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揚

小飛揚

小飛揚一般指通奶草
通奶草(學名:Euphorbia hypericifolia)為大戟科、大戟屬的植物。分布于熱帶、台灣島、亞熱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江西、四川、貴州、湖南、廣西、廣東、雲南等地,生長于海拔30米至2,1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灌叢、曠野荒地、路旁或田間,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通奶草 拉丁學名:Euphorbia hypericifolia L.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薔薇亞綱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大戟目 亞目: 科:大戟科 亞科:大戟亞科 族:大戟族 亞族: 屬:大戟屬 亞屬:地錦草亞屬 組: 亞組: 種:通奶草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江西、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二名法:Euphorbia hypericifolia L

形态信息

1. 通奶草(海南植物志)

一年生草本,莖高30厘米,無毛或被疏短柔毛。葉對生,葉片狹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2.5厘米,寬4-8毫米,先端鈍或圓,基部圓形,常偏斜,不對稱,邊緣具細鋸齒,葉下面有時帶紫紅色,兩面被稀疏柔毛,或上面的早落;葉柄極短,長1-2毫米;托葉三角形,分離或合生。苞葉2枚,與莖生葉同形。花序數個簇生于葉腋或枝頂,每個花序基部具長3-5毫米的細柄;總苞陀螺狀,高與直徑均約1毫米或稍大,邊緣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腺體4,邊緣具白色或淡粉色附屬物。雄花數枚,微伸出總苞之外;雌花明顯伸出總苞之外,子房三棱狀,花柱3,分離,柱頭2淺裂。蒴果三棱狀,長約1.5毫米,直徑約2毫米。種子卵棱狀,長約1.2毫米,直徑約0.8毫米,每個棱面具數個皺紋。花果期8-12月。 雲南全省皆産;生于海拔1050-2100米的曠野、荒地、路旁、灌叢及田間;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廣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 全草入藥,通奶,故名。 [2]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10-15厘米,直徑2-3.5毫米,常不分枝,少數由末端分枝。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高15-30厘米,直徑1-3毫米,無毛或被少許短柔毛。葉對生,狹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2.5厘米,寬4-8毫米,先端鈍或圓,基部圓形,通常偏斜,不對稱,邊緣全緣或基部以上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有時略帶紫紅色,兩面被稀疏的柔毛,或上面的毛早脫落;葉柄極短,長1一2毫米;托葉三角形,分離或合生。苞葉2枚,與莖生葉同形。花序數個簇生于葉腋或枝頂,每個花序基部具纖細的柄,柄長3-5毫米;總苞陀螺狀,高與直徑各約1毫米或稍大;邊緣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腺體4,邊緣具白色或淡粉色附屬物。雄花數枚,微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于總苞;子房三棱狀,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淺裂。蒴果三棱狀,長約1.5毫米,直徑約2毫米,無毛,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卵棱狀,長約1.2毫米,直徑約0.8毫米,每個棱面具數個皺紋,無種阜。花果期8-12月。

産于長江以南的江西、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近年在我國北京發現逸為野生的現象。生于曠野荒地,路旁,灌叢及田間。廣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模式标本采自東印度。 [3]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一年生草本,長達15厘米,折斷有白色乳汁。莖纖細,匍匐,多分枝,通常紅色,稍被毛。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卵圓形至矩圓形,長4~8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偏斜,邊緣有極細鋸齒。夏日開淡紫色花,花單性,同株。

杯狀傘花序單生或少數稀疏簇生于葉腋内;總苞陀螺狀,頂端5裂,裂片内面被貼伏的短柔毛;腺體4,漏鬥狀,有短柄及極小的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2,離生且頂端2裂。朔果卵狀三角形,有短柔毛。

《辭典》

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莖匍匐,多分枝,稍被毛,高不及15厘米,通常紅色。葉對生,橢圓形至矩圓形,長4~6毫米,很少達8毫米,寬2~4毫米,先端鈍,基部偏斜而截頭狀,邊緣有極小的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帶灰白色;葉柄甚短;托葉細小,生于葉柄基側。杯狀花序單生或少數聚傘狀排列于葉腋;幾無柄;總苞陀螺狀,淡紫色,長約1毫米;腺體4,漏鬥狀;花單性,無花被;雌雄花同生于總苞内;雄花多數,隻具雄蕊1;雌花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2,離生且頂端2裂。蒴果有毛,卵狀三棱形,長1.5毫米許。種子有縱溝紋5~6條。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于曠野荒地,路旁,灌叢及田間。

生于荒地、路旁。可能為逸生。

海 拔:生于曠野荒地,路旁,灌叢及田間。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800

生 境:山坡路旁、田野草叢中

是否栽培:野生

分布範圍

産于長江以南的江西、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近年在我國北京發現逸為野生的現象。廣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模式标本采自東印度。

國内分布:産于長江以南的江西、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

國外分布:廣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

湖北分布:巴東,黃石,武漢

主要價值

性味:微酸、澀,微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收斂止癢。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痔瘡出血;外用治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适量,鮮品煎水熏洗患處。

附方: 1、細菌性痢疾:小飛揚草0.5~1兩。水煎,2次分服。

2、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顔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适當輸液。

上一篇:聖誕布丁

下一篇:上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