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霞口村

西霞口村

村鎮地名
西霞口村位于成山鎮正東,距鎮政府約8公裡,東、北部臨海,西與河口村接壤,南與榮成市環海公路相連。隸屬于榮成市成山鎮管轄。1490年(明弘治三年),為防倭寇犯境,山西太原府榆次縣槐樹村田氏族人田萬頃奉命鎮守成山衛,任衛官,見此地山川秀美、環境宜人,遂于解甲後在此建村,因村處山口之東,晚霞通過山口,直射村莊,故稱“西霞口”,田萬頃為西霞口田姓之始祖。[1]
    中文名:西霞口村 外文名: 别名: 地理位置:位于成山鎮正東,距鎮政府約8公裡,東、北部臨海,西與河口村接壤,南與榮成市環海公路相連 著名景點:神雕山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建立時間:1490年 面積:4平方公裡 人口:1300人(2000年) 行政類别:村

基本介紹

全村地處丘陵地帶,為山嶺環繞,陸地東西、南北最大距離均為2公裡,占地面積4平方公裡,其中山巒面積375公頃,沿海灘塗及水面、水底可養殖面積1000餘公頃。

境内交通便利,陸路有高等級公路與外相連,距威海市56公裡,距威海機場73公裡,距威海通往韓國的客運碼頭50公裡,距煙台130公裡,距青島機場和火車站275公裡;擁有全國第一家村級自辦的國家一類開放港口--龍眼港。港池面積達百萬平方米,全航道暢通無阻,距南北國際主航道5海裡,可通往日本的東京、大阪,韓國的釜山、仁川,國内的大連、上海、天津及香港等地。以貨運為主,通往韓國平澤港的客、貨運航線即将開通。

2000年,全村共有500戶,總人口13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2‰。村民田姓占96%以上,均為漢族。建國初期,全村經濟總收入5萬元,1978年為81萬元,2000年為7億元,純收入1.4億元,村民人均創純利10萬元,第一、二、三産業占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别為30:50:20。全村總資産突破10億元。

該村是全市十強村之一,200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農村第一名。轄企業23家,職工3200人,其中6家合資企業。先後榮獲“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模範村民委員會”“山東省村鎮建設明星村”“山東省電氣化村”“威海市安全文明村”“威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威海市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号。

大事記

1946年,村民田文峰、田樹通、田學問加入中國共産黨,是西霞口村的第一批共産黨員,是年成立黨小組,田文峰任黨小組長。

1947年,成立中共西霞口村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田文峰任支部書記。

1952年,田學國組織6戶村民成立全村第一個農業生産互助組。

1956年,分别成立漁隊和農隊,村民分屬兩個相互獨立的經濟組織。

1977年,田文科出任西霞口村農業黨支部書記。

1983年,田文虎出任西霞口村漁業黨支部書記。

1991年7月,成立榮成市西霞口實業總公司。

1992年,組建起一支擁有50多條80馬力以上的捕撈船隊,是當時全市規模最大的捕撈船隊。

1993年3月15日,成立山東省西霞口集團有限公司。

1994年,村民不再種田。

1997年8月13日,山東省省長李春亭視察西霞口村。

1997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法委書記羅幹視察西霞口村。

1998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錫銘視察西霞口村。

1998年7月22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視察西霞口村。

1998年8月10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丁石孫視察西霞口村。

1999年5月3日,1.8萬噸“紅旗124号”貨輪駛進龍眼港。

1999年5月6日,西霞口集團有限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選舉産生新一屆董事會、監事會。

2000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視察西霞口村。

2000年9月18日,山東省副省長邵桂芳視察西霞口村。

2000年10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鐵木耳·達瓦買提視察西霞口村。

經濟發展

第一産業建國初期糧食平均畝産不足80公斤。1952年,村民田學國帶頭與6戶農民成立全村第一個互助組,1953年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田學國任社長,1955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田文峰任社長,高級社的牛、馬、騾等用于農業生産的大牲畜存欄量22頭(匹),糧食畝産突破200公斤。1970年至1972年投資5萬元,建成蓄水量50萬立方米的大型水庫一座,村内的山巒地全部變成水澆地,糧食平均畝産突破300公斤。建國初期農業總産值4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繼續走集體化道路,緻力于發展集體經濟,1978年全村農業總産值13萬元;1987年漁、農兩隊的順利合并,進一步壯大了集體經濟;1994年村民不再種田。

第二産業工業:該村于1975年建成造船廠,現由原來隻能修造小馬力漁船的小廠迅速發展成為可承修8000噸、承造3000噸以下各類船舶、年修造能力達10萬噸的大型船廠。1984年建起兩座1000噸的水産品冷藏加工廠,年可加工各類魚貨20000噸,産品全部出口,年收入400多萬美元。是年還建成了6條魚粉生産線,年産魚粉15000噸,收入1000多萬元。1987年漁、農合并後,先後建起了石材加工廠、冷藏廠、海珍品養殖基地、金屬公司、汽車修理廠、羊毛廠、塑鋼廠等多家工業企業。2000年工業實現産值3.2億元,創純利7000萬元。

建築業:1994年3月30日,成立村屬建築公司,下設5個工區,即預制構件、鋁合金制作、水電安裝、土建、木工造型。該公司具有四級建築資質。2000年底,建築業從業人員400人,實現總産值1850萬元,年末固定資産原值306萬元,創利稅106萬元。

第三産業1953年,與榮成縣供銷合作社合作設立了西霞口村利民商店。1965年辦起了磨房、油坊。1973年建起發電房,為集體經濟創出了微薄的經濟收入。1987年漁農兩隊合并後,大力發展第三産業。1994年成立榮成市東都輪船公司,從事海上貨物和燃料運輸,順利通過了國際航運業ISM規則認可,拿到了全國村級第一張進軍國際航運業市場、參與世界航運業競争的許可證和通行證。現擁有16艘總噸位達3萬噸的國際國内油、貨輪,有很強的遠洋運力。年營業收入達1億多元。

特色産業

1997年,西霞口村取得了成山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經營開發權,是年3月,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神雕山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占地面積250餘公頃,三面環海,一面接陸。

擁有國家I、II類保護動物80多種。是融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休閑娛樂場所,年吸引遊客近30萬人次,2000年實現銷售收入700萬元,利潤550萬元。

1997年,将神話傳說中被二郎神撂棄在海中的仙島--海驢島,投資500多萬元,開發成了“海驢島風景區”,占地面積200公頃,2000年實現收入177萬元,利潤146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建國前,群衆文化科技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30%,建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特别是村莊實行集團化管理後,于1988年投資建起了一座2200平方米的綜合性教學大樓,配置了語音室、微機室等先進教學設施。1995年,投資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幼兒園,适齡兒童入園、入學率達100%。截止到2000年,先後有37名學生考入各類高等學府,其中大本生33名、大專生4名,另有85名學生考入中專學校。1995年,建起了老年活動室、婦女活動室,并且堅持每星期為村民放映1~2場電影,大大豐富了群衆的文化娛樂生活。

人民生活建國前,大多數村民過着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年人均得糧僅5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40元。建國後,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糧食及純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1987年後,集體經濟得到迅猛的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全村村民人均創純利1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8660元,年末戶均存款餘額10萬元,人均存款餘額3.8萬元。70%的村民住進了别墅樓、公寓樓,全村程控電話普及率達100%,戶均彩色電視機達1.6台,電視全部實現閉路化。

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内道路狹窄崎岖,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則以土石木結構為主,以海草覆蓋屋頂。建國後,逐漸以磚石結構代替。2000年,投資硬化了長達10公裡的村級公路,鋪設了長達10公裡的自來水輸水管道,人工營造綠地40多公頃,修建了3座蓄水平塘,完成了35千伏變電站建設,全村實現電氣化,成為省級電氣化用電村。西霞口村現已建成别墅式獨體樓70戶,兩戶一體式的别墅樓40戶,公寓化住宅樓4幢240戶,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入住居民350戶,公寓化住宅普及率達到了70%。

西霞口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園林公司,負責西霞口環境的綠化與美化,綠化面積達可綠化面積的100%;山巒綠化覆蓋率達到63.6%,還修建了兩處占地10公頃的融植物觀賞、遊魚欣賞、漫步長廊、兒童樂園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公園。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随着經濟的發展,村民的福利得到極大的提高:村民應交納的三提五統費用全部由集體承擔;對村民實行了免費供糧、供水、供電;對未參加過工作的60歲以上的村民給予老年人生活保證金待遇;對參加過工作的村民,自56歲起享受退休待遇,年滿60歲的加發老年農民生活保證金;對為集體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領導幹部,退休後加發職務補貼;對退休職工實行工齡補貼制度;對因病或災害帶來生活困難的以及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每年發放2500元以上的社會救助金;對村民實行醫療保障制度,享受醫療補貼。2000年投資建成一座“二級甲等醫院”,對住院治療的村民報銷全部醫藥費、治療費;對房屋需要改造卻無經濟能力的老年村民,村裡免費提供樓房一套供其居住(房權屬集體)。西霞口村已經實現了住宅别墅式、公寓化;實現了水、電、有線電視、直撥電話、硬化道路的五配套;建立了完善的退休、養老和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幼兒到小學的全免費配套教育,對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實行補助金制度。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1946年,田文峰、田樹通、田學問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該村的第一批共産黨員,是年成立黨小組,田文峰任黨小組長。1947年建立起第一屆村黨支部,田文峰任黨支部書記。1956年西霞口村分為漁隊和農隊,分别成立黨支部,漁隊由田文典任書記,農隊由田學倫任書記。1987年,漁農兩隊合并成立黨總支,田文科任黨總支書記。1994年實行集團化管理,成立“中共西霞口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田文科任集團黨委書記。截止2000年有共産黨員98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52年成立第一個互助組;1953年建立初級農業生産合作社,田學國任社長;1955年建立高級農業生産合作社,田兆民任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西霞口大隊,包括漁業生産隊和農業生産隊,漁業生産隊由田文典任隊長,農業生産隊由田學倫任隊長。1984年1月成立西霞口村民委員會,設委員4名,由田文和任村委會主任,下設12個村民小組。2000年西霞口村民委員會由9人組成。村委主任田文虎,村委委員田樹琪、田學健、田文和、田吉國、鄭曼華,制保主任田書振,調解主任于江波,婦女主任鄭曼華。村民委員會自1988年起連續多年被評為榮成市、威海市模範村民委員會,三次被山東省政府授予“模範村民委員會”稱号。

村莊名人

田文科,1948年8月26日生于西霞口村,1968年入伍,1972年退伍回村。1977年擔任農隊書記。1987年漁農兩隊合并後擔任黨支部書記兼任西霞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他帶領村民完成了經濟上的幾次跨越。90年代初由單一漁業型經濟向漁、工并舉的二元型經濟的跨越;1995年完成了第二次經濟轉型--由漁、工并舉的二元型經濟向漁、工、貿、遊多元型經濟的跨越;注重領導企業外向型經濟轉型,先後投資2億多元建成的龍眼港,1999年8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地區榮譽

2006年2月18日,被國家農業部評為2005年度全國十佳小康村。2006年6月,西霞口集團黨委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号。胡錦濤、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西霞口視察,對西霞口的發展思路、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西霞口人正再用自己的努力譜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和諧篇章。

西霞口村是一個村企合一、實行企業化管理的村莊,全村500戶,1300人,下轄企業28家,職工5300人,總資産超過40億元。2005年,實現總收入20億元,純收入2.2億元,人均創純收入17萬元。改革開放以來,西霞口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堅持壯大村級經濟與提高村民生活同步推進,改善村容村貌與培養文明新風兩手齊抓,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05年4月9日、2005年7月6日,中央首長先後來到西霞口村視察,對西霞口的發展思路、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的肯定。2006年2月18日被國家農業部評為2005年度全國十佳小康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