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鳢

塘鳢

塘鯉魚科魚類
中國塘鳢魚科魚類,約有16屬30種。分布于沿海及各大江河的中下遊。常見的屬有烏塘鳢魚屬、塘鳢魚屬、沙塘鳢魚屬、鋸塘鳢魚屬、美塘鳢魚屬、鲈塘鳢魚屬等。塘鳢科魚類為小型食用魚類,有些種類肉細嫩,鮮美,如中華烏塘鳢魚産于南海及台灣海峽,營養價值高,是名貴的滋補品。尖頭塘鳢魚産于中國閩江、珠江及台灣。沙塘鳢魚産于中國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及台灣到東北等地。
    中文名:塘鳢 拉丁學名:Eleotris acanthopoma acanthopoma 别名:匍鳢哥 匍沙魚 沙木朊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幅鳍亞綱 目:鲈形目 亞目:鰕虎魚亞目 科:塘鳢科 亞科: 族: 屬:塘鳢屬 亞屬: 種:塘鳢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分布:為暖水性海水或淡水小型魚類,廣分布于世界各地熱帶及亞熱帶,溫帶沿海較少。

物種屬性

塘鳢(Eleotrisacanthopomaacanthopoma),鲈形目塘鳢魚科的通稱。該物種全世界約有40屬150餘種。

中國塘鳢魚科魚類約有16屬30種,常見的屬有烏塘鳢魚屬、塘鳢魚屬、沙塘鳢魚屬、鋸塘鳢魚屬、美塘鳢魚屬、鲈塘鳢魚屬等,塘鳢科魚類為小型食用魚類,有些種類肉細嫩,鮮美,如中華烏塘鳢魚産于南海及台灣海峽,營養價值高,是名貴的滋補品。n

體态特征

體色深褐,鱗片細小;胸鳍大,腹鳍分離,尾柄長。

體延長或粗壯,稍側扁,一般長60~100毫米,大的可達150~200毫米。

頭平扁或側扁,體被栉鱗。無側線。胸鳍大,基部不呈肌柄狀。

眼中等大或小,不突出于頭的背面,無遊離眼睑;眼上方有時具骨質嵴。

口大或中等大,下颌常突出。上下颌具細牙,腭骨常無牙,前鰓蓋骨邊緣具棘或無棘。

背鳍2個,分離;第一背鳍具6~8鳍棘。臀鳍與第二背鳍相對,同形。

腹鳍胸位,左右兩腹鳍相互靠近,彼此分離。

尾鳍圓形或稍尖。

生活習性

生活于海水的種類大多栖息于沿岸淺灘、石礫、海藻或珊瑚叢中;

也有的穴居于洞穴内;

生活于淡水的種類則栖息于湖沼、河溪的底層及泥沙、碎石、雜草相混雜的岸邊淺水處。

主要攝食蝦類、小魚和底栖動物,生活在淡水的種類也食水生昆蟲。

春季産卵,有些種類有築巢和護卵習性。

物種分布

為暖水性海水或淡水小型魚類,廣分布于世界各地熱帶及亞熱帶,溫帶沿海較少。主要密集于印度----太平洋暖水區域和大西洋中美洲沿岸。

中國塘鳢魚科魚類約有16屬30種。尖頭塘鳢魚産于中國閩江、珠江及台灣。沙塘鳢魚産于中國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及台灣到東北等地。

美食菜譜

春筍塘鳢片

菜系及功效:滬菜學齡期兒童食譜清熱去火食譜工藝:滑溜

春筍塘鳢片的制作材料:

主料:塘鳢魚750克

輔料:火腿15克,雞蛋清25克,春筍120克,澱粉(蠶豆)10克,木耳(水發)10克,豌豆苗20克

調料:胡椒粉1克,香油10克,姜汁5克,蔥汁8克,料酒5克,豬油(煉制)60克,食鹽2克,味精1克

春筍塘鳢片的特色:

塘鳢肥嫩,春筍脆鮮。

春筍塘鳢片的做法:

    活塘鳍魚去鱗、鰓、内髒和魚頭,拆去脊骨,成兩爿魚肉,剔去腹部魚絲骨,每爿魚肉斜片成兩片,用清水漂洗幹淨,瀝幹,放入盤裡;

2.魚肉内加上蔥姜酒汁、精鹽、味精,稍腌漬;

3.再下雞蛋清、幹澱粉拌勻上漿,靜置片刻;

4.筍肉放入開水鍋裡焯熟,切成柳葉形薄片;

5.水發木耳擇洗幹淨;

6.蔥姜酒汁、精鹽、味精、胡椒粉、水澱粉和清水25毫升放入碗内,調成芡汁;

7.炒鍋置旺火,用油滑鍋,下熟豬油,燒至三四成熱,将魚片分散下鍋,用鐵筷輕輕撥開,待魚片呈乳白色時,立即倒入漏勺瀝油;

8.鍋内留底油,下筍片略煸,再下木耳、豆苗、熟火腿片和魚片,兌入調好的芡汁,颠鍋翻勻,加熟豬油,翻出光澤,淋入香油即成。

春筍塘鳢片的制作要訣:

    每爿魚肉斜片成兩片,用清水漂盡血污,成菜肉質潔白,且無土腥味;

2.魚片分次下鍋,用鐵筷輕輕撥開,避免粘連,保持魚片完整。n

養殖前景展望

當前,市場上的塘鳢為大部分野捕于河流或水泡的野生種,人工養殖的塘鳢比例還比較低。塘鳢人工養殖方式也以混養為主,受制于人工繁殖技術沒有形成,苗種多采集野外,作為“配養魚”與其他養殖品種混養在同一池塘内,養殖規模較小,魚的規格、産量以及品質難以保證,經濟效益難以估算。

    市場前景廣闊

随着人們飲食觀念由質量型向營養型的演變,曆史上不為人看重的小型淡水魚(蝦)類,諸如黃颡魚、塘鯉魚、烏鯉、黃鳝、螯蝦等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睐。塘鳢作為中國東北地區土著魚類,常被以醬焖或油炸的方式加工後食用,由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現已成為各大酒店和飯莊招攬客人的特色菜。随着社會發展的加快,塘鳢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資源量劇減,這使塘鳢的價格快速上漲,市場價格現已漲至80元/kg左右,并且供不應求。适應市場需求,投資塘鳢養殖業将大有可為。

2.養殖條件要求低,易于推廣

塘鳢由于具有很強的抗逆性,耐低氧,耐低溫,對水深要求不高。天然水域内的昆蟲幼蟲、小的魚蝦、甚至魚卵都可作為餌料;人工養殖條件下,動物内髒、畜禽加工的下腳料和鮮雜魚配以豆餅和玉米粉可加工成飼料,簡單馴化後可替代天然餌料。就養殖方式而言,利用塘鳢的底栖和攝食習性可以與傳統魚類混養,提高飼料和水體的利用率;塘鳢也可發展高密度的池塘養殖和稻田養殖。北方地區僅遼甯省的池塘面積為37333hm2,稻田種植面積達668000hm2。此外,一些“水泡”加以改造也可用于塘鳢的養殖,這為發展塘鳢規模化養殖奠定了物質基礎。

3.基礎研究和人工繁育技術研究急待展開

目前國内外有關塘鳢的基礎研究比較薄弱,尤其在生境調查、繁殖生物學、胚胎發育、人工餌料等領域的研究還未深入,這制約了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進展。在深入了解塘鳢生物學特性,特别是繁殖生物學的基礎上開展人工苗種生産研究,應是今後工作的重點。nn

苗種培育

(一)親魚培育

應挑選體質健壯、體表無損傷、無寄生蟲,體重在75g以上的個體作為親魚。成熟的雌魚腹部膨大,輪廓明顯,手感柔軟,富有彈性。将其腹部朝上時,腹部可見明顯帶狀花紋,卵巢所在部位即向兩側下墜,腹中央呈淺溝狀,生殖突淺紅色,擠壓腹部可見飽滿遊離卵粒流出。雄魚以生殖突呈桃紅色為佳。

(二)人工催産

以魚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地歐酮(DOM)、鲑魚激素(SGnRH-A)為催産劑,單用與混合使用,分一次和二次注射,胸鳍基部進針。以HCG一次注射催産效果最好。

(三)受精卵孵化

受精卵孵化宜在孵化池中弱光狀态下進行,采用靜水法與微流水法均可,但都要微量充氣,以保證胚胎發育的溶氧充足。孵化過程中要及時清除壞卵和污物,定期投放0.5~1.0ppm呋喃類或抗菌素藥物,以防疾病的發生。孵化的适宜水溫26~29℃,鹽度20‰~28‰。

(四)苗種培育

前期培育宜采用20~30立方米的小型水泥池,後期宜采用50立方米左右的水泥池。育苗水應先經過沉澱、沙濾,最後用250目篩絹過濾注入池中。培育的适宜水溫26~30℃,鹽度25‰左右,pH值8.2左右。培育過程應使用散氣石充氣,以保持溶氧充足。仔魚培育密度5000~8000尾/立方米,稚魚期3000尾/立方米,幼魚期1500尾/立方米左右。

(五)苗種運輸

以薄膜塑料袋為容器,每袋裝水7~8kg,裝苗500~1000尾,内充氧氣占總體積2/3,用橡皮盤紮緊袋口。遠途運輸應用冰塊控制水溫在25~27℃,運到目的地後即将苗袋放入池塘水上漂浮片刻,等袋内水溫與池塘水溫相近後再将魚苗放出。

池塘養殖

(一)魚塘條件

池塘最好選擇在河口或港灣且淡水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帶。面積以0.5~1.5畝為宜,用石砌塘基,塘底鋪沙,且要平坦,排注水方便,水深1.5m左右。

(二)魚種投放

放苗前,池塘要排幹水。清淤後,曝曬至池底幹裂,曝曬後每畝用生石灰100~150kg或用漂白粉5~10kg消毒。3~5天後,在池底鋪瓦筒、瓦片、大口徑竹筒、報廢大輪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為栖息隐蔽物,然後用40目網過濾進水,水深60~80cm,并施碳酸铵0.5~1.0kg/畝及過磷酸鈣0.05~0.10kg/畝肥水。肥水3~5天後便可放魚苗,放種前一定要放魚種試水12小時以上,沒問題後才能放種。入池前的魚種可用5ppm高錳酸鉀溶液藥浴5分鐘左右,或用呋喃唑酮10ppm充氣藥浴消毒20分鐘。投放時要小心地從池邊不離水面放魚入池,對于活力弱的、死傷殘的魚種應及時撈起。不同規格的魚種應按大、中、小分池養殖,避免殘食現象的發生。魚種放養密度應根據養成的具體情況而定。進排水條件好、水較深的精養池每畝放養規格40~60尾/kg的魚種4000~5000尾,條件差的,面積較大的(20~50畝)池塘每畝可放養2000~3000尾。

(三)飼養管理

1、水質塘鳢對水質的要求不十分是嚴格,水質控制指标:水溫13~32℃,比重1.008~1.018,pH值8.0~9.2,透明度30~50cm,溶解氧4g/L以上,氨氮0.5ppm以下。一般每周徹底換水一次即可,如果鹽度高于5‰以上,要适當注入淡水。每隔10~15天用5~10kg/畝生石灰或0.4~0.5ppm強氯精或1.0~1.2ppm漂白粉全塘潑灑一次。

2.投餌塘鳢魚喜歡掠食鮮活或冰鮮的小雜魚、蝦、蟹、貝等。在人工養殖時,目前選用的餌料品種主要是活的小型蟹類和面粉,小雜魚蝦、貝類肉為輔助餌料。投餌時用粉碎機将小蟹磨碎或用手工搗碎後加面粉20%~30%,攪拌均勻後投喂。魚苗階段日投餌1~2次,成魚階段每天或隔天定時投喂1次,投餌量要根據魚的數量、攝食、水質、水溫、天氣等情況而定,一般投餌量為魚體重的8%~10%,以40分鐘後基本上吃完為宜。餌料系數一般在15~18範圍之内。n塘鳢有底栖穴居的習性。因此要注意控制好底質環境,除注意進排水的管理,掌握好投餌的質和量外,還要注意餌料應投在餌料台上,及時倒出殘餌。每畝可設置10個左右的餌料台。

3.防暑與越冬在高溫季節,尤其在烈日曝曬下,魚池一定要保持1.5m以上水深,放置的隐蔽物要多要小,以便魚分散栖息。冬天當水溫15℃以下時,一般不出來覓食,10℃以下開始死亡,在冬季之前,應加強營養育肥,将魚移到避風或泥質好的塘,放置的栖息隐蔽物要大,可适當在其上面蓋。n

收獲上市

塘鳢長至體重150g以上便可上市,捉大留小,但應盡量避開其它養殖品種10~11月份上市的旺季,以便賣好價錢。

新聞

順德成功繁育出褐塘鳢

轉貼自:珠江商報

區農業局水畜科、區水産商會的技術員和容桂部分養殖者在順德水産養殖戶劉祥的養殖場中看到,劉祥勺起在水中遊動的0.5~3厘米的幼苗看,有的剛出殼不久,魚體透明,這裡連排的水泥池孵化的大部分都是褐塘鳢幼苗。

劉祥說:“養殖了六七年褐塘鳢總算有了經驗,初期引進褐塘鳢馴化、養殖,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直到去年上半年幾乎要放棄了,但兒子說,自己有親魚,隻要繁殖成功就能持續發展。去年秋天,改進繁殖方法,以雌雄親魚1比1的比例搭配,并加注激素,改變其生殖環境,9月10日注射雌親魚17對,有16尾産卵,産卵親魚占94%,培苗2萬多尾。魚苗越冬後,獲苗2萬尾,全部自己養殖。”劉祥期望今年冬天在褐塘鳢收獲季節取得良好的效益。

另外,劉祥還詳細地介紹了繁殖褐塘鳢的情況。去年冬季,他将已經培育2年多并已性成熟、能進行繁殖的3000多尾俗稱泰國筍殼魚的褐塘鳢親魚,用水泥池覆蓋尼龍薄膜的方法越冬,越冬中加強對親魚的培育,越冬後又采用沖水刺激魚種性腺成熟,使魚種卵巢從Ⅲ期加速達到Ⅳ期,今年4月1日繁殖時共注射了3批激素,300尾雌性親魚孵出褐塘鳢苗近100萬尾。

據悉,該品種目前僅有珠江水産研究所海南省三亞基地、鬥門某公司等個别單位,能成功地孵化出幼苗越冬。順德成功繁殖出褐塘鳢,能近地解決本地生産用的苗種,使褐塘鳢從幼苗開始便能适應順德水域(池塘)的生态環境生長,方便農民的養殖。n

上一篇:柴達木黑枸杞

下一篇:紫珍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