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

漢語漢字
巨(拼音:jù),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此字始見于西周金文。此字本義是直角的曲尺,這個意思後來寫作“矩”。而“巨”本身幾乎都用作假借義,主要表示大及由大引申出的極、最等義。
  • 拼音:jù
  • 繁體:巨
  • 部首:工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上聲六語
  • 筆畫:4
  • 總筆畫:4
  • 注 音:ㄐㄩˋ
  • 拼 音:jù
  • 字形分析:單一結構
  • 統一碼:U 5DE8
  • 五 筆:AND
  • 倉 颉:SS
  • 鄭 碼:HXVV
  • 四 角:71717
  • 筆 順:一フ一フ
  • 造字法:象形字
  • 結 構:單一結構

字源演變

初文是象形字。西周早期像一人分腿站立,一手握着工形器具。工形器具是矩,畫直角用的曲尺。“巨”的早期合體象形字在西周已開始漸變,先是在像人的“大”形頂部添一飾橫而成“夫”形,之後,“夫”形與像矩的“工”形分離,而人的手指形卻脫離臂端,附着到“工”形豎筆的旁側,呈半弧形(字形4)。西周中期,已經有了截去“夫”形而隻保留原字主要特征的簡化形式(字形5)。東周及秦漢以下都繼承了這一簡化形式。在漢代玺印及碑銘中已經有把“巨”字中的“工”形寫作“匚”的,但長期未被列入正體。近代楷書維持“工”形框架(3筆),現代規範字形以從“匚”(2筆)為标準。另外,東周以後,已經訛變卻沒有簡化的形式幾乎左右部分互換,表示手指的“A”形徹底與人臂遠離。以後,“夫”形又訛作“矢”形,這就演變出了“矩”字。并由此産生了一個加“木”旁表義的異體字“榘”。戰國時期,“巨”字還出現過“B”或“C”的形式,“D”或“E”是“A”的變化。“巨”本義是矩,這在文獻中偶見遺迹。“巨”的本義幾乎都保留在它的異體字“榘”和“矩”上,而“巨”本身幾乎都寫假借義,主要表示大及由大引申出的極、最等義。《墨子·非樂》:“三者,民之巨患也。”“巨患”即大憂患。“巨”字也通假作“距”或“讵”,相當于“豈”。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大,很大:~大。~人(a.身材異常高的人;b.童話裡指比一般人高大,有神力的人;c.喻有巨大影響和貢獻的人)。~匠(泛稱在科學或文藝上有極大成就的人)。~子(a.中國戰國時墨家學派領袖的尊稱;b.在某方面卓有成就,有聲望的人)。艱~。

姓。

詳細釋義

〈名〉

(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義:畫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同本義。後作「矩」 [carpenter’s rule]

巨,規巨也。——《說文》

是以君子有挈巨之道也。——《禮記•大學》

成功之術,必有巨矱。——《管子•宙合》

又如:巨矱(法度。同「矩矱」)

通「距」。距離 [distance]

守為台城,以臨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墨子》

〈形〉

大;很大 [great;huge;gigantic;tremendous]

巨,大也。——《小爾雅》

力士舉巨囊。——《公羊傳•哀公六年》

右巨指鈎弦。——《儀禮•大射儀》

穹崖巨谷。——宋·沈括《夢溪筆談》

巨石巋然。

巨幅懸之。——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巨彈堕地。

勸輸巨室。——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又如:巨響(極大的響聲);巨指(大指);巨港(大港);巨室(大廈,大屋;公卿大夫之家);巨蠹(喻禍國殃民的大奸)

多,數量大 [enormous]。如:巨萬(萬萬之數。形容數目很大);巨金(大批錢财;大錠銀子);巨千(為數甚多)

粗;粗大;粗略 [coarse]。如:巨屦(粗糙的鞋子)

高超、傑出 [super]。如:巨川材(濟世大才);巨手(高手,喻指傑出的人物);巨公(皇帝的特稱;太師;大人師)

〈副〉

通「讵」。豈,難道 [Does it mean…? Shouldn't it be…?]

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漢書•高帝紀》

又如:巨能(豈能)

最 [very]

言不盡于此,頗難悉載,故粗舉其巨怪者。——曹植《辯道論》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規巨也。從工,象手持之。榘,巨或從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古文巨。其呂切

說文解字注

規巨也。

《周髀筭經》曰:圜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脩四,徑隅五。旣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㒳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用矩之道,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湥,卧矩以知遠,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為典,以方出圓。按規矩二字猶言法度,古不分别。規圜矩方者,圜出於方,圜方皆出於矩也。夫部曰:規,有法度也。不言圜曰規。《考工記》:斬毂之道必矩其陰陽。注:矩謂刻識之也。凡識其廣長曰矩,故凡有所刻識皆謂之矩。

從工,象手持之。

謂コ也。其呂切。五部。按後人分别巨,大也;矩,法也,常也。與說文字異。其呂切,《唐韻》也。《廣韻》作矩、榘,入九麌,俱雨切。又雲:《說文》又其呂切,此出說文音隐。

榘,巨或從木矢。矢者,其中正也。

矢部曰:有所長短。以矢為正。按今字作矩,省木。

?,古文巨。

此為象手持之。小篆變之,取整齊耳。《大學》:絜矩之道。注雲:矩或作巨。此古文之遺也。

康熙字典

《唐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渠上聲。《說文》:䂓巨也。從工,象手持之。

又《玉篇》:大也。《孟子》:為巨室。

又巨萬,數也。《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注:巨萬,今萬萬。

又姓。《何氏姓苑》:巨氏出南昌。《廣韻》:漢有巨武,為荊州刺史。

又巨毋,複姓。《前漢·王莽傳》:有奇士,長丈,大十圍,自謂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而霸王符也。《後漢·光武紀》:作巨無霸。

又《韻會》:通作钜。《前漢·食貨志》:庶人之富者累钜萬。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钜工。

又與讵同。《前漢·高帝紀》:公巨能入乎。師古曰:巨讀曰讵,猶豈也。

又《類篇》:求於切,音蕖。未央也。《韻會》:亦作渠。詩小雅庭燎注,夜未渠央。義與遽同,言未便至夜也。

音韻集彙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上聲

開口呼

全濁

其呂切/俱雨切

ɡʰjo

集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濁

求於切

ɡiɔ

上聲

合口呼

全濁

曰 (臼)許切

ɡiɔ

韻略

上聲

臼許切

增韻

上聲

臼許切

去聲

其據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全清

ki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居遇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全濁

臼許切

g‘y

去聲

全清

居禦切

ky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四諸主著

上一篇:健身舞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