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刺王僚

專諸刺王僚

曆史上的刺殺活動
專諸是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一說為“五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吳國的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阖闾)欲殺吳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1]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吳内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于魚腹之中進獻(此即中國曆史上著名“魚腸劍”的來曆),專諸當場刺殺了吳王僚,但也被其侍衛所殺,史稱為“刺王僚”、“專諸刺王僚”或“鱄設諸刺吳王僚”,後更成為中國京劇傳統劇目。此後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阖闾,乃以專諸之子為卿。葬于蘇州阊門内,以“專諸巷”以紀念。
    中文名:專諸刺王僚 外文名: 别名: 國籍:中國 時期:春秋末期

發生時間

公元前515年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相關成語: 日暮途窮

事件介紹

專諸,是吳國堂邑人。楚國大将伍子胥(名叫伍員,字子胥。文武雙全,有謀略、膽識過人),因父兄被楚王枉殺,逃離楚國來到吳國,知道專諸有本領。

伍子胥進見吳王僚後,用攻打楚國的好處勸說他。這時吳王僚的堂弟公子光說:“那個伍員,父親、哥哥都是被楚國殺死的,伍員才講攻打楚國,他這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吳國打算。”吳王就不再議伐楚的事。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殺掉吳王僚,暗自思量:“公子光有在國内奪取王位的企圖,現在還不能勸說他向國外出兵。應當先幫助公子光繼承王位。”于是就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餘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劄子。諸樊知道季劄子賢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傳遞下去,最後好把國君的位子傳給季劄子。諸樊死去以後王位傳給了餘祭。餘祭死後,傳給夷眛。夷眛死後本當傳給季劄子,季劄子卻逃避不肯立為國君,吳國人就擁立夷眛的兒子僚為國君。

公子光說:“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劄子當立;如果一定要傳給兒子的話,那麼我才是真正的嫡子,應當立我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養一些有智謀的人,以便靠他們的幫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後,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好好待他。吳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這年春天,吳王僚想趁着楚國辦喪事的時候,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餘、屬庸率領軍隊包圍楚國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各諸侯國的動靜。楚國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将蓋餘、屬庸的後路,吳國軍隊不能歸還。

這時公子光對專諸說:“這個機會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會獲得!況且我是真正的繼承人,應當立為國君,季劄子即使回來,也不會廢掉我呀。”專諸說:“僚是可以殺掉的。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着軍隊攻打楚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後路。當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内沒有正直敢言的忠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們怎麼樣呢。”公子光以頭叩地說:“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後的事都由我負責了。”

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裡,門戶、台階兩旁,都是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都舉着長矛。

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即“魚腸劍”,是鑄劍大師歐冶子親手所鑄五大名劍中的三把小型寶劍之一。)放到烤魚的肚子裡,然後把魚進獻上去。

到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吳王僚當場畢命。他的侍衛人員也殺死了專諸,吳王僚手下的衆人此時混亂不堪。公子光趁機放出埋伏的武士,誅殺吳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滅。

剪除了吳王僚,公子光于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吳王阖闾。阖闾于是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将魚腸劍函封,永不再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