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關懷古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路過潼關時寫的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作者路過潼關時寫的。《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浩為陝西行台中丞。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赈之,死者則葬之。”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作為文學家,張養浩的散曲《潼關懷古》感人至深,這是他赴陝西救災途經潼關所作的。本散曲表達了作者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特别是一句興亡百姓苦,幾成千古絕唱,也是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統治者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本質。這種關心人民疾苦,并努力為人民排憂解難的思想在《為政忠告》中得到充分體現。
  • 作品名稱:山坡羊·潼關懷古
  • 作者:張養浩
  • 創作年代:元朝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作品體裁:
  • 文學體裁:曲

作品原文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1269—1329年)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

意躊(chóu)躇(chú)。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阙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被編入多個版本語文教科)

英文介紹

Zhang Yanghao (1270---1329) was an poet of the Yuan Dynasty. As an upright and outspoken official, he was forced to resign from his official post because the emperor was offended by his reports. Im his old age, he served as a local official in Shaanxi Province where he organized drought-relief campaigns and offered many good services to the local communities.

This poem, a famous one of the Yuan Dynasty Poetry, was written by Xhang at the Tongguan Pass in present-day Tongguan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pass fortress is strategically located a half way up to the mountain with the Yellow River flowing underfoot.

Standing by the rugged mountain path at the Tongguan Pass, the poet was very much impressed by its strategic location. With precipitous peaks in front and the billowy river underfoot, Liu something of the ancient past, he looked west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Changan City which wsa the capital for many dynasties ranging from the Qin to the Tang Dynasties. Since it was already dark he could see nothing. Nevertheless, he could imagine vividly in his mind majestic capitals and magnificent palaces where emperors, ministers and generals ruled the country and where dynastic warriors fought each other for the imperial throne. Now all the heroes and warriors had gone without a trace and numerous palaces had been reduced to ruins. Rather disturbed by these thoughts, the poet signed, despit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ynasties, it was the people who always suffered.

作者簡介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号雲莊,元代濟南(今屬山東)人。曾任監察禦史,因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被罷官。複職後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上疏谏元夕内庭張燈得罪,辭官歸隐,屢召不赴。1329年關中大旱,應召出任陝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災事宜,積勞成疾,任職僅四個月,死于任所。

張養浩能詩,尤長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着有《雲莊休居自适小樂府》一卷,主要是歸隐期間的作品,反映了樂于隐居思想,有時也流露出對官場的不滿。晚年目擊人民的苦難,寫了一些揭露社會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調較高。這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鑒賞

本曲描寫潼關險要地勢,感慨曆代王朝興亡,對人民在動亂中遭受苦難深表同情,表達了對廣大人民的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議論,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十分精辟。

作品主旨

表現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的思想感情。

作品簡述

張養浩赴陝西途中登臨潼關古塞,懷古思今,寫下了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寫登臨潼關所見,由遠至近,既是寫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達了心中波瀾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寫出了山河的動态與靈性,将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傷今的悲憤傷感之情。“望西都”四句點題懷古,面對昔日帝都的遺址,作者展開充分的想像,突出了曆史的變遷。最後兩句一語道破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曆史的變革中,從興亡的對比裡,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揭示出來,既是曆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詩人站在潼關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華山群峰,腳下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群。群峰高低參差地簇擁着,攢動着,仿佛集合到這裡來接受檢閱。潼關,雄偉險要的潼關,古來兵家必争之地的潼關啊!

想起古代,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關以西三百裡,便是西京長安,從秦漢到隋唐,好幾個朝代在那一帶建過都。落日蒼茫之中,詩人一無所見,卻在腦海裡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傑曾在那裡龍争虎鬥,威震一時,然而如今蹤影全消,剩下來的隻有黃土一片。西望長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詩人隻是為“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不,他最傷心的是曆代人民。無論秦漢,無論隋唐,盡管改朝換代,人民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消除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對幾千年曆史一針見血的總評。

這首散曲,從潼關要塞想到古都長安,又從古都長安想到曆代興亡,地域遠近數百裡,時間上下千餘年,思緒馳騁縱橫,最後歸結為“百姓苦”一句,反複詠歎,兼有山水詩的意境和曆史家的眼光。

作品品評

張養浩晚年在陝西赈濟饑民時,寫了九首懷古曲。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氣勢飛動。作者縱筆酣寫山川的壯美,賦予它以強烈的感情。沉郁的聲調,産生悶雷滾動般的效果,使人心靈震撼。“聚”“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郁、氣勢雄渾豪放的情感基調。“山河表裡潼關路”,突出寫潼關的險要。這裡是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關系着興亡的戰鬥在這裡展開。從潼關向西,“望西都,意躊躇”。長安是好幾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傷心秦漢經行處”兩句,是說遙望那片秦代人、漢代人乃至曆代人曾經走過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詩人感到,曆史在他面前一頁頁地翻開,無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現實。此曲迥異于其他詩作,在于它不隻是一般地抒發興亡之感,而且一針見血,揭示出興亡後面的曆史真谛:“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八個字,鞭辟入裡,精警異常,恰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聩,使全曲閃爍着耀眼的思想光輝。無論國家的興、亡,受苦最多、最大的莫如百姓。這個結句,是大聲的傾訴,是大聲的疾呼,更是對統治者的鞭撻。像這樣的詩歌,在古代作品中是不多見的,而這正是作者寫景懷古蓄勢集中的進發。從詩人對百姓的态度,回應起首兩句,當可理解為甚麼他在雄壯的山色面前,撫今追昔,顯得心情沉重,郁勃難舒了。

文學背景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緻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幹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題目的小令。

中心思想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曆年間,關中大旱,張養浩被征召任陝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經過潼關時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而作的,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這支流傳的小令,以深邃的曆史眼光揭示出一條颠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叠,在他們的争城奪地的戰争中蒙受災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燒的紅燭,照亮了人們的眼睛,使之認識到象征封建政權的宮阙,它的興建是無數老百姓的白骨壘起來的;它的倒塌也有無數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這便是它所閃耀的思想光輝。至于鑄辭精當,造型生動,有強烈的抒情色彩乃其餘事。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把潼關的地形與曆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觸景生情,以潼關作為曆史的見證者,發出一聲沉甸甸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歎。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層分析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峰巒如聚:形容重岩疊嶂,群山密集,綿亘不斷。②「山河」句:言潼關外有黃河,内有華山,形勢十分險要。潼關:在今陝西潼關縣北,曆代皆為軍事要地。

張養浩于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因關中旱災,任陝西行台中丞以赈災民。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本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峰巒的衆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湧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湧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産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位于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裡潼關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③西都:指關中一帶,周、秦、漢、北朝、隋、唐等朝均在這裡建都。④躊躇:原指猶豫不決,徘徊不前。這裡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傷心」句:言經過秦漢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興亡往事,引起無窮的傷感。⑥「宮阙」句:言在無數的戰亂中,過去的宮殿已經化為了一片焦土。宮,宮殿。阙,王宮前的望樓。

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阙化為廢墟而産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吊古迹,思緒萬千,激憤難平。“望西都,意踟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

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現在,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複存,隻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怎能不令詩人踟躇傷心呢?曾經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隻剩下一片荒涼,萬千滋味湧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阙,寸瓦尺專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他不禁感慨萬千。第六、七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宮阙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何等令人“傷心”啊!這一層看起來隻是回顧曆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争,然而曆代改朝換代的戰争的慘烈圖景讀者很容易想象。在這裡概括了曆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這裡作者面對繁華過後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恐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三輔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裡。離宮别館,彌山跨谷,辇道相屬,閣道通骊山八百餘裡。

”後來項羽引兵西屠鹹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曰:“阿房一炬”。)這種局面是他們不曾想到的吧!同時亦為百姓悲涼,秦漢的一宮一阙都凝聚了天下無數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漢王朝為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築,但它卻随着秦漢王朝的滅亡而化為焦土。輝煌過去,随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讓作家沉重的說出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千古流傳的語句。

第三層(末四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曆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曆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曆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樣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這首曲子的曲意僅僅停留在“宮阙萬間都做了土”上,那麼它僅僅宣揚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與其它懷古詩(與《洛陽懷古》“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陳草庵《山坡羊歎世》“興,也任他;亡,也任他。”《骊山懷古》“赢,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趙慶善《長安懷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楊慎《臨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主題并無多大區别。在否定曆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為的人生态度。正因為最後兩句就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興”,怎麼也“百姓苦”呢?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一句,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歸納總結:這首小令語言精練,形象鮮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個元散曲中的優秀作品。

《潼關懷古》中對曆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曆才能理解。張養浩自幼才學過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獻書,被提拔,後任堂邑縣尹、監察禦史等職,因評時政,得罪當權者被罷官,為避禍不得不隐姓埋名;後被召起,官至禮部尚書。50歲時辭官歸隐于濟南雲莊,關中旱災時被重新任命,趕赴陝西救赈災民。

多年的宦海沉浮,讓他把功名富貴都參破,不再在意統治者對自己的評判;濟南雲莊的歸隐生活,不僅讓他欣賞禮贊自然的風光,更讓他體察民生隻艱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讓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剛正不阿、仗義執言的性格,讓他有勇氣面對現實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懷古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憂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傾囊以赈災民,每撫膺痛哭,遂得病不起。”這是一個有良知的讀書人真實的本性和真實的生活,也是當時社會所難得一見的。

張養浩特殊的仕途經曆,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骊山懷古》中寫到“赢,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洛陽懷古》中寫到“功,也不長;名,也不長。”《北邙山懷古》中寫到“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這些曲中張養浩把勝負之數、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别的,隻是借古人古事述說富貴無常、人生如夢。隻有《潼關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裡一條颠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的統治者對讀書人實行民族歧視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實行科舉取士制度,況且這種制度也是不公平的,這就造成下層讀書人在很大程度上對元統治者失去信心,對社會缺少責任感,所以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時代地烙印:他們或感傷古王朝之複,發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歎古今之巨變,流露對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歲月流逝,抒發個人沉淪不遇之憂情。惟有《潼關懷古》洋溢着沉重的滄桑感和時代感。

從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懷古》都表現為一份難得的沉重。

寫法理解

本篇在寫法上層層深入,由寫景而懷古,再而議論。意蘊深邃,感情沉郁,雄渾蒼茫的景色、真摯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使得全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首散曲字裡行間充溢着曆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突現了懷古詩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風格。

背景材料

1張養浩能詩,尤長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其散曲多寫田園隐逸生活,對社會也有所觸及,着有《雲莊休居自适小樂府》一卷,主要是歸隐期間的作品,反映了樂于隐居思想,有時也流露出對官場的不滿。晚年目擊人民的苦難,寫了一些揭露社會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調較高。這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就是其中之一。

2.《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作者路過潼關時寫的。

藝術特色

①以動寫靜,賦予物以波濤洶湧的氣勢。

②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小令結構嚴謹,層次清楚,形象鮮明,氣勢雄渾,立意深遠。讀罷小令仿佛使人看到詩人遙望長安,憑古吊今,關心人民疾苦的形象。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來看,在元代散曲中不是少見的。

3虛實結合寫出了當時潼關的地理特點,用一個聚怒,把華山的重岩疊嶂,黃河的波濤翻滾,回顧曆史,感歎曆史的興衰更叠,把眼前的勝景和潼關的曆史巧妙的結合起來,以勝景的不變來襯托曆史的多變,以潼關來做曆史的見證來揭示封建統治者以為個人的利益的争奪,給人們帶來了苦難,抒發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句子分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中以動寫靜的句子是: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2.《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描寫潼關的險要地勢的句子是: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3.《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心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4.點題“懷古”,并表現作者無限傷感原因的句子: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

5.描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句子是:

望西都,意躊躇。

相關詩詞

未央懷古:

三傑當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谏論興廢。見遺基,怎不傷悲,山河猶帶英雄氣,試上最高處閑坐地。東,也在圖畫裡;西,也在圖畫裡。

鹹陽懷古:

城池俱壞,英雄安在?雲龍幾度相交代!想興衰,若為懷,唐家才起隋家敗,世态有如雲變改。疾,也是天地差;遲,也是天地差!

骊山懷古(二首):

骊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隻見草蕭疏,水萦纡。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赢,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骊山屏翠,湯泉鼎沸,說瓊樓玉宇今俱廢。漢唐碑,半為灰,荊榛長滿繁華地,堯舜土階君莫鄙。生,人贊美;亡,人贊美。

沔池懷古(二首):

秦如狼虎,趙如豚鼠,秦強趙弱非虛語。笑相如,大粗疏,欲憑血氣為伊呂,萬一座間誅戮汝,君也,誰做主?民也,誰做主?

秦王強暴,趙王懦弱,相如何以為懷抱?不量度,剩粗豪,酒席間便欲伐無道,倘若祖龍心内惱,君,幹送了;民,幹送了!

洛陽懷古:

天津橋上,憑闌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将,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北邙山懷古: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上一篇:三聯生活周刊

下一篇:祭妹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