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神宮

平安神宮

日本京都景點
1895年(明治28年)年為紀念日本古都平安遷都1100周年,根據前平安京朝堂院建築縮小重建。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紅柱碧瓦,采用了左右對稱的建築格局。正殿裡的神苑是日本池泉回遊式庭園的代表傑作。庭園内溪水環繞,綠樹成陰,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秋季紅葉迷人,是京都必遊景點之一。京都三大祭祀之一的“時代祭”每年10月22日在此舉行。屆時,由身着古代服裝的隊列和車馬組成的儀仗隊再現古都風貌,成為京都觀光的重要内容之一。[1]
    中文名稱:平安神宮 外文名稱:へいあんじんぐう 地點:日本京都 竣工時間:1895年 意義:紀念桓武天皇遷都 交通:京都市營地下鐵東西線東山驿

基本簡介

平安神宮是于明治28年(1895年)為紀念桓武天皇定都平安1100周年.并為供奉桓武天任而創建的神宮.在時值建國2600年的昭和15年(1940)年,平安京最後的天皇-孝明天皇也開始在此得到供奉.

平安神宮内的神殿是将當時平安京的官廳中心-朝堂院的建築樣式縮小約三分之二後複原建成的.具有雙層構造的樓門稱為應天門.位于中央正面的蓋有「入母屋式」屋頂的拜殿為大極殿.在位于拜殿左右的樓閣中,東面的稱為蒼龍樓,西面的稱為白虎樓,都是經過對平安京當時的建築進行嚴密考證後複原建成的,被指定為京都重點文物.

正殿的背面一帶是面積約為三萬平方米的廣闊庭院,是以四個池塘為中正将各個時代的庭院樣式溶于一體的明治時代建築風格「池泉回遊式」的代表作,被指定為國家級名勝.

内部構造

平安神宮正面的參拜時用的通道是“神宮道”。從三條大街北上一直走,跨過架設在琵琶湖水道上的“慶流橋”,走過“大鳥居”(神社入口的碑坊),步入平安神宮。站在“慶流橋”上,隔着日本最大級的“大鳥居”(高24,4米,寬33米)能看到平安神宮的“應天門”。

神門“應天門”被塗上了大紅色。在“手水所”(為淨手心洗手的地方)“淨手後,走過神門進入院内,

在眼前就展現出“大極殿”的走廊,蒼龍?白龍樓閣等雄偉的風景。院内面積大約七萬平方米。朱紅色的柱子和碧瓦多美麗啊!站在院内裡令人感受平安時代的偉大貴族的心情。

“社殿”是以八分之五的規模重新布置的平安京“朝堂院”。其中“大極殿?作為日本最大的拜殿而自豪。因為“平安神宮”是1200年前桓武天皇采用唐朝的建築樣式興建平安京的再現,所以有明顯的唐代中國建築的風格。

看夠了“社殿”。心滿意足後往“神苑(神社内的花園)”去。“神苑”是“池泉環遊式花園”,面積大約三萬平方米。把琵琶湖水引到池裡。所謂環遊式就是不停在一個地方欣賞,而是環繞池子轉欣賞花園的造型和四季應時的花朵。“神苑”有優雅的宮殿式建築,也有櫻花、花菖蒲、水蓮、胡枝子等一年四季的景緻,被指定為國家名勝地。

京都從古代就是水資源豐富的城市。在“貴船神社”有對水的信仰、平安時代開鑿“紙谷川(西掘川)”?西洞院川”“掘川”等三條運河、江戶時代開鑿“高濑川”。遷都後發展了經濟發展的基礎由開鑿琵琶湖水渠奠定。沾了它的光,京都沒有重大的缺水情況發生。還有“京友禅”、釀酒業、京都菜等京都的傳統長産業和飲食文化也受水的恩典而成長。山清水秀、曆史悠久京都的發展始終是跟水連在一起的。

平安神宮既是再現古代京都的隆盛,又是紀念近代的複興事業,也是從琵琶湖水道引水,可以說它是京都發展的象征。

曆史記載

神宮外面有一座亭子,是進入神宮參拜前淨手、淨臉的地方。大門、主殿、配殿為對稱式木結構建築,紅柱碧瓦,而這裡的紅色沒有采用通常日本神社所采用的沉重色調,而是鮮豔的朱紅色,配以碧綠的瓦和局部白色的牆,非常奪目。進入雙層構造的樓門--應天門,是一個寬闊的朝堂院,院落中鋪滿白色的砂石,在日本“枯山水”園林中,以砂代水,“以白砂的不同波紋,通過人的聯想、頓悟賦予景物以意義”。正中拜殿為大極殿。神宮内祭奉的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在日本,神宮是天皇祭拜的神廟,神社是百姓祭拜的神廟,信徒在孩子出生後30天,要到神社行禮--“出宮”,死後,家人要到神社為死者要個封号,人死去的那一天,無論他所犯下的罪惡多大,他生前所有罪惡都随着他的死亡一筆勾銷。

1976年1月6日因火災,本殿、内拜殿等9棟建築起火焚毀。由于被指定為文化遺産的時間較短,無法從國家得到補助金,便利用全國的募金于3年後再度建成。這次火災,後來判定是過激派放火所為,肇事者被逮捕。

平安庵

在中國“庵”代表女性信徒的寺院,但是在日本庵代表小型房子的意思,平安庵是平安神宮信衆領取祈福的石碑護身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