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改革方針
教育信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把提高信息素養納入教育目标,培養适應信息社會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管理與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學信息化。[1]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中心工作,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适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中文名:教育信息化 外文名: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定義:運用網絡多媒體等促進教育改革 特性:科技化,信息化,現代化

基本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二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三是培養适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四是促進教育現代化。

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動力,也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培養适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以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

當今世界各國,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争日趨激烈,而且将長期存在。這種競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而人才競争的實質是教育的競争。教育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标和戰略步驟相适應,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持。

為了實現這一目标,就必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适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的教育體系。因此,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内在動力,一方面來源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大大地改變了教育的技術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來自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為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和條件。

信息社會的發展不僅對人才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應當是,具有全面而堅實的文化基礎(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礎),能不斷自我更新知識結構,能與人合作共事,富有創造性和應變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一代新人。為了能夠适應信息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信息社會的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可見,“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是21世紀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

基本要素

1.信息網絡

信息網絡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内容,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并啟用的中國教育與科研網(CERNET)、中國衛星寬帶遠程教育網絡,正在實施的中小學“校校通”工程、高校“數字校園”建設工程、中小學遠程教育建設工程,以及應用于學校教學的普通電教室、多媒體綜合電教室、計算機室、微型電教室、CAI教室、網絡教室、語言實驗室、電子閱覽室、閉路電視系統等都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内容。

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既為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礎,也為信息化教育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2.信息資源

教育信息資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各種信息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關系到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教育信息資源可分為以教育信息載體為核心的教育軟件資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資源兩大類。

其中教育軟件資源主要包括以多媒體素材、各類CAI課件、網絡課程等為主的多媒體教育信息資源,以文獻資料查閱和檢索服務為主的圖書情報信息資源,以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為主的各種工具類資源以及浩如煙海的Inter—net資源等;教育管理信息資源主要是指為實施現代教育管理而建立的以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對象、教育資源及其支持服務體系為主要内容的各類數據庫資源等。

3.信息技術應用

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直接目的。有了信息網絡和信息資源這些基礎條件之後,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便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主角,可以說,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效益主要體現在應用這一環節。

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主要應做好四件事:一是做好與思想理論、方法密切相關的潛件建設,它決定着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方向,直接關系到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質量和效果;二是建立與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環境、教育對象以及教育内容相适應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三是必須提高人們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基本技能;四是在不同層次上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并将其作為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主要任務。

4.信息技術和産業

“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它的内涵包括兩個方面:(1)手段。即各種信息媒體。如印刷媒體、電子媒體、計算機網絡等,是一種物化形态的技術。(2)方法。即運用信息媒體對各種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方法,是一種智能形态的技術。信息技術就是由信息媒體和信息媒體應用的方法兩個要素所組成的。”信息技術的核心是信息的數字化、信息傳輸的網絡化。

信息技術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支柱,是教育信息化的驅動力。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開展信息技術研究不僅可以豐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更加有效的物态化技術和智能形态的技術應用于信息化教育中,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信息技術産業主要指信息技術設備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由于信息技術設備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技術和資金優勢作後盾,因此,在中國的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信息技術産業的發展應由不同的社會部門分工協作來完成。其中教育信息技術産品的制造業應動員教育系統、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等互補性較強的部門共同參與,以便将教育系統從教育信息技術産品的開發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做好以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主的服務業。

5.信息化人才

教育信息化,人才要先行。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需要培養大量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作為一個行業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人才有兩層含義:一是通識型教育信息化人才,這是對在教育領域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及其他服務的各類人員而言的,是對該領域全體人員信息技術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共同要求;二是專業型教育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專門從事教育信息物态化技術和智能形态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應用和維護的專門人才。

一般來說,對通識型教育信息化人才的要求是應具備基本的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而對專業型教育信息化人才的要求更高,分工更細,可以是高級軟件人才、網絡工程師或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等。另外,作為信息化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等學校,一方面要關注教育行業的信息化,為教育信息化培養通識型教育信息化人才和專業型教育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還要擔負起為整個社會培養信息化人才的任務。

6.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标準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國家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對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教育信息網絡建設、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教育信息技術和産業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标準,建立一套完善的促進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法規環境和标準體系,以規範和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這既是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保障,也是開展教育信息化的依據和藍圖。隻有這樣,才能使各級政府、各個單位和部門的教育信息化規範化、秩序化,也才能推動教育信息化健康順利地向前發展。

發展現狀

美國:政府資助中小學上網

美國聯邦電訊委員會不久前宣布,該委員會今年将優先幫助全美所有中小學校實現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準備拿出22.5億美元,為中小學、圖書館和社區購置上網設備及支付上網費用。聯邦電訊委員會主席威廉·肯納德說,現在,全美共有3.6萬個單位提出申請,要求得到上網設備和費用,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将優先幫助全美所有中小學校。據悉,該計劃将為100萬個中小學教室配備電腦及相關上網設備。

據美國教育部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透露,到1999年底,美國已有95%的中小學上網,平均每9名中小學生擁有一台上網電腦。報告說,在中小學的日常教學活動中,電腦改變了學校過去單純依靠教材和黑闆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了書本知識與各種社會知識相結合、教師傳授與學生自我探索相結合的現代教學觀念和模式,豐富了教學内容,拓展了教育空間。

日本:信息教育的實施狀況

小學階段的信息教育實施狀況:由于現行學習指導要領中尚未明确信息教育的内容,各學校之間産生了很大差距。有些學校從培養學生“信息運用能力”的觀點出發,統一性地、綜合性地開展了信息教育活動;而有些學校則停滞在數學的反複練習或國語的漢字練習等單純地提供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更有一少部分學校甚至連一台計算機還沒配置(1997年3月的統計結果為9.3%)。

初中階段的信息教育實施狀況:在初中階段,信息教育的核心是“技術·家庭科”中的《信息基礎》内容。1996年的調查表明開設這一選修内容的學校高達94%,但在第三學年(最後學年)開設的學校占83%,所以,《信息基礎》的學習成果,不能應用到其它學科。另外,平均學時數也隻有25學時,幾乎都用在了設備操作和軟件利用的學習上。

高中階段的信息教育實施狀況:在高中階段,許多學校通過數學、理科各科展開了計算機運用的教學活動,但尚未達到通過整體學校教育活動來展開的程度。此外,較多的普通科高中開設了與職業有關的商業科的《信息處理》;也有的學校開設了數學、理科等學科以外的與信息有關的科目。另外,職業學科、綜合學科高中一般将有關信息基礎的科目定為原則選課科目。

意大利:銀行放貸助學生置電腦

意大利總理府日前和意大利銀行聯合會共同決定,将向今年入學的高中三年級學生提供無息貸款,使大約60萬學生能以較便宜的價格每人購買一台個人電腦。意大利總理府發布的公報說,凡2000年9月開學時注冊登記進入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均可在父母陪同下,憑入學登記證明在指定銀行領取144萬裡拉(約合700美元)的專用支票,憑支票在指定商店購買個人電腦。這筆貸款為無息貸款,分24個月還清。公報說,開展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幫助青年學生熟悉電腦,使他們能更方便地上網,在國際互聯網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捷克:校園普及互聯網

捷克政府日前決定,加快學校上網普及速度,讓國際互聯網進入每所學校。捷克内閣全體會議日前通過了國家加快信息網絡技術培訓規劃。規劃要求,到2001年底,全國各類中小學、大專院校都要開設計算機課程,并普及國際互聯網。為此,在今後5年内國家将撥專款70億克朗(約36克朗兌1美元)用于此項計劃。捷教育部長澤曼日前向新聞界解釋這項政策出台的背景時說,捷克信息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信息網絡技術培訓工作嚴重滞後,整個信息事業發展大大落後于西方國家。

現在,影響網絡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缺乏資金,二是缺乏人才。現在不少學校還沒有開設計算機課程,更支付不起昂貴的電話費和上網費,多數教師也不懂計算機。

上一篇:觀點

下一篇:鐳射美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