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實驗艙

夢天實驗艙

中國空間站的組成部分
夢天實驗艙,又稱為夢天艙,是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組成部分。由工作艙、載荷艙、貨物氣閘艙和資源艙組成,起飛重量約23噸,主要用于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參與空間站組合體管理,貨物氣閘艙可支持貨物自動進出艙,為艙内外科學實驗提供支持。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櫃。2020年5月5日,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産品總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開展初樣研制。2022年7月,夢天實驗艙完成正樣熱試驗。8月,夢天實驗艙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運抵至文昌航天發射場。9月,執行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的長征五号B遙四運載火箭已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1]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夢天實驗艙搭乘長征五号B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約8分鐘後,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準确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夢天實驗艙将按照預定程序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完成有關功能測試後,夢天實驗艙将按計劃實施轉位。11月1日4時27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曆時約13小時。11月3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
  • 中文名:夢天艙
  • 别名:夢天實驗艙
  • 功能: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組成部分
  • 研究進度: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截至2022年8月)
  • 發射時間: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

發射進度

2019年4月24日,問天艙和夢天艙完成了初樣艙體結構生産,在開展總裝工作。

2020年5月5日,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号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将載荷組合體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産品總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開展初樣研制。

2022年6月4日,在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主要目的為: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

2022年7月,夢天實驗艙完成正樣熱試驗。

2022年8月9日,據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介紹,夢天實驗艙已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已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夢天實驗艙将按計劃開展發射場區各項總裝和測試工作。

2022年10月,中國發射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之後空間站三艙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2022年11月3日,随着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抓總研制的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與其相擁形成T字基本構型。标志着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着建成空間站的目标邁出了關鍵一步。

9月,執行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的長征五号B遙四運載火箭已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之後,長征五号B遙四運載火箭将與先期已運抵的夢天實驗艙一起按計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10月,夢天實驗艙将發射升空、與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對接,中國空間站建造将全面完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建成。10月9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按計劃完成了推進劑加注。10月,夢天實驗艙将實施發射。工程各系統正展開各項測試準備工作,确保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如期完成。10月25日上午,夢天實驗艙與長征五号B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了垂直轉運。

2022年10月25日,夢天實驗艙與長征五号B遙四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到達發射塔架,也就是它飛向太空的起點,正式進入到發射的準備階段。後續将按計劃開展發射前各項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計劃于近日擇機實施發射。10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任務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目前,各系統狀态良好,正按計劃開展火箭加注前準備工作。10月30日,夢天實驗艙發射在即,發射任務各系統已經完成了相關功能檢查,準備就緒。10月,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入軌後,将與天和核心艙對接于前向對接口,随後進行轉位,完成T字構型空間站組合體建造。

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夢天實驗艙搭乘長征五号B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約8分鐘後,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準确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1月1日4時27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曆時約13小時。11月3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同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進入夢天實驗艙,他們将圍繞夢天實驗艙載人環境建立、開展組合體關系功能測試、拆解貨包等一系列工作。11月,夢天實驗艙8個科學實驗櫃陸續加電開機,即将開始在軌測試。

艙段規劃

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總體方案優化,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組裝構成空間站本體。其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空間站設計壽命10年,可根據需要,通過維護維修進一步延長壽命。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天和艙用于空間站的統一管理和控制以及航天員生活,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停泊口用于問天艙、夢天艙與天和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口用于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于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一共規劃12次飛行任務。長征五号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标志着空間站工程建設進入實質階段。該次任務後,将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中國空間站未來将形成“三艙三船”構型,其中的“三艙”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

研究方向

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櫃,支持開展重力掩蓋下的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

以材料科學為例,一般材料的制備過程都是先把材料加熱,熔融成流體,這個過程會受到重力影響。

“在空間站上,我們可以研究材料沒有重力時會發生什麼現象,這能反過來促進地面上材料科學的研究、材料的加工,提升效率、提高質量。”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表示。

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研制了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櫃、高精度時頻實驗櫃、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櫃、兩相系統實驗櫃、流體物理實驗櫃、燃燒科學實驗櫃、在線維修裝調操作櫃等7個方面的8個科學實驗櫃,能夠在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等方向開展相關的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