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遼甯省理工類研究生院之一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成立于1986年,是我國首批設立的33個研究生院之一。本院下設3個部門:綜合辦公室、研究生培養處和研究生工作處。[1]管理處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招生、分配、日常管理與政治思想教育;培養處主要負責研究生學籍、課程設置與教務、教材建設、論文答辯、學位授予;學科辦主要負責學校的學科建設項目、"211工程"建設、學科授權點的申報與評估、研究生導師的增選;專業學位辦公室主要負責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及同等學力、非學曆申請研究生工等。
    中文名: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外文名: 簡稱:大工研究生院 創辦人: 辦學性質:研究生院 學校類别:理工類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基本概況

大連理工大學有1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8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4個碩士點以及工商管理碩士(MBA,含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的學位授予權;導師隊伍中有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全校共有博士生指導教師213人,碩士生指導教師801人,其中兩院院士19人(雙聘院士1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9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7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4人,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獲得者3人,高等學校百名教學名師獲得者1名。目前,各類在校研究生共9295人,其中博士生1873人。

院系設置

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

化工學院

化學學院

環境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化工機械學院

制藥科學與技術學院

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

外國語學院

機械與材料能源學部

機械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學院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經濟系

建設工程學部

土木工程學院

水利工程學院

交通運輸學院

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

工程力學系

船舶工程學院

汽車工程學院

航空航天學院

電信與電工學部

電氣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系

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軟件工程系

嵌入式系統工程系

網絡工程

服務科學與工程

數字媒體系

管理學院

信息管理系

企業管理系

人力資源管理系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系

中文系

公共管理系

法律系

哲學系

建築與藝術學院

建築系

藝術系

科研實力

大連理工大學在科研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

1個國家幹部培訓基地——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是專門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從事商業管理研究、和經濟管理國際交流的國家基地。

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

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大連理工大學—七賢嶺國家大學科技園。

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大連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

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與特種加工實驗室、工業生态與環境工程,海洋能源利用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材專著

“十五”期間,學校建成了32門校優秀課程,14門遼甯省精品課程和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近三年來共出版教材418部,其中12部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19部為國家“十五”規劃教材。有4部教材被列入2003年國家“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已開發CAI課件208個,其中77個已通過鑒定或正式出版。

獲得獎項

“十五”以來,學校每年設立100萬元左右專項經費,支持教改項目。共支持458項校内教改項目,20項國家級教改項目和5項省部級教改項目。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5項,其中一等獎2項(含與校外合作1項),二等獎3項(含與校外合作1項);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4項,其中一等獎2項(與校外合作),二等獎2項。2004年獲遼甯省優秀教學成果19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2001年至2004年校級優秀教學成果共87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34項,三等獎36項)。

教學質量

學校始終堅持質量第一,重視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的建設與落實,堅持嚴格管理、嚴格考核、嚴格淘汰的要求,在實踐中建立并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學校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隊伍和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針對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确定了教學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設立了主要質量監控點,開展課程評估,制定了《大連理工大學課程評估指标體系》,從2003年秋季學期開始進行了全校範圍的課程評估。

學科建設

學校投入專項經費重點建設高等數學、工程數學、基礎力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機械基礎等34門對教學質量有重大影響的核心課程;在教學内容更新的基礎上,學校還在改進教學方法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211工程

“十五”“211工程”建設中,招收外國留學生工作也有較大的突破,5年來共招收各類外國留學生495人。與此同時,研究生培養的種類增加,培養模式多樣化。啟動了碩士生“以課題為牽引、以團隊為基礎”的培養模式,提倡以研究生為主體的啟發式、研讨式、參與式教學方式;實行彈性學制;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工作能力。設立了博士點點長和研究生培養督導組,負責二級學科博士點建設和研究生培養質量。建立了導師基金,實行導師全面負責制;建立博士論文基金和優秀博士論文獎勵基金,這些措施促進了博士生培養質量的提高。5年來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4篇,遼甯省優秀博士論文獎31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