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蕊

峨蕊

綠茶類植物
峨蕊,綠茶類,産于四川省峨眉山區,主要栽種在海拔800-1200米的黑水寺、萬年寺、龍門洞一帶。這裡光照适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茶園處于群山環抱、雲霧彌漫之中。茶樹生長繁茂,芽葉肥壯,質地柔嫩,内含物質豐富。
    中文名:峨蕊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種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綠茶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産地:四川省峨眉山 特點:外形緊結纖秀,全毫如眉 生長特點:生長繁茂,芽葉肥壯

簡介

峨蕊産于四川省峨眉山。該茶具有條索緊細,白毫顯露,形似花蕊的特點,故名峨蕊。峨眉山山腰間的清音閣、白龍洞、萬年寺、黑水寺一帶是盛産峨蕊之處。這裡群山環抱,終年雲霧缭繞,氣候适宜,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峨眉山附近的村民早有上山挖茶、采野茶的習慣。據《峨眉志》記載:“峨眉山多藥草,茶尤好,異于天下;今黑水寺後的絕頂處産一種茶,味初苦終甘,不減江南春采”。峨眉名茶,遠在1000多年以前,已列為貢品。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詩中充分表達了對四川茶葉的熱愛。其詩曰:“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未下刀圭攪曲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别茶人。”白居易收到李氏用紅紙包封的清明前一、二天所采制的火前茶後,十分高興,旋即燒水,把水煎到魚眼程度,再用“刀圭”等泡茶用具,試嘗四川新茶。白居易對飲茶頗有研究,十分喜愛飲茶,所以他要自稱“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别茶人”了。

命名由來

此茶葉據說是早先相傳在峨眉山一處名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這個仙姑栽有一株仙樹,一天一個茶農無意中闖進了這個仙姑居住的地方,驚動的仙姑洩了天機,于是仙姑就化為了一株茶苗,茶農将此茶苗帶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後來的峨蕊。其葉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内中吐露出來濃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樣。

品質特征

芽葉炒制後,粒粒如蕊,纖繡如眉,茸毛顯露,嫩綠油潤,香高味爽,品嘗之餘,甘芳長留,心曠神怡。峨蕊顆粒緊細,宋代詩人蘇轼把這類茶葉形容成“春芽大麥粗”,說明其大小像麥粒一般粗細。這是最形象不過了。

工藝特點

峨蕊的工藝特點:以每年清明節前采摘的一芽一葉初展的鮮嫩芽葉為原料,用手工精制,經高溫殺青、初揉、二炒、二揉、三炒、三揉、四炒、烘幹等工序,嚴控制

火溫,由高到低,配以變化多樣的炒揉手法,最後經攤晾、包裝、貯于防潮容器中。

峨蕊的品質特點:外形緊結纖秀,全毫如眉,似片片綠萼開放,朵朵花蕊吐香;葉底勻嫩,湯色清澈;滋味馥郁清香,飲後回甜。

制作方法

峨蕊采制十分精巧,清明前10天左右,茶芽初伸如谷粒大小時,即開始采摘。采回立即付制。炒制要經過四炒、三揉、一烘焙。手法要靈活,火溫要适當。先為殺青過程,鍋溫先高後低,先抖炒,後悶炒,抖悶結合,使芽葉保持翠綠色。然後取出初揉,用力先輕後重,揉成細條,旋即投入低溫鍋中複炒,炒至五成幹,取出複揉、用力要均勻,注意整形。經10餘分鐘後,又入鍋低溫抖炒,達七八成幹時起鍋,趁熱進行第三次揉,使茶條更為緊細。三揉後進行低溫四炒,并在鍋中輕輕搓條,使之白毫顯露,香氣發出,最後出鍋,揀掉單片、碎片和雜質,放入焙籠焙幹。

芽葉炒制後,粒粒如蕊,纖秀如眉,茸毛顯露,嫩綠油潤,香高味爽,品嘗之餘,甘芳長留,心曠神怡。峨蕊顆粒緊細,宋代詩人蘇轍把這類茶葉形容成“春芽大麥粗”,說明其大小像麥粒一般粗細。這是最形象不過了。

峨眉山的黑水寺、萬年寺一帶辦起了茶場、茶廠,産制峨蕊名茶。除供内銷外,也已部分出口,“峨眉天下秀”更是名揚世界了。

上一篇:沙姜

下一篇:安溪茶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