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音标

國際音标

語言符号系統
國際音标,又稱國際語音字母(英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是用于為全世界所有語言注音的符号系統。其最早源于1888年,由國際語音協會制定。國際音标遵循“一音一符”的嚴格标準,最初用于為西方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标音。
    中文名:國際音标 外文名: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語言學 别名:萬國音标

創制曆史

1888年,由英國的H·斯維斯特倡議,由法國的P·帕西和英國的D·瓊斯等人完成,發表在《語音教師》上(“國際語音協會”前身“語音教師協會”的會刊),這是曆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标表。後經多次修訂,現通行的是2005年修訂的方案。

早期的語言學家因各人研究需要,自定标音方法,不便交流。國際音标發表後,嚴格規定以一符一音為原則。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

此外,在不同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國際音标表的排列,輔音大緻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橫縱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後來定位置,便于分析和掌握。

國際音标所用字母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但人類語音差異甚大,有限的拉丁字母遠不夠用,就以改變字形和借用别的語言字母的辦法來補充。

為照顧習慣,多數符号以仍讀拉丁語或其他語言的原音為原則。目前通行表上的音标計有輔音72個,元音23個,用來标注語音已大緻夠用。

這個國際音标表是英、法兩國的學者創訂的,主要适用于标注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它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通行。

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語的符号。漢語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國際音标表内所定的聲調符号隻有分為高低的平、升、降和兩上凹凸調共8種,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

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制調符,稱為“聲調字母”,發表于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它适用于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采用。後經多次修訂,現通行的是2005年修訂的方案。

符号說明

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但因人類語音差異很大,有限的拉丁字母遠不夠用,于是就改變字形和借用别的語言的字母的方法來補充。讀音上,為照顧習慣,多數符号以仍讀拉丁語或其它語言的原音為原則。

因而,國際音标形式上,以拉丁字母(羅馬字母)的小寫印刷體為主,如:[a、b、c、d、f、g、h、i、j、k、p]等。在不夠用時,以下幾種方法來補充:

(1)拉丁字母大寫印刷體或書寫體(草體)如:小号大寫印刷體[ɴ、ʀ、ɢ、ʙ、ʜ]等;“手寫體a”[ɑ],[ʋ]草體v;

(2)拉丁字母的變形或倒置,如:[ə](倒置e);變形[ɕ](卷尾c),[ɖ](右彎尾d),[ŋ](長右腿n)等。

(3)借用其它語言字母,如:[ε](希臘語第5個字母Ε),[θ](希臘語第8個字母Θ)等。

(4)新制字母,如:[ʃ],[ɤ]等。

(5)在字母上加符号,如:[ʉ](加橫的u),[ł](纏“腰帶”的l),[ʘ](中間帶點的o),[ø](帶斜劃的o),[ç](帶軟音符的C)等。

國際音标是英法兩國學者創定的,主要适用于表注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它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流行。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語的符号。

漢語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例如吳方言中大多數腭化輔音是語音學家趙元任提出的。

國際音标表内所定的聲調符号隻有分為高低的平、升、降和兩個凹、凸調共8種,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制調符”,稱為“聲調字母”。

發表于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它适用于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采用。漢語普通話的四聲标為、、、已成為常識。

國際音标采用方括弧[],以别于普通字母。

另外,為了記錄的方便,對于一些重要的語音伴随現象,國際語音學會還規定了一套“形容符号”、“通代符号”和“特别符号”。如:字母上标“~”為鼻化,強送氣(左上角的小h),“P‘”弱送氣,“a:”全長a,“a。”半長a,等。通代符号和特别符号不再舉例。

功用與優勢

國際音标嚴格規定以“一符一音”為原則,即“一個音素一個符号,一個符号一個音素”。

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例如:英語like和lit中的“i”,用國際音标注音,分别為[ai]和[ı]。又如:普通話ban(班)和bang(邦)的a,用國際音标分别為[a]和[ɑ]。

此外,在不同的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例如,英語的sh,法語的ch,德語的sch,波蘭語的sz,捷克語的s,實際上都是國際音标的[ʃ]音。

這些都是國際音标的長處,就是可以比較科學、精确地記錄和區分語音(目前通行表上的音标計有輔音72個,元音32個,用來标注語音大緻夠用)。

國際音标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輔音大緻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縱橫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後來定位置)。

國際音标嚴格規定以“一符一音”為原則,即“一個音素一個符号,一個符号一個音素”。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

例如:英語like和lit中的“i”,用國際音标注音,分别為[ai]和[ı]。又如:普通話ban(班)和bang(邦)的a,用國際音标分别為[a]和[ɑ]。

此外,在不同的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例如,英語的sh,法語的ch,德語的sch,波蘭語的sz,捷克語的s,實際上都是國際音标的[ʃ]音。

這些都是國際音标的長處,就是可以比較科學、精确地記錄和區分語音(2005年後的通行表上的音标計有輔音72個,元音32個,用來标注語音大緻夠用)。

國際音标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輔音大緻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縱橫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後來定位置)。

音标表

一、元音部分:nn1)單元音:[i:]、[i]、[ɔ:]、[ɔ]、[u:]、[u]、[ə:]、[ə]、[ɑ:]、[ʌ]、[e]、[æ]nn2)雙元音:[ei]、[ai]、[ɔi]、[ɛə]、[uə]、[iə]、[au]、[əu]nn注意,元音也可以分為:nn1)長元音:/ɑ://ɔ://u://i://ə:/nn2)短元音:/ʌ//ɒ//ə//ɪ//u//e//æ/n

二、輔音部分:nn[p]、[b]、[t]、[d]、[k]、[g]、[f]、[v]、[s]、[z]、[θ]、[ð]nn[tr]、[dr]、[ts]、[dz]、[m]、[n]、[ŋ]、[h]、[l]、[r]、[j]、[w]nn清輔音即不震動聲帶的音标:[p][t][k][f][s][θ][tr][ts][h]nn濁輔音即能引起聲帶震動的音标,除了清輔音餘下的都是濁輔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