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

大夫

職業的名稱
大夫,多義詞。大夫這個稱謂,是古代的一個官職,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士三級。秦漢以後,有谏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官職。至唐宋尚有谏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至宋代,大夫和醫生開始産生聯系。[2]
  • 中文名:大夫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doctor
  • 現代指:醫生
  • 古代指:官名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大夫,多義詞。大夫這個稱謂,是古代的一個官職,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士三級。秦漢以後,有谏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官職。至唐宋尚有谏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至宋代,大夫和醫生開始産生聯系。

◎ 大夫 dàfū:現代漢語讀音,實為dàifu

引證解釋

關于大夫表示醫生的這個說法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宋雜劇線刻畫裡的醫生形象今天,給人看病的人被稱為“大夫”,可是在古代,“大夫”并不指稱醫生,而是官職的名稱。我們從《周禮》中可以找到“大夫”的較早記載:西周時期的官員爵位分為卿、大夫、士三級,共同輔佐國君統治國家。“大夫”由此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俗稱,後來經常用士大夫代稱入仕之人。秦漢之後,名叫“大夫”的官員逐漸增多。中央要職有禦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号稱三公;除此之外,還有太中大夫、中大夫(漢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光祿大夫)、谏大夫等職務,這些官員以議論政事為職,雖不專任行政事務,俸祿卻較為豐厚。隋唐之後,“大夫”成為高級階官的稱号,而且名稱更為繁多:有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正議大夫、通議大夫、太中大夫等等。

到了宋朝,醫事制度和醫學教育發展迅速,負責管理醫療行政的官員不斷增多,“大夫”和醫生開始有了聯系。當時翰林醫官院的醫官分為七級,每級皆有幾種官職,共有二十二種,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等。這些大夫多為醫官,所以人們也就開始稱呼醫生為“大夫”了。如《夷堅志》乙編卷七就有“張二大夫”的稱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