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GuangdongIndustryPolytechnic)是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B類、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廣東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為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育部“1+X”證書試點單位、職業院校本科層次人才培養試點單位,獲準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入選全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示範校。學校創建于1933年,原名為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學校數易其名,先後更名為廣東省立廣州農工業職業學校、廣東省立廣州工業職業學校、廣東省立廣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廣東省廣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廣州化學工業學校、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廣州化學工業學校、輕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食品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廣東省輕工業學校、廣東輕工業學院、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業學校、廣東輕工業學校、廣州輕工業學校等,具有中專、大專、本科各層次辦學經曆。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由廣州輕工業學校更名為現名。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新港校區、琶洲校區、南海校區南區和南海校區北區四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9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48.2萬平方米,藏書167.5萬冊,電子圖書210萬冊,固定資産總值16.67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2.6億元;下設10個二級學院,共設置79個專科專業,4個聯培應用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2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2.6萬餘人。[1]
  • 中文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外文名: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 簡稱:廣東輕工、廣輕、廣輕學院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公立高校
  • 學校類别:理工類
  • 學校特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
  • 主管部門:廣東省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杜安國、校長:盧坤建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79個
  • 本科專業:4個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10個二級學院
  • 校訓:德能兼備,學以成之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新港校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52号琶洲校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44号南海校區北區:佛山市南海軟件科技園信息大道中南海校區南區:佛山市南海軟件科技園萬錦路
  • 院校代碼:10833
  • 主要獎項: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全國社會實踐工作優秀單位全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示範校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龔盛昭

曆史沿革

廣東省輕工業學校

1933年4月,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建立,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為之奠基石題字,同年,黃巽被省教育廳任命為首任校長。當年招生161人。校址在廣州市三元裡。

1935年3月,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更名為廣東省立第一農工職業學校。

1936年,廣東省立第一農工職業學校更名為廣東省立廣州農工職業學校。

1937年9月,學校被迫遷入順德大良鎮。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中山。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中山。實驗室設在澳門,機工場設在香港。廣東省立廣州農工職業學校更名為廣東省立雲駭廣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40年4月,中山淪陷,學校疏散入澳門,借用鮑斯高及聖約瑟中學課室繼續上課。8月,學校繼續經香港遷移到韶關樂昌上叢村堅持辦學并創建廣東科學儀器制造廠。

1943年7月,學校再度遷至連縣西岸鄉及縣城。

1944年9月,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再度遷往西江羅定,學校亦随之遷至羅定。羅定學宮為學校臨時聯絡處。

1945年1月,學校遷到雲浮腰古水東鄉祠(蓉華書院)辦學,同時開辦西江工業專科學校。9月,學校重回廣州,接收了位于大南路的“僞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

1946年1月,學校更名為廣東省立廣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校三年級學生留在大南路上課,一年級新生和二年級重新回到三元裡舊校區上課,一度暫借大佛寺辦學。

1947年9月,全校學生遷回三元裡舊校區上課,此時學校規模為五科,19個班,559名學生。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後,學校由軍管會接管,校址由廣州三元裡遷往小北登峰路。

1950年1月,廣東省立雲駭廣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更名為廣東廣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2月,學校遷到廣州小北登峰路辦學。

1952年9月,廣東全省工業中等學校進行調整,由廣東廣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興甯高級工業技術學校、湛江工業學校、廣州私立天佑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四校合并為廣東廣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廣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染織科參與合并組建武漢紡織工業學校,機械科參與合并組建長沙中南機器制造學校,電氣科參與合并組建中南電氣工業學校,水利、土木科參與合并組建珠江水利學校。

1953年春,中南地區中等專業學校進行全區性院系調整,把河南鄭州工業學校、湖北武昌工業學校、湖南長沙高級工業學校、常德高級工業學校、萍鄉高級工業學校、江西高級工業學校等化工科和糖業科遷并于該校,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廣州化學工業學校。

1953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廣州化學工業學校更名為廣州化學工業學校,由輕工業部直接領導。

1954年1月,廣州化學工業學校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廣州化學工業學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

1955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廣州化學工業學校更名為輕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由食品工業部領導。

1956年6月,輕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更名為食品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

1958年3月,食品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廣東食品工業學校合并組建輕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3月遷址至廣州市新港西路。

1959年10月,輕工業部廣州糖酒工業學校、輕工業部屬廣州造紙工業學校、輕工業部屬南甯造紙工業學校合并組建廣東省輕工業學校。

廣東輕工業學院

1960年6月,升格為廣東輕工業學院,分設大學部和中專部,由廣東省輕工業廳領導,開設制糖工程、造紙工程、塑料工程、輕工機械裝備四個本科專業。

1963年1月,劃歸中央輕工業部直接領導。學校挂兩個校牌:廣東輕工業學院、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業學校。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并入廣東輕工業機械廠,教學人員大部分改行、流失,教學設施遭受破壞,學校處于解散狀态。

1969年,中央輕工業部在廣州的五個直屬單位合并(該校及廣東輕工機械廠、廣東輕工設計院機械動力設計部、糖業安裝工程公司、天津安裝二隊)成立廣東輕工業機械廠,學校交由廣東輕工業機械廠管理。

廣東輕工業學校

1973年,學校從廣東輕工業機械廠分離出來,恢複招生,時名廣東輕工業學校,由廣東省輕工業局領導。

1975年3月,由廣東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與廣東輕工業學校兩個牌子,一套人馬,由廣東省輕工業局領導。

1977年,學校由輕工業部與廣東省輕工業局雙重領導。

1978年,經廣東省批準開始招收糖、造紙專業大學本科生,開始複辦“廣東輕工業學院”。

1980年,恢複“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業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1980年11月,輕工業部重新接管學校,并将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與該校合并,撤消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的牌子,恢複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業學校校名。

1993年,經廣東省政府批準籌建廣東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1994年8月,國家教委再次批準該校為國家級重點普通中專學校。

1995年2月,輕工業部撤消,中國輕工總會通知學校更名為廣州輕工業學校。

1998年9月1日,學校由國家輕工業局劃轉歸廣東省管理。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1999年3月12日,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并更名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10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南海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6月,學校接受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果為優秀。

2007年,學校被列為省級示範性院校建設單位。

2008年,學校被列為國家示範性院校建設單位。

2011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财政部組織的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驗收。

2012年12月,學校順利通過廣東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驗收。

2016年,學校被列為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2018年,學校成為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試點現代學徒制國家級專業3個、省級14個。3月,學校成首批“全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示範校”。

2019年7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12月,學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類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B檔),學校牽頭成立全國化妝品行業職業教育産教聯盟。

2020年,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廣東省石油化工職業術校并入學校,成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琶洲校區和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南海校區南區。7月,學校牽頭成立職業院校對口支援協同發展聯盟,經廣東省人社廳批準,學校正式設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博士工作站。9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公布了第一批拟入圍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名單,學校牽頭建設的廣東輕工職業教育集團成功入選。11月,發起成立廣東省産教融合促進會教育信息化專業委員會。

2021年8月19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化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化州鄉村振興學院"在化州職業技術學校正式挂牌。

2021年9月30日,通過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的現代學徒制第三批試點驗收。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下設10個二級學院,共設置79個專科專業,4個聯培應用型本科專業,覆蓋15個專業大類。

專業

銜接高校

備注

商務英語

華南師範大學

3+2分段本科實驗班

軟件技術

華南師範大學

3+2分段本科實驗班

精細化工技術

仲恺農業工程學院

3+2分段本科實驗班

食品智能加工技術

肇慶學院

3+2分段本科實驗班

本科專業設置

院系

專業

藝術設計學院

藝術設計、包裝藝術設計、産品藝術設計、廣告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首飾設計與工藝、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遊戲藝術設計、展示藝術設計

機電技術學院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械設計與制造、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

信息技術學院

工業互聯網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軟件技術、大數據技術、通信工程設計與監理、計算機應用技術、智能光電技術、應用數字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服務、智能産品開發與應用、雲計算技術與應用

輕化工技術學院

印刷數字圖文技術、化妝品經營與管理、化妝品技術、數字出版、包裝策劃與設計、分析檢驗技術、食品檢驗檢測技術、環境監測技術、食品檢驗檢測技術(中外合作辦學)、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術、現代造紙技術、精細化工技術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院

生物制藥技術、食品營養與健康、化工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智能加工技術、藥品生産技術

汽車技術學院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智能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制冷與空調技術

生态環境技術學院

氫能應用技術、城鄉規劃、環境工程技術、建築裝飾材料技術、園林工程技術

财貿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大數據與财務管理、大數據與财務管理(中外辦學)、電子商務、大數據與會計、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現代物流管理

管理學院

社區管理與服務、會展策劃與管理、酒店管理與數字化經營、空中乘務、旅遊管理、社會工作

應用外語學院

國際商務(中外合作辦學)、商務英語、應用英語、應用德語、商務日語

專科專科專業設置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12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978人,兼職教師675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達40.59%,其中,正高職稱91人,副高職稱30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達85.69%;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比例達85.17%。有珠江學者9人,“雙師”素質教師800餘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人物2人,全國輕工行業先進工作者1人,中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名師2人,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1名,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2人,南粵優秀教師12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廣東省教學名師、專業領軍人才等名師專家近70人。2020年4月,學校2個案例入選首批高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名單。

國家級教學名師:劉境奇、龔盛昭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劉境奇、黎彧

國家級教學團隊:廣告設計與制作教學團隊(2009年,沈卓娅)

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精細化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2019年)

中國輕工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桂元龍、李靜

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學名師:徐夢漪、周亮

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教學團隊:精細化學品生産技術教學團隊(2015年)

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黎彧、龔盛昭

南粵優秀教師:劉境奇、杜淑霞、韓道光、李麗、陳金偉、姚勇芳等

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鄧毛程等

廣東省教學名師:李麗、龔盛昭、沈卓娅、鄧毛程、劉志娟、陳炬、秦文勝等

廣東省級教學團隊:化工生物技術專業團隊(鄧毛程)、通信工程監理專業教學團隊(秦文勝)、機電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教學團隊(周文玲)、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李進進)、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劉生華)、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團隊(吳寒)、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徐百平)、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劉志娟)、産品設計創新教學團隊(陳炬)等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2個,廣東省級專業群8個,建成國家級示範專業4個,全國職業院校旅遊類示範專業點1個,中央财政支持專業服務産業發展能力重點建設專業2個,國家級骨幹專業11個、IEET認證專業1個;廣東省級示範性專業7個,廣東省級重點專業13個,廣東省級品牌專業18個,廣東省一流高職建設高水平建設專業9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廣東省級視頻公開課1門,廣東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5門,廣東省級精品課程21門,教指委精品課程22門;國家級教學資源庫2個,廣東省級教學資源庫2個;建有63個校内實踐教學基地,1450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實踐教學工位數35099個,有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生産性實訓基地3個。

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精細化工技術專業群、産品藝術設計專業群

國家級示範專業: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廣告設計與制作

國家級骨幹專業:化工生物技術、會計、酒店管理、影視動畫、應用英語、會展策劃與管理、軟件技術、廣告設計與制作、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通信工程設計與監理、食品營養與檢測

中央财政支持專業服務産業發展能力重點建設專業:印刷圖文信息處理、通信工程監理

全國職業院校旅遊類示範專業點:酒店管理

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資源庫、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專業教學資源庫

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智能制造專業(群)“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國家級生産性實訓基地:藝術設計專業公共實訓中心、先進制造技術及檢測公共實訓中心、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生産性實訓基地

教育部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拟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工業互聯網虛拟仿真實訓基地

廣東省高水平專業群:通信技術專業群、化工生物技術專業群、物流管理專業群、酒店管理專業群、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群、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數字圖文信息技術專業群、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群

廣東省級示範性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廣告設計與制作、紙漿造紙技術、軟件技術、酒店管理

廣東省級重點專業: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會計、商務英語、汽車營銷與服務、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制冷與空調技術、園林工程等

廣東省級品牌專業:電子商務、會計、酒店管理、旅遊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應用英語、化工生物技術、通信工程設計與監理、軟件技術、環境工程等

廣東省一流高職建設高水平建設專業:物流管理、會計、酒店管理、汽車營銷與服務、園林工程等

廣東省級教學資源庫: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資源庫、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專業教學資源庫

廣東省協同育人平台:輕工職教協同育人中心

廣東省級實訓基地:ICT公共實訓中心、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化工生物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制漿造紙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酒店管理專業實訓基地等

類别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塗料生産技術、産品設計、灌裝線設備安裝與維修、塑料擠出成型、包裝裝潢設計與制作、通信工程監理實務、飯店前廳服務與管理、食品理化檢驗技術、化學品制造原理與工藝、平面廣告設計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日用化學品制造原理與工藝、平面廣告設計、包裝裝潢設計與制作、塑料擠出成型、飯店前廳服務與管理、食品理化檢驗技術、通信工程監理實務、産品設計、灌裝線設備安裝與維修

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策劃文案

教指委精品課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生物制藥技術、塑料測試技術、印刷質量檢測與控制、企業會計實訓、外貿跟單實務、精細化工設備、精細有機合成技術、通信工程監理實務、塗料生産技術、汽車空調原理與維修、制漿技術、電動與調速控制、陶瓷工藝技術、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技術、編輯理論與實務、VI設計、産品設計、食品理化檢驗技術、商務英語、成本會計、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

廣東省級精品課程

塑料配混技術、職業英語、稅務實務、旅遊電子商務、塗料生産技術、灌裝線設備安裝與維修、塑料擠出成型、JAVA平台項目開發基本技能、包裝裝潢設計與制作、通信工程監理實務、飯店前廳服務與管理、食品理化檢驗技術、機械制造技術、成本會計、産品設計、日用化學品制造原理與工藝、數據庫應用技術、字體設計、Linux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平面廣告設計

廣東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圖形創意設計與制作、植物組織培養、職業英語、網絡互動廣告設計、汽車營銷基礎與實務、商業類展示設、園林規劃設計、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Java Web開發基礎、微生物工藝技術、書籍裝幀設計、數據庫應用技術、JAVA平台項目開發基本技能、旅遊電子商務、高頻電子技術、字體設計、機械制圖與CAD、移動終端技術與設備維修、軟件工程、成本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外貿跟單實務(第1期)、械制造技術、造紙化學品技術、塑料配混技術、物流信息管理實務、應用文+新媒體、塑料測試技術、建築裝飾材料測試技術、企業秘書寫作、酒店營銷與策劃伍、會展旅遊、化妝品與生活、現代物流裝備與技術、設計素描、稅務實務、網頁設計、生物制藥技術、印刷圖文信息處理、企業網構架與配置、機械設計基礎、旅遊英語、ERP原理與應用、單片機應用系統與開發技術

精品課程

教學成果

2020年,學校學生在第六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賽金獎1項,銀獎2項,省賽金獎4項、銀獎3項,銅獎6項,參加了49項省賽,取得國賽二等獎1項、省賽一等獎9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14項。近三年來組織全校出版自編教材及編寫校本教材617本,其中分别有21、32、20本教材入選“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2009年以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0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行業教指會特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5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0項。

2021年,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名單。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别

基于“三維雙向”驅動模式的高職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改革與實踐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以研促教、以研育創”高職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基于“三維雙向”驅動模式的高職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改革與實踐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職業普适—專業融合—素質拓展”高職公共基礎課改革研究與實踐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小型生産進課堂、技術服務進課程”培養輕工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創立産教合一教學公司,構建會計等财經專業實戰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職商務英語專業創新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生物技術職業教育教學平台建設的創新實踐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群‘四輪驅動、多方聯動’建設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2019年中國輕工業職教教學成果特等獎

産教互融、研創互促’化妝品專業群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2019年中國輕工業職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吸收德國AHK職業标準本土化的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标準創新與實踐

2019年中國輕工業職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校企雙培養、産教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教學成果

2017年全國機械行業職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寓教于研培養高職創新工匠型人才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16年中國輕工業職教教學成果特等獎

高職食品類專業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實踐

2016年中國輕工業職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國際視野下産教融合精準培養通信技術專業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協同創新、多元載體、課堂聯動”立體化鑄魂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一核四維五交互”智能生本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高分子專業教學資源庫“以用促建、建用結合”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機制探索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五參與兩标準兩提升”:企業參與專業質量監控模式探索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工學商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需求引領、元素聚變、服務驅動”化妝品專業群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教學成果獲獎(部分)

學校榮譽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高校思政研究會高職高專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單位(廣東省會長單位)、全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示範校、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高職“一校一品”示範單位、全國社會實踐工作優秀單位、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單位、廣東省創新創業示範校單位、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示範校單位、廣東省示範職業教育集團、廣東省集團化辦學單位、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号。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建成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7個廣東省級工程技術開(研)發中心,6個佛山市級工程中心,1個廣東省級輕工行業應用技術協同創新發展中心,設有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聯合成立廣輕-澳盾聯合研發中心等科研平台,入選廣東省高校思政課區域協同創新中心承建單位。

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功能型建材及其綠色制備協同創新中心、食品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綠色日用化工技術應用協同創新中心、調味品應用技術協同創新發展中心

廣東省級工程技術開(研)發中心:廣東省包印防僞材料與設計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特色調味品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省高分子材料先進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綠色日用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特種建築材料及其綠色制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佛山市級工程中心:佛山市綠色日用化學品技術研究中心、佛山市防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佛山市互聯網+智能噴印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佛山市造紙化學品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佛山市特種功能性建築材料及其綠色制備技術工程中心等

其他科研平台:廣輕-澳盾聯合研發中心、北鬥+”數字供應鍊聯合實驗室、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研究院、廣輕-奧迪威傳感器技術研發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發展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果

2019年,學校立項市級以上科研技術項目67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40項、市級25項;公開發表論文469篇,其中:中文核心33篇,三大索引45篇;2019年共獲得122項專利授權:發明24件,實用新型60件,外觀設計38件;專利轉讓1項,專利轉讓費共計2萬元。

2019年,學校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2259.51萬元,其中橫向技術服務項目109項,到賬經費469.91萬元,橫向技術培訓項目56項,到賬經費1789.60萬元。橫向技術服務産生的經濟效益達35429.3萬元。2019年學校完成技術交易99項,到款額431.78萬元。

截至2020年11月,近五年,學校獲國家級科技項目4項、省級80項;國家級、省級科技獎勵15項;面向企業開展科技攻關項目300餘項。申報專利近776項,授權近497項。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别

天然表面活性劑的研發和在發用品中應用關鍵技術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在皮膚黑色素調控中的産業化應用

2017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在皮膚黑色素調控中的産業化應用

2017年廣東省化妝品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文化紙專用填料的研制

2016年廣東省造紙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交聯多孔樹脂在羽絨加工中的應用及其新工藝

2015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廣東特色罐頭生産關鍵技術研究及産業化應用

2012年廣東省輕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研獲獎

時間

教育部統計科研經費

縱向項目金額合計

技術服務

2016

2097.5

259.4

37.98

2017

2229.1

404.3

218.28

2018

2355.7

333.3

524.85

2019

2445.3

450.5

476.91

2020

2642.7

382

1565.82

2021

89

442.6

2016-2021科研成果經費一覽表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設有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研究、教育教學研究等欄目。學報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收錄期刊。

館藏資源

根據2021年7月學校信息顯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共有紙質圖書170萬冊,電子圖書60萬冊,各類藏書總量達到213萬冊。每年訂閱中外文報刊800多種,并購買了大量的電子圖書及全文數據庫等資源,其中包括中國期刊網、超星數字圖書館、重慶維普數據庫、萬方全文數據庫、暢想之星非書資源管理平台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依托廣東省輕工業聯合會,學校牽頭發起成立廣東輕工職業教育集團,實施人才精準培養。分别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白天鵝賓館、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合作共建了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産業學院、白天鵝學院等14個産業學院,與254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項目。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129個,校内實踐教學基地56個。依托國家中小微企業知識産權培訓(南海)基地等國家級和省級職業培訓平台,設立專業性職業培訓機構、社區與鄉村振興教育基地等30多個,年培訓量超15萬人天,對口支援建設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汕頭職業技術學院、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大興安嶺職業學院、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财貿職業學院。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先後與20多所中國國外院校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學生交流、交換項目,教師互訪、産教研合作,在日本、馬來西亞、卡塔爾、新西蘭等國建立了學生海外實習基地。學校自2016年招收非學曆教育的短期語言生,先後與澳大利亞北悉尼學院、新西蘭北方理工學院、英國瑞特大學、法國巴黎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馬來西亞DRB-HICOM汽車大學等20多所院校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2017年,學校牽頭組建廣東省“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聯盟。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校徽

校徽标志選用“手和飛鳥”的造型進行同構重組,構成由手變成飛鳥的圖形,在一輪噴薄而出的太陽前展翅飛翔。

手象征技能,代表高職教育;飛鳥象征大展宏圖,表達出學生以技入道而成長為職場精英。

在圖形外圍,由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英文帶頭字母“GDIP”巧妙的組合而成。

整體标志表達學校明确的辦學定位,寓意學生通過在校三年學習,養成的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能力,定能在未來的職場展翅翺翔的美好前景。

精神文化

校訓

德能兼備,學以成之

1933年廣東省省立第一職業學校(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成立,時任廣東省長的胡漢民題詞“本其職志,學以成之”,以此表達了對職業教育理想與使命的期許,而當前學校提出的“德能兼備,學以成之”正是對學校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德能兼備,顧名思義,有德有能,以德為先,以能為本,兼而備之。“德”即做人之道,有德之人是品行端正、寬厚仁愛、富有團隊精神的人;“能”為做事之道,有能之人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德能兼備之人,才是現代社會的棟梁之才。

“學以成之”,是承接了“德能兼備”,指出了實現這一目标的途徑,唯有不斷進取,方能學有所成。

“學以成之”中包含有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的訓誡:對學校而言,要精心治學,以培養道德高尚、傳授高等技術、技能、技藝、促進人的發展為己任,培養适應社會經濟與現代科技發展的人才;對教師而言,要嚴謹治教、師德為範,追求自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升,實現德能兼備人才培養之目标;對學生而言,要一心向學,勤于學習,成為高素質、高技能、德才兼備的人才,為職業理想的實現奠定基礎。

德能兼備,學以成之。“德能兼備,學以成之”意為:學校人才培養和師生成長的目标是德能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而隻有通過學校精心治學、教師嚴謹治教、學生一心向學方能成就。

精神

自強,敬業,求實,創新

自強的精神表現在輕院人生生不息、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和辦學實踐中以一貫之的自主創業、自力更生的辦學傳統。敬業奉獻表現在學校領導愛校如家,恪盡職守;教師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學生以校為榮、為校争光。實踐證明,正是這種敬業愛校的精神,使得學校能夠蓬勃發展,辦學質量迅速提升。

求真務實的實幹精神:學校領導層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的辦學策略。創新争優的超越精神:在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曆程中,學校始終與時俱進,銳意改革,敢于創新,尋求學校發展的機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每年11月11日。

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杜安國

黨委副書記、校長

盧坤建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朱其祥

黨委副書記

梁豔珍

黨委委員、副校長

廖俊傑、

副院長

鄧毛程

參考資料

獲獎榮譽

2022年1月30日,入選中國科協辦公廳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認定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