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

臨床常見病
急性荨麻疹又稱"風疹塊",主要以皮膚出現蠶豆或巴掌大的紅色風團為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可伴有水泡等.藥物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1]通常在2~24小時内消退,反複發生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是臨床常見病,病因非常複雜,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藥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變;遺傳因素等,這些因素作為過敏源刺激機體産生皮膚過敏性疾病。典型症狀:皮膚劇癢、風團、丘疹等。風團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皮損,或成地圖樣損害,呈紅色浮腫片塊。
    中文名:急性荨麻疹 外文名: 别名:風疹塊 英文名:Urticaria 臨床表現:皮膚劇癢、風團、丘疹等 就診科室:内科 發病部位:皮膚

簡介

急性荨麻疹(AU)是一種臨床常見病,以瘙癢、風團或伴有血管性水腫為特征的變應性皮膚病,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 

病因

1.食物、動物及植物因素。

2.藥物,如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藥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發荨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肝炎病毒)、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4.物理因素,如溫度變化、日光、摩擦、壓力、運動等都可引起。

5.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内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臨床表現

急性發作,全身有瘙癢及大小不一的風團發生。風團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皮損,或成地圖樣損害。口唇可腫脹,或咽峽部腫脹而造成喉頭水腫,緻使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皮損往往在數小時内消退,但此起彼伏,不斷發生新的損害。

全身可伴發熱,呼吸道症狀可有哮喘與呼吸困難。腸道可有腹痛或腹脹,可伴腹瀉。嚴重患者可有低血壓、頭暈、胸悶等症狀,極少數發生休克。大多數患者僅有風團、瘙癢,而無其他症狀。特殊類型症狀:

(1)蛋白性荨麻疹(食物型):食用魚、蝦、蟹、雞蛋、牛奶、牛肉、羊肉、豬肉等各類含蛋白質的食物,出現皮膚充血發紅、風團,伴頭痛、乏力。

(2) 壓迫性荨麻疹(壓力型):皮膚在受到較重和較持久壓迫後發生,受壓局部發生彌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腫性疼痛斑塊,累及皮膚及皮膚組織。易發生于掌、跖和臀部。有時可伴畏寒、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适等。發病機理與激肽有關。

(3)血管炎性荨麻疹(風團型):特點是皮疹為風團,持續時間長,炎性介質損傷血管内皮細胞,因此出現血管炎症變化.主要是過敏原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可伴有不規則發熱,繼而皮膚出現風團皮疹,消退後可能遺留色素斑或脫屑,自覺癢感。可伴有四肢關節疼痛及腫脹、淋巴結腫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現腎髒損害。血管炎性荨麻疹常也是皮肌炎、變應性血管炎的早期症狀,故應及早及早脫敏治療,防止症狀複雜化。

(4) 色素性荨麻疹(色素型):有圓形或橢圓形色素 斑或色素性結節,搔抓摩擦後變紅發脹,留有色素斑的慢性荨麻疹。

(5) 水腫性荨麻疹(水腫型):水腫型巨大荨麻疹,是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過敏導緻血管擴張,形成局部性水腫,具有反複性特點,突然在臉部,四肢和全身出現皮膚水腫,腫脹,浮腫。少數病人可因發生在咽部和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時處理,可導緻死亡。

(6) 日光性荨麻疹(日光型):主要表現為皮膚暴露于日光數秒至數分鐘後,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及風團、血管性水腫。以女性多發。

(7) 藥物性荨麻疹(藥物型):是由于服用各種中藥和西藥引起。皮損以風團尤其是多環形風團最常見,還可有中毒性紅斑、結節性紅斑樣表現。患者還有發熱、關節疼痛、淋巴結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樣反應,可有心腎損害,屬過敏性荨麻疹複合反應。

(8) 膽堿能性荨麻疹:多見于23~28歲青年。皮損特點為直徑1~3mm小風團,周圍有紅暈,疏散分布,不相融合,自覺劇癢。

(9)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在有些慢性特發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發現有循環自身抗體因此而命名。據統計至少在30%慢性特發性荨麻疹患者中均查到自身抗體,皮内注射自體固有的血清能發生風團和紅斑反應,有抗IgE或抗高親和力IgE受體(FcεRla)的IgG型自身抗體,以上兩種自身抗體均釋放組胺,能刺激血中的嗜酸細胞。荨麻疹病情直接和血清中自身抗體FcεRIa的多少有密切關系。

(10)接觸性荨麻疹: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發生風團、紅斑,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機制不明三種,非免疫性接觸性荨麻疹系由原發性緻荨麻疹物質引起,無需治療,幾乎所有接觸者均可發生。免疫性接觸性荨麻疹大多數病例屬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态反應。機制不明者兼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表現的一種反應。

(11)水源性荨麻疹:接觸任何溫度的水均可引起荨麻疹,風團較小。

治療

1.找出病因,查驗過敏原,以消除病因為主,有感染時常須應用抗生素,停用可疑緻敏藥物及食物。

2.抗組胺藥是治療各種荨麻疹的主要藥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一代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馬來酸氯苯那敏等有鎮靜作用,且易通過血腦屏障,易産生困倦、抗膽堿能副作用,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要慎用。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不易透過血腦屏障,耐受性好。維生素C、鈣劑也可用于急性荨麻疹。

對于嚴重的急性荨麻疹及喉頭水腫,多使用糖皮質激素,荨麻疹并發過敏性休克更需應用。

中醫辨證治療:

方劑一

【辨證】風熱邪氣搏于營血所緻。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組成】荊芥穗5‑7克、防風5‑7克、金銀花10‑12克、浮萍5‑7克、牛蒡子8‑10克、丹皮8‑10克、赤芍8‑10克、大青葉8‑10克、黃芩8‑10克、蟬蛻4‑6克、甘草4‑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方劑二

【辨證】風熱邪氣搏于營血所緻。 

【治法】清熱消風。 

【組成】荊芥9克,防風9克,浮萍9克,當歸9克,赤芍9克,大青葉9克,黃芩9克,蟬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仁康方。  

采用中醫辨證分型論治,結合中藥内服和針灸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且治療痊愈率高,療程顯著縮短,痊愈後的複發率也更低,能做到标本兼治,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注意事項

敏感性皮膚(或皮膚敏感)并不是指過敏。它是非專業人士或美容院對一類皮膚症狀群的通俗描述,正規的醫學書裡是沒有這樣的說法的。敏感性皮膚可分為幹性皮膚和油性皮膚兩大類,它們的醫學名稱、原因、治療方法都非常不同,這是關于皮膚過敏症狀的分類。關于皮膚過敏症狀的表現人們時常描述的是是幹性敏感皮膚,它的症狀群:幹燥,緊繃、發紅,刺痛、脫皮,特别是受到冷刺激(冬天和用冷水洗臉)時,容易引起紅斑和皮屑,甚至出現發炎、紅腫。敏感性皮膚選用氨基酸滋潤型洗面奶非常重要。粗制肥皂、去污劑和某些保濕劑中的香料對皮膚有刺激性,可使皮膚更幹燥。摩擦和搔抓幹燥皮膚可導緻感染和瘢痕,這是關于皮膚過敏症狀的改善方法。油性肌膚敏感非常麻煩,這種皮膚過敏症狀是保濕補水解決的。主要是油性皮膚清潔不幹淨,造成了細菌、或真菌感染等一類皮膚病的統稱。治療不容易,非常容易複發。一定要服用歐敏克改善過敏體質。

護理

1、一般人對于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2、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很有可能引發荨麻疹。 

3、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内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多吃堿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蔔、香蕉、蘋果、橘子、綠豆、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運動。  

患有急性荨麻疹,在飲食方面,應該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忌緻敏食物若在飲食方面發現有緻敏的食物,如魚蝦,蟹、牛羊肉、雞、鴨、鵝、花粉等引起,應徹底禁忌這些食物,以免引起變态反應,導緻荨麻疹複發或加重病情。

禽畜類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雞蛋雖不屬發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過敏、高血脂、高熱、腎髒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雞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們屬于異性蛋白,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異性蛋白質後出現病态反應。

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鲳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産品,這類食品大多鹹寒而腥,對于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忌辛辣刺激食物荨麻疹患者忌飲濃茶、咖啡、酒、吸煙,勿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酒、煙、濃茶等物的刺激可使搔癢加劇,勢必引起搔抓,這樣又造成惡性循環,使皮損難以痊愈。蔥、大蒜、生姜、辣椒、花椒等味辛、性溫食物,耗陰助陽,對荨麻疹是一種刺激,應避免食用。

上一篇:南京金陵中學

下一篇:東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