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天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簡稱 “天大” ,坐落于天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首批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中國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國家“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建築老八校之一,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與中歐國家科技創新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天津大學,前身是北洋大學,1895年由光緒皇帝批準、盛宣懷出任首任督辦的“天津北洋西學學堂”,仿照美國的大學模式,全面系統地學習西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并後更名為“天津大學”。  截至2021年12月,衛津路校區占地總面積136.2萬平方米,北洋園校區占地總面積243.6萬平方米,濱海工業研究院校區占地總面積30.9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38602人,其中本科生19091人,碩士研究生13840人,博士研究生5371人;有教職工4960人;下設27個學院(部);有74個本科專業,4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
    中文名:天津大學 外文名:Tianjin University 所屬地區:天津 學校代碼:10056 校歌:《北洋大學校歌》 類别:公立大學

曆史沿革

清末/北洋學堂時期

天津大學的前身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始創于中日甲午海戰後。甲午戰敗,舉國圖強,洋務運動實業派代表人物盛宣懷意識到:“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1892年盛宣懷上任津海關道後,開始籌備辦學。1895年10月2日,光緒皇帝禦筆欽準,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盛宣懷任首任督辦,校址在天津北運河畔大營門博文書院舊址。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為北洋大學堂。  

1899年,天津北洋學堂的第一屆學員畢業。1900年元月,學堂頒發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由于成績最優,香港學員王寵惠成為“欽字第壹号”文憑獲得者。

北洋大學堂曆史圖片

北洋大學堂按照美國近代模式辦學,全面引進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設立頭等學堂(大學本科)、二等學堂(預科),學制各為四年。頭等學堂設專門學(即科系)四門:工程學、礦務學、機器學、律例學,1897年學堂增設鐵路專科,1898年又設鐵路學堂,上述學門皆為當時中國社會所需,體現了北洋大學“興學救國”的創辦宗旨。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津京,學堂校舍為敵兵所霸占,設備、文檔案卷遭毀壞,學校被迫停辦。1903年4月,學堂在天津西沽武庫(今河北工業大學紅橋校區東院)正式複課;同年,北洋大學堂第一批畢業生留學美國。  

1903年北洋大學堂開學複課時,分設法律、土木工程、采礦冶金三個學門,後應外交需要附設法文班、俄文班,1907年開辦師範科,至此北洋大學已成為包括文、法、工、師範教育諸科,初具綜合性的新式大學。1910年,北洋大學學生馮熙敏獲殿試第一名。  

專辦工科時期

1912年1月北洋學堂改名為北洋大學校,直屬中華民國教育部,1913年又奉令改稱國立北洋大學。1915年,校長趙天麟頒布校訓:“實事求是”。 

1917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對北洋大學與北京大學進行科系調整,北洋大學改為專辦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工科移并北洋大學。從此,北洋大學進入專辦工科時代。

1928年,北洋大學改稱“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不久大學區制廢止,北洋大學暫稱“國立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于1933年開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組織章程經教育部核準,1935年初,開始招收研究生,首屆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變前畢業,并授予碩士學位。

抗戰時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争。7月30日,天津淪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為基幹,設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聯大改組為西北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北師範學院和西北醫學院。

國立西北工學院(又名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由北洋工學院(即天津大學)與北平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工學院(即東北大學)合組而成,學院設在陝西城固縣古路壩

1941年10月,各屆北洋校友就複校事宜進行了磋商,決定在呼籲恢複國立北洋工學院的同時,籌設私立北洋工學院,由全國北洋校友共同籌辦。在此壓力下,國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升格為國立英士大學,将其工學院劃出,獨立為國立北洋工學院,任陳荩民為代理院長,因地處浙江泰順,故史稱“泰順北洋工學院”。同期,李書田于1944年春在西安籌建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下設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兩系,并以北洋治學精神主持西京分院。

理工結合時期

北洋大學堂

1945年8月,抗日戰争勝利,天津收複。北洋廣大師生校友提出了恢複國立北洋大學的強烈要求。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複國立北洋大學,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學原址複校。此後,泰順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學院和北平部四校師生先後返津參加複校。

1945年10月22日北洋大學正式複校開學,并增設了理學院,進入理工結合時期。複校後,北洋大學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才”為宗旨,制定了“決不忽視窮究學理,同時注重科學應用,使理工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針,并積極付諸實施;同時,成立土木、水利、采礦、冶金和化學工程等五個工程研究所,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科學研究,并着手招收研究生。

建設多科性工業大學時期

天津大學校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4月,北洋大學在原校址正式開學複課。

1949年11月起,北洋大學隸屬中央教育部直接領導。此後,北洋大學進行了增強教師陣容、課程改革、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造後的北洋大學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學校設立理學院、工學院。

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并,定名為天津大學。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之前,天津大學設土木、水利、采礦、紡織、冶金、機械、電機、化工、地質、數學、物理共11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開大學工學院、津沽大學工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化學工程系,北京鐵道學院的建築工程系等院系并入天津大學;天津大學數學系、物理系并入南開大學。此後,從天津大學調出的科系還有:

抽調地質組參與組建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

抽調冶金系、采礦系金屬礦組為主體組建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

采礦系采石油組并入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現中國石油大學);

航空系并入清華大學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采礦系采煤組調至中國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

水利系農田水利及土壤改良專業調至武漢水利學院(現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土木工程系測量專業調至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礦冶工程系調唐山成立河北礦冶學院(現華北理工大學);

紡織工程系調出成立河北紡織工學院(現天津工業大學);

化學工程系造紙專業調往天津輕工業學院(現天津科技大學);

抽調電信系為主體組建北京郵電學院(現北京郵電大學);

院系調整後,天津大學遷入南開區七裡台新校址。

1955年,學校重新招收研究生。

1958年又從天津大學抽調力量重新組建河北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

1959年,天津大學被定為首批16所重點大學之一。

1966年文革爆發,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影響了學校事業的正常發展。1977年全國恢複統一高考後,天津大學全面撥亂反正、整頓教學科研秩序,并于1978年恢複招收碩士研究生。1978年2月,天津大學第一批恢複了文革前直屬教育部領導的重點高校地位。

1978年,天津大學陸續建立了天大一分院、二分院、三分院、四分院。後四分院(天津大學建築分院)成為了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現天津城建大學),一、二、三分院成為了天津理工學院(現天津理工大學)。

1979年,天津大學提出了把學校辦成理工結合的綜合性大學的建設目标,調整系科設置,興辦理科專業和理工結合的新專業,加強基礎理論和技術基礎。

1981年10月,國務院決定高等學校實施學位制并授權天津大學為學位授予單位;同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

1983年學校成立了人文社會科學系。

1984年,教育部批準學校為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

向綜合性大學發展時期

1995年5月,天津大學通過國家“211工程”部門預審;10月2日,天津大學舉行建校一百周年活動。

天津大學從1997年始推行學院制改革,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将原有的辦學系和所組建為11個學院。同時,從1985年起學校即開始試行有計劃、有指導的學分制,在此基礎上,學校又進行了專業結構調整,注重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學科交叉與綜合。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入選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2月,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天津大學的協議。  

2001年,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2009年,天津大學化工專業通過“Master Level”國際認證,天津大學化工專業成為國内高校首家通過IChemE認證,也成為亞洲僅有的兩所通過“Master Level”認證的高校。同年,天津大學濱海工業研究院成立。

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同年,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名單。  

2011年,教育部與國家海洋局簽署協議共建天津大學。

2012年,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立。

2013年,由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為牽頭單位組建的“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名單。同年,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開工建設,2015年一期投入使用。  

2014年,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的MBA、EMBA、MPA專業學位教育項目通過世界三大商科教育認證機構之一AMBA的認證,成為國内首所三個項目均通過認證的高校。同年,以天津大學應用數學中心為基礎的天津應用數學中心獲批成立,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上海數學中心之後第三個以省市命名、設在高校的數學中心。同年,天津大學相繼成立天津市能源研究中心、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國際工程師學院。同年9月,國家能源局倡議、天津大學牽頭的“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一屆能源部長會議上正式成立。  

2015年2月3日,天津大學聯手中科招商集團挂牌成立“宣懷學院”。

2016年12月29日,學校在北洋園校區召開大會宣布重新整合理學院、成立數學學院。

2017年5月25日,加入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7月2日,學校與天津市天津醫院簽署全面合作關系協議,并挂牌天津大學天津醫院。8月23日,天津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共同簽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和共建“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備忘錄。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1月,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揭牌儀式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9日,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揭牌成立,此為全球首個新工科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交流基地。4月19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天津大學成為首批20所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之一。   5月16日,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揭牌成立。10月,《2017-2018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發布,天津大學在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排名第九,高校媒體影響力榜單排名第九,高校新媒體影響力榜單排名第六。11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1月29日,天津大學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2月1日,天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福州市政府、福建省教育廳在福州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落戶濱海新城。12月9日,天津大學醫教聯合體成立,學校與天津市海河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天津市環湖醫院、天津市胸科醫院和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簽署全面合作關系協議,合作共建附屬醫院。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8月,學校牽頭成立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  

2020年9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天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古建築研究院在天津大學揭牌成立   。9月27日,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與天津大學召開啟動會,依托天津市泰達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中新國際醫院,共建天津大學濱海直屬醫院體系,打造醫教協同、醫工融合的高水平三級甲等醫院集成示範區   。10月17日,聯合成立“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   。10月,參與與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政府簽署紅橋區“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聯盟”   。10月20日,聯合成立高校“城鄉規劃扶貧聯盟”   。2020年11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和天津大學共同擔任天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産業(人才)聯盟主席單位   。11月,被确定為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

2020年11月,《中國内部審計協會關于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内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表彰天津大學審計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内部審計先進集體”。  

2021年3月25日,天津大學社會主義學院揭牌成立。  

2021年5月15日,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深圳管理學院揭牌成立。  

2021年5月,獲批教育部首批未來技術學院。  

2021年6月21日,天津大學-中科聞歌計算智能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2021年7月24日,天津大學入選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勝任力培養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天津大學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506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7人,“973”首席科學家有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7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25人,具有正高以上職稱的教職工762人,教授697人。有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8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  

類别

姓名

簡介

姓名

簡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

餘國琮

化工蒸餾專家

周恒

流體力學專家

彭一剛

建築學家

張春霆

生物物理學家

姚建铨

激光與非線性光學專家

元英進

制藥工程專家

陳永川

數學專家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曹楚生

水利工程學家

王靜康

化工工業結晶專家

沈家祥

制藥工程專家

葉聲華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家

陳予恕

一般力學專家

餘贻鑫

電力系統分析、規劃與仿真專家

鐘登華

水利工程學家

鄒競

感光材料專家

蘇萬華

内燃機專家

王成山

電力系統專家

王樹新

機械工程專家

-

-

雙聘院士(部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世楞

海岸動力及海岸工程專家

邬賀铨

通信工程專家

時銘顯

化學工程與設備專家

劉昌孝

藥代動力學專家

王浩

水利工程專家

韓其為

水利工程專家

-

-

侯立安

環境工程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忠鎬

血管外科專家

曾毅

病毒學專家

饒子和

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

吳祖澤

實驗血液學專家

兩院院士

序号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年份

1

化學工程教學團隊

王靜康

2007

2

光學與光電子技術教學團隊

郁道銀

2007

3

力學教學團隊

亢一瀾

2008

4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教學團隊

葉聲華

2008

5

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田宜靈

2008

6

精細有機合成化學及工藝學課程教學團隊

馮亞青

2009

7

制藥工藝學教學團隊

元英進

2009

8

中國古建築測繪教學團隊

王其亨

2009

9

化工專業實踐教學團隊

張金利

2010

國家級教學團隊(14個

院系設置

截至2017年12月,天津大學設有21個二級學院、64個本科專業。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工程力學、智能制造工程、工業設計

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天南大合辦)、生物醫學工程

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

微電子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固體電子與微電子)、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工程管理(第二學士學位)

建築學院

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環境設計

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合成生物學)

分子科學與工程(天南大合辦)、應用化學(工)、食品科學與工程、制藥工程

管理與經濟學部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保密管方向)、工業工程

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财務管理、電子商務、物流工程、金融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

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

漢語言文學、英語

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藥學

教育學院

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職教師資班)、公共事業管理(第二學士學位)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學院

軟件工程、動畫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海洋技術、海洋科學

法學院

法學

數學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智能醫學工程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大學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覆蓋21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天津市重點學科27個;1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個進入ESI前千分之一;有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天津大學共有25個一級學科參評,進入A類學科數達到14個;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入A+檔、4個學科進入A檔(2%-5%)、9個學科進入A-檔(5%-10%)。

一級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

光學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建築學

水利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

二級學科

流體力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動力機械及工程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結構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技術經濟及管理

-

-

國家重點學科

注: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未列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已覆蓋的21個二級學科

天津市重點學科(27個):教育學、數學、化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點

類别

學科名稱

人文社科類

哲學

應用經濟學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育學

理學

數學

物理學

化學

生物學

-

工學

力學

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學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船舶與海洋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城鄉規劃學

風景園林學

軟件工程

-

-

-

-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

-

藝術學

美術學

設計學

-

-

-

醫學

藥學

-

-

-

-

類别

學科名稱

理學

數學

化學

生物學

-

-

工學

力學

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學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船舶與海洋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城鄉規劃學

風景園林學

軟件工程

-

-

-

-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

-

人文社科類

法學

-

-

-

-

一級學科博士點

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職業技術教育學

博士後流動站(23個)

化學

力學

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學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船舶與海洋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數學

城鄉規劃學

-

學科排名

在2014年6月《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亞洲大學排名中,天津大學位列内地高校第11名。

學科名稱

第三輪排名

學科名稱

第三輪排名

化學工程與技術

1

環境科學與工程

8

管理科學與工程

2

力學

9

儀器科學與技術

3

生物醫學工程

12

光學工程

3

材料科學與工程

14

建築學

3

軟件工程

16

船舶與海洋工程

4

工商管理

17

水利工程

5

電子科學與技術

17

風景園林學

5

控制科學與工程

1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6

機械工程

18

城鄉規劃學

6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

電氣工程

8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6

土木工程

8

-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學校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相關特色專業2個。

天津大學擁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13種(參編2種);并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2011年,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入選教育部15所國家試點學院之一。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為首批未來技術學院。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6個) 

批次

專業名

第一批

電子科學與技術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工商管理

電子信息工程

第二批

化學工程與工藝

建築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程管理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數學與應用數學

-

-

第三批

材料科學與工程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土木工程

制藥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

-

-

第四批

應用化學

信息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工程力學

第六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

通信工程

軟件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

-

-

第七批

生物醫學工程

環境工程

-

-

序号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序号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1

電工學

王萍

22

材料力學性能

王吉會

2

材料力學

亢一瀾

23

理論力學

賈啟芬

3

制藥工藝學

元英進

24

工程振動與測試

劉習軍

4

通信原理

侯春萍

25

無機化學(工科)

崔建中

5

化學工藝學

米鎮濤

26

弧焊電源及控制

胡繩荪

6

精細有機合成化學及工藝學

馮亞青

27

工程成本規劃與控制

王雪青

7

質量管理

何桢

28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張世昌

8

金屬工藝學

楊玉虎

29

測控電路

張國雄

9

基礎工業工程

齊二石

30

化工分離過程

姜忠義

10

光電圖像處理

劉文耀

31

中國古建築測繪

王其亨

11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

裘祖榮

32

鋼結構

丁陽

12

建築設計基礎

彭一剛

33

生物醫學光子學

趙會娟

13

電視原理

侯正信

34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

陳樹昌

14

化工原理及實驗

賈紹義

35

管理統計學

劉金蘭

15

運籌學

吳育華

36

合金固态相變

趙乃勤

16

電路基礎

孫雨耕

37

有機化學(工科)

張文勤

17

工程光學

郁道銀

38

光電子技術

姚建铨

18

國際工程合同管理

張水波

39

化工設計

王靜康

19

大氣污染控制

陳冠益

40

材料現代研究方法

杜希文

20

計算機網絡基礎

孟昭鵬

41

水工建築物

張社榮

21

物理化學

周亞平

42

反應工程

辛峰

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6 個):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力學工程實驗中心、電氣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實驗中心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中心(注:上述6個中心2012年又獲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 個):天津大學-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天津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心、天津大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大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北京京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天津大學

力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

序号

負責人

項目名稱

年份

1

葛寶臻

理工科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驗區

2007年

2

餘建星

理工類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07年

3

黃田

機械與力學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4

徐可欣

光電與測控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5

王成山

電氣與自動化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6

曾堅

建築與規劃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7

元英進

化工與生物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8

侯春萍

工科高層次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9

練繼建

水土與環境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10

崔振铎

材料與化學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7年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個)

教學成果

2001年-2009年,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9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1項。

2019年8月5日,天津大學《打造“兩制兩驅動”模式 将國防教育融入學生軍事技能訓練》人選教育部首屆全國學校國防教育典型案例。

天津大學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2001-2009年)

序号

項目名稱

等級

年度

1

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09

2

化工類多元化和國際化研究生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

一等獎

2009

3

化工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改革的研究與實施

一等獎

2005

4

獨立辦學、緊密合作,創新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一等獎

2005

5

高等化學資源共建共享平台*

一等獎

2005

6

面向21世紀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01

7

面向21世紀熱工系列課程教學内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01

8

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内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01

9

理工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2009

10

“三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09

11

《工程光學》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二等獎

2009

12

材料類複合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綜合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2009

13

國家“十五”規劃教材《水工建築物》(教材)

二等獎

2009

14

強化化工本科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2009

15

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2009

16

學研互動的大化工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2009

17

面向21世紀兩套工科精品教材—《物理化學》與《無機化學》(教材)

二等獎

2005

18

工程實踐教學新體系和機械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2005

19

電路網絡課程的建設

二等獎

2005

20

實驗教學實施體系的建構與管理

二等獎

2005

21

制藥工程本科專業建設研究

二等獎

2005

22

開展産學研合作教育、培養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二等獎

2005

23

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高職高專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二等獎

2005

24

國際工程市場學(教材)

二等獎

2001

25

面向21世紀工科基礎化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

二等獎

2001

26

面向二十一世紀培養高素質儀器儀表類人才

二等獎

2001

27

全面提高綜合質量争創更大社會效益的中國古建築測繪實習改革

二等獎

2001

28

工科基礎課程化工類系列CAI課件的研究與開發

二等獎

2001

29

工科基礎力學系列課程創新體系改革與建設

二等獎

2001

在各類競賽中,天大學子相繼獲國際基因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GEM)2007年總決賽金牌,與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同獲大賽最高獎;2012年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亞洲區決賽金牌;2010年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決賽中獲得國際一等獎;2011年世界總決賽與麻省理工學院并列全球第 27名;201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冠軍(非數學專業類)。

合作交流

截止2015年12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2423人,來自122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5個國家和地區的152所高校、研究機構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學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和法國尼斯大學孔子學院。學校為“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秘書處所在單位,“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中歐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合作高校。

天津大學牽頭籌建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并受中國國家能源局委托負責中心管理。APSEC于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寫入《北京綱領》,是亞太地區能源可持續合作與發展的機制與平台。

2020年9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天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古建築研究院在天津大學揭牌成立。 

社會評價

THE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501–600位。

QS

年份

世界排名

2012

501-550

2014

501-550

2015

501-550

2016

421-430

2017

481-490

2018

471-480

2019

443

2020

429

2021

387

2022

334

QS世界大學排名

U.S. News

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402名。

軟科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151-200位。

MosIUR

2021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世界第191位。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9年10月,天津大學上榜深度學習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公司機構,排名第10。

2001年-2013年,學校有35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415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

2006-2010年,天津大學科技總經費達到37.7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14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011年,學校科技總經費達15.05億元;2012年科技經費總量18.08億元。

2012年,學校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30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19項,總資助額度達到21114萬元,授權專利622項(其中發明540項)。2011年-2013年,學校取得千萬元大項目74項,其中億元級項目3項;獲批“973”計劃項目10項;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4項;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6.4%,2013年達到1716項,2項發明專利獲2013年度天津市專利金獎,1項發明專利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專利優秀獎。2015年,科技經費總量22.15億元,新立千萬元以上大項目18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12項,獲批直接經費20195.90萬元,間接經費3518萬元,授權專利916項,其中5項發明專利獲得第十七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全國排名第一。5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天津大學均為第一完成單位,1項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7項成果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17項為第一完成單位,其中7項一等獎。1項成果榮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研平台

截止2018年12月,學校建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30個,天津市工程中心23個,天津市國際合作基地31個。

自“2011計劃”實施以來,天津大學把握機遇、統籌規劃,以學校優勢創新資源為依托,在建設好首批“2011計劃”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的同時,又相繼牽頭組建了中國傳統村落與建築遺産保護協同創新中心、測量科學與高端儀器協同創新中心、高效環保内燃動力協同創新中心等協同創新中心。

“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能源局科研機構

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APEC Sustainable Energy Center-APSEC)(天津大學牽頭)

天津市科研機構

天津應用數學中心 

天津市能源研究中心

-

國家重點實驗室

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利工程仿真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多晶矽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港口水工建築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精餾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業結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文物重點研究基地

文物建築測繪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電力系統仿真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港口與海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定量系統生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微光機電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機構理論與裝備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濱海土木工程結構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智能電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先進燃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中低溫熱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形狀記憶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輕型動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綠色精制過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利工程仿真與安全監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微納制造與測量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電力系統仿真控制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生物分子與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港口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應用催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現代工程力學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低維功能材料物理與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過程檢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建築物理環境與生态技術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土木工程結構及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材料複合與功能化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現代連接技術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膜科學與海水淡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現代藥物傳遞及功能高效化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非線性動力學與混沌控制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室内環境質量監控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複雜管理系統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認知計算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

-

天津大學國家級、省部級主要科研機構一覽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天津大學圖書館館藏紙本263.91萬冊,電子資源數據庫189個,電子圖書112萬冊, 中外文期刊8251種。引進中外文數據庫46種,涵蓋中文全文電子期刊近萬種,西文全文電子期刊8000餘種;建成了教學參考書數據庫、中國古建築圖片數據庫等49個特色文獻數據庫。

學術期刊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CSSCI收錄

《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月刊,Ei收錄

《天津大學學報(英文版)》雙月刊,Ei收錄

《管理科學學報》月刊,CSSCI收錄

《系統工程學報》雙月刊 

《燃燒科學與技術》雙月刊,Ei收錄

《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雙月刊,Ei收錄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内燃機學報》

《小型内燃機與摩托車》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楊賢金

黨委副書記、校長

金東寒

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胡文平

黨委常務副書記

王樹新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曲凱

黨委常委、副校長

元英進、鞏金龍

黨委副書記

雷鳴

副校長

鄭剛、張鳳寶

現任領導

曆任領導

時期

姓名

職務

任期

姓名

職務

任期

北洋大學堂

1895.10-1912.1

盛宣懷

督辦

1895.10-1896.10

丁家立

校長

1895.10-1896.10

李岷琛

督辦

1896.10-1903

唐紹儀

督辦

1903-1904

梁敦彥

督辦

1904-1907

梁如浩

督辦

1907-1908

蔡紹基

督辦

1908-1910

錢明訓

督辦

1910-1911

王修植

總辦

1897-1902

蔡紹基

總辦

1902.8-1903.6

錢嵘

總辦

1903.6-1903.8

沈桐

總辦

1904.9-1905.1

丁惟魯

監督

1905.2-1906.1

徐德源

監督

1911.12-1912.1

蔡儒楷

監督

1906.1-1911.12

-

-

-

北洋大學校時期

1912.1-1913.2

徐德源

校長

1912.1-1913.3

-

-

-

1913-1928.7

蔡儒楷

校長

1913.2-1914.3

趙天麟

校長

1914.3-1920.1

馮熙運

校長

1920.1-1924.8

劉仙洲

校長

1924.9-1928.7

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

茅以升

校長

1928.7-1929.6

-

-

-

國立北洋工學院

1929.7-1938.7

茅以升

院長

1929-1930.6

蔡遠澤

院長

1930.7-1932

李書田

院長

1932-1938.7

-

-

-

西北工學院

李書田

籌委會主任

1938.7-1939.2

賴琏

院長

1939.2-1943.10

潘承孝

院長

1943.10-1946.5

-

-

-

泰順北洋工學院

1942.12-1946.5

上一篇: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

下一篇:真菌性腸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