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英雄

奴隸英雄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7課的課文
《奴隸英雄》是語文出版社S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7課的課文,這篇課文根據意大利作家喬萬尼奧裡的《斯巴達克思(斯)》中相關片段改編。課文用獨幕劇的形式講述了兩千多年以前發生在羅馬城裡鬥獸場上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奴隸主貴族的罪惡和奴隸制社會的黑暗,熱情地歌頌了奴隸英雄斯巴達克的反抗精神。從斯巴達克和奴隸們的對話中,了解奴隸的悲慘命運,體會奴隸起義的原因。括号裡的小字介紹劇情的變化和人物的動作、情感、說話語氣。
    中文名:奴隸英雄 外文名: 别名: 時間: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個下午 地點:羅馬城内,科裡色姆鬥獸場上 人物:斯巴達克——奴隸英雄

作者簡介

拉法埃洛·喬萬尼奧裡(1838-1915),生于羅馬,年輕時在撒丁王國的軍隊裡任軍官,參加過反對奧地利占領者的鬥争。後來志願加入加裡波第率領的遠征軍,在攻克羅馬的戰役中立下功績。退役後在師範學校教授文學、曆史,同時從事新聞和文學活動。他寫過現代題材的長篇小說、曆史小說、曆史劇、詩歌和研究1848年意大利革命的史學着作,其中以長篇曆史小說《斯巴達克》(1874)最為出色。

教學設計

教學目标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内容,體會奴隸制社會的黑暗和奴隸們起義反抗的必然性。

2、學習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态了解人物的内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從斯巴達克和奴隸們的對話中,了解奴隸的悲慘命運,體會奴隸起義的原因。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闆書課題:奴隸英雄

二、檢查預習。

1、“奴隸英雄”指的是誰?(學生回答後,闆書:斯巴達克)

2、課文講的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學生回答後,闆書:公元前73年)算算看,距離現在有多少年了?(有兩千多年了。)課文中講的事情,發生在什麼地方?(學生回答後,闆書:羅馬)

三、知識介紹。

1、兩千多年以前,羅馬是奴隸制社會。羅馬人征服别的國家,就把當地的居民變為自己奴隸。

2、斯巴達克是奴隸起義的領袖。列甯稱贊斯巴達克是“最大一次奴隸起義中一位最卓越的英雄”。

3、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的劇本。劇本開頭寫時間、地點、人物、布景。括号裡的小字介紹劇情的變化和人物的動作、情感、說話語氣。最後寫“幕落”,就是劇演完了,幕布落下來。

四、自學課文。

1、指名讀課後練習,明确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讨論交流。

(1)怎樣根據劇情的發展,把這個劇分為四個部分?(從開頭至男說“斯巴達克”,是第一部分;從“這時司令官陪着貴婦人上場”至“這才好看”是第二部分;從“武官把一杆标槍丢進栅欄裡去”至“斯巴達克說‘弟兄們!動手!’”是第三部分;從“一個奴隸用斧子把鎖着的鐵門砍開”至“幕落”是第四部分。)

(2)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通過兩個男女觀衆的對話,交代了斯巴達克的身份和特點;第二部分,講斯巴達克打死了獅子,司令官又下令讓他和十個奴隸打,并且都要拿着武器;第三部分,斯巴達克與奴隸們交談,啟發他們起來反抗;第四部分,奴隸們在斯巴達克帶領下沖出鐵門,舉行起義。)

五、布置作業。

按照課後練習的要求,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1、指導朗讀劇本的方法:介紹時間、地點、人物、布景和劇情發展的小字要讀,表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的小字不要讀,要在讀對話中,把小字中提示的語氣、神情讀出來。如:男(悄聲對女),讀“男”說的話時,就要用悄悄的聲音;奴隸甲(發抖),讀“奴隸甲”說的話,就要讀出他發抖的樣子。

2、請九個同學分角色朗讀。角色分别為:斯巴達克、男、女、司令官、貴婦人、奴隸甲、奴隸乙、奴隸丙、叙述者。小字由叙述者讀。

二、讨論斯巴達克舉行起義的原因。

1、指名讀課後練習,明确要求。

2、再請九個同學分角色朗讀,大家按照課後練習的要求,邊讀邊想或邊聽邊想。

3、讨論:用劇本中的事例說明斯巴達克舉行起義的原因。(先讓學生自由發言,再請學生完整地說一說:羅馬貴族拿奴隸不當人,把奴隸用鐵鍊鎖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趕着他們做工,飯也不給吃飽,許多奴隸被打死,餓死。更殘酷的是,貴族們還要奴隸互相殘殺,給他們當把戲看。奴隸們不起來反抗,就沒有活路了,所以斯巴達克領導奴隸舉行起義。)

三、簡介斯巴達克起義的結果。

斯巴達克的起義得到了奴隸們的熱烈響應,很快組成了七萬人的起義軍,有力地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最後由于武器不良,擋不住羅馬軍隊的瘋狂進攻,起義失敗了。斯巴達克一直英勇地戰鬥到死。斯巴達克的光輝業績永遠被人們歌頌。

四、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1、讨論應該怎樣讀出感情。(讀貴族說的話,要表現出他們的兇暴殘忍;讀奴隸們說的話,要表現出他們由痛苦畏縮到覺悟反抗的變化過程;讀斯巴達克對十個奴隸說的話,應親切有力;最後奴隸們團結起來沖殺出去,要以興奮、激昂的語調來讀。朗讀時,還要參考括号中的小字說明。)

2、各自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相關資料

公元前73年,爆發了羅馬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斯巴達克是愛琴海北岸色雷斯人,在羅馬征服戰争中被俘,被賣到南意大利卡普亞的一個角鬥訓練所受訓。他帶領七十八名角鬥士脫離虎口,逃到附近的維蘇威山上紮營,不斷襲擊附近的大農莊,一些逃亡奴隸和貧苦農民也投奔到這裡來,很快組成了一支萬人的隊伍。羅馬軍隊包圍了維蘇威山。起義軍勇敢機智,用野葡萄藤編成繩梯,趁着黑夜攀着繩索缒下懸崖,繞到敵後出其不意打敗羅馬軍,繳獲大量武器。

起義軍聲威大振,隊伍日益擴大。斯巴達克組織騎兵隊,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寒夜,勝利突破了防線,向東海岸挺進,準備在布林底西渡海去希臘。公元前71年,起義軍和羅馬軍在布林底西港附近展開決戰。斯巴達克奮勇當先,往來沖殺,刺死兩個羅馬軍官,後來大腿受了重傷,仍同敵人拼死搏鬥,最後壯烈犧牲。起義軍六萬人英勇戰死。克拉蘇把六千俘虜釘死在從卡普亞到羅馬沿途的十字架上。起義軍餘部繼續戰鬥達十年之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