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

建瓯

福建省南平市代管縣級市
建瓯(古屬建甯府建安縣、瓯甯縣)簡稱芝,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甯府府衙駐地、建州州衙駐地。福建省北部農業大市,省級生态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總面積4233平方公裡,轄10鎮4鄉4街道,217村27居民委員會。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建瓯市常住人口為434451人。[2]有文字記載的曆史3000多年,是一座1800多年建縣史的省級曆史文化名城,“福建”曆史上最早設置的四個縣之一,福建曆史上最早設置的府,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稱帝,建立殷國;945年,王延政改殷國為閩國,首都仍設在建州。曆為郡、州、府、都、路、道治所和閩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出過1154名進士、6名狀元、10名宰輔大臣,是十大進士縣之一。理學家朱熹、“三楊輔政”的政治家之一楊榮和曆史學家袁樞、音韻學家吳域、外交家徐競、文學家吳激、現代革命先驅楊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誕生于此。[4]歸宗岩、萬木林、福建佛教聖地光孝禅寺、閩國帝都标志性建築“五鳳樓”(鼓樓)、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苑禦焙遺址和東嶽廟、全省現存規模最大、具有濃郁宋代建築風格的建甯府孔廟,威武門、臨江門、通濟門、通仙門等旅遊及古迹。2020年,建瓯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80.29億元。[3]
    中文名:建瓯 外文名:Jianou City (建瓯話)Guinei Qi 别名:建州、建安、瓯甯、芝城、中國筍竹城、中國根雕之都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縣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福建北部南平市 面積:4233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建安、瓯甯4個街道、10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瓯甯街道 電話區号:0599 郵政區碼:3531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古城門、歸宗岩、辰山、萬木林、光孝禅寺、五鳳樓、武夷根藝城 機場:武夷山機場 火車站:建瓯站、建瓯西站、建瓯東站 車牌代碼:閩H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280.29 億元(2020年) 方 言:閩北語建瓯話 市樹、市花:香樟樹、建蘭 行政代碼:350783 院 校:建瓯一中、建瓯二中 著名人物:練氏夫人、袁樞 曆史地位:殷國首都(943年-945年)、閩國首都(945年) 人 口:434451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東漢建安初年(196年),劃分侯官北鄉土地,設置建安縣(以年号為縣名)。

建安八年(203年),賀齊進兵建安,立南部都尉府。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設建安郡,郡治在建安,屬吳會稽郡南部都尉,管轄建安(今建瓯)、建平(今建陽)、吳興(今浦城)、東平(今建甯部分)、将樂、昭武(今邵武)、綏安(今泰甯、建甯2縣)、南平、侯官(今福州)、東安(今同安、南安2縣)10縣,改都尉為太守。

晉惠帝(291年-306年)時,建安郡屬江州(今江西九江),管轄建安、東平、吳興、建陽、将樂、邵武、延平(今南平)7縣。

南朝宋高祖時,建安郡仍屬江州。

陳永定二年(558年),建安郡改屬閩州(今福州),後改稱豐州(今福州,民國18年版《建瓯縣志》誤作江西撫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縣,屬泉州(今福州)。

大業三年(607年),恢複建安郡,郡治設在閩縣(今福州),領閩縣、建安、南安、龍溪4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建安郡為建州,改太守為刺史,移治建安縣,下轄建安、建陽、綏城、将樂、唐興(今浦城)、閩縣6縣。武德七年(624年),邵武屬建州,領縣7。武德八年(625年),建陽并入建安、領縣6。景雲二年(711年),屬閩州都督府。天寶元年(742年),複改建安郡,建安縣屬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複為建州,屬福州都督府。建安縣屬建州。上元元年(760年),建州屬福州節度。大曆六年(771年),建州屬福州都團練觀察置使。中和四年(884年),因黃巢起義攻打建州,建州寓治建陽。景福二年(893年),建州刺史徐歸範叛附王潮(即閩王王審知之兄)。

五代晉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以建州建國,國号“殷”,改元天德。南唐保大四年(946年),陷建州,殷亡。王延政家族被遷移到金陵州。建州改為永安軍,不久,又改為忠義軍。建安縣屬忠義軍管轄。

宋開寶八年(975年),南唐平,恢複建州,建安縣屬建州。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建州屬兩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年),建州改屬福建路。端拱元年(988年),建州升為建甯軍節度。建安縣屬建甯軍節度管轄。治平三年(1066年),劃出建安、建陽、浦城3縣部分地盤設置瓯甯縣,與建安縣同駐一城,瓯甯縣屬建甯軍節度管轄。熙甯三年(1070年),撤銷瓯甯縣。元佑四年(1089年),劃分建安西北12個裡(建陽、浦城之地不再劃入),設置瓯甯縣,屬建甯軍節度管轄。自此原建安縣分為建安、瓯甯兩縣,縣治同駐一城。建炎二年(1128年),州卒葉侬兵變,知州事方承移建陽。建炎四年(1130年),農民領袖範汝為在建州在洄源洞聚衆起義,知州事劉子翼移治崇安。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改建州為建甯府。建安縣、瓯甯縣屬建甯府管轄。

元至元初年(1264年),建甯府屬江浙行中書省杭州。至元十三年,元軍取建甯。至元十五年,改為建甯路,建安縣、瓯甯縣屬建甯路,屬福州行中書省,置錄事司。至元十七年,改為建甯路總管府。建安縣、瓯甯縣屬總管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建甯分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複建甯府。建安縣、瓯甯縣屬建甯府管轄。

清自順治三年(1646年)起沿襲明制。

民國元年(1912年)仍稱建甯府,後改稱建瓯府,民國2年裁府,合并建安、瓯甯2縣,各取首字命名為建瓯縣,屬建安道管轄,道址設在南平。民國17年,廢除道,隻設省、縣兩級,建瓯改為縣政府,直屬省管轄。民國35年,全省劃分為7個行政督察區,建瓯屬第三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建陽。

1949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五軍四十四師一三一團解放建瓯縣城,設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建瓯、建陽、崇安、浦城、水吉、松溪、政和、邵武、光澤9縣,專員公署設在建瓯。

1950年3月,改為建瓯行政專員公署。同年4月,署址移設建陽,改名為建陽行政專員公署。建瓯縣屬建陽行政專員公署。

1956年,建陽專員公署并入南平專員公署,建瓯縣改屬南平專員公署管轄。

1970年複設建陽地區行政公署,建瓯縣屬建陽地區行署管轄。

1989年1月,建陽地區行政公署改名為南平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南平、順昌、建瓯、建陽、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澤10個縣市。

1992年10月20日,國家民政部批複同意撤銷建瓯縣,設立建瓯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1月20日,建瓯市轄10個鎮、4個鄉、4個街道,217個村、27個居民委員會。

街道/鎮/鄉

面積(平方公裡)

直轄

芝山街道

30.85

轄西大、豪棟、馬汶3個村和符山、管葡、上西河、都禦坪、梨山、青雲6個社區居委會

建安街道

30.49

轄鐘樓、東安、東門3個村委會和橫街、倉長、前街3個社區居委會

通濟街道

41.39

轄東溪、三門、南門3個村委會和南門、陶朱、橋南3個社區居委會

瓯甯街道

27.15

轄水西、七裡街2個村委會和福甯、西池、蓮花3個社區居委會

徐墩鎮

351.87

轄16個行政村(徐墩、葉坊、歸宗、東邊、北津、桂美、富頭、富垱、豐樂、下碓、山邊、湖塘、九匡、嶺頭、大潭),2個居委會

吉陽鎮

198.73

轄12個行政村(吉陽、玉溪、宅墩、曹墩、新橋、勝利、張坑、巧溪、大夫、黃怖、圭曆、巨曆口),1個居委會

房道鎮

244.73

轄20個行政村(房道、九堡、七道.漈村、上庠、尤墩、小竹、潘坑、安甯、吳漈、曹岩、書怖前、徐地、峽頭、連地、南科、西漈、靛墩、吳大元、埂尾),1個居委會

東遊鎮

420.53

轄18個行政村(東遊、垱上、東源、溪尾、胡墩、張墩、雲頭、黨城、渡潭、黨口、張屯、上範、溪屯、蓋林、盛前、河嶺,盛地、東漈),1個居委會

川石鄉

274.07

轄14個行政村(川石、垱陽、慈口、溪口、營勺、後山、洋屯、後洋、邊溪、徐布、後坪、小嶺、伏演、外洋),1個居委會

順陽鄉

205.83

轄6個行政村(溪東、吳林、石呈、江垱、漈下、後房),1個居委會

水源鄉

299.2

轄12個行政村,1個良種場和水庫管理所,122個村民小組,65個自然村

小橋鎮

297.87

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3個村民小組,93個自然村

玉山鎮

324.13

轄12個行政村,一個伐木場,一個牛場,1個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68個自然村

南雅鎮

398

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場,117個自然村

迪口鎮

372.13

轄17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

小松鎮

239.33

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1個良種場,1個鎮林場

龍村鄉

207.93

轄12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

東峰鎮

268.9

轄19個行政村(大房、裴橋、霞鎮、東溪口、大際、坤口、東山下、坪林、楊梅、桂林、銅場南源、長源、岚下、湍下、井岐、記源、長溪、東峰,2個居委會,1個良種場,1個鎮林場,81個自然村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

建瓯市位于武夷山脈東南面,鹫峰山脈西北側,東經117°58'45”~118°57'11”,北緯26°38'54”~27°20'26”,北鄰建陽區,南接延平區、古田縣,東靠政和、屏南縣,西與順昌縣交界。全市土地面積4233平方公裡(折635萬畝,陸地占96.43%,水域占3.57%),東西長96.5公裡,南北寬76.6公裡。

地貌

建瓯市屬東南沿海低山丘陵區,地勢東南高、西南低。四周為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環繞,中西部是以建溪、松溪為主軸的河谷平原、丘陵與串珠狀的山間盆谷,形成以水侵蝕為主的地貌。全市平均海拔453.55米,以東部辰山最高(海拔1822.2米),以南部南雅鎮房村為最低(海拔68米)。山地占全市土地面積的57.34%,丘陵占29.86%,河谷平原與盆谷占12.8%。

市内有千米以上山峰91座,其中東南、北部有86座。

辰山(又名仁山):位于縣城東部的水源鄉,與東遊鎮相鄰,形如“金”字,為市自然保護區,主峰海拔1822.2米。山中多為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崗岩,有黃鐵礦多處。

石塔山:位于縣城東南的玉山鎮,與古田縣交界,主峰海拔1611米,頂部較平,已修通公路。東部為花崗岩,西為青崗岩。

擎天岩:位于縣城北部的龍村鄉,與建陽市接壤,主峰海拔1222.8米。山中多花崗岩,中部有變質岩和石英礦岩。

郭岩山:即郭雲山,位于縣城西部的吉陽鎮,與順昌縣連接,主峰海拔1383.7米,右臨建溪,左依富屯溪。山中多火山岩、花崗岩,山勢雄偉,重巒疊嶂,為建瓯西部第一山。

百丈岩:位于縣城南部的小橋鎮,其山脊延伸至迪口、玉山、南雅鎮一帶,系鹫峰山脈分支,為東西走向,東部山勢雄偉,西面山峰連綿,坡度多在35度以上,山中多花崗岩,平均海拔800米,最高1335.4米,為市南部制高點,系小橋溪與迪口溪分水嶺,可阻擋夏季台風北進和冬季西北風南下。

氣候

建瓯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春夏多雨,秋冬幹燥,有“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之說。

春季:2月中旬至5月上旬,氣溫10一22℃,氣候多變,時寒時暖,乍晴乍雨,多低溫陰雨,少日照,清明前後,常出現倒春寒、冰雹天氣。

夏季:5月中旬至10月初,氣溫22℃以上,初夏潮濕,多梅雨、暴雨,中、後期酷熱,多台風、雷陣雨,易旱。

秋季:10月初至11月底,氣溫10一22℃,天氣涼爽少雨,常有秋寒天氣。

冬季:12月初至次年2月中旬,氣溫7—9℃,天氣寒冷幹燥,多霧,多西北風,常出現霜凍、冰、雪天氣。

水文

建瓯市河流主要屬閩江建溪流域,呈格子狀水系,發育全面,流向多為東北~西南,多年平均水位90.9l米,大河利用落差3.5~18米,小溪102~420米。境内有5公裡以上河流131條,總長1569.2公裡;10公裡以上51條,總長1079公裡。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的26條;100平方公裡以上的15條;1000平方公裡以上的有建溪、崇陽溪、南浦溪、松溪。境内河流長161.6公裡。

自然資源

礦産

截止2007年底,建瓯市發現的礦種計有33種,其中金屬礦産13種,非金屬礦産17種,能源礦産2,水氣礦産1種。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産16種,具小型以上規模的礦産地18處,另有礦(化)點121處。開發利用的礦種有14種,主要礦種有銅、鉛鋅、金、煤、透輝石、石英、滑石、高嶺土等。

植物

建瓯市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全市植被有6個型組,即闊葉林、針葉林、常綠闊葉林、竹林、灌叢和灌草叢;9個型,即暖性針葉林、暖性針闊葉混交林、溫性針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竹林、落葉闊葉灌叢、灌草叢,常綠闊葉灌;16個群系組,73個群系和205個群叢。

建瓯市維管束植物有177科442屬1416種,其中蕨類植物32科37屬121種;裸子植物8科15屬22種;被子植物137科390屬1292種。常見的有杉科、松科、殼鬥科、禾本科、豆科等2l科。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松、甜槠、毛竹、五節芒等70多種。古珍稀樹種有銀杏、鵝掌楸、水松、香榧、三尖杉、沉水樟、刨花楠、花榈木、紅豆杉、榉樹、楠木、紅花油茶、觀光木、莫氏玉蘭等14種。大宗經濟樹有油茶、油桐、漆樹、棕榈、錐栗等14種。

動物

建瓯市野生動物有28目87科330種,屬國家保護的有17種,其中屬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黑鹿、金貓、黃腹角雉;屬二級保護的有毛冠鹿、髭羚、大靈貓、麝、小靈貓、穿山甲、水獺、猕猴、白鹇、鴛鴦、褐林鹗、蟒蛇、黑熊。動物的分布随種類、地點不同而異,繁殖力強的動物主要分布于原始森林少、人們活動頻繁的地帶;繁殖力差的珍稀動物多分布于人煙稀少的深山原始闊葉混交林中。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建瓯市常住人口45.5萬人,比上年減少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8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52.5%。公安戶籍164695戶,人口549100人,下降6.7‰。從性别結構看,男283625人,女265475人,總人口性别比為106.84(以女性為100)。全年出生人口5372人,出生率9.8‰,死亡人口4470人,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長率1.7‰。從年齡構成看,15周歲及以下人口103696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8.9%,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343000人(16-17歲10511人,18-34歲112461人,35-59歲220028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2.5%,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60周歲及以上人口102404人,占總人口的18.6%,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從城鄉結構看,城鎮人口172870人,鄉村人口376230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31.5%。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建瓯市常住人口為434451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建瓯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1.72億元,增長6.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1.72億元,增長3.9%;第二産業增加值120.14億元,增長6.6%(工業96.97億元,增長8.8%;建築業23.24億元,下降3.1%);第三産業增加值119.86億元,增長7.0%。人均地區生産總值64028元,增長6.2%。三次産業占GDP比重為17.7%:41.2%:41.1%,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加值比重提升0.6個百分點。

2019年公共财政總收入14.69億元,增長1.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99億元,增長4.6%。從收入結構看,在公共财政總收入中,稅性總收入10.53億元,下降4.8%,其中,增值稅5.52億元,下降4.2%;企業所得稅1.68億元,下降21.7%。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性收入5.83億元,下降4.3%,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8.3%,比上年回落了5.5個百分點。其中,主體稅種3.67億元,下降7.7%;小稅種2.15億元,增長2.3%。非稅收入4.16億元,增長20.2%。地方級稅性收入占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重58.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5.0%。财政總支出355301萬元,增長3.3%。

2020年,建瓯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80.29億元,下降4.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3.03億元,增長4.3%;第二産業增加值99.42億元,下降12.2%(工業76.36億元,下降15.2%;建築業23.10億元,增長1.1%);第三産業增加值127.84億元,增長0.3%。三次産業占GDP比重為18.9%:35.5%:45.6%,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3.9個百分點。

第一産業

建瓯土地肥沃,物産豐富,素有“金瓯寶地”、“綠色金庫”、“竹海糧倉”、“酒城筍都”之稱,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市、“全國重點林業縣(市)”、全省柑桔生産基地市、“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錐栗之鄉”、第二批國家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和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盛産食用菌、蓮子、澤瀉、仙草、松脂等多種土特産品。筍制品、茶葉、蓮子、蘆柑、葡萄、大米等衆多農産品獲綠色食品或無公害有機食品認證,建瓯錐栗、北苑貢茶、東峰矮腳烏龍、建澤瀉獲得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2018年,建瓯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82.38億元,增長3.5%,其中,農業産值40.39億元,增長4.8%;林業産值25.60億元,增長6.1%;牧業産值10.83億元,下降3.1%;漁業産值2.49億元,增長4.9%;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3.07億元,增長6.0%。

種植業穩定增長。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54701畝,比上年增加11530畝,增長1.6%。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13821畝,比上年增加2506畝,增長0.5%,糧食總産量212591噸,比上年增加6887噸,增長3.3%;蔬菜、煙葉、牧草、藥材等非糧作物種植面積240880畝,增加9024畝,增長3.9%。油料産量1172噸,增長10.4%;甘蔗産量15389噸,增長4.8%;煙葉産量1413噸,下降3.9%;蔬菜産量287109噸,增長7.0%;食用菌産量9081噸(鮮品604噸、幹品8477噸),增長4.3%;水果産量191485噸,增長4.4%;茶葉産量15319噸,增長6.7%。

林業生産紮實推進。全年幼林撫育作業面積10.2萬畝,下降45.1%,幼林撫育實際面積6.85萬畝,下降26.6%,成林撫育面積5.40萬畝,下降16.7%。完成木材産量52.71萬立方米,增長3.0%,其中,商品木材産量37.91萬立方米,下降7.6%;竹材總産量4256萬根,增長8.2%,其中,毛竹3592萬根,增長9.8%。

畜牧業生産有所下降。全年肉蛋奶總産量34434噸,下降8.2%。肉類總産量25380噸,下降4.7%。其中,豬肉16400噸,下降0.09%,牛肉54噸,增長5.9%、禽肉産量8657噸,下降12.5%,羊肉227噸,增長0.4%。禽蛋産量9054噸,下降16.9%。奶産量12945噸,增長5.0%。

奶牛存欄2982頭,增長30.6%;生豬出欄211360頭,增長2.2%,存欄182025頭,增長7.3%;山羊出欄16203隻,下降2.7%,存欄13561隻,增長9.2%;兔出欄16395隻,增長16.4%,存欄11025隻,增長33.6%;家禽出欄6013640隻,下降16.9%,存欄1261377隻,下降48.7%。

漁業生産基本平穩。全年水産養殖面積17325畝(其中,池塘9390畝、水庫7935畝),與上年持平;水産品總産量12514噸,同比增長4.9%。

第二産業

商周時代,市内已有陶器制造。三國時期,造船業較發達。東晉時期,制磚業已成規模。唐宋時的棉紡織品久負盛名,茶葉加工業也開始興盛。宋代開始用“六劑法”冶煉青銅,冶鐵、鑄錢、陶瓷生産都頗具規模。元代絲綢生産已名聞遐迩。明朝造紙業的興旺,促進了印刷業的發展。嘉靖、萬曆年間,建瓯與建陽書商使用銅版活字印刷,尚有一部蘭色印本的“芝城銅版”《墨子》流傳至今。清代的制茶已向精制方向發展,并陸續出口。

解放後,建瓯工業不斷發展。1950年起,采取整頓、改造、重點建設和積極扶持的措施,将發電廠、碾米廠改造為國營企業,并先後組建印刷廠、茶廠、松香廠、煤礦等一批新國營企業,同時扶持一批私營企業恢複生産。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按照國民經濟調整方針整頓企業,調整工業布局,适當壓縮重工業,發展輕工業,搞好綜合平衡,工業生産有了新的起色。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着手改造“七小”工業結構。1979年,對虧損的煤礦進行限制生産,魯口鐵廠再次下馬,将玻璃廠、陶瓷廠恢複為集體所有制企業。同時,合并市農械廠和鐘廠,生産座鐘,還建設年産2000噸的罐頭廠。“五五”期間的技改投資多達2102萬元,新增固定資産1523萬元。至1980年底,共有工業企業178家,完成工業總産值8784萬元,輕重工業比重為52∶48。1987~1980年,工業總産值平均年遞增9.2%。

1988年,建瓯市完成工業總産值2.18億元,占工農業總産值的52%,首次超過農業總産值。1990年完成工業總産值2.96億元,占工農業總産值的57%,比1986年翻了一番。輕重工業比例為57∶43,1986~1990年平均年遞增18.8%。“七五”期間建成技改引進項目51項,完成總投資2925萬元。

1992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産值6.88億元(1990年不變價),比1991年增長43.2%。

2006年,建瓯市全社會完成工業總産值358570萬元,比2005年增長23.6%,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産值283583萬元,增長31.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産值15596萬元,增長20.1%;集體企業産值1781萬元,下降0.6%;非公企業産值266206萬元,增長32.1%。

“十一五”期間(2005年~2010年),建瓯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産值91億元。

2018年,建瓯市177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産值3059591萬元,現價增長15.8%。分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産值14597萬元,增長18.2%;股份制企業産值2931245萬元,增長1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産值63659萬元,增長22.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産值50089萬元,增長16.0%。分輕重看,輕工業産值1683910萬元,增長13.4%;重工業産值1237152萬元,增長13.3%。

規模工業中産值2億元以上企業66家,比上年增加4家,完成産值2056974萬元,占規模工業産值的67.2%;産值3億元以上企業30家,比上年增加8家,完成産值1178184萬元,占規模工業産值的38.5%。非公有企業176家,完成産值2993488萬元,占規模工業産值的97.8%。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産品銷售收入2921062萬元,現價增長13.3%,産銷率95.5%,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實現稅金總額63243萬元,下降3.6%;營業利潤總額132462萬元,增長8.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06.04%,比上年同期提升20.3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6家,比上年同期減少3家,虧損總額1144萬元,下降49.6%;完成入庫稅收23775萬元,下降3.1%。入庫稅收200萬元以上的企業22家,比上年增加1家,完成稅收18325萬元,占規模工業總稅收的77.1%,其中,入庫稅收千萬元以上的企業7家,完成稅收12969萬元,占規模工業總稅收的54.5%。

綠色産業增加值:五大産業累計增長15.56%,其中,現代綠色農業增長16.71%;生物制品産業下降3.77%;數字信息産業增長6.08%;先進制造業增長18.21%;文化創意産業增長12.17%。

2018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94004萬元,增長9.2%。全市資質内建築業企業45家,完成施工産值190925萬元,增長44.5%;項目施工面積673523平方米,增長17.3%,竣工産值137260萬元,增長133.3%,年末從業人員8849人,增長54.7%全員勞動生産率215758元,下降16.4%。

第三産業

建瓯水陸交通方便,物産豐富,曆史上為閩北土特産品集散地,商業相當發達。早在宋代就已形成谷貨絲茶市場雛形。元代初期,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遊記中曾記載建瓯“居民經營廣泛的商業,并向外輸出大量的生姜和高良姜。生絲、綢緞、棉布行銷全國各地。”明代市内農業、手工業進一步發展,土特産品和手工業産品大量進入流通領域。清代出現貨棧、牙行等商業經紀人活動。農村形成墟市的有吉陽、東遊、南雅、小松等集鎮。清末,茶葉、澤瀉遠銷香港、東南亞、俄羅斯等地。杉木、筍幹、香菇等土特産品在上海、天津、漢口、福州、廈門等地,均享有盛譽。烏龍茶在國際南洋勸業會及巴拿馬賽會獲金獎。民國初年,蘇杭百貨、南北京果、海産魚貨、中西藥品源源進入建瓯市場。抗日戰争爆發後,交通運輸受阻,外來貨源斷絕,加上日機濫炸,市場蕭條。抗戰勝利後,市場複蘇。國民政府濫發貨币,出現通貨膨脹,加上增派捐稅,國民黨殘兵騷擾,市面一片混亂,商品奇缺、店鋪關閉。

解放後,為确保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國營商業部門在擴大商品貨源,幫助私營商店恢複營業,穩定市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7年對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全市城鄉形成以國營商業為領導,供銷合作社為有力助手,個體商販、集市貿易為必要補充的流通渠道,出現物價穩定、購銷兩旺的良好局面。1958年,原商業局、供銷社、服務局合并成為市商業局,實行政企合一,取消各專業公司,商業人員大量調出,造成管理體制混亂、商品調度不靈、市場供應緊張。1960年後,對豬肉、食糖、煙、酒、肥皂、木紗團等副食品和日用必需品實行憑證(票)按人定量購買。國營商業部門一度對糖果、冰糖、糕點、盤菜、酒類、自行車、針織品、鐘表、伊拉克棗等9種商品實行高價銷售。1962年,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商業工作問題的決定》,對被“大躍進”搞亂的商業工作進行重大調整,恢複供銷合作社,開放集市貿易,對農副産品分别采取統購、派購、議購3種方法,糾正過去指标過高、收購過頭的現象,并試行獎售政策,鼓勵農民向國家交售農副産品。大力組織工業品下鄉,市場逐步活躍。

“文化大革命”期間,正在複蘇的建瓯商業遭受破壞,國營商業與供銷合作社再次合并,大撤大并商業機構和網點,集市貿易基本處于關閉狀态,造成流通渠道不暢,商品供應日益緊張。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建瓯市着手改革商品流通體制和管理體制,建立和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種流通渠道、少環節的“三多一少”新的流通體制。1983年,國營商業全面推行經營承包責任制。1985年,在發揮國營商業、合作商業主導作用的同時,進一步發展集體、個體商業以及城鄉集市貿易,各類商業網點迅速增加,市場繁榮、購銷兩旺。1988年,全市社會商品零售額達2.25億元,比1979年增長2倍多。1992年,全市社會商品零售額達3.18億元,為1952年的30倍。

2006年,建瓯市消費品零售總額187990萬元,增長11.9%。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2048萬元,增長11.5%;餐飲業零售額18779萬元,增長8.5%;其他業零售額3490萬元,增長36.1%;億元市場實現零售額13673萬元,增長16.3%。在批發零售貿易業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32578萬元,增長19.7%;限額以下企業實現零售額119470萬元,增長9.9%。

“十一五”期間(2005年~2010年),建瓯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6億元。

2014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0.96億元。筍竹城汽車物流區入駐汽車4S店23家,閩北物流中心園區入駐企業103家。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已建成農副産品信息中心、農業技術中心、農業科技信息中心、農業農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個信息中心,為農副産品流通搭起了“金橋”。

2018年建瓯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7.55億元,增長13.3%,其中,限上法人企業完成零售額30.58億元,增長17.3%;兩油和蘇甯完成零售額6.99億元,增長13.7%;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完成零售額59.98億元,增長11.4%。

對外經貿難中求進。全年新批外資企業2家,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7700萬元。進出口企業61家,進出口額178138萬元,增長26.2%,其中,出口企業52家,完成出口額177115萬元,增長25.9%;進口額1023萬元,增長155.9%。

2018年末金融系統各項存款餘額2258223萬元,增長16.0%;各項貸款餘額1240015萬元,增長0.7%。全年保險業務保費收入25585萬元,增長37.4%,其中:财産險保費收入10173萬元,下降2.5%;人身險保費收入15412萬元,增長88.3%。

社會事業

科技

早在三國時期,建瓯的造船事業就已著稱東南。吳侯曾先後打發犯官張宏、郭誕到這裡造船。唐宋時期,市内已開展天文地輿學的研究。當時的制茶、印刷、煉銅、燒瓷等技術達全國先進水平。宋元時期,建瓯成為全國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宋代馬子嚴、王希光和明代伍文忠曾分别有《潮汐說》、《皇考方域志》、《天文考》等著作。當時在銅場推行的“六劑法”煉銅以及建窯生産的“建盞”——兔毫盞茶碗都在全國負有盛名。明清時期,發展機械、醫藥、農藝等技術。但在封建保守思想的長期禁锢下,官府不重視科技事業,許多頗具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藝僅靠民間師徒相傳,少有創新改進。

清末,廢科舉,辦新學,市政府組織茶葉、工程、國醫等學術團體,設技士、技佐、技正抓技術工作,建立工藝、農業、桑蠶等技術推廣培訓機構,開展國内外技術交流,獎勵發明創造,出現一些近代工業。當時的茶葉加工、蠶絲、醫藥等技術已達較高水平。清宣統二年(1910),金圃、泉圃、同芳星諸茶莊及銀絲工藝在南洋首次勸業會上獲優獎。民國3年(1914),占金圃茶莊在巴拿馬東西洋各國賽會上獲一等獎,楊瑞圃、李泉豐茶莊獲二等獎。民國22年,養蠶制絲技術獲江蘇省優等獎。

解放後,市委、市政府貫徹科技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重視科學研究,設立專門的科技管理機構,推行各項促進科技進步措施,加強科技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科技管理推廣體系,形成群衆性的技術推廣網絡,取得許多科技成果。

1958年後,全市掀起工業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運動,在工具革新、食品研制、杉木速生、再生稻試驗、血絲蟲和水腫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成果。1960年,全市有15個單位獲50多項工具改革成果。但因當時缺乏實事求是的态度和實踐經驗,忽視科技發展規律,許多科研項目半途而廢,浪費人力物力。

1977~1988年,全市列入省、地、市的科研項目共225項,推廣新技術成果114項,138項科技成果分别獲省、地、市科技進步獎。市科委連續兩年被評為省、地科委系統先進單位。

1992年,建瓯市實施省、地、市科研項目27項,“星火計劃”37項,新辦科研機構7個,新建科技示範鄉鎮2個,科技先導企業5個,建農業科技示範基地9個。實行農、科、教結合,建立和發展科技人才市場,促進科技成果向商品轉化。當年,重獎2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5名科研人員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6年,建瓯市安排科研項目18項,其中:市本級4項;推廣科技成果23項,開發新産品23項,完成科技成果登記8項。有1項科技成果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8年全市立項各類科技項目2項(省級),争取項目資助資金95.4萬元。推廣科技成果25項。

教育

建瓯市現有高中建瓯第一中學,建瓯市第二中學,建瓯市第三中學,建瓯市第七中學等重點高中。建瓯一中被确定為全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改革試點實驗學校,并成功開辦中澳合作實驗班。

截至2019年末,建瓯市有普通中學23所,教職工1915人,在校學生23947人,比上年增加1502人。小學60所(完小),教職工2123人,在校學生36239人,比上年減少119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100.0%。幼兒在園人數18057人,比上年減少1385人。

衛生

建瓯醫藥事業曆史悠久,宋、元設惠民局,為“軍旅往來遭疾者,給藥療之”。民國以前,多以中草藥醫療為主。據明弘治六年(1493)《建甯府志》記載,地産藥材品種有35種,特産藥材澤瀉以其優良品質著稱全國,享有“建澤瀉”的美譽。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曾設“官醫局”施醫施藥。

建瓯解放後,原衛生院更名建瓯市人民民主政府衛生院,負責全市醫療、保健、防疫及衛生行政管理工作。1952年,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83個,病床位103張,醫療衛生工作人員590人。

“文化大革命”時期,醫療力量削弱,規章制度混亂,鄉鎮部分醫務人員被下放到大隊醫療站。1976年後,醫療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加強醫療衛生管理,重視醫療隊伍建設,醫療技術水平逐年提高。1992年,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4歲提高到69.6歲。

截至2006年末,建瓯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08個,其中:醫院17個,醫療站246個,個體站所9個,醫療病床位1202張,衛生技術人員1757人,其中:醫師515人。

其中建瓯市立醫院是一個集醫療、教學、預防、科研為一體的具有先進的技術、完善的設施、優勢服務的綜合性醫院。屬于市醫保定點醫院,也是建瓯市唯一一所經衛生部、教育部批準的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學院的教學醫院。96年3月正式被評為福建省首批“二級甲等”醫院。

2018年末全市醫院21個,醫療病床位2490張,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862人,其中:執業醫師491人,執業助理醫師76人。全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67576人,參保率99.75%,征收醫療保險基金31328萬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總醫院挂牌成立,設置鄉村一體化管理村衛生所183所,建設達标村衛生所180所。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二期投入使用,中西醫結合醫院完成整體搬遷。

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38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2%。

2018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4360人,增長3.2%,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557人,增長4.8%,機關事業單位社保參保人數9424人,下降0.2%;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43459人,下降0.4%;職工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3350人,下降57.3%。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己保人數1296人,全年發放低保金751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己保人數9536人,全年發放低保金3624萬元,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988人,發放優撫金1354萬元。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14所,新建農村幸福院35所,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2張,增長146.0%。

2019年,建瓯市城鎮登記失業率2.20%,比上年下降0.72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1055人,增長7.1%,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319人,增長5.1%,機關事業單位社保參保人數9374人,下降0.53%;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42769人,下降1.6%;職工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4472人,增長8.4%。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己保人數1176人,全年發放低保金705.8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己保人數8576人,全年發放低保金3692.6萬元,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964人,發放優撫金1430.3萬元。新建農村幸福院11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所。

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産

2018年,建瓯市全社會用電量97531萬千瓦時,增長8.4%,規模工業能源消費總量31.585萬噸标煤,下降10.7%。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0%。

2018年,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産安全事故16起,死亡11人,同比事故起數上升45.5%,死亡人數上升10.0%。其中,道路運輸業事故12起,死亡7人,同比事故起數上升33.33%,死亡人數持平;工礦商貿及其他安全生産事故4起,死亡4人,同比事故起數上升33.3%,死亡人數上升33.3%,全市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産安全事故。億元生産總值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0.041,工礦商貿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1.204。另據事故直報系統統計,1—12月建瓯市境内發生高速公路事故4起,死亡4人;鐵路事故1起,死亡1人。

文化體育

建瓯民間體育活動豐富多采,常結合年節、廟會、喜慶開展劃龍舟、舞龍燈、打獅等活動。清光緒三十年(1904),廢科舉、興新學,各中、小學堂課程都設有體操科目,教習新式田徑及球類體育項目,并且開展有組織的體育競賽。

建瓯解放後,1956年4月成立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政府配備專職幹部,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體育活動,經常利用節日、假日和農閑季節,組織單項比賽和綜合性運動會,組建田徑、籃球、排球、乒乓球、棋類等專項運動隊,進行業餘訓練,提高技術水平,參加省、地比賽。

據1992年統計,全市有綜合籃球場212個,乒乓球台575台,旱冰場4個,棋藝室980個。

2006年組織市級競賽活動25次,參加比賽人數達3690人。體育人口比率達40.0%。向省體工隊、省、南平市少體校輸送4名體育苗子,有30人次在省、南平市競賽中取得較好名次。

2014年,通過全國文化先進縣(市)複查,新建9個文化信息工程共享服務網點,配備完善20個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群衆文體活動豐富多彩,開展各類文化體育活動140場。被評為中國版畫、中國根雕民間藝術之鄉,文廟修繕完工并被确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瓯挑幡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北苑茶制作技藝(福建烏龍茶制作技藝北苑茶)傳承人劉成武,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

2018年,小松湖頭獲評省級體育休閑基地,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1次,參加人數1千多人。

飲食風俗

特産

光餅

光餅,相傳原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繼光部隊的幹糧。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将領,因名光餅。經曆500多年的演變,傳統品種有光餅、烏糖餅、光肉餅、芝麻肉餅、姜蔥餅、蝦肉餅、起酥黴肉餅、老爹餅、經魁餅等近10種。市場上常見的有光餅、光肉餅、芝麻肉餅等3種。主要原料是面粉,加入适量楠草(堿水)和鹽水,待面發透後,用手工揉細、制成餅截,再用木捶研成餅坯,直徑約6~8公分,中心打一個川(洞),俗稱“隻錢打隻川”,意指一塊光餅隻賣一隻銅錢。然後将餅坯貼在爐壁上,用炭火培熟。

豆漿粉

建瓯人對豆漿粉情有獨鐘,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豆漿粉是百吃不厭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瓯,開始對豆漿粉不以為然。看見街頭粉店人進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嘗一碗。這一嘗便嘗出了滋味,也嘗出了緣分。再訪建瓯時,他便會說:“早餐吃豆漿粉去。”一種美食,一種創意。不知誰人的傑作,把尋常之物豆漿與粉條這般配成對,成就了一方美食。

豆漿粉風味獨特,在于選料、制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當天制作的“生粉”,粉條粗細要适中,制作豆漿要選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細。開水沖漿,濾去豆渣,下鍋煮沸。豆漿的濃淡最緊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燙米粉,再沖豆漿,後加調料。粉條要燙透,豆漿要熱夠。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闆鴨

産于福建建瓯市,此鴨曆史之悠久遠超其他闆鴨,有志載:後晉五代十國閩王延政稱帝時即為貢品,宋孝宗趙昚時,建瓯盛記飯店的闆鴨出名,并因宋孝宗趙昚曾被封建王,領地就在建安(今建瓯),他對建瓯闆鴨情有獨鐘而将其帶入宋庭,列為“漢席珍品”。至清朝建瓯闆鴨更是早已久負盛名,深受南北消費者的青睐,為福建傳統名優土特産品,素有“八閩佳肴”之美稱。此菜在福建屬頗有名氣的風味食品,它形如龜體,色澤白嫩光潤,肉質肥厚,味道香美。

建瓯闆鴨被農業部官方認定為“中國四大闆鴨”之一。中國食品總公司的《家禽與傳統禽制品》一書中對此做出了明确記載。

建瓯闆鴨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每年農曆九月開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盤。其中尤以霜風天制作的闆鴨最佳。建瓯闆鴨烹饪簡便,經清洗切塊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紅燒,風味獨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遊客喜愛購買的物品之一。建瓯闆鴨的制作極為考究,用來制作闆鴨的鴨源必須是在田野溪流中放養的,以吃稻谷為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土鴨”。這類鴨子需喂養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質好,有韌性,在腌制過程中不易變形,制成後肉厚質嫩,肥而不膩。

扁肉

扁肉(也稱“扁食”)在北方稱為“馄沌”,西南巴蜀一帶稱“抄手”,廣州謂之“雲吞”。皮薄餡大,味道鮮美,為各地群衆所喜愛。

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廣泛流傳,但制作方式略有不同。如福鼎帶海鮮味,莆田、閩侯尚幹等地以剁餡為主。至于名聞天下的“沙縣扁肉”乃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情,其根源亦出自建瓯,在制作方式與建瓯扁肉一緻,由于選料沒有達到精細的要求,所以今天我們在街面上吃的“沙縣扁肉”少有正宗。在閩北的建陽市其扁肉以水吉最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從建瓯分離出去的,同樣在靠近建瓯的政和其扁肉制作工藝亦與建瓯扁肉一緻。在建瓯(特别是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扁肉,在逢年過節一定要做扁肉吃,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傳統,從地理上看我們也可以發現,凡是在靠近建瓯周邊的一些縣市那裡出來的人都會覺得本地的扁肉很好吃,從沙縣、建陽、到政和、屏南、周甯,除了周甯不與建瓯直接接壤之外,其餘全部都有交界,這些地方的制作手法驚人的一緻!福鼎扁肉屬于北方馄沌制法,肉餡偏澀。

鍋底

以鮮鏡頭筍烹制的鍋底是建瓯風味的第一名菜,不但深受民間喜愛,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睐。

鍋底也稱抄底,選用鮮冬筍為主料,佐以五花肉、龍口粉絲、金針菜、發紫菜等。

制作:冬筍去頭剝淨剖開入鍋燋熟,撈起切成細絲,再入鍋文火焖成棕黃色。五花肉切成箸頭粗細的小條,粉絲、金針、紫菜等水發待用。

烹調:五花肉入油鍋炒熟,以肉條透明為度,再入筍絲加味煸透,後入粉絲、金針菜翻炒,加少許食糖等調味薄粉勾芡起鍋,裝缸碗,再撒些發紫菜,染紅的蛋絲,蔥花。

特點:色澤鮮黃,配以紫菜。紅蛋絲、蔥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鮮,口感清脆,配以粉絲軟滑爽口。

納底

納底是福建建瓯的一種小吃,其做法是:每碗(大碗頭)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塊(如黃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裡攪拌均勻(每顆直徑約1.5公分)。水燒開把肉拉搓碎放下,煮熟撈起放下冷水裡浸泡。起油鍋放下蔥頭熬出香味,加些白菜絲、冬筍、醬油、鹽下鍋炒一會,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适量水煮開,地瓜粉加适量水調勻拌下,煮成糊狀,起鍋前用個雞蛋調勻滲入,另加些胡椒粉、黃酒、味精、麻油等調料即可,其味香甜鮮嫩。其口感鮮爽口,實為佳品

大腸粿

用幹漿粿與(豬)大腸同蒸故名大腸粿。

制作工藝:磨米漿,瀝幹,取幹漿搓壓成小圓粿片,入飯甑與大腸一道加調味、桂葉同蒸熟。食用時挾出粿片裝碗,取大腸剪成筒狀,加調味食用。

風味特色:粿片軟而韌,味香鮮,油而不膩,大腸鮮脆而無腥臭。

粿包

以“爛粿‘包筍絲、蘿蔔絲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

制作工藝:先扳好爛粿,稍冷卻取爛粿包熟筍絲、蘿蔔絲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擔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蘿蔔絲,煎在鏖上。

風味特色:皮爛面滑,餡鮮脆可口。

衍生小吃:用粳米粿包芝麻末叫作“甜粿包”,用粳米粿包筍絲的叫作“鹹粿包”。

夾鞑子

名稱由來:夾鞑子,又名芋餃,以形如小夾鞑而得名。據說是蒙元時代,水北(今稱水源)一帶人民抗元鬥争,兵敗轉入山中。義軍缺糧,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成夾鞑煮食。另一說是當時民間稱蒙元為鞑子,百姓受其統治壓榨,皆欲吞食之而後快,故吃夾鞑子意指吃掉鞑子也。

制作工藝:今制夾鞑子有無餡和有餡兩種。選取紅芽芋煮爛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極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适量再揉成面團待用。取豬腿肉如扁食餡的作法制成肉醬,加鹽水、堿調勻入平底盤,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鍋煮熟。食用時起好高湯,加味精、紅酒等調料,滴麻油,撒上蔥花即可。

風味特色:無餡者軟滑清爽,有餡者皮軟滑而餡香脆口。

薄餅

名稱由來:薄餅又名春卷,以其卷皮薄如紙而名之。

制作工藝:取嫩白的鮮春筍,去頭尾刨絲,先入鍋煮熟後烤幹。輔料:五花肉去皮切絲,豆腐幹切絲油炸過,蝦肉剁碎(或用蝦末),香菇水發、切絲,韭菜切斷,調味用白糖、紅酒、醬油、味精等。輔料入熱鍋,先炒肉絲出油,再入蝦肉、豆腐幹等,翻炒,熟後倒入煮好的筍絲,加調味适量煸幹,快起鍋時入韭菜筒再炒,起鍋備用。選精粉調成面漿,用手掌挑起熱鏖上摁下,烙熟,撕起。生炒豆芽一盤。熱鍋入稀澱粉水,加糖、鹽、胡椒粉、味精等調味,和成火魯糊。食用時攤兩張烙好的薄餅,抹甜火魯,加餡,挾些許豆芽及二條蔥花筒卷包好,即食。也有人包卷結實後下油鍋炸黃食用。

風味特色:皮軟稍韌,餡香鮮清脆。油炸春卷香酥甜爽,别有風味。

建瓯小吃還有粉丸、包筍鍋貼等等。

建瓯方言

建瓯早在東漢建安初年(196年左右)就已建縣——當時叫建安縣,唐時稱建州。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設建甯府(治所在建瓯),轄建安、瓯甯、崇安、建陽、松溪、政和、浦城等縣,使建瓯成為閩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由于人們的交往、遷移和戰事影響,形成以建瓯話為代表的、不同于閩東、閩南方言的閩北方言。舊建甯府屬除浦城縣部分的鄉鎮外,其餘各縣、以及順昌、南平鄰接建瓯的一些鄉鎮,都說閩北方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大約在200萬左右。 宋治平三年(1066),析建安縣西北境置瓯甯縣。建安縣轄東溪(松溪)及建溪兩岸各鄉裡,瓯甯縣轄西溪(崇陽溪)及南浦溪兩岸各鄉裡。民國2年(1913)裁撤府制,并建安、瓯甯2縣為建瓯縣。1990年,建瓯屬南平行署管轄,全縣轄5鎮9鄉——芝城鎮、東峰鎮、東遊鎮、南雅鎮、吉陽鎮、川石鄉、水源鄉、小橋鄉、玉山鄉、迪口鄉、徐墩鄉、房道鄉、小松鄉、龍村鄉,縣政府駐在芝城鎮(城關)。 建瓯方言以芝城鎮(城關)話為代表,城關話在全縣都能通行。但由于長期建安、瓯甯2縣并立,加上東、西溪流的自然陽隔,形成了建瓯方言的内部差異。

清乾隆六十年(1795)秋,建瓯印行《建州八音字義便覽》,簡稱《建州八音》或《八音》。由福清人林端材模仿神州方言字書《戚林八音》的體例,結合建瓯方言的實際編成。其中定有15個聲母、34個韻母、7個聲調。 根據1984年的實際記錄,建瓯方言有15個聲母、34個韻母、6個聲調。

建瓯方言保留了豐富的異讀現象,主要表現在3方面:即由于書面語與口語不同而形成的為文白異讀;由于詞性不同出現的詞性異讀;由于新學興起,或是受普通話影響改變了字的本來讀音的新舊派異讀。

交通

建瓯為江浙入閩咽喉要地,交通便捷。京台高速公路(G3)、長深高速公路(G25)、合福高鐵、峰福鐵路、衢甯鐵路、國道205線、237線和528線貫穿而過。合福高鐵于2015年6月28日建成通車,在我市設建瓯西站。京台高速公路建瓯至閩侯段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車。除建瓯互通口外,建瓯市有吉陽(徐墩)、南雅、川石、東遊、東峰、小橋、迪口等7個鄉鎮設有高速互通口。衢甯鐵路建成通車,在建瓯市水源鄉設立客貨兩用的建瓯東站。

2019年底,全市境内公路裡程2448.72公裡,其中:國道公路244.25公裡、省道34.75公裡、縣鄉公路2105.64公裡。完成農村公路建設57.6公裡、縣鄉道生命防護工程168公裡,增設錯車道160處,改造危橋5座。

全市年末機動車擁有量119517輛,其中:載貨汽車9862輛,載客汽車29660輛,兩輪摩托車72078輛,拖拉機1481輛,其中,輪胎式拖拉機59台,手扶式1422台。全社會公路貨物運輸量1839萬噸,貨運周轉量665322萬噸公裡。全年旅客運輸量429萬人,客運周轉量42249萬人公裡。

電力

小松500千伏、東安220千伏和南雅、徐墩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入試運行,城區電網改造基本完成。2005年北津水電站投入使用。北津水電站閩江上遊建溪支流西溪河段上的一座河床徑流式電站。壩址以上主河道長220km,控制流域面積9705平方公裡,水庫正常蓄水位108.0m,總庫容9446萬立方米,調節庫容714萬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50MW,年平均電能2.071億kW·h。本工程的工程等别為Ⅲ等,屬中型水電工程。

城建

以“三邊三節點”、“六個一”及市政提升“五千工程”為抓手,持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2014年,完成時代廣場至東門高杆燈、前街道路改造,紮實推進郡城大道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城鄉綠道40公裡、公交亭22個。建成水南橋至太保樓親水平台。新建、改造夜景38處。開展“兩違”專項治理,拆除“兩違”建築893幢、47.94萬平方米。美麗建瓯加快創建。改造建設8座垃圾中轉站和11座公廁,保潔面積達130萬平方米,城區環境衛生明顯改善。6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取得成效,12個“千村整治”村全面完成整治改造任務,全市227個行政村(場)均按标準配備保潔員,農村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迪口鄭魏、東遊黨城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井岐、上範、湖頭等3個村通過星級美麗鄉村示範村驗收,湖頭被列為省級示範村。小橋陽澤獲評“福建省生态文化村”,東遊黨城小區被确定為省級村鎮住宅小區建設試點。9個城市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造福工程危房改造700戶,建成東遊墩上(松林)、玉山上房(山後)2個省級造福工程百戶集中安置區。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95公裡,改造危橋9座,鎮鎮有幹線項目全面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通過省級驗收,除險加固小(2)型水庫5座,改造中低産田1100畝,建設高标準基本農田2.73萬畝。舊村複墾197.5畝。造林綠化5.4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3平方公裡。創建國家級生态鄉鎮6個,省級生态鄉鎮15個,南平市級以上生态村達185個,占總村數的85.3%。被命名為“省級生态市”。

2014年,60個重點項目基本按年度目标進度推進,完成投資45.6億元,占年計劃113%;21個省、南平市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1.3億元,占年計劃150.2%。其中:筍竹城全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9520萬元,占年計劃108.2%,入園企業達96家,投産75家,實現規模工業産值21億元;高鐵新區站前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32億元,高鐵新區水廠建設完成站前廣場主幹管網鋪設,廠房、制水池施工已近尾聲,瑤坪跨鐵路大橋完成6座橋墩,站前廣場地下停車場地庫基礎施工完成,公交綜合體、地下管網鋪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推進;龍山保障房至高鐵西站連接線改擴建、省道303線屏南界至建瓯柳坑公路改造工程、北環線東安口至房道口段公路工程等建設項目按時序推進;德峰汽車物流園二期零擔貨運中心正式運營,新葉筍菇交易市場投入使用,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商貿區結算中心主體完成、物流區冷庫投入使用,家興國際大酒店基礎工程基本完成;芝星活性炭深加工、雙羿竹木擴建、金創高精度碳化矽微粉生産等一批生産性項目建成投産。

全市14個重大前期項目有效推進,炮台峽水庫完成地質勘查、移民調查、項目建議書;建溪防洪三期工程完成規劃選址、土地預審、環評審批,設計方案已報省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待審;社會福利中心項目完成招拍挂,環評、水保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新宏翔汽車項目完成征地和用林報批,用地報批材料已上報省國土廳;東遊盛地風電場項目、迪口中田風電場項目完成可研編制;财富廣場及沃爾瑪項目完成土地帶規劃方案出讓;城市燃氣管道項目啟動招标程序;齒輪廠片區、保修廠片區改造及城南下水南舊房改造項目有序推進。

旅遊

建瓯境内特異獨秀的山峰衆多,有聚武夷風光于一爐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歸宗岩,有“辰山拱北鬥”之稱、海拔1822米的閩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譽為中亞熱帶“森林博物館”的國家級森林保護區萬木林。有堪稱“中華一絕”的媽祖木雕神像。有福建曆史最久、規模最大被譽為“南有開元、北有光孝”的佛教聖地光孝禅寺,有閩國帝都标志性建築“五鳳樓”(鼓樓),有宋敕茶神張三公廟及北苑禦焙遺址,有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具有濃郁宋代建築風格的建甯府孔廟,有威武門、臨江門、通濟門、通仙門等4處古城門,還有東嶽廟、圓通寺、宋朝理學家朱熹主持開鑿的艮泉井等名勝古迹,其中東嶽廟和北苑禦焙遺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藝文化繁榮活躍,其中建瓯挑幡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名人

建瓯名人輩出,人才荟萃。曆史上出了1154名進士,6名狀元(葉齊、徐奭、徐遹、翁德輿、黃碩、陳應行),10名宰輔,1位侯王,為中國18個千名進士縣之一,有“千名進士縣,六大狀元鄉”之稱。五代的練氏夫人被譽為“芝城之母”;宋代理學家朱熹少年成長于建瓯;宋代重臣鄭钰、明代宰相楊榮、中國十大史學家袁樞、外交家徐兢、文學家吳激、音韻學家吳棫、吏部尚書李默、現代革命先驅楊峻德等。

練宇祯,又名練來,号彥本,宋朝建安(今建瓯)人,練表鵬胞兄,練幹譽子,累試禮部不利,閉門著書,有《大易發微》、《二禮釋疑》、《采野遺民集》。

練潛夫,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著名明朝官吏。明神宗熙甯間年間為祁陽令。曾作《笑岘亭記》。

練儀甫,建安縣志記載(今建瓯),宋熙甯九年登進士第。

練詩傳,字文開,建安(今建瓯)人,登宋開元(1205)年乙醜進士。任江南淮安府教授,調理山東直隸臨淸節判,敕授文林郎,才名當時。

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司法廳評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市”。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92。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2021年1月18日,獲“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号。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縣城城市。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上一篇:吉列公司

下一篇:命運戰士2:雙重螺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