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蓑蛾

大蓑蛾

蓑蛾科昆蟲
大蓑蛾亦稱袋蛾。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蓑蛾科(Psychidae)昆蟲。世界性分布。幼蟲用絲、枝葉碎屑和其他殘屑構成長6∼152公厘(1/4∼6吋)的袋狀外殼負之而行,并在其中化蛹。雄蛾體粗大,翅寬,翅展平均25公釐(1吋),翅緣有纓毛。雌蛾蛆形,無翅,留在袋内交配和産卵。常綠樹蓑蛾(Thyridopteryxephemeraeformis)雌體交配後即死亡,卵留在母體内直到孵出。幼蟲破壞樹木,尤其是常綠樹。[1]
    中文名:大蓑蛾 拉丁學名:Clania variegata Snellen 别名: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目: 科:蓑蛾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成蟲n雌成蟲體肥大,淡黃色或乳白色,無翅,足、觸角、口器、複眼均有退化,頭部小,淡赤褐色,胸部背中央有一條褐色隆基,胸部和第一腹節側面有黃色毛,第七腹節後緣有黃色短毛帶,第八腹節以下急驟收縮,外生殖器發達。雄成蟲為中小型蛾子,翅展35—44mm,體褐色,有淡色縱紋。前翅紅褐色,有黑色和棕色斑紋,在R4與R5間基半部、Rs與M隔脈間外緣、M2與M3間各有1個透明斑,R3與R4、M2與M3共柄,A脈與後緣間有數條橫脈;後翅黑褐色,略帶紅褐色;前、後翅中室内中脈叉狀分支明顯。

橢圓形,直徑0.8—1.0mm,淡黃色,有光澤。幼蟲雄蟲體長18—25mm,黃褐色,蓑囊長50—60mm;雌蟲體長28—38mm,棕褐色,蓑囊長70一90mm。頭部黑褐色,各縫線白色;胸部褐色有乳白色斑;腹部淡黃褐色;胸足發達,黑褐色,腹足退化呈盤狀,趾鈎15—24個。

蛹n雄蛹長18—24mm,黑褐色,有光澤;雌蛹長25—30mm,紅褐色。

生活習性

貴州年生1代,安徽、浙江、江蘇、湖南等省年生1一2代,江西2代,台灣2—3代。多以3—4齡幼蟲,個别以老熟幼蟲在枝葉上的護囊内越冬。安徽、浙江一帶2—3月間,氣溫l0℃左右,越冬幼蟲開始活動和取食,由于此間蟲齡高,食量大,成為茶園早春的主要害蟲之一。

生長繁殖

5月中下旬後幼蟲陸續化蛹,6月上旬一7月中旬成蟲羽化并産卵,當年1代幼蟲于6—8月發生,7—8月為害最重。第2代的越冬幼蟲在9月間出現,冬前為害較輕。雌蛾壽命12—15天,雄蛾2—5天,卵期12—17天,幼蟲期50—60天,越冬代幼蟲240多天,雌蛹期10—22天,雄蛹期8—14天。成蟲害在下午羽化,雄蛾喜在傍晚或清晨活動,靠性引誘物質尋找雌蛾,雌蛾羽化翌日即可交配,交尾後1—2天産卵,每雌平均産676粒,個别高達3000粒,雌蟲産卵後幹縮死亡。幼蟲多在孵化後1一2天下午先取食卵殼,後爬上枝葉或飄至附近枝葉上,吐絲粘綴碎葉營造護囊并開始取食。幼蟲老熟後在護囊裡倒轉蟲體化蛹在其中。天敵有蓑蛾疣姬蜂、松毛蟲疣姬蜂、桑蟥疣姬蜂、大腿蜂、小蜂等。

上一篇:肉豆須

下一篇:渤海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