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

廣武

古城名、位于河南荥陽東北廣武山上
古城名,古城在今河南荥陽東北廣武山上。有東西二城。隔澗相對。楚漢相争時,劉項各占一城,互相對峙。[1]廣武村在今山西北部,為軍事要塞,今屬山西朔州市山陰縣,有新舊廣武之分。它四周的城牆都還完整,設有東、西、南三座城門,其中南門還有一個小小的甕城,如今隻剩兩堵十幾米長的土牆。從殘留的遺迹來看,新廣武城比舊廣武城地勢更為險要,更有利于作戰,它倚山傍險,虎踞要沖,内長城拱衛兩側。廣武地區出土了大量漢代文物,為中國最大的漢墓群,已建成廣武漢墓博物館。廣武山上有一條由南向東北的巨壑,曆史上稱為“廣武澗”,這裡是楚漢相争的古戰場。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廣武鎮
  • 中文名稱:廣武
  • 行政區類别:鄉鎮
  • 所屬地區:荥陽市
  • 下轄地區:43個行政村,284個村民組
  • 政府駐地:荥陽市廣武鎮
  • 電話區号:0371
  • 地理位置:鄭州市西北、荥陽市東北
  • 面積:154平方公裡
  • 人口:10.5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
  • 著名景點:漢霸二王城、桃花峪、三皇山
  • 車牌代碼:豫A

山西省山陰縣廣武村

廣武村在今山西北部,為軍事要塞,今屬山西朔州市山陰縣,有新舊廣武之分。新、舊廣武兩座古城,位于山西省山陰縣版圖的西南角。舊廣武城建于遼代(907年-1125年)。新廣武城在舊廣武城東面約2公裡處,修建于明洪武年間(1374年)。新、舊廣武兩座古城---與長城為鄰、與戰争相關。千百年來,曆經戰火洗禮、風雨剝蝕、人為破壞和自然災害,如今,搖搖欲墜,殘破不堪。這不可再現的古城,令人扼腕。在新廣武城,村民房前屋後那随處可見的長城大磚,就成為了殘損夯土長城的一種注解。

一、舊廣武城建于遼代,為磚石結構,周長1652.94米,城高8米,因明、清年間進行過多次維修補葺,所以成為迄今國内保存最完整的古遼城堡之一,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國務院将其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背靠大山,地勢平曠,一座小小的城池顯得有些突兀。它四周的城牆都還完整,設有東、西、南三座城門,其中南門還有一個小小的甕城,如今隻剩兩堵十幾米長的土牆。不設北門,大概是出于與北方來犯之敵作戰的需要。舊廣武城是雁門關下的重要關隘,曆代都受到較好的保護。相傳楊家将中的六郎曾在此城與遼兵大戰,電視連續劇《楊家将》的部分外景就是在這裡拍攝的。三座城門外側曾有過精緻的磚雕為裝飾,但多已風化,城門上石匾的字迹也難以辨認,而六七米高的巨大木質門扇依然可以開合。(摘自董耀會着《萬裡長城縱橫談》等資料)

二、新廣武城在舊廣武城東面2公裡左右,周長2公裡,城高10米,如今隻剩下兩個城門和斷斷續續的城牆。從殘留的遺迹來看,新廣武城比舊廣武城地勢更為險要,更有利于作戰,它倚山傍險,虎踞要沖,内長城拱衛兩側。明清兩代均在此設重兵駐守,并兼協防雁門關外之北樓口、平型關、水峪口、白草口等18個險要隘口。新廣武城周圍幾裡範圍内的磚砌長城都成了夯土長城,新廣武城也隻剩下南北兩個城門及少量的幾截城牆。城的北門頗為高峻,城門頂上現存有已倒下的高3米左右的一塊石碑,石碑上的字迹已漫漶不清,城樓前石匾上“三晉囗關”幾個字還隐約可辨。幾十米長的城門洞仍然是村民來來往往的重要通道。南門則較低,兩側還保留了一段較為完整的城牆,城牆高處遺留有水浸的痕迹,證明很久以前,新廣武城曾被水淹過。明朝末年,明朝大将曹變蛟率其部下在這一帶曾與清兵血戰7天,清兵被迫敗退歸化城(今呼和浩特)。1926年春天,閻錫山的晉軍與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曾在此地進行過激戰,晉軍第7旅傷亡慘重,陣地幾乎失守。新廣武曾有二十四座廟宇,被稱作“二十四全廟”,意思是這裡的廟很齊全,但現在已無遺存。(摘自著名長城專家董耀會所着《萬裡長城縱橫談》)

廣武地區出土了大量漢代文物,為中國最大的漢墓群,已建成廣武漢墓博物館。

河南省廣武鎮

古城在今河南荥陽東北廣武山上,有東西二城,中隔一澗。為劉邦、項羽對峙處。

廣武鎮的漢霸二王城,位于五龍峰西約3公裡處。從駱駝嶺沿黃河西行3公裡,有一東西走向的山嶺稱為廣武山,據《荥澤縣志》載,廣武山“山勢自河邊陡起,由北而南,綿亘不斷……峰巒尖秀,峭拔數十丈,朝霞暮煙,變态萬狀”。北面,滾滾黃河緊貼山腳而過;西南,萬山叢錯,群峰峥嵘。這裡,不僅谷深坡陡,崖壁參差,而且西有成臯之險,東北有敖倉之粟,南有重鎮荥陽,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廣武山上有一條由南向東北的巨壑,曆史上稱為“廣武澗”,這裡是楚漢相争的古戰場。公元前203年,漢軍趁項羽東擊各地之機,出兵奪取成臯,後屯兵廣武,阻楚西進。楚王項羽急忙率兵西來,亦屯兵廣武,和漢軍隔澗對壘,兩軍在此連番争奪,相持數月,最終因楚軍缺糧,軍心渙散,加上韓信也出兵擊楚,項羽被迫與漢約和,以“鴻溝”(即“廣武澗”)為界中分天下。中國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即指此鴻溝。

霸王城位于東廣武山頭,長1000米,牆身寬26米多,城牆最高處達15米。在霸王城上有一個微微隆起的土堆,後人稱之為“項羽堆”。它是當年綁劉邦父親劉太公示衆的高台。《史記·項羽本記》載,項羽在軍糧不繼、難以久戰的情況下,曾用要煮死劉太公的方法脅迫劉邦退軍,劉邦則以兩人曾約為兄弟的誓言,反擊項羽“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有軍師項伯的勸說下,項羽才赦免了劉太公。後有人在這個土堆修建了一座“太公亭”,現亭已被毀,隻有台基清晰可辨。

漢王城位于西廣武山頭,長1200米,現存城牆最高處達10米多,高出黃河200餘米。在漢王城上,有一片隆起的高地,據說是劉邦的點将台。當年劉邦、項羽在此對壘,項羽人多勢衆,劉邦将寡兵微,為了迷惑項羽,劉邦從點将台下向荥陽(今古荥鎮)開了一條地道,讓屯在廣武的軍隊悄悄地在廣武和荥陽之間往返,以示自己有源源不斷的援軍,使項羽不敢下決心攻城。在廣武山頭楚漢軍壘之間,立有一座漢白玉石碑,石碑高4米多,頂端雕刻着一個老虎頭,虎頭下,刻着劉邦、項羽“臨澗對話”時戰旗如雲、刀槍林立的畫面。碑的正身,一面用篆體陰刻着“漢霸二王城”5個大字,一面用文字記述了楚漢相争的曆史。伫立碑前,山風習習,聳人毛發,使人想起清代詩人江天淯“古堡風傳百戰聲”的詩句。

在瀕臨黃河的廣武斷壁上,伫立着“戰馬嘶鳴”鐵塑,鐵塑高7米,重10噸,面對滔滔大河,引頸長嘶,底座上,是丢棄的刀、槍、劍、戟。戰馬的主人已喋血沙場,隻留下故馬戀主,徘徊悲鳴。

行政區劃

下轄廣武村、後王村、軍張村、三官村、張河村、車莊村、白寨村、丁樓村、蘇樓村、董莊村、大師姑村、南董村、水泉村、閻村、樊河村、張河村、任河村、唐崗村、河王村、桃花峪村、桃園村、唐峒村、李崗村、青台村、定覺寺村、倪店村、茹固村、南城村、鄭王莊、插閻村、代莊村、黑李村等行政村。

《廣武》

蓋世英雄與項劉,曹奸馬谲實堪羞,阮生一掬西風淚,不為前朝楚漢流。

潘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