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軍之将

敗軍之将

漢語詞語
敗軍之将(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是一則來源于曆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于《史記·淮陰侯列傳》。“敗軍之将”原義是打了敗仗的将領,後也用來比喻遭到失敗的人。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賓語,也作主語。
  • 中文名:敗軍之将
  • 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
  • 近義詞:手下敗将
  • 反義詞:常勝将軍
  • 出處:《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史記·淮陰侯列傳》
  • 用法:褒義,謂語
  • 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

打了敗仗的将領。現多用于諷刺失敗的人。

成語出處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臣聞……敗軍之将,不敢語勇。”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臣聞明主使臣,不廢有罪。故奔北敗軍之将用, 秦 魯 以成其功。”

《三國演義》第六三回:“敗軍之将,荷蒙厚恩,無可以報,願施犬馬之勞。”

成語典故

楚漢戰争的時候,漢軍大将韓信打垮了魏王豹後,繼續攻打投靠楚軍的趙王歇。但是他們必須經過一個叫井徑的狹窄山口。趙王的謀臣李左車向趙王獻計說:井徑道路狹窄,漢軍辎重一定拉在後面。我帶一部分軍隊,抄小路去截斷他們的辎重,就會使他們因失去給養而敗走。可惜趙王沒有采納他的計策。韓信攻克趙後,向作為俘虜的李左車請教一些問題。李左車謙虛地推辭說:作為敗軍之将,我怎麼可以教導你呢?這個成語意指打了敗仗的将軍。

上一篇:造謠學校

下一篇: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