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濟世

懸壺濟世

漢語詞彙
懸壺濟世是頌譽醫者救人于病痛的一個詞語。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
    中文名:懸壺濟世 英文名:xuán hú jì shì 寓 意:贊頌醫生救死扶傷的高尚品德 出 處: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

藥葫蘆

許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些中藥店門前要挂一個葫蘆,但是,提到“葫蘆裡不知賣的什麼藥”這句俗語,你就會知道這葫蘆肯定與藥有關。

葫蘆,古代稱作“壺”,俗稱葫蘆瓜,古代道家的象征之一。《詩·豳風·七月》中“八月斷壺”,特指的就是盛藥的葫蘆,即“藥葫蘆”。

古今許多神話故事,幾乎涉及藥就有葫蘆。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鐵拐李,就常背一個裝有“靈丹妙藥”的葫蘆,周遊江湖,治病救人。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五回中說:“大聖直至丹房裡面,尋訪(老君)不遇,但見丹竈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着五個葫蘆,葫蘆裡都是煉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說中也說到這種葫蘆的作用是盛放丹藥。

出處

出處一

據文獻記載,杏林典出漢末董奉事。《太平廣記·神仙傳》記曰:“董奉者,字君異,侯官人也。吳先主時,……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遊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後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将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來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傾複,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

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齧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奉每年貨杏得谷,施以赈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兩萬餘斛。……奉在人間三百餘年乃去,顔狀如三十時人也。”董奉善行,為人稱道,後世便以杏林稱中醫,其典概源于此也。

出處二

《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曰:“費長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辄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子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複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

翁約不聽與人言之,複乃就耧上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甯能相随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别……長房遂欲求道,随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療衆疾”。

譯文:傳說費長房是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挂了葫蘆的老人(即壺翁)在市集中賣藥,當天黑散街之後,壺翁就跳入葫蘆中,當時隻有費長房一人看到,他覺得很奇怪,為了弄清楚壺翁的來曆,費長房便以酒款待,知壺翁道來意後,便請他隔日再來。當他再來時,壺翁邀他一起進入葫蘆中,隻見大廳布置得整齊華美,佳肴滿桌,他立刻拜壺翁為師,學習醫術與修仙之道,幾年後,費長房藝滿後,也開始懸壺濟世行醫。

雖然記載這個傳說有些神話傳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醫術令人贊佩,也因為這個故事的流傳,所以後人将行醫愛稱為懸壺,醫生或診所的賀詞無一例外不是懸壺濟世。而懸挂的那個葫蘆更成了中醫的标志。

上一篇:人生苦短

下一篇:經濟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