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老矣

廉頗老矣

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詞語
廉頗老矣出自南宋詞人辛棄疾晚年所做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比喻一個人有實力卻被小人嘲笑,無奈壯志難酬。[1]
    中文名:廉頗老矣 外文名: 拼音: 近義詞: 反義詞: 出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辛棄疾

出處

廉頗老矣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外。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和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作者是懷着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态度。

該詞的抒發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不僅體現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這首大氣磅礴、懷古詠志的不朽詞作,是送給與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丘崈的。此詞雖題為“懷古”,但處處針對現實而發。情懷悲憤激烈,卻含蓄吐出,極盡沉郁跌宕之緻。

注釋譯文

注釋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将。《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鬥,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将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即屎)矣。"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譯文

【譯文】

曆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随着歲月的流逝早已不複存在。斜陽照着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複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焘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着社日,隻把他當作一位神來供奉,而不知道這裡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押韻譯文】

江山如畫、曆經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東吳英雄孫權在此的定都處。昔日的舞榭歌台、顯赫人物,都被風吹雨打化為土。斜陽照着草和樹,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們說,武帝劉裕曾在這個地方住。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裡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學黩(dú)武,效法漢将伐匈奴,沒能夠封山紀功狼居胥,卻要倉皇向南逃,時時回頭向北顧。我登上山亭望江北,還記得四十三年前的舊事一幕幕:烽火連天鏖(áo)戰苦,揚州一帶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顧?拓跋焘(dào)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誰能派人來探問:廉頗将軍雖年老,還能吃飯嗎?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南宋著名文學家辛棄疾于公元1205年(宋甯宗開禧元年),66歲任鎮江知府時,登上京口北固亭後所寫的一首感懷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于宋甯宗開禧元年( 1205) ,辛棄疾六十六歲時。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 閑置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蘇鎮江) 。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隻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号召而已。

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争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傑作。

人物簡介

廉頗(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頗,一說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鎮)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将,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封為上卿。勇猛果敢,屢立戰功,聞名于諸侯。長平之戰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軍進攻。後為趙括所取代,緻使長平之戰慘敗。九年後,擊退燕國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栗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拜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趙悼襄王即位後,郁郁不得志,先後出奔魏國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八公山鄉郝圩村),享年8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