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爾

愛彌爾

盧梭著短篇小說
《愛彌兒》是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産階級國家,影響巨大。亦有譯名作《愛彌爾:論教育》,是讓-雅克·盧梭自認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關于人類天性的哲學論文,緻力于探讨關于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政治和哲學問題;特别是個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趨于堕落的社會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在《愛彌兒》中,盧梭試圖描繪一個教育體系,使他在《社會契約論》(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趨于堕落的社會中生活。盧梭描寫愛彌兒和他的家庭教師的故事,以說明如何教育出一個理想的公民。愛彌兒不是一本詳細的育兒指南,不過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這是西方第一個完整的教育哲學、第一部教育小說。[3]
    中文名:愛彌爾 外文名:Émile,ou De l'éducation 别名:愛彌兒:論教育 名稱:愛彌爾 作者:盧梭 語種:中文 ISBN:9787201060026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頁數:153頁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08年 裝幀:平裝 版次:1次 所屬叢書:世界文學名著青少年必讀叢書

作品簡介

盧梭的《愛彌兒》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為标準的傳統,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場影響巨大的革命。盧梭從他的自然哲學觀出發,主張對兒童實行“自然教育”,培養資産階級王國的“新人”即自然人——愛彌爾。他主張讓兒童接受自然教育、勞動教育、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教育,因此他塑造的愛彌爾,既有哲學家的頭腦和判斷力,又有勞動者的體格和手藝,而且還品德高尚、博愛仁慈。

在知識教育方面,盧梭主張學以緻用,不學那無用的東西。在教學内容上,盧梭堅決反對書本誦習和空洞的文字說教,要求兒童接受大自然的教育,進行勞動實踐,既鍛煉自己的體格,又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以掌握真正的有用的知識。歐洲曆來有“成長小說”這種體裁,但《愛彌兒》和與之同時代的很多重要小說一樣,更多的是一部說理的“哲理小說”。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一窺這種在文學史上有過重要地位的小說形式的特點。同時,雖然《愛彌兒》中所展現的盧梭關于兒童教育的觀念不乏偏頗之處,如把感官教育、德育教育、智育教育、愛情教育等截然分開實施。

書籍目錄

主要人物介紹

第一章 自然人的教育

第二章 愛彌爾的誕生

第三章 愛彌爾的幼兒時期

第四章 愛彌爾的童年時期

第五章 愛彌爾少年時期的教育

第六章 愛彌爾的青年時期

第七章 愛彌爾的愛情與婚姻

思考題

作者簡介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6歲時由于不堪師傅的虐待逃離日内瓦,開始了長期的流浪生活,曾走遍全瑞士,到過法國許多地方,從事過各種職業,如仆役、私人秘書、家庭教師和樂譜抄寫員等。在流浪生活中,他閱讀了洛克、萊布尼茨、笛卡兒等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自學了數學、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學知識,還掌握了拉丁語。1742年在巴黎結識了許多著名的啟蒙學者,如狄德羅、伏爾泰、霍爾巴赫、達郎貝等人,并參加了為《百科全書》撰稿的工作,成為“百科全書派”的重要成員。後因在政治、哲學和文化觀點上的分歧,終于和百科全書派決裂了。

1749年法國狄戍學院發起有獎征文活動,題為《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于道德的影響》。盧梭應征撰文,獲得獎金,榮登榜首,論文題為《論科學和藝術的複興是否有助于敦化風俗》。他對所提出的問題持否定主張,認為科學、文學和藝術是道德的最惡的敵人。1755年又響應狄戍學院第二次征文,撰寫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但沒有獲得獎金。文中進一步闡述了第一篇論文的觀點。他認為,人類在自然狀态下是自由的、平等的,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由于出現了私有制,才産生了種種不平等,不自由的現象,并把人心變惡。1760年發表文學著作《新愛露意絲》,1762年先後發表《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論教育》。在《社會契約論》一書中,提倡民主、否定王權神授論,成為法國大革命中大多數領袖的聖經。

《愛彌兒——論教育》是一部小說體裁的教育著作,反對經院主義教育,提倡自然教育。這兩本書使盧梭名聲大振。但由于觸犯了天主教會和專制政府,書被查抄并被當衆燒毀。盧梭本人也被迫逃亡國外。1770年重返法國,在巴黎附近的鄉村定居,撰寫自傳體著作《忏悔錄》,總結一生的生活經曆和思想抱負。1778年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