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腐敗

學術腐敗

利用學術權力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學術腐敗,主要是指利用學術權力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學術腐敗是在一種相當寬泛的意義上就學術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學風問題與學術弊端而言的。具體體現在利用學術資源謀取非正當利益或者利用不正當資源謀取學術利益,如權學交易、錢學交易、學色交易等。
    中文名:學術腐敗 外文名:Academic corruption 概念:利用學術權力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存在:學術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

概述

學術腐敗,主要是指利用學術權力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學術腐敗是在一種相當寬泛的意義上就學術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學風問題與學術弊端而言的。

狹義地講至少包括學術腐敗、學術不端、學術失範等形式,其中學術腐敗是指利用學術資源謀取非正當利益或者利用不正當資源謀取學術利益,如權學交易、錢學交易、學色交易等;學術不端主要是指學術從業人員有意識地進行的學術違法違規行為,如抄襲剽竊、實驗作假、僞注等;學術失範主要是指學術研究及成果發表中存在的違背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的學術偏差,如一稿多投、低水平重複、粗制濫造等。

不良現象

“學術腐敗”這個詞極具中國特色,因為“腐敗”通常是指政府官員而不是學者的不良行為,而且國際上通常以學術不端(Academic Misconduct)或學術不誠實(Academic Dishonesty)來指學術界的不良現象,主要指剽竊,僞造數據等等,也包括學生(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的舞弊抄襲行為。而“學術腐敗”一詞通常并不包括學生的一般舞弊行為,也無常見的外語對應詞彙。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基于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對于科學研究的投入也大大增加,對于大學科研成果的要求也有提高。學術界的不良行為也随之增多,并越來越引起公衆的注意。因此“學術腐敗”一詞在媒體上出現的機率也越來越高。

有的大陸學者認為“學術腐敗”一詞不妥,應由“學術不端”或“學術不良行為”代替。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工作委員會就曾經呼籲,改“學術腐敗”為“學術不端”或“學術不良”行為。但也有學者認為由于這個詞所指的不良行為遠比“學術不端”一般所指的行為範圍更廣且更嚴重,不應簡單的以“學術不端”來淡化。

産生原因

1、就狹義學術腐敗的界定而言,主要還是非學術因素對學術以及學術共同體的侵蝕與幹擾,在現代社會,本來應該是分層化、專業化的。

2、就學術而言,除了涉及國家安全等特殊情形外,盡管宣傳有紀律,但學術研究無禁區。無論是大學還是學術共同體,就其正常和理想的狀态而言,都應該是獨立、自治、自由的,但現在的情形并非如此。比如權力的越界、金錢的引誘,從左右兩個方面在強勁地撕扯着學術與學術共同體。

3、大學應該是探索真理、傳承文明、培養人才之所,但現在的大學,越來越像個“公司”,越來越像個“衙門”,于是,出現了權學交易、出現了錢學交易,總裁、老闆等紛紛到名牌大學“講學”,他們越來越像“學者”,招搖過市,一手交錢,一手獲取學術榮譽,甚至名譽教授、高級學位。

4、學術腐敗首先是學術問題,但又不僅僅是學術問題,也同樣是一個體制問題和社會問題。從現有的國情民意體制來說,還很難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畢其功于一役”,大概是不現實的。

5、用權力謀取學術利益,比如現在一些高級官員到名牌大學作挂名的院長和挂名的博士生導師,還有一些高級官員到各大學拿博士學位。一個國家的高級官員,他要處理政務,出訪,視察,開會,怎麼會有時間來傳道授業解惑,怎麼有時間去做博士論文。

6、錢學交易,大學為了創收辦各種碩士班,博士班,還要老闆交錢,學校送學位,老闆們以送錢為代價,謀取導師或者教授的資格。

7、學色交易,主要是指一些學者利用自己的學術地位從異性那裡謀取不恰當的利益,這主要是男性學者。

防範措施

1、将出版權授予教學科研單位

凡教學科研單位可以不經過出版社而直接向國家登記書号,打破出版社壟斷書号的局面。盜書号(盜用别的書已經用過的書号)、假書号(随便編造一個出版社和書号)的問題之所以愈演愈烈,與出版社壟斷書号有關。如果國家能夠無限量地向教學科研單位發放學術書号,隻征收極低的書号稅,這樣,出版社就不能再靠書号發财了。學者們可以通過單位向國家申請書号,就無需買書号、盜書号、假造書号了。

2、圖書發行主渠道向個人開放

如果作者要使自己的學術著作能夠進入圖書館以發揮社會效益,就必須想辦法搞到足夠的錢贊助出版社,而搞錢的過程往往就是一個腐敗的過程。出版社得到足夠的贊助(不管印數多少都盈利)之後,再通過新華書店向圖書館發行圖書,做無任何風險絕對盈利的買賣。即使該書發行量很大,出版社也不會退還作者一分錢的贊助費。所以,出版社接受贊助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腐敗的過程。這樣,學者若想發揮學術影響,不僅要會做學問,還要承擔全部市場風險,不享受任何市場利潤,卻還要學會搞腐敗。要使學術著作不通過腐敗渠道也能進入圖書館,就必須進行體制改革,新華書店發行主渠道就應當向作者個人開放,隻要是合法出版的圖書,作者都可以通過新華書店向圖書館發行。财務制度上,應當允許新華書店直接和個人結賬。這樣,作者無須買書号,無須搞贊助,并可以根據訂數決定印數。

3、規範政府評獎活動

有些政府評獎活動有可能成為助長學術腐敗的溫床,成為亦官亦學人士的“交易所”。更重要的是,一些政府評獎活動難免受政府行為的影響,而政府行為是功利化的,于是,受政府評獎活動影響的學術活動也就越來越趨向功利化,使學術喪失品位,喪失本分。因此,建議規範政府評獎活動。

4、職稱評審“專利化”,聘用市場化

各單位自己評審職稱的制度弊端太多,情感因素難以避免,投機取巧有機可乘,論資排輩無法根除。雖說政府人事部門已通過政策進行把關,但是報誰、不報誰,人事部門隻能把住太差的申報者的關,卻把不住應報而不報問題的關。且政府标準也不統一,政策年年變,導緻不公和腐敗在所難免。要擺脫單位因素對評職稱的不良影響,應當改單位申報制為個人申報制,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國家申報任何種類、任何級别的職稱,不受資曆、學曆、學位的限制,就像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申請任何種類、任何級别的專利一樣。授予職稱的條件和程序應當法定化,主要成果應當向全社會公布(尤其是申報高級職稱的),就像授予專利的條件和程序法定化一樣。這樣,那些抄襲的、剽竊的、粗制濫造的、有版無印數的、盜用書号的、假造書号的各種“成果”就很難蒙混過關。獲得職稱的人,能否找到相應的工作,獲得相應的職務,完全應當由市場說了算,這就像專利技術能否發揮效益完全應當由市場決定的道理一樣。

5、徹底取消人才單位所有制

各單位阻止人才流動的辦法很多,有的搞合同陷阱,有的向意圖引進人才的單位施加壓力,有的提出經濟補償的無理要求,有的則故意不給評職稱。因此,要想混得好,光搞學問是不夠的,還得會鑽營;不會鑽營想走都走不成。如果能夠徹底打破人才的單位所有制,許多不公平問題可以大大緩解。你不願意聘用我,有人願意聘。徹底搞活用人制度,由市場配置人才,搞學術腐敗的單位将很難留住人才。因此,為了生存,搞學術腐敗的單位也不得不有所收斂。

6、加大對圖書館的财政投入

圖書館無錢買書是學術著作出版難并導緻學術腐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建議加大對圖書館的投入。政府用于各種學術項目的費用和各種評獎的費用,其市場作用是擴大供給,而不是刺激需求。隻有供給而沒有購買能力的市場是一個無效的市場。如果将這些錢投入到圖書館,則會擴大學術著作的市場需求。有了需求,則不怕沒有供給,學術著作出版難的問題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解決。此外,由财政撥付給幹部、職工的書報費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而這筆錢是否全部用于購買報刊圖書也值得懷疑,不如将這筆錢全部投入到圖書館,以加大學術著作和學術刊物的購買力。

7、淡化對學曆、學位的要求

學曆僅僅表明學過某種知識,學位也是對刻苦學習的一種精神鼓勵,它們都不能等同于實際工作能力。但在實際中,許多單位已将學曆、學位等同于能力。有些單位規定,非碩士不能當教授,非博士不能當導師。一個單位能否獲得學位點,其專業人員的學位結構已經成為關鍵問題之一。有些單位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也一味強調高學曆、高學位,而不管應聘者是否有水平有能力。于是,不管一個如何蹩腳的博導帶出來的一個如何蹩腳的博士,也同樣能夠獲得金飯碗。這樣一來,水平再臭的博士點也不怕招不到學生,因而該博士點的博導們就可以放心地搞腐敗而不必認真做學問。

8、取消核心刊物制度,代之以核心論文制度

一是标準難以把握。有不少刊物是由來頭大的單位辦的,你能不承認它是核心刊物嗎?不能!水平再差,也得承認它是“核心刊物”。

二是權權交易。核心刊物有發表文章的權力,學術單位的領導幹部有人事、招生、授學位和财務權力,于是,你發表我的文章、我讓你讀在職博士等權權交易就順理成章了。

三是權錢交易。我有版面,你有錢,隻要你給我錢,我就發你的文章。于是,“版面費”這玩藝就越來越不稀奇了,核心刊物靠版面費發财;有“本事”提供版面費的人,不管文章有多臭,照樣得大獎,當教授,做博導。

四是“對敲”。所謂“對敲”,就是你發我的文章,我發你的文章,形成“互助組”、“合作社”。因此,不管你的水平如何,隻要能混上一個主編、副主編,不愁成不了大學者、著名學者、大師級學者。基于上述弊端,取消核心刊物制度而代之以核心論文制度。原來專門從事核心刊物認定的機構今後可以專門從事核心論文的認定工作。核心論文的認定比論文評獎要好操作,它可以不考慮功利性而隻考慮學術性。認定程序上,可以由各個刊物自薦,由專門機構統籌。核心論文制度有利于所有的論文在同一起跑線上平等競争,也有利各個刊物的平等競争,同時腐敗也可能被大大地抑制。

9、加大制裁力度

經濟領域裡的違規行為,一旦被查處,制裁力度是很大的,不僅罰款、判刑,還要附加幾年内不得擔任總經理、董事長的處罰。侵犯商标權、專利權的,嚴重的也可以判刑。偏偏學術腐敗行為,幾乎沒有什麼有威力的處罰,至多是批評和紀律處分,這種狀況應當改變。建議對那些抄襲的、剽竊的、強行在别人的成果上署名的、盜用别人書号的、有版無印數的行為,設置必要的法定制裁措施。

電子文獻

說到事前預防學術腐敗,就是要在文章發表前或者著作出版前查處其是否存在剽竊行為。查證某人的論文或者著作是否存在抄襲,一個很好的途徑是查閱文獻,特别是電子文獻資料能夠很快地查出問題。目前已經推出的全文期刊數據庫、萬方數字資源、重要報紙庫、維普資訊網都是比較科學的電子數據庫,很多剽竊行為可以查到。

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及其博士生“明目張膽”的抄襲,就是被“檢索”出來的。但是,如果編輯沒有查閱中外文電子或紙質文獻的習慣或者能力,也就不容易能發現文章或著作是否存在剽竊。

一些編輯部和出版社追求經濟利益,一味熱衷于收取版面費、出版費的行為使不少編輯樂于鑽研如何多要錢,很少考察文章的質量,更對文章和書稿是否存在剽竊不予查詢,甚至明知剽竊也不過問。有的編輯部沒有購買電子文獻數據庫,使得願意查詢的編輯也無能為力。

典型案例

 1. 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學藥學院收到反映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學術不端的郵件。收到該郵件後,在院、校兩個層面相繼組成了調查組,當天即着手調查此事。2008年10月23日,在學校着手調查賀海波學術不端行為一周後,“新語絲”網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春節後,事件引起了衆多媒體和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

賀海波2006年6月博士畢業後進浙江大學藥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合作導師為李連達院士。李連達是該校聘任的藥學院院長。

在整個“賀海波論文事件”處理過程中,學校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除作為合作作者的1篇論文外,賀海波作為第一作者的8篇論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竊、抄襲原博士導師實驗數據,以及一稿兩投、部分圖表數據張冠李戴、重複發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資助、捏造知名專家幫助修改英語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有鑒其問題确鑿,本人供認不諱,學校當即作出了處分:去年11月決定撤銷其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解除聘用合同。由于賀的行為在國内外範圍内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學校決定将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内容的論文的通訊作者均署為我校中藥藥理研究室主任吳XX副教授。根據至今近4個月的調查,沒有證據指向吳直接參與了上述論文的寫作和最初投稿;但他在賀海波的部分問題論文錄用或刊出後,作為通訊作者将其用于申報項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人也存在重複發表學術論文等問題;此外,中藥藥理研究室的學風監管失範,作為研究室主任嚴重管理失職。最近,我們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決定:撤銷吳擔任的中藥研究所所長助理及中藥藥理研究室主任職務,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并解除其聘用合同。

根據所有相關人員的陳述、筆迹鑒定和目前掌握的其它材料來看,涉及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内容的論文中李連達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賀海波擅署的,沒有證據說明李連達參與了論文造假、剽竊和抄襲等。李連達院士作為院長、學術帶頭人和合作導師,對賀海波事件負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監管督察不嚴的責任。現院長任期屆滿,學校将不再續聘。

2.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李宗軍涉嫌剽竊事件。年僅37歲便被破格晉升的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李某某,2011年7月收到一封匿名網友舉報的郵件,直指其2005年發表在《微生物學報》中的一篇文章*。匿名舉報者同時把郵件發給了《微生物學報》編輯部。被抄襲的文章來自美國微生物協會旗下的學術期刊《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經過比對,李某某*的文章(以下簡稱李文)在摘要部分,與被抄襲文章(以下簡稱A文)中的觀點與數據完全相同;在材料部分,A文中使用的是英國NCTC8164大腸杆菌,李文為購買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ATCC80739号大腸杆菌,A文中用的高壓設備為美式設備,李文使用的是國内某研究所生産的設備,但其所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與A文如出一轍;在研究結果部分,李文中的圖表隻是在溫度取值範圍以及刻度間隔上與原文稍有不同,而數據表在格式和内容上則與英文文章完全相同;在分析與讨論部分,李文比A文的五個讨論内容少了一項,其餘内容則完全相同;在參考文獻部分,A文引用了46處文獻,李文引用的全部15處文獻中有14條文獻與A文相同。

3.黃宗英,男,1993年攻讀北大美國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留校任教,1997年8月晉升為副教授,事發前是系工會主席。

對黃展開調查起因于今年1月2日,一網民在學術批評網上發表《一部不折不扣的抄襲之作———評北京大學英文系副教授黃宗英先生著〈艾略特———不滅的詩魂〉》。

這位署名為“鐘南虎”的網友以7000餘字篇幅詳細羅列《艾》書的剽竊細節,認為黃的《艾》書乃基本直接剽竊自英國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所著《艾略特傳》。

此後,北大外語學院成立學術小組進行調查。2月18日,黃宗英提交《自查報告》,認為“直接從《艾略特傳》中譯本抄襲而來的”文字隻占總字數的25.6%,其他是用“采用”、“參照”、“改寫”、“改譯”等方法,不算直接抄襲。對于其他書稿以及論文存在的問題,黃則予以否認。

但《北京大學英語系核查組關于黃宗英學術剽竊行為的評價報告》稱,根據《美國語文學會研究論文寫作指南》對剽竊行為的定義,黃宗英的《艾》書剽竊部分占到全書的74%。

同時,黃宗英在國際會議上宣讀的論文《“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威廉斯的〈帕特森〉》,基本上是對三位美國學者論述長詩《帕特森》的原文進行縫補連綴而成的抄襲作品。

《北京大學英語系有關黃宗英學術違規問題的定性意見和處理意向》顯示,今年1月起,北大英語系學術小組對黃宗英1999年至2003年期間的學術成果:《艾略特———不滅的詩魂》(長春出版社1999年)、《抒情詩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英詩《古舟子詠》詳注、8篇學術論文,以及1篇英文國際會議論文的審查發現,“所有發表著作均有明顯剽竊問題,且程度嚴重,面積大……有嚴重剽竊情節的文章達20篇”。

北大英語系副教授黃宗英因學術剽竊行為,日前被院方解聘。黃的剽竊細節以及北大外語學院的處理意見已在學術批評網上公開發表。

4.夏紀梅,女,1973-1976 年華南師範學院“工農兵學員”,中山大學外語教學中心主任、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四屆廣東省教學名師獎獲獎人。

對夏紀梅揭露起因于2009年9月24日,中山大學副教授郭頤頓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新語絲”上發表《中山大學夏紀梅申報2009年度“國家精品課程”(本科)制假鐵證》。郭頤頓舉報夏紀梅夥同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報2009年度“國家精品課程”(本科)時,張冠李戴,大肆造假,欺騙教育部,欺騙世人,沽名釣譽,為己謀私。

這一事件引起了教育界廣泛關注,也成了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

5.黃慶,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曆任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院長和西南交大副校長。

西南交大經管學院院長賈建民在内的7名教授,實名舉報黃慶9年前的博士論文抄襲。西南交大學術委員會作出認定結論,稱“黃慶博士論文第四章抄襲事實成立,且性質較嚴重”。随後西南交大對黃慶的抄襲問題作出處理,取消其博士學位,撤銷其研究生導師資格。

最近記者從西南交大的官方網站上看到,該校現任領導名單中,曾經擔任該校副校長的黃慶沒有名列其中。

危害

學術腐敗的實質是盜竊他人的學術成果,其後果之嚴重,比盜竊其他财物有過之而無不及。經濟學認為,産權明晰才能推動經濟發展,因為在産權明晰的背景下,人們都很清楚,自己創造的财富越多,自己所得也将越多。如果在一個盜竊成風,私人财産得不到有效保護的社會,人們創造的财富經常被竊賊偷走,那麼社會就失去了生産的積極性,經濟發展必然受到阻滞。n經濟繁榮的前提是财産能夠得到保護,這是任何社會都要打擊盜竊的原因。學界本來是生産知識的,知識産權明晰才能鼓勵學者生産知識,促進學術繁榮。如果任由學術腐敗橫行,就會嚴重挫傷學術生産的積極性,抑制學術繁榮。如果創新的知識得不到保護,誰還願意努力生産知識?很多時候,知識生産遠比物質生産更辛苦,不僅需要學者有很好的訓練,而且需要長期的關注和投入大量精力。中國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知識創新,如果任由學術腐敗橫行挫傷創新者的積極性,知識創新何以實現?n學術腐敗也會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公。正常情況下,知識生産遠比物質生産更困難,需要生産者具有長期的學術訓練和學術積累,在研究中持續投入大量精力,甚至可能要在走過許多彎路之後,才能産生有價值的優秀成果。基礎科學屬于公共物品,需要通過發表論文和出版專著來公開成果,這給知識産權保護帶來許多困難。剽竊者往往輕松将他人的成果竊為己有,并因此獲得各種名譽、地位和獎勵,這就造成了學術界的嚴重不公。n學術腐敗背後有着現實的利益推動,包括學位、名譽、學術地位和科研資金等,當有限的資源被剽竊者所擁有,真正潛心研究的學者就會失去機會。學術腐敗之所以頻發,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一些“學者”通過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成功上位,獲得了較高的學術地位,掌控甚至壟斷了學術資源,一方面他們自己可以繼續大搞學術腐敗;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把機會向那些搞學術腐敗的“學者”傾斜和開放,與之形成合流。那些真正從事研究拒不涉足學術腐敗的學者,離學術地位和學術資源就越來越遠了。n學術腐敗像病毒一樣,不僅敗壞學術環境,而且會自我繁殖,不斷增生,導緻腐敗日益嚴重。靠學術不端上位的“學者”,會利用各種手段不斷擴充學術資源,大量承接研究課題,招收更多學生,但他們的知識和道德不足以支持他們從事嚴肅的學術研究,因此就會在課題研究中繼續作假,并由此帶壞了更多的學生。學術不端會産生不良示範效應,年輕學生和學者看到有人聽過學術腐敗獲得了巨大利益,很可能有樣學樣采取類似行為,形成學術腐敗代際傳承的惡性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