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侖

庫侖

物理學家
庫侖(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1736--1806),漢語譯為:查利·奧古斯丁·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年6月14日生于法國昂古萊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 中文名:查利·奧古斯丁·庫侖
  • 外文名: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 别名:
  • 籍貫:法國
  • 出生地:法國昂古萊姆
  • 性别:男
  • 國籍:法國
  • 出生年月:1736年6月14日
  • 星座:雙子座
  • 去世年月:1806年8月23日
  • 職業:物理學家
  • 畢業院校:美西也爾工程學校
  • 代表作品:《電力定律》

個人概述

1736年6月14日生于昂古萊姆。1761年畢業于軍事工程學校,并作為軍事工程師服役多年。後因健康日壞,被迫回家,因此有閑暇從事科學研究。由于他寫的一篇題為《簡單機械論》(Theoriedes Machines Simples)的報告而獲得法國科學院的獎勵,并由此于1781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大革命時期,他辭去公職,在布盧瓦附近鄉村過隐居生活,拿破侖執政後,他返回巴黎,繼續進行研究工作。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職業生涯

庫侖不僅在力學和電學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做為一名工程師,他在工程方面也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他曾設計了一種水下作業法。這種作業法類似于現代的沉箱,它是應用在橋梁等水下建築施工中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磁學中的庫侖定律也是利用類似的方法得到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庫倫隐居在自己的領地裡,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的工作中去。同年,他的一部重要著作問世,在這部書裡,他對有兩種形式的電的認識發展到磁學理論方面,并歸納出類似于兩個點電荷相互作用的兩個磁極相互作用定律。庫侖以自己一系列的著作豐富了電學與磁學研究的計量方法,将牛頓的力學原理擴展到電學與磁學中。庫侖的研究為電磁學的發展、電磁場理論的建立開拓了道路。這是他的扭秤在精密測量儀器及物理學的其它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最後庫侖終于找出了在真空中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兩點電荷所帶的電量及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定量關系,這就是靜電學中的庫侖定律,即兩電荷間的力與兩電荷的乘積成正比,與兩者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庫侖定律是電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定量規律,它使電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學史中的一塊重要的裡程碑。電荷的單位庫侖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但是對于異種電荷之間的引力,用扭稱來測量就遇到了麻煩。因為金屬絲的扭轉的回複力矩僅與角度的一次方成比例,這就不能保證扭稱的穩定。經過反複的思考,庫侖發明了電擺。他利用與單擺相類似的方法測定了異種電荷之間的引力也與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經過了這們巧妙的安排,仔細實驗,反複的測量,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找出誤差産生的原因,進行修正,庫侖終于測定了帶等量同種電荷的小球之間的斥力。上述實驗表明,兩個電荷之間的距離為4:2:1時,扭轉角為1:4:16。由于扭轉角的大小與扭力成反比,所以得到:兩電荷間的斥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庫侖認為第三次的偏差是由漏電所緻。

庫侖的扭秤是由一根懸挂在細長線上的輕棒和在輕棒兩端附着的兩隻平衡球構成的。當球上沒有力作用時,棒取一定的平衡位置。如果兩球中有一個帶電,同時把另一個帶同種電荷的小球放在它附近,則會有電力作用在這個球上,球可以移動,使棒繞着懸挂點轉動,直到懸線的扭力與電的作用力達到平衡時為止。因為懸線很細,很小的力作用在球上就能使棒顯著地偏離其原來位置,轉動的角度與力的大小成正比。庫侖讓這個可移動球和固定的球帶上不同量的電荷,并改變它們之間的距離:

第一次,兩球相距36個刻度,測得銀線的旋轉角度為36度。

第二次,兩球相距18個刻度,測得銀線的旋轉角度為144度。

第三次,兩球相距8.5個刻度,測得銀線的旋轉角度為575.5度。

庫侖用自己發明的扭秤建立了靜電學中著名的庫侖定律。同年,他在給法國科學院的《電力定律》的論文中詳細地介紹了他的實驗裝置,測試經過和實驗結果。

庫侖在1785年到1789年之間,通過精密的實驗對電荷間的作用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連續在皇家科學院備忘錄中發表了很多相關的文章。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針中的磁針的方法。庫侖認為磁針支架在軸上,必然會帶來磨擦,要改良磁針,必須從這根本問題着手。他提出用細頭發絲或絲線懸挂磁針。同時他對磁力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特别注意了溫度對磁體性質的影響。他又發現線扭轉時的扭力和針轉過的角度成比例關系,從而可利用這種裝置算出靜電力或磁力的大小。這導緻他發明了扭秤,扭秤能以極高的精度測出非常小的力。由于成功地設計了新的指南針結構以及在研究普通機械理論方面作出的貢獻,

1782年,他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為了保持較好的科學實驗條件,他仍在軍隊中服務,但他的名字在科學界已為人所共知。他在軍隊裡從事了多年的軍事建築工作,為他1773年發表的有關材料強度的論文積累了材料。在這篇論文裡,庫侖提出了計算物體上應力和應變的分布的方法,這種方法成了結構工程的理論基礎,一直沿用到現在。 

庫侖在1736年6月14日生于法國昂古萊姆。庫侖家裡很有錢,在青少年時期,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後來到巴黎軍事工程學院學習,離開學校後,他進入西印度馬提尼克皇家工程公司工作。工作了八年以後,他又在埃克斯島瑟堡等地服役。這時庫侖就已開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程力學和靜力學問題上。

個人榮譽

庫侖著有《庫侖論文集》(1884年)為紀念他對物理學的重要貢獻,電量單位便以庫侖命名。

個人影響

庫侖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在結構力學、梁的斷裂、材料力學、扭力、摩擦理論等方面都取得過成就。

1773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征求改進船用指南針的方案。庫侖在研究靜磁力中,把磁針的支托改為用頭發絲或蠶絲懸挂,以消除摩擦引起的誤差,從而獲得1777年法國科學院的頭等獎。他進而研究了金屬絲的扭力,于1784年提出了金屬絲的扭力定律。這二成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給出了一種新的測量極小力的方法。同年他設計出一種新型測力儀器──扭秤。利用扭秤,他在1785年根據實驗得出了電學中的基本定律──庫侖定律。1788年,他把同樣的結果推廣到兩個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項成果意義重大,它标志着電學和磁學研究從定性進人了定量研究。

人物評價

庫侖是十八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傑出貢獻是永遠也不會磨滅的。

物理單位

庫侖是電量單位。為紀念法國物理學家C.A.de庫侖而命名。簡稱庫,用C表示,是國際單位制的導出單位,用基本單位表示的關系式為秒·安培(s·A)定義如下:

1A電流在1s内輸運的電量,即1C=1A·s。

1C約相當于6.25×10^18個電子的電量。庫侖和其他電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為

1C相當于3×10^9CGS靜電系電量單位(esu)。

1C相當于0.1CGS電磁系電量單位(emu)。

1庫侖=1安培·秒

若導線中載有1安培的穩恒電流,則在1秒内通過導線橫截面積的電量為1庫侖。

庫侖不是國際标準單位,而是國際标準導出單位。1庫侖=1安培·秒。一個電子所帶負電荷量e=1.6021892×10^-19庫侖,也就是說1庫侖相當于6.24146×10^18個電子所帶的電荷總量。

庫侖定律

庫侖定律(Coulomb's law)是法國物理學家查利·奧古斯丁·庫侖(Coulomb,Charles-Augustin de,1736年-1806年)于1785年發現。庫侖定律是電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定量規律,它使電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學史中的一塊重要的裡程碑。

庫侖定律:在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q1及q2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q1q2的乘積成正比,和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們的連線,同号電荷相斥,異号電荷相吸引。

上一篇:方劑學

下一篇:35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