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葉蘆荟

多葉蘆荟

無莖多漿植物
多葉蘆荟(拉丁學名:Aloepolyphylla),又名螺旋蘆荟,俗稱所羅門王碧玉冠,是萊索托德拉肯斯堡山脈特有的一種蘆荟。[1]多葉蘆荟植株多單生。與一般蘆荟不同,葉片呈三角形;老葉片頂端成鈍角,成螺旋狀排列,成圓盆狀。葉片綠色至黃綠色。花紅色,花柄有分枝,并有白色苞片。多葉蘆荟隻分布在南非海拔2000米潮濕高原草地中,常年被雲霧遮覆蓋的地方。多葉蘆荟雖然被指是瀕危物種,但卻沒有被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内。不過,它們也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保護。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天門冬目 亞目: 科:百合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蘆荟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多葉蘆荟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多葉蘆荟 中文别名:螺旋蘆荟、所羅門王碧玉冠 英文名:Aloe polyphylla 分布:南非

形态特征

多葉蘆荟多為單生,許多葉子緊密地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螺旋,排列成一個均勻的圓形,葉短而闊,灰綠色,苞片留在花序柏上。多葉蘆荟通常有五層螺旋,每層螺旋是由15—30片葉子組成。

多葉蘆荟通常在春天和初夏開花,花也有顔色較深的紅和顔色略淺的紅甚至橙黃色的花,但是那些也隻是個體的差異,并不屬于亞種或者變種。

生長習性

多葉蘆荟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坡上,生長在陡峭的斜坡上的玄武岩的岩石裂縫中的松散的岩石中,經常生長在萊索托的雲霧帶。生長地土壤排水良好,夏季雨水充足。

多葉蘆荟喜歡晝夜溫差極大的環境,植株在冬季休眠期,可經受冰凍而不受損,夏季的白天又能承受40℃以上高溫。多葉蘆荟的壽命很長,可存活50年以上。

多葉蘆荟在成株時的生長并不緩慢,但是由于其有很強的頂芽優勢,所以幾乎是不會在自然情況下産生分株的,而其花非常壯觀美麗,但是多葉蘆荟在原生地也僅是在特殊氣候下才開花,有時氣候不适宜時,甚至多年不開花。

産地分布

多葉蘆荟隻分布在南非海拔2,000米潮濕高原草地中,常年被雲霧遮覆蓋的地方。

保護現狀

多葉蘆荟被盜采,水情的變化和過度放牧是該物種數量降低的原因。

多葉蘆荟雖然被指是瀕危物種,但卻沒有被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内。不過,它們也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保護。

栽培技術

多葉蘆荟不能進行無性繁殖,隻能通過播種種植,植株開花後可以進行自花受粉,但不能确定得到的種子是否具有活性。

冷濕層理處理可以解除胚胎的休眠,過氧化氫、酒精、鹽酸、氫氧化鈉可以增加内種皮的透氣性,但是不增加發芽率,赤黴酸浸泡後不會增加發芽率。

病蟲防治

蘆荟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蘆荟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療。病害發生後,用内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瑞毒黴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鍊黴素、農用鍊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荟體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多葉蘆荟容易受到鐮刀菌冠腐病的危害,而這種病菌主要是在種植過程中,根部沒有獲得充足氧氣的情況下導緻,所以栽培上本種适合大顆粒粗石做上層植料,并且配合多菌靈控制病害。

主要價值

多葉蘆荟的觀賞價值極高,通常隻能通過播種和人工幹預破壞生長點獲得種苗。所以多葉蘆荟種子的價格也是幾乎所有植物中最昂貴的之一,因為不常開花且開花沒有合适的機會和授粉也很難結子,因此其單粒種子價格甚至超過10歐元的記錄。

上一篇:水彘蜂

下一篇:柴達木黑枸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