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山中

初唐王勃創作的五言絕句
《山中》是初唐文學家王勃的創作的五言絕句。此詩抒發了作者久滞異地,渴望早日回鄉的思想感情。起句“長江悲已滞”既寫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萬裡念将歸”緊承首句,具體抒發遠遊思歸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轉為寫物候,承接上兩句含義,在深秋寒風飒飒之夜令人感傷不已;結句“山山黃葉飛”寫深秋的景象,強調了詩人所處的環境,突現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詩語言洗練,情景交融,塑造了一個天涯遊子的典型形象,其豐富的意象渲染了悲涼的氛圍,襯托出詩人久客思歸的凄苦心境。
  • 作品名稱:山中
  • 作者:王勃
  • 創作年代:初唐
  • 作品出處:《王子安集》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

山中

唐代:王勃

長江悲已滞,萬裡念将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于公元672年(唐高宗鹹亨二年),是王勃旅蜀後期時的作品。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後,無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

注釋譯文

譯文

長江好似已經滞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裡遠遊之人,思念着早日回歸。

何況是高風送秋的傍晚時分,深山重重,黃葉在漫山飄飛。

注釋

滞(zhì):淹留。一說停滞,不流通。

萬裡:形容歸程之長。念将歸:有歸鄉之願,但不能成行。

況屬:何況是。屬:恰逢,正當。高風:山中吹來的風。一說即秋風,指高風送秋的季節。

作品鑒賞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第一句是主觀化地寫景:“長江悲已滞”。長江不會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詩人;長江日夜奔流不息,并無半點停滞,認為它滞重不暢的也是詩人。詩人為什麼會有此感覺?第二句就清楚地說了出來:“萬裡念将歸”。原來,他遠離家鄉滞留于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萬裡念将歸”直接抒情,點明自己身在他鄉,想到盼望已久的萬裡歸程而深深感歎。“萬裡念将歸”,似出自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将歸”句。而《九辯》的“送将歸”,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為送别将歸之人;一為送别将盡之歲。至于這句詩裡的“将歸”,如果從前面提到的《羁遊餞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詩看,可以采前一解釋;如果從此詩後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後一解釋。但聯系此句中的“念”字,則以解釋為思歸之念較好,也就是說,這句的“将歸”和上句的“已滞”一樣,都指望遠懷鄉之人,即詩人自己。但另有一說,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異鄉的客子之“悲”,把這句的“将歸”看作萬裡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這又是一個“詩無達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發懷念故鄉而不得歸的悲愁情緒。詩的前兩句中“長江”和“萬裡”是從空間上表述自己遠在外地他鄉,歸家的路途遙遠。“已滞”和“将歸”是從時間上表明詩人長期滞留他鄉,還沒有歸去。

從字面上看“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兩句單純是寫景,但其實是通過寫景,表達自己内心因思鄉而凄楚的心情。詩人在山中望見了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之景,這些既是實際的景物描寫,同時表現詩人内心的蕭瑟、凄涼。正因為詩人長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為思念家鄉而分外悲涼,詩人又看到了秋天萬物衰落的秋景,這就更增添了他思鄉的愁緒。此二句沒有一個直接表現感情的字眼,但滲透了詩人濃厚的感情。這裡的秋天景色,兼寓“比”、“興”之意。從“興”的作用來看,在這樣凄涼蕭索的環境中,詩人的鄉思是難忍和難以排解的。從“比”的作用看,這蕭瑟秋風、飄零黃葉,正是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的象征。這兩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詩意,卻用得沒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讀者增添一層聯想,對詩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詩來說,這兩句所寫之景是對一二兩句所寫之情起襯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當然,這個比拟是若即若離的。同時,把“山山黃葉飛”這樣一個純景色描寫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寫法上又是以景結情。南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這首詩的結句就有宕出遠神之妙。

從通篇的藝術構思來看,詩人采用了“興法起結”的藝術手法。一下筆便借景興情,結尾處又以景結情,把所要抒寫的思想感情融入一個生動、開闊的畫面中,讓讀者從畫中品味。這樣,便收到了語雖盡而思緒無窮的藝術效果。該詩首尾三句寫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結構。由于情在詩結尾處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骈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