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遊蛇

虎斑遊蛇

爬行綱動物
虎斑頸槽蛇(虎斑遊蛇)Rhobdophistigrinalateralis,遊蛇科,頸槽蛇屬,俗稱野雞脖子等。 體長約0.8米左右。體重一般為200~400克。頸背有一明顯頸槽,枕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斑塊。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有方形黑斑,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為鮮紅色;腹面為淡黃綠色。下唇和頸側為白色。 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虎斑頸槽蛇是我國學術界廣泛争議的一種蛇類,由于性格溫順,很多學者都認為它是無毒性的蛇類。其實它是毒蛇(過敏體質有中毒死亡先例,在日本被歸為毒蛇)但性格溫順。比較适合做初級寵物毒蛇飼養。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椎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 目:有鱗目 亞目:蛇亞目 科:虎斑遊蛇科 亞科: 族: 屬:虎斑遊蛇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虎斑遊蛇 中文别名:虎斑頸槽蛇 二名法: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 分布:泛分布全國各地,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甯夏等地均有分布

外形特征

體長約0.8米左右。體重一般為200~400克。頸背有一明顯頸槽,枕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斑塊。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有方形黑斑,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為鮮紅色;腹面為淡黃綠色。下唇和頸側為白色。

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虎斑頸槽蛇是我國學術界廣泛争議的一種蛇類,由于性格溫順,很多學者都認為它是無毒性的蛇類。其實它是毒蛇(過敏體質有中毒死亡先例,在日本被歸為毒蛇)但性格溫順。比較适合做初級寵物毒蛇飼養。

生活習性

态習性:生活于山區、丘陵及平原,常出沒于玉米地、路邊、菜園地、水溝邊及近水、潮濕多草處,也有隐伏于林内草叢中,或活動于山坡草地墳堆中;白天出來活動,行動極快,受驚發怒時,能昂首舉頸,或作“乙”狀彎曲,膨扁頸部;主要吃蛙、蝌蚪、蟾蜍,有時也捕食鼠類,偶而也吃魚、鳥、昆蟲等;6~8月産卵,一次産10枚左右,多者達30餘枚,卵徑為21~36×11~15mm,孵化期40~50天。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龍江、吉林、遼甯、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及蘇聯。

虎斑頸槽蛇為卵生,每年6~7月間産卵,每次10枚以上,也有多者可達47枚。孵化期為29~50天不等。初生的幼蛇體長15~17厘米。

虎斑頸槽蛇主要吞食無尾兩栖類, 野外觀察曾見3條蛇呈三角形方位争食同一隻黑斑蛙。室内飼養觀察到該蛇還可食中華大蟾蜍和澤蛙, 4齡蛇一次可食黑斑蛙2~3隻;吞食時主要從蛙的頭部開始, 曆時約30分鐘。野外亦見到先吞食蛙後肢的現象。虎斑頸槽蛇性情溫順, 極少主動咬人, 人工飼養容易。

蛇類概述

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是我國分布較廣的一種小型毒蛇(組織性毒液,弱毒).,故常被誤認為是劇毒蛇。

虎斑遊蛇是一種分布較廣的達氏腺毒蛇,該蛇色彩鮮豔,受驚擾或被激怒時能昂首舉頸,頸部膨扁;身體呈“S”形彎曲,形狀與動作像眼鏡蛇。

過去認為該蛇為無毒蛇,自從日本發現該蛇咬傷引起腦出血的病例後引起重視,在日本已生産出抗虎斑遊蛇毒血清。

這蛇的脖子背後有一條突起的頸腺,毒液就保存在那裡,不會噴毒。虎斑頸槽蛇自己能分泌毒素,之所以沒有緻命的傷害,沒有不良記錄是因為這種蛇微毒,不過敏的話一般沒事。平時一般不攻擊人類,(前提是不去惹它)所以也少造成緻命傷害。北京大部分丘陵地區及1200米以下山地多分布,是一種分布較廣的微毒後毒牙的達氏腺毒蛇。

虎斑頸槽蛇是有毒腺的,不過毒液卻沒有與牙齒相連,不能将毒液直接注射到被咬者體内。因而,它的毒性較小,一般也不主動攻擊人類。它的身體表面色彩鮮豔,受到驚擾或被激怒時,頸部會膨扁,形似眼鏡蛇,人們常被它蒙蔽,以為它是毒蛇。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全國各地,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甯夏等地均有分布。北京各區縣均有分布。

藥用價值

中醫入藥,具有解毒止痛,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骨結核、骨質增生和風濕等症。

據有關報道,該蛇對治療胃癌、食道癌和乳腺癌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鑒别特征

體形中等,全長800毫米左右。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軀幹前兩側有粗大的黑色斑塊。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為鮮紅色;腹面淡黃綠色。頸背正中有一明顯淺槽,沿頂鱗後脊兩側有12對頸腺。

蟲病防治

虎斑遊蛇蛇體内有多種寄生蟲。寄生蟲病輕的會削弱體質,引起其它疾病,嚴重的常直接導緻死亡。

防治方法:

① 裂頭蚴是縧蟲的幼蟲,蛇類是孟氏裂頭縧蟲的第二中間宿主。裂頭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對蛇類危害不大。

若裂頭蚴寄生在蛇體表皮下,可用利刀剖開皮膚取出,然後在傷口塗1%~2%碘酊。裂頭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專門治療,可在治其它寄生蟲時附帶治療。

② 鞭節舌蟲寄生于蛇的肺部和氣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緻死。

對此種寄生蟲可用獸用敵百蟲溶液灌入胃中,按每千克體重0.01克給藥,連續灌胃3天。

③ 棒線蟲 寄生于肺泡腔内,多時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爛而死。

治療用四咪唑,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灌服。

④ 異雙盤吸蟲寄生于蛇的膽囊中。

⑤ 蜱虱 蜱虱是由籠舍及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蜱虱可使蛇體血清蛋白減少,并傳播病原體,給宿主帶來強烈的不良刺激,降低免疫力,常導緻發生全身性疾病。

虱一般寄生在眼睛周圍的凹陷處、咽喉部及洩殖腔周圍。一旦在蛇體上發現蜱虱,就必須不斷治療,對接觸過病蛇的蛇也應全面治療。蛇體浸在水中數分鐘後即可從水中發現蜱虱,據此可判斷蛇體表有無蜱虱寄生。

上一篇:斑嘴鹈鹕

下一篇:地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