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

家禽

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
家禽是指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主要為了獲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為其他用處,如信鴿、寵物等。一般為雉科和鴨科動物,如雞、鴨、鵝等,也有其他科的鳥類如火雞、鴿、鹌鹑和各種鳴禽的。如由綠頭鴨馴化成的家鴨中,北京鴨是良好的品種,年産70~120個蛋,而且制成的北京烤鴨,其美味已馳名中外。家禽除提供人類肉、蛋外,它們的羽毛和糞便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中文名:家禽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外文名:poultry 繁殖:卵 分類:家雞、火雞、珍珠雞 功用:肉、卵和羽毛 來源:紅色原雞 分布于:我國南方省區和印度及東南亞地區 一般為:雉科和鴨科動物

基本内容

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或其他目的而馴養的鳥類。家禽的飼養馴化,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培育出不少世界名貴品種。

如由綠頭鴨馴化成的家鴨中,北京鴨是良好的品種,年産70~120個蛋,而且制成的北京烤鴨,其美味已馳名中外。

另外一些常見的家禽有:由大雁馴化而成的鵝,由原雞馴化成的家雞等。家禽除提供人類肉、蛋外,它們的羽毛和糞便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家禽可以理解為家畜中屬于鳥類的總稱,包括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火雞(Meleagris gllaopavo)、珍珠雞(Numida meleagris)、鴿(Columba livia)等陸禽及鴨(Anas Platyrhynchus var.domestica)、鵝(Anas cygnoides)等水禽,通常是以卵、肉、羽毛等的生産為目的,但也有為玩賞用而飼養的。

家雞似乎是由東南亞一帶現存的紅色原雞(包括印度支那亞種即指名亞種G. g. gallus,爪哇亞種G. g. vankiva,印度亞種G. g. murphi,越南亞種G. g. jabouillei,緬甸亞種G. g. spadiceus)改良而來,但其詳細曆史尚不明了,考古發現表明東方大約于4000年前,西歐3000年前就進行了飼養。

火雞是美洲原産的野鳥,是比較晚期馴養而成為家禽的,其祖先還在美洲中南部過野生生活。鴨的原種是凫(Anas boschus L.) ,鵝的原種是雁(albifroms)。

我國的蛋雞飼養量多年來為世界第一,雞蛋産量穩居世界第一。

中國蛋雞業經過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連續幾年處于一個平台期,并且有減少的可能。

雖然我國飼養總量世界第一,但我國養雞水平距西方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據不完全統計,蛋雞總量中90%由存欄10000隻以下的飼養戶構成。

水禽包括鴨、鵝、鴻雁、灰雁等以水面為生活環境的禽類動物(其中,遷徙水鳥包括天鵝、雁鴨類和三種鶴: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水禽類(如家鴨)的尾脂腺特别發達,此類候鳥大都在有水的地方,如濕地、岸邊等活動,另外鴨群之水禽類善于在池塘中戲水。水禽類冬季的絨羽十分豐厚。它們主要在水中尋食,部分種類有遷徙的習性。

美國對各種鴨、雁和天鵝的統稱,有時包括無親緣關系的水栖鳥類,如蹼雞、?和潛鳥等。在英國水禽一詞僅指馴養的用以觀賞的天鵝、雁、鴨類,野生的上述鳥類則稱為野禽,尤其是用獵槍狩獵的場合。

雞肉、鴨肉、豬肉、魚肉等這些肉類都是我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這些家禽身上的有些部位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吃了人體也容易出現健康狀況,所以,以下家禽身上的這些部位一定不要吃。

1.禽“尖翅”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緻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2.兔“臭腺”

位于外生殖器背面兩側皮下的白鼠鼷腺,緊挨着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于直腸兩側壁上的直腸腺,味極腥臭,食用時若不除去,則會使兔肉難以下咽。

3.畜“三腺”

豬、牛、羊等動物體上的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是三種“生理性有害器官”。

4.羊“懸筋”

又稱“蹄白珠”,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内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5.魚“黑衣”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起源

世界上所有的家雞品種都起源于紅色原雞 ,該雞分布于我國南方省區和印度及東南亞地區,它首先在我國和印度等地被馴化,在我國已有5000年以上的曆史,之後逐漸擴散到歐、美、非洲,遍及世界各地。火雞是美洲原産的野鳥,是比較晚期馴養而成為家禽的,其祖先還在美洲中南部過野生生活。鴨的原種是凫(Anas boschus L.)鵝的原種是雁albifroms)。

繁衍孵化

孵化

家禽的繁衍孵化一般分為人工孵化和母禽孵化,但随着近幾年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孵化技術已經成熟,人工孵化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

一般要有專門的孵化設備,就是所謂的孵化小雞器,類似于一個有加熱等功能的箱子,并要有環境相對好的特定孵化室。(說實話挺麻煩的)

至于具體操作如下:

1、種蛋的選擇、保存和消毒用于孵化的種蛋大小和形狀要符合品種要求,過大過小、過長過圓、蛋殼過薄、殼面粗糙的“沙皮蛋”、蛋殼過于堅硬的“鋼皮蛋”和雙黃蛋都不能用來孵化。雞蛋以55-65克為宜。要注意增加種蛋收集的次數,産蛋箱要經常更換墊草,以避免種蛋污染。收集的種蛋應放在清潔幹燥的的器具裡,在幹燥無塵的環境中保存,保存溫度以12-15℃為宜,保存時間一般不超過1周。種蛋集中後要立刻熏蒸消毒。

每批孵化結束之後,立刻對設備、用具和房間進行沖洗消毒。孵化器及孵化室的清洗消毒步驟 取出孵化盤及增濕水盤,先用水沖洗, 再用新潔爾滅擦洗孵化器内外表面(注意機頂的清潔),用高壓水沖刷孵化室地面,然後用熏蒸法消毒孵化器,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42毫升、高錳酸鉀21克,在溫度24 ℃、 濕度75%以上的條件下,密閉熏蒸1小時,然後開機門和進出氣孔通風1小時左右,驅除甲醛蒸氣。

2、家禽人工孵化給溫有兩種主張:一種是變溫孵化,另一種是恒溫孵化。我們主要推薦變溫孵化:主張根據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環境溫度(主要是孵化室溫度)和禽的不同胚齡,給予不同孵化溫度,理由是不同胚齡的胚胎,需要不同的發育溫度。推薦方案見下表:

胚齡(天) 孵 化 器 溫 度

1-6 38.5 -38.0

7-12 38.2- 37.8

13-18 37.8 -37.6

19-21 37.5 -36.93、濕度:孵化器50%~ 60%,出雛器65%~75%。适宜的濕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熱良好,孵化後期有利于胚胎散熱,也有利于破殼出雛,出雛時适宜的濕度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使蛋殼中的碳酸鈣變成碳酸氫鈣,殼的質地變脆。

4、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除最初幾天外,都必須不斷地與 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而且随着胚齡增加而加強。尤其是孵化19天以後,雞胚胎開始用肺呼吸,其耗氧量更多。

5、翻蛋:翻蛋的目的在于改變胚胎方位,防止粘連,促進羊膜運動。一般每天翻蛋6~8次。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15度為宜,轉蛋時動作要輕、穩、慢。機器孵化一般到第18天停止轉蛋和進行移盤。21天出雛。

孵化溫度

一、溫度條件

溫度是家禽胚胎發育的首要條件。家禽胚胎發育在不同的時期,對溫度條件的要求基本相同。

雞:孵化期為21天。1~6天為38.5℃;7~14天為38℃;15天為37.9℃;16~21天為37.3~37.5℃。

鴨:孵化期為28天。1~7天為38℃;8~16天為37.8℃;17天為37.5℃;18~28天為37.3℃。

鵝:孵化期為30天。1~8天為37.9℃;9~18天為37.8℃;19天為37.8℃;20~30天為37.0℃~37.3℃。

二、濕度條件

濕度條件是家禽維持胚胎發育的基礎保證。家禽在不同的孵化期間對相對濕度的要求基本相同。

孵化初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中後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50%~55%;出殼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65%~70%。

食用

營養價值

家禽的肉蛋營養豐富。家禽的肉富含蛋白質,同時也含有豐富的磷(phosphorus)和其他礦物質,以及大量的複合維他命B。與多數牛肉和豬肉相比,家禽的肉脂肪更低,同時家禽的肝富含維他命A。

對于小型農場和家庭飲食而言,家禽是相對更方便的活物,因為它們的個體體型較小。與肉和奶制品相比,自然狀态下的蛋更容易保鮮,為了便于儲存和運輸,蛋可以有多種加工方式。

忌食部位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緻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研究

為了對雞及其世系有更多的了解,英國政府資助了一個價值194萬英鎊(330萬美元)的項目,以确定雞如何從一種數千年前漫步在東南亞叢林中的野禽變化為一種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家養動物。

人雞交互文化與科學認知項目(簡稱“雞窩”)将從家禽的視角研究人類的曆史。

馴化研究

諾丁漢大學考古學家Holly Miller指出:“從來沒有人考慮過雞,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她是從人類學家到遺傳學家的24名研究人員中的一位。

另一位杜倫大學進化遺傳學家Greger Larson是該項目的高級科學家。他說,研究馴化的研究人員往往忽略了雞,轉而關注其他的馴化動物,例如狗、牛和豬。

但Larson指出,沒有任何馴化動物像雞一樣被人類如此廣泛地改造和重塑。這種動物被飼養用于食用、下蛋和打鬥。而在一個特别的聲用品種中,這些動物甚至被綁在波利尼西亞船隻的桅杆上作為号角。“雞是‘學者’。”他說。

通過研究古雞遺骸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Larson于2013年發現,現代雞其實具有欺騙性。之前的研究曾将現代雞與對早期雞(例如原雞)的基因庫作出過貢獻的珍珠雞的DNA進行了對比。研究顯示在現代雞中很常見的兩個基因變異在珍珠雞中卻不曾存在。

當存在于兩個拷貝中時,其中一個基因變異使得現代雞在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後長出了它們常見的黃色的皮膚和腿;這一特征在歐洲雞中非常普遍。另一個則是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基因(TSHR)變異,它改變了雞的季節交配模式,從而使其能夠全年下蛋。這種變異在現代雞,例如羅得島紅雞和肉雞中很常見。

由于這些突變在現代雞中很普遍,Larson研究團隊和其他科學家曾推測,人類通過在馴化過程的早期選擇性繁殖,從而對這些特征造成了影響。然而從遍及歐洲的考古學遺址(時間從公元前280年至1800年)恢複的雞DNA徹底颠複了這一假設。在上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中,Larson研究團隊報告說,在25隻古雞中,沒有1隻生有黃腿,并且在44隻野禽中,隻有8隻攜帶了TSHR變異的兩個拷貝。因此,即便在200年前,當時的雞可能也與今天的雞有很大不同。

在其他“雞窩”成員的幫助下,Larson正在嘗試搞清塑造現代雞的更為廣泛的進化動力。例如,他想确定雞為什麼無法被疾病所消滅。這可能由于它們非常迅速的選擇能力——大部分從20世紀開始——導緻近親交配,并且通過削減免疫基因減少了對傳染病的響應能力。

而“雞窩”的其他成員則正在摸清這種禽類過去的不同特征。利用骨骼和蛋殼中的化學同位素,Miller打算分析古雞的食物,從而揭示那些養雞人的可用資源信息。而萊斯特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小組則會将考古遺址的雞骨與現代雞的骨骼進行對比。搞清現代雞的病理學特征将能夠用來确定随着時間流逝而發生的疾病與飼養方式變化。

相關意義

倫敦皇家獸醫學院的進化生物力學家John Hutchinson認為,更好地了解禽類曆史将幫助人們應對養雞和養禽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例如禽流感和肉雞的下肢無力。他指出,研究古雞将幫助人們“更新肉雞的遺傳學特征”。4月,Hutchinson召開的一次會議——“向着雞的未來”——便旨在解決這些問題。“科學通過強烈的選擇讓我們走進這個問題。”他說,“而它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飼養

飼養家禽是農民的傳統家庭副業,曆來以飼養雞、鴨為主,也有養鵝、鴿、鹌鹑等。

【雞】飼養最多的是河田雞,幾乎遍布全縣,還有火雞(或稱吐番雞、七面雞)。1958年開始先後引進蛋用雞:萊航、羅斯、希塞斯、京白5220:肉用雞:紅康、紅布羅、浦東、白洛克、九斤黃;蛋肉兼用雞:澳州黑、蘆花雞、和平雞等。

河田雞早期生長發育快,耐粗飼,縣内飼養史已有三百多年。公雞特征是“三黃、三黑、三叉紅”,即嘴黃、腳黃、毛色黃、兩翅尖各有三至五片扁長黑毛,尾端有七至九片黑綠長扁毛,雞冠鮮紅、頂端呈三叉形。成年公雞體重2~2.5公斤,閹雞可達4公斤左右。母雞體型較公雞圓而矮小,毛淡黃,頸毛帶有米碎般黑色斑點,翅尖和尾端毛稍大而短。成年母雞1.5公斤左右,年平均産蛋100~120個,蛋重42~44克,但就巢性強。

河田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屬全國五大名雞之一。1964年秋在廣交會名雞評比中被列為世界第二名雞。河田雞純種已不多。1973年德田良種場承擔河田雞選育任務,經七年實驗觀察,為制訂河田雞品種的鑒定标準和選育指标提供原始數據。1976年,良種場飼養150日齡公雞重731.78克,母雞重682.59克。經過選育,在同等飼養條件下,1979年體重較1976年同齡公雞、母雞,分别增重1013.72克和645.83克。産蛋小,雄雛齊羽性較差等缺陷正在消失與改善。1982年河田雞選育工作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公雞閹割:小公雞開啼後半個月左右進行閹割,取出睾丸,以利長瞟,俗稱閹雞。多由閹雞手藝人走村串戶施行手術。

【鴨】主要有嫲鴨、番鴨、菜鴨三個品種。

嫲鴨,俗稱“草鴨”,屬蛋用型鴨。公鴨體形小,最大個體僅0.75公斤左右。成年母鴨體重1~1.75公斤左右。三月齡開産,年産蛋量200~250枚,蛋重50~65克。蛋殼分白色、青綠色兩種。不抱窩,多采用火坑或炒谷殼孵化,蛋量少則以母雞代孵。

番鴨,屬肉用型鴨。毛色分白、黑兩種。行動遲鈍,适于舍飼,就巢性,孵化期33天。四月齡公番鴨體重2.5~3公斤;母番鴨體型較小,七月齡左右開産。年産蛋80~120枚,蛋重70~80克。

菜鴨,學名騾鴨,俗稱胡鴨。為公番鴨和母嫲鴨的雜交後代。生長快,肉質鮮美。四月齡體重可達1.5~2公斤。但生殖器官退化,無繁殖能力。

1970年引進北京鴨,1980年又引進櫻桃鴨,均為肉蛋兼用型鴨,尚未普遍飼養。

【鵝】長汀成年公鵝體重5~6公斤,母鵝4.5~5公斤。年産蛋70枚左右,蛋重150~160克。就巢性強,耐粗飼。

1979年從廣東澄海引進獅頭鵝,體型大,成年公鵝體重可達10~12公斤,母鵝8~10公斤。年産蛋25~35枚,蛋重180~200克,有就巢性。

【鴿】菜鴿,有傳統名種“長汀白鴿”——紅眼眶、金眼珠、苞蕾紅。短嘴、毛白、腳赤紅,今已失傳。現有白鴿,屬甯化與江西白鴿的雜交種。近年有引進銀黃鴿,落地紅鴿,德國白鴿,廣東石岐鴿。

1981年縣信鴿協會引進有德國、意大利、台灣、上海等信鴿。

觀賞鴿,有氣球鴿(其頸囊如氣球)和抗戰時期從意大利引進長汀的軍用信鴿——扇尾鴿。

【鹌鹑】體小似雛雞,成年鹌鹑體長僅16厘米左右,體重150~250克,頭細尾短,羽退化不能高飛,羽毛黑褐色,背部有黑色條紋。雄性好鬥。合群性差。性成熟早,35~50日齡開始産蛋,年産蛋200~300枚。鹌鹑引進時間僅10年左右,飼養戶極少。

農民養禽,一般每戶飼養三五隻或十頭八隻不等,多年無精确統計。1958年,有些大隊畜牧場也養禽。1959年全縣養禽61.5157萬隻,1960年飼料缺乏,禽的飼養急劇下降,僅20.38萬隻。1963年回升到20.8237萬隻,其中雞17.7326萬隻,鴨3.0435萬隻,鵝0.0476萬隻,禽蛋9.25噸。1970年,農戶飼養家禽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加以“割去”,使家庭養禽業停滞不前。直至1978年全縣才養禽45.01萬隻。1980年上升至59.34萬隻,其中雞33.316萬隻,鴨25.924萬隻,鵝0.1萬隻,禽蛋180噸。1981年開始出現養禽專業戶、重點戶。1984年家禽生産突破百萬隻。1986年,年末存欄為95.7418萬隻,禽蛋651噸。1987年養禽87.7061萬隻,家禽雖比1985年有所下降,然禽蛋卻比1985年增100多噸為820.33噸。

家禽孵化農村傳統家禽孵化有抱窩孵化、火坑孵化、煤油燈孵化、火盆孵化等法。抱窩孵化設備簡單,隻需用上一些稻草做孵窩,放上禽蛋12—17枚,讓母禽抱窩就行,不需人工照管,且孵化率高,孵出的禽健壯,農戶廣泛采用。

火坑孵化,在房内兩側砌造火坑,坑上設兩層出雛攤,房外設爐竈,火煙通過坑底道從煙窗排出,使坑面溫度達到均勻。每天燒坑2—3次,室内溫度靠爐上水壺溢氣或向地面潑水調節。此法勞動強度大,翻蛋、涼蛋麻煩,但具有孵化數量大,邊孵邊出雛的優點,一些農戶仍有采用。

1970年以來,縣外貿養雞場和德田河田雞保種場購進電熱孵化器試用。有些農場、養禽專業戶也有購進或據其結構原理自制。因境内電源不足,常使溫度失調造成損失,群衆少采用。

英文翻譯

詞典解釋

1.domestic fowls; domestic birds; poultry

漢語基本解釋詞目:家禽 拼音:jīa qín 基本解釋 [poultry] 人類馴養的禽類,如雞、鴨等 詳細解釋 1. 人工馴養的禽類,如雞、鴨、鵝等。《梁書·處士傳·何胤》:“有異鳥如鶴,紅色,集講堂,馴狎如家禽焉。” 前蜀 貫休 《春晚書山家屋壁》詩之二:“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鶒如家禽。” 宋 韓琦《再題狎鷗亭》詩:“鷗識再來猶不懼,向人訓狎似家禽。” 2. 謙稱自己的兒子。 清 孫枝蔚《留别錢退山》詩:“家禽實遜神童慧,凡鳥翻蒙長者憐。”

上一篇:孔府菜

下一篇:棉籽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