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

拆字

漢語詞彙
拆字,又稱“測字”、“破字”、“相字”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推測吉兇的方式,主要做法是以漢字加減筆畫,拆開偏旁,打亂字體結構進行推斷。現代社會中拆字成為一種有趣的遊戲,在古代拆字屬于玄學。[1]
  • 中文名:拆字
  • 拼音:chāi zì
  • 繁體:
  • 部首:
  • 字碼:
  • 五筆:
  • 倉颉:
  • 鄭碼:
  • 筆順:
  • 字級:
  • 平水韻:
  • 外文名:Deconstruction
  • 别名:“測字”、“破字”、“相字”
  • 注音:ㄔㄞ ㄗㄧˋ

基本解釋

拆字為一種占蔔方法。拆解漢字的偏旁筆畫并作出解說,來占蔔吉兇(迷信)。

拆字也稱“測字”。中國古代的一種迷信。隋代稱“破字”,宋代名“相字”。以漢字加減筆畫,拆開偏旁,或打亂字體結構,加以玩弄附會,以推算吉兇。n

引證解釋

1. 舊時的一種迷信活動。也稱破字、相字,測字。以漢字加減筆劃,拆開偏旁或打亂字體結構,加以附會,以推算吉兇。

宋 周必大 《玉堂雜記》:“ 謝石 善拆字,有士人戲以‘乃’字為問, 石 曰:‘及字不成,君終身不及第。’”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 遊孝女 ,字 文元 。以賣蔔、拆字養其親。”

2. 一種文字遊戲。即拆白道字。

《紅樓夢》第二三回:“﹝ 寶玉 ﹞每日隻和姊妹丫鬟一處……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随筆·科場對》:“ 謝金圃 墉 、 吳玉綸 、 德定圃 保 、 沉雲椒 初 典試,頗不滿於衆口,做對雲:‘ 謝金圃 抽身便讨, 吳玉綸 倒口就吞, 德定圃 人傍呆立, 沉雲椒 衣裡藏刀。’雙關拆字,巧不可階。”參見“ 拆白道字 ”。

3.網絡名詞。拆字也指把漢字拆開,如“強”拆為“弓雖”、“明”拆為“日月”、“稿”拆為“禾高”等。這種拆字方法常用于網絡聊天。網絡上也有許多拆字工具,如:火星文輸入法官方網站的拆字工具很不錯,拆字速度快。n

曆史由來

拆字,亦稱“測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舊時的一種迷信。漢字屬象形文字,一個字往往可以拆成幾個字,古人常常用這種拆字法,來判斷人事因果,預言吉兇禍福。據考證,拆字這種迷信源于漢代。《後漢書·蔡茂傳》載:“(茂)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複失之。以問主薄郭賀,郭賀離席慶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極而有禾,人臣之上,祿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失禾為秩,雖曰失之,乃所以得祿秩也。’”

後來,有以拆字為業者,稱“測字先生”。其方法是先讓析疑者随手寫一字,測字者根據該字組成或間架結構來發揮答疑。如清人趙翼《陔馀叢考》載:少時,見一測字者踉跄而來,問其父之病,随手拈得“一”字。術者曰:“一者生字之盡,死字之初也,汝父殆不起矣。”又問:“汝父生年雲何?”其子曰:“丁醜生,屬牛。”術者曰:“然則而父不死,牛加一畫則生字矣。”清代周工亮《字觸》載:楊王沂中,閑居微行,遇一測字者,王以所執柱杖就地一畫,相者驚拜曰:“‘土’上一畫,乃‘王’字也。當封王無疑。”測字者利用測字時的環境,把“土”借用過來,與“一”組成“王”字,預示所測人将要封王。

另外,拆字還被廣泛用于作詩、填詞、撰聯,或用于隐語、制謎、酒令等。南宋胡仔《苕溪漁隐叢話》載有一首拆字詩:“日月明朝昏,山風岚自起。石皮破乃堅,古木枯不死。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裡。永言詠黃鶴,志士心不已。”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構思奇特新穎。

明人蔣焘,少時即能詩善對。一天,家中來了客人。此時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聯雲:“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他想,“凍”字拆開是“東兩點”,“灑”字拆開是“西三點”,對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時,隻見他從屋裡抱出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對客人說:“請各位指教,我的下聯對出來了。”他見客人納悶,補充說,剛才對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贊不絕口。“切”字拆開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開是“八”、“刀”。此聯巧妙運用拆字,又富于生活情趣。另一副拆字聯也很有意思:“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

《後漢書》載:“獻帝初,童謠雲:‘千裡草,何青青,十日蔔,不得生。’”這條隐語,暗示董卓專權事。《三國演義》對此有精彩的描寫。

據《中國謎語大辭典》載,用拆字法制謎就有“曹娥”、“鼎足”、“碎錦”、“金鐘”等十六格。拆字文化,可謂豐富多彩,情趣盎然,魅力無窮。

上一篇:中國中藥協會

下一篇:記王忠肅公翺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