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工學院

廈門工學院

福建省全日制民辦大學
廈門工學院是2009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1]據2015年5月官網顯示,學院占地704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有在校生7815人,規劃在校生規模12000人。
    中文名:廈門工學院 校訓:明志、博學、修身、力行 主要獎項:2010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1年全國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2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 類别:民辦高校 學校類型:理工 屬性:全日制普通本科層次高校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廈門 主要院系:機械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等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5年5月官網顯示,學院設有十一個大系(機械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與城市規劃系、商學系、公共傳播系、藝術系、音樂系)、五個公共教學系(大學體育教學系、大學物理教學系、大學人文教學系、大學英語教學系、高等數學教學系)、二中心(CDIO實踐中心、實驗中心)。22個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經濟與貿易、财務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傳播學、工程造價、音樂表演、動畫、風景園林、投資學、市場營銷)。

師資力量

據2015年5月官網顯示,學院共有專任教師460人,教授43人,副教授71人,博士58人,碩士251人,碩士及以上占80%。

教學建設

據2015年5月官網顯示,學院積極探索CDIO工程教育創新改革,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實施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成立專家委員會、導師委員會,促進教學創新改革和學生成長進步;實行彈性的學分制,注重因材施教。

學院還與廈門愛樂樂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立了廈門工學院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每年舉辦交響音樂會、組建大學生藝術團。先後被評為“2010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福建省)、“2011年全國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教育部)、“2012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2103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

學院已與加拿大勞裡埃大學、台灣新竹交通大學、台灣大葉大學、台灣元智大學、台灣實踐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協商在互派留學生,實施“2+2”合作培養模式,合作建立新學科方面展開進一步合作。學院部分專業已與台灣大葉大學達成了“3+1”聯合培養模式。

文化傳統

校徽

廈門工學院整個标志采用廈門市鳥“鹭”、海濱城市的“浪花”、理工科大學的“工”字、盾牌及我們的核心理念——培養跨越式“學子(人)”等基本元素創作而成。在“鹭”的造型手段上我們避開了傳統中“鹭”秀美、溫柔的形象,采用比較硬挺厚重的技法來區别理工科與文科感性化的差别。

校訓

明志:源于班固“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舊唐書》“勵志于文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明志,旨在要求志存高遠,明确人生目标,勤儉淡泊,吃苦耐勞,自強不息。

博學:源于朱熹“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博學,旨在要求博采衆長,學識淵博,慎于思考,躬身力行,學無止境,終身不辍。

修身:源于《禮記大學》“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心正,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旨在要求修德養性,遵紀守法,修身為其首,治學為其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力行:源于孔傳“行無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論語》“言必信,行必果”。旨在要求行勝于言,知行合一,敢于創新拼搏,锲而不舍,兢兢業業。

學院領導

副董事長、黨委書記:吳季懷

校長:蔡遠利

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陳少牧

副校長:田曉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