後閉口收縮皮囊,擠出餘水,将魚吞下。如果一次吃不完,會把剩餘的魚暫時存放在口底的皮囊内,留作備用。吃飽的鹈鹕,時常張開嘴巴,把皮囊緊繃在胸前晾曬吹幹。

栖息

斑嘴鹈鹕栖居于有蔭的沿海港口、河口、湖泊及大型河流。善于遊泳,常在島嶼地面上築巢。其雙翼巨大,飛翔能力強,速度快。遊泳時雙翅緊閉于背上。叫聲唦啞。

捕食

常在海灘上捕食魚類和貝類,先把捕到的食物儲存于嘴下的喉囊中,然後徐徐吞下。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甲殼類、兩栖類動物和鳥類。斑嘴鹈鹕常在淺灘捕捉獵物,有時也從空中直沖入水捕食魚類。

繁殖

斑嘴鹈鹕是極富感情的飛禽,在北方配對之後如無意外一般是終身不移的。當雌鹈鹕允許雄鳥接近時,雄鳥就會在異性面前彎身鞠躬、展翼起舞和高鳴“烏拉”,并不斷地像接吻那樣彼此用嘴厮磨和用嘴尖梳理同樣的羽毛。此後,便開始一起生活。

斑嘴鹈鹕在繁殖期裡,雄的在空中作8字形飛舞,雌的則喙端向地,形似鞠躬,兩翼微張,身體前傾,并發出低沉的求偶聲。斑嘴鹈鹕經常結群把巢穴營造在高大的樹上,雌雄共築,巢呈淺皿形,主要用樹枝、枯草、水草築巢,巢内沒有鋪墊。每窩卵3—4枚,卵呈暗白或淡綠色,雌雄共孵,孵化時用蹼按在卵上,31—34天孵出幼雛。雛鳥長大後,随父母在秋天時遷往南方越冬,2年以後性成熟。

剛孵出的小鹈鹕既盲目裸,顔色灰黑,但不久之後,就長出一身淺嫩的白絨毛。親鳥最初喂給稚鳥吃半消化的魚肉,稍為長大後,就讓幼鳥自己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到皮囊底部去啄取捕得的新鮮小魚。

發現

2012年9月烏克蘭攝影師在多瑙河三角洲拍攝到罕見雙頭塘鵝。像這樣的畸形動物一般不會在野外存活太長時間。動物長出2個腦袋的原因可能是妊娠期的随機機會、接觸到化學物質或者是并發症,這妨礙了一對晶胚正常分開。

上一篇:跳魚

下一篇:虎斑遊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