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奴

孩奴

社會現象詞語
孩奴是一種新名稱,用來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态。[1]孩奴指因為孩子的生育和養育成本而感到經濟壓力的父母。與房奴類似。孩奴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不斷升高的生育成本所緻,受此影響,很多家庭的生育意願降低,少生或不生孩子,丁克家庭增加。孩奴現象對宏觀經濟的主要影響是會加快人口老齡化速度。
  • 中文名:孩奴
  • 外文名:
  • 定義:為子女掙錢失去了自我價值
  • 性質:社會現象詞語

表現

1、患者認為,生了娃兒的女人,就不再是女人,而是孩子的“奴隸”,要為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和健康等方面,負責到底。一家人的開銷,幾乎全給了娃兒。

2、行為古怪性格孤僻,表現為不愛看電視,也不主動和她說話,說話答非所問。最煩惱的是,嘴巴不停念叨“生娃兒沒意思”、“我的青春徹底完蛋了”之類的話。

3、歇斯底裡,想打掉孩子。想瘋狂購物,到國外旅遊,理由是“生了娃兒,再無機會”。甚至還想挺個大肚子去酒吧,感受最後一次青春的味道。沒事一人坐在沙發上發呆。偶爾,拿起筆和紙,計算起養娃兒的成本開銷,并哭訴錢根本不夠娃兒的奶粉錢或尿片錢。自己還必須不買化妝品、衣服,不出去玩。并有打掉孩子的念頭。

“孩奴”百态

表現一:孩子是唯一的生活重心

彤彤(化名)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孩奴”。從清晨的沖奶粉、洗刷奶瓶,到洗尿布、洗衣服,直到最後的做飯全都是孩子媽媽李麗親力親為,孩子的喜怒哀樂成了媽媽情緒的晴雨表。雖然明知道自己對孩子過于緊張的情緒影響到了家人,甚至忽略了丈夫的感受,但已是3歲孩子的媽媽仍固執地認為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沒有錯。可讓媽媽想不到的是,前陣子她與丈夫商量打算給孩子報個親子班,可在一邊玩積木的孩子卻突然大吼一聲,“我不去!”

表現二:隻賣貴的不賣“對”的

年底各大商場都在進行打折促銷活動,每到這個時候,商場裡兒童區人頭攢動,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寶貝選擇喜歡的物品。同樣經濟适用的東西,很多家長卻要挑選價格相對比較貴的,一件普通的嬰兒裝就要花上七八百元。在教育方面更是不遺餘力,為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優越環境,家長不惜花高價買高檔玩具,一套布偶玩具動辄千元,拍一套兒童照優惠價就2880元。衆多商家也盯住了兒童消費這一領域,想方設法開發和生産種類繁多的商品,其真正目标不是兒童,而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兒童消費正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無法承受之重。

相關專家指出,即使無法承受,家長們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消費熱情,并盡自己的能力去花時間掙更多的錢,這樣自己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富養孩子,漸漸演變成為單純物質上的富足。沒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就拿出更多的物質、更好的東西、更貴的商品作為補償。很多人把精神領域的富養,簡單地理解為參加音樂會就能陶冶情操,參加興趣班就可以鍛煉性情,認為用金錢可以解決的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在這樣的觀念下,兒童高消費不但刹不住車,而且愈演愈烈。

表現三:房奴+孩奴=“一生為奴”

6歲的明明(化名),已經是哈市一所知名小學的學生,孩子哪裡知道父母為了讓他能上名校所付出的代價。明明的父親趙先生介紹說,他們夫妻倆每個月的收入共計7000元左右,每月的通勤費就在2000元左右,為了讓孩子去名校,他們購買了校區房,成了名副其實的房奴,加上每月近3000元的購房貸款,一個月下來工資所剩無幾。

據記者調查,為了讓孩子上名校,不少人不惜傾家蕩産購買校區房,在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參加各種各樣的早教班、特長班,巨大的物質壓力給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打上了“孩奴”的标簽。對此,相關專家提醒年輕的父母們,養育子女一定要做好準備,不論是生理、心理還是儲蓄上的準備。不要盲目追風更不要不顧自己的能力所及,盡量做到量力而為。

心态分析

人雲亦雲

中國人很可憐,性器官還沒發育完全就會聽大人們說什麼生兒育女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而且這種全民皆兵的思想工作也開展得非常成功,很多人對此一直都是奉若神明、堅信不移。他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麼要生?能不能不生?生有什麼利弊,不生有什麼利弊?生與不生,哪個更好更适合自己?”­

象這樣毫無主見的孩奴在中國比比皆是,往往是稀裡糊塗、不明不白地就生了小孩,做了孩奴。且,他們還會孜孜不倦、毀人不斷地把這種人雲亦雲的精神傳承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讓他們去把它發揚光大,制造出一代又一代隻會生不會想的孩奴。­

鼠腹雞腸­

本來,丁克與非丁克隻是對人生的兩種不同理解和選擇。生有生的得與失,不生有不生的得與失。隻是看每個人更願意追求什麼、更舍得放棄什麼。雙方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而不是象中學政治書裡說的什麼主義與什麼主義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非要争個你死我活。可偏偏就是有那麼多心胸狹隘的孩奴,一聽說别人不想要小孩,就馬上從不知哪個角落裡跳出來說他們自私、變态、不正常等等。­

強詞奪理

有那麼一部分孩奴,看到丁克就如同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恨不得馬上把對方教訓得面紅耳赤、心服口服,乖乖地跟他們回去交配繁殖、生産人類。可他們的腦袋瓜子實在是太不争氣,想了半天,頭發也想白了,嘴巴也想歪了都想不出來如何才能證明生孩子是對的,不生孩子是錯的。于是,他們隻好拿出自己的終極武器:“生孩子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是天經地義的。”至于為什麼,他們還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些人就是這樣。特别是男人,想讓女人任勞任怨地給自己做家務,就會說做家務是女人的義務;想讓女人有求必應的滿足自己的性欲,就會說滿足男人的性欲是女人的義務;想讓女人老老實實地給自己生小孩,就會說生小孩是女人的義務。

自以為是

有些個孩奴,整天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看,我們有孩子了,我們是偉大的父母。”那架式,好象他們得了諾貝爾獎似的,鼻孔都翹到天上去了。­

拜托,你們隻不過是做了一件99%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沒什麼了不起的。就象吃飯拉屎一樣,基本上人人都能做,犯得着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地逢人就說你今天吃了三碗飯拉了兩坨屎麼?如果你們能一下子生它十個八個的話,我們一定會對你們敬佩得五體投地的。­

理财方案

家長成“孩奴”,既有愛子之心使然,也有無奈因素左右。一些準媽媽盡管也承認,小孩子衣服鞋子磨損快,沒必要穿名牌,但卻難過心理關:别人的孩子都穿名牌,自己的孩子穿得随随便便,既讓别人看不起,也委屈了孩子。事實上,孩子在初中之前,尤其是男孩子,根本沒有打扮的心思。不信扪心自問,自己小時候有過在穿衣打扮上獲得的快樂嗎?大多數人幾乎沒有。對于孩子來說,穿得過好,反而妨礙他們随心所欲地遊戲。

因此,“過來人”認為:養孩子有些花費不能省,有些花費可以省且必須省。理财專家則認為:“孩奴”要減負,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育兒觀念要通達,另一方面要及早樹立理财意識。

首先是理智分析養育觀點。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等,這些觀點不能走入極端。在孩子吃的方面,必要的營養品不能省。但在孩子穿的方面,則沒有必要追求名牌。孩子日長夜大,衣服鞋子買得過多,沒穿多久就穿不下了,純屬浪費。還有,平常家居服不用買名牌,孩子喜歡滾爬摸打,衣服耐磨舒适就好,出客穿好點就是了,家長不要盲目攀比。

有識之士還認為,養育孩子的高成本中其實孕育了不少商機,如果挖掘這些商機并形成産業,可以降低孩子的養育成本。比如孩子的玩具和圖書,可以走以租代買之路。有商業頭腦的人可以成立兒童玩具租借中心、修複中心和調劑中心,使得各家孩子能夠通過租賃、互通有無等辦法共享玩具和圖書。

理财專家提醒,家長應盡早為孩子建立教育基金。年輕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後,就通過教育儲蓄或者是基金定投的辦法,為孩子儲存未來的教育基金。據華安基金公司測算,每月定投500元購買指數基金,18年可以為孩子累積30萬元的教育基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