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協定

慕尼黑協定

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的條約
慕尼黑協定是指:1938年9月29日至30日淩晨,英、法、德、意4國在德國慕尼黑簽訂的關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協定。全稱參與簽訂《慕尼黑協議》的四國代表為《關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又稱《德國、聯合王國、法國及意大利間的協定》。《慕尼黑協定》的簽定是法西斯德國準備發動世界大戰的重要步驟,标志着英、法政府推行綏靖政策達到了項峰。它不僅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破壞了蘇聯的集體安全體系,縱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擴張。
  • 中文名:慕尼黑協定
  • 外文名:Munich Agreement
  • 别名:
  • 簽約國家:英國、法國、納粹德國、意大利
  • 簽約時間:1938年9月29日
  • 簽約地點:慕尼黑

概述

全稱《德國、聯合王國、法國及意大利間的協定》,即《關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1938年9月29日至30日淩晨,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裡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主要内容是:捷政府必須在10月1日起的10天内,把蘇台德區和德意志人占多數的其他邊境地區割讓給德國;割讓區内的軍事設施、工礦企業、鐵路及一切建築,無償交付給德國;成立由英、法、德、意、捷五國組成的“國際委員會”來确定其他地區的歸屬并最後劃定國界,等等。慕尼黑協定是英、法“禍水東引”政策的頂點。丘吉爾在英國議會對協定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認為英國遭到了一場全面的十足的失敗,英法“正處在一等大禍之中”。後來把為苟安一時而犧牲他國利益、縱容侵略的政策稱為“慕尼黑政策”。

背景

20世紀30年代A.希特勒上台後,加緊推行統治全歐、稱霸世界的擴張戰略。

1938年3月,法西斯德國吞并了奧地利,接着又以民族統一為借口,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對蘇台德地區的領土要求,遭到捷克政府拒絕。英國和法國欲避免與德國發生迫在眉睫的正面沖突,同時企圖以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促使希特勒向東進攻社會主義蘇聯。

同年9月,英國首相張伯倫三次前往德國,與希特勒密談,全盤接受希特勒的無理要求,并與法國總理達拉第一起壓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範。9月29日希特勒、張伯倫、達拉第和意大利首相墨索裡尼在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德國軍隊分階段占領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數的領土;由簽約國組成國際委員會,決定以公民投票确定領土的歸屬,由國際委員會确定最後的邊界。英、法、德、意“保證”捷克斯洛伐克的新疆界不再受侵犯。英、德兩國首腦還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聲稱采取協商的方法處理有關兩國關系的一切其他問題,排除兩國糾紛的根源,繼續努力确保歐洲的和平。在英法的壓力下,9月3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接受《慕尼黑協定》。另外在德國的支持下,波蘭和匈牙利也分别割據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領土。

内容

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考慮到蘇台德領土割讓給德國在原則上已達成協議,同意于有關上述割讓的下列條款和條件以及由此而産生的措施,并且通過本協定它們對保證履行本協定所必要的步驟各應負其責任:

1.撤退将在10月1日開始。

2.聯合王國、法國和意大利同意從領土上撤退應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壞目前存在的任何設備,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責成履行撤退,不得損害上述設備。

3.關于撤退的條件,應由德國、聯合王國、法國、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制定細節。

4.自10月1日起,德國軍隊将分階段占領德意志人〔在數量上〕占優勢的領土。在附圖所标出的四塊領土,将由德國軍隊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領,其餘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領土将由上述國際委員會迅速确定,并由德國軍隊在10月10日占領。

5.第三款所指國際委員會将決定應舉行公民投票的領土,該項領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應由國際機構占領。同一國際委員會将确定舉行公民投票的條件,以薩爾公民投票的條件為基礎。國際委員會并應指定舉行公民投票的日期,這一日期将不遲于十一月底。

6.邊界的最後确定将由國際委員會完成。該委員會也将有權在某些例外情況下,嚴格地從人種學來确定有些地區可不必舉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國即德國、聯合王國、法國和意大利建議作出非主要的變動。

7.應有自由選擇遷入或遷出被移交領土的權利,選擇權應在本協定簽訂日起六個月内行使。

8.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條約簽字之日起四個星期内将從其軍隊和公安部隊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蘇台德德國人的職務,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時期内釋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訂于慕尼黑。n

阿道夫·希特勒愛德華·達拉第

内維爾·張伯倫貝尼托·墨索裡尼

經過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歐洲中心,不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軍事工業發達,礦産資源豐富。德國對它早就垂涎三尺。

捷克境内有300萬日耳曼人,大多居住在蘇台德區。1938年4月,以漢倫為首領的蘇台德日耳曼人黨舉行代表大會,提出把蘇台德區從捷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綱領。希特勒以此為由,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以戰争相威脅,釀成所謂“五月危機”。

英、法政府決意把蘇台德區“贈送”給希特勒,推動德國東進反蘇。兩國經過磋商後分别表示,它們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而戰。

英、法的縱容使希特勒更加強硬。德國制訂了進攻捷克的“綠色方案”,預定9月16日下動員令,10月1日進軍。9月15日,年近70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生平第一次坐飛機,匆匆飛往德國。經過3小時的會談,他隻從希特勒那裡得到一項“保證”,即在幾天内兩人再次會晤之前,德國不采取任何軍事行動。

英、法兩國經過緊急磋商,決定滿足希特勒的要求,壓迫捷克割讓蘇台德區給德國。9月22日,張伯倫再次飛往德國,在戈德斯堡與希特勒會談。不料希特勒并不買帳,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語的地區統統劃歸德國,并對歸并領土實行軍事占領,限定10月1日以前解決問題。緊接着,希特勒宣布從9月28日起實行德軍總動員,命令部隊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戰争準備。

英、法政府被希特勒的戰争叫嚣吓破了膽。9月29日,張伯倫在半個月内第三次飛往德國,同達拉第、希特勒、墨索裡尼一起,在慕尼黑舉行英、法、德、意四國首腦會議。會議從29日12時45分開始,至次日淩晨1時半正式簽署了将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直到這時,一直在隔壁房間裡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兩名代表才被帶進會議廳,告之協定的内容。迫于國際帝國主義的壓力,捷政府在德國限定的6小時内接受了《慕尼黑協定》。

1938年10月1日,德軍開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區。1939年3月,斯洛伐克地區分裂主義者蒂索按照希特勒的旨意,宣布斯洛伐克“獨立”,要求德國“保護”。3月15日,德軍開進布拉格,占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影響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标志着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協定使捷克斯洛伐克喪失了1.1萬平方英裡的領土、360萬居民和1/2以上的經濟資源,喪失了捷作為邊境地區安全屏障的防禦要塞,破壞了英、法在東歐的同盟體系,加強了納粹德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助長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氣焰。英國政治家丘吉爾曾說,慕尼黑協定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是英國未經戰争而遭到的一次可恥的失敗”。在英國和法國的綏靖政策縱容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侵占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9月大舉進攻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此後,凡企圖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縱容侵略,以達到自身苟且偷安的政策,被泛稱為“慕尼黑政策”。1973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聯邦德國簽定相互關系條約,宣布:鑒于根據本條約建立的相互關系,《慕尼黑協定》已經無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