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系學院

國際關系學院

全國重點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簡稱“國關”,地處北京市西郊風景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财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以外語、國際問題為教學科研的全國重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曾為誕生新中國第一批“将軍大使”開辦培訓班;五十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196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改革開放初期率先完成從單純外語專業向複合型涉外專業的轉型。國際關系學院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周恩來總理曾親自批準建校并到校視察;陳毅元帥親筆題寫院名;江澤民總書記1994年親筆題詞:“努力把國際關系學院辦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學”。
    中文名:國際關系學院 外文名: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簡稱:國關;UIR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學校類别:政法類 學校特色:全國重點大學中央部屬高校 主管部門:教育部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韋春江院長:陶堅 本科專業:10個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4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4個 博士點:聯合培養博士點1個 院系設置:7個教學單位 校訓:忠誠 勤奮 求實 創新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坡上村12号 院校代碼:1 知名校友:閻學通、鄒加怡、秦剛、劉歡、蘇群等

學校簡介

國際關系學院始建于1949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成立,是一所富有優良傳統的高等學府。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視和關心學校辦學工作。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朱德、鄧穎超等同志曾多次來校視察,與師生親切交談,給予極大關懷。陳毅副總理親筆題寫校名。鄧小平、陳雲、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在不同曆史時期,對我校的建設與發展做出過重要批示。

學校曾為新中國第一批“将軍大使”開辦培訓班;20世紀50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196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1981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83年,率先完成從單一的外語院校向多學科複合型院校的轉型。

曆史沿革

國際教育學院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光榮曆程:曾為誕生新中國第一批“将軍大使”開辦培訓班;五十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改革開放初期率先完成從單純外語專業向複合型涉外專業的轉型;已成為國内外知名的以外語、國際問題為教學科研重點的多學科大學,為國家政法機關、外事部門及教育科研等單位培養了大批品學兼優的人材。國際關系學院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周恩來總理曾親自批準建校并到校視察;陳毅元帥親筆題寫院名。國際關系學院擁有光榮的曆史,更有光明的未來。一代一代的國關人總是以國家的發展、振興和安全為己任,勵志圖強,與時俱進,為把國際關系學院建設成為富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涉外多學科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忠誠奉獻,不懈奮鬥。

辦學規模

國際關系學院(英語: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UIR)簡稱“國關”,位于北京市海澱區皇家園林風景區,西望頤和園,東鄰圓明園,毗鄰國防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關以培養新中國高級外語外交類人才著稱;畢業生以外語與國際關系複合型背景而見長。國際關系學院曆來對錄取學生的政治素養、思想品質、組織紀律、綜合素質有嚴格的要求。高考為提前批次錄取,考生政治面貌須為中共黨員或共青團員,男女比例一般為7:3,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cm,女生不低于160cm。設有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際傳播、國際法、英語、日語、法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等專業。研究生教育以本院為中心與多所國家級科研院所聯合辦學,設有國際關系、國際政治、世界經濟、國際法、國際傳播、通信與信息系統、應用化學、英語、日語、法語等專業碩士點。學院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聯合進行國際關系專業博士生的培養。學院擁有一大批著名國際關系學者講授中國對外政策、外交史、美國政治與外交、中美關系、美國全球戰略、歐洲一體化研究、日本政治與外交、亞太國際關系、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戰略與國家安全學、國際問題研究方法、戰後國際關系史等課程。n

學院曾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率先完成從單純外語專業向複合型國際事務專業的轉型,長期堅持寬口徑、厚基礎、新視野、強素質的辦學傳統,為國家政法、外事部門和衆多涉外企事業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國際關系學院是一所辦學模式和教學風格獨具特色、在國内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全國重點院校。現任黨委書記為劉慧教授,院長為陶堅教授。n國際關系學院是少數沒有實施大規模擴招的全國重點大學,在校生兩千餘人。n

國際關系學院尤其注重外語基礎和國際關系專業綜合分析應用能力的強化訓練,着力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社會競争能力、較高升學深造綜合素質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學院在保持原有專業和優勢的基礎上,正立足重新崛起的中國,面向日新月異的世界,加強和推進以國際關系與國家安全為重點的綜合性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向着建設質量特色為本、側重内涵發展、精細化教學與應用性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多學科大學加快發展,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和辦學活力。

科研教學

國際關系學院重視科研教學,秉承“知時、知勢、至誠、至精”的辦學理念,重視對學生政治思想品質、組織紀律觀念、綜合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願者活動。學生在參加全國大學生各類競賽中也屢創佳績,體現出良好的綜合素質和應對能力。

院系設置

學校本科教育設有2個學院和5個系,設有國際政治、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日語、法語、傳播學、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網絡空間安全等10個專業,共分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國際政治外交實踐、國際經濟與貿易、政府采購、英語文化、英語翻譯、應用日語、應用法語、文化與傳播、法學、信息安全、智能信息處理、數據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國家安全學等15個主修專業方向和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西班牙語等3個輔修專業方向。

院系專業

院系

專業(方向)名稱

學科門類

國際政治系

國際政治(理論研究方向)

法學

國際政治(外交實踐方向)

國際經濟系

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與貿易方向)

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政府采購方向)

外語學院:英語系、日語系、法語系

英語(文化方向)

文學

英語(翻譯方向)

日語(應用日語方向)

法語(應用法語方向)

文化與傳播系

傳播學(文化傳播方向)

傳播學(漢語國際傳播方向)

法律系

法學

法學

信息科技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安全方向)

管理學或工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智能信息處理方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據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或工學

網絡空間安全

工學

公共管理系

公共管理(國際事務管理方向)

管理學

行政管理(涉外管理方向)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2月,學校有近150名專兼職教師,其中正教授20多名,副教授60多名,擁有高級職稱的比例占全體教師近60%;該院院長劉慧教授是國家政府采購領域的著名專家,副院長郭惠民教授是國際公共關系領域的著名專家。此外該校有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個,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

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劉慧、郭慧民、吳慧、趙曉春

高等教育

國際關系學院秉承“知時、知勢、至誠、至精”的辦學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願者活動。學生參加在北京舉辦的有關重大外事活動中,均表現出來良好的政治素質、出色的專業水平、較強的活動能力和奮發的精神風貌,獲得主辦單位的表彰和贊揚。學生在參加全國性大學生各類競賽中也屢創佳績,體現出良好的綜合素質和應對能力。n

國際關系學院長期注重内涵發展和質量為先,是沒有實行大規模擴招的極少數全國重點高校之一,在校生約兩千餘人。近年來,國家投入數億元資金對校園進行整體改建,學院已建成先進的網絡信息系統和電化教學設施,衛星接收站能夠實時傳送多語種新聞和專門節目;圖書館設備先進,中外文藏書豐富;學院教學科研綜合設施條件以及生均占有資源達到國内同類高校先進水平。

國際交流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美國、日本、法國、丹麥等多所國外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并開展教育合作、學術交流。學校實行秋、春、夏三學期制,其中夏季學期主要聘請國際師資前來授課。學校鼓勵本科生利用夏季學期和暑假參與國際交流、實踐實習等活動。

獎學金制度

學院設有獎學金制度。高考成績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名列前十名并被學院錄取者,可享受本院特設的優秀考生獎。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除享受學院的評優獎學金外,還可參加院、系設立的各類單項獎及多種基金獎勵。經濟條件特别困難的學生,可在助學貸款、特困補助或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幫助下完成學業。學院鼓勵本科畢業生報考研究生和通過國家專業考試,本科畢業生考研一般通過率達到報考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通過率達到報考人數半數以上。每年有許多畢業生進入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台、人民日報國際部和其他涉外企事業工作。

招生情況

國際關系學院的學生素質一直居于全國一流,在提前批第一批本科院校(其他提前批院校)招生,其高考招生分數在部分省份超過重點線100分左右,部分學生分數達到北大清華招生分數。報考國際關系學院的考生須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年齡20周歲以下),錄取女生比例不超過招生計劃的30%。

基礎設施

國際關系學院本科教育設有英語、日語、法語、國際政治、國際經濟與貿易、傳播學、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管理等專業。研究生教育設有國際關系、國際政治、世界經濟、英語、日語、法語、通信與信息系統、應用化學等專業碩士點。n

國際關系學院擁有一支新老結合、忠誠敬業的優秀教師隊伍,既有多年從事國際事務工作、學術造詣深厚的專家學者,也有在教學崗位上成績斐然、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的知名教授,還有一批具有開拓創新精神、教學科研基礎紮實的中青年教師。n

學院重視對外交流,與國外大學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邀請國内外知名學者來校講學,跟蹤國際前沿成果,為提高學院的教學、科研質量創造了良好條件。

圖書館

國際關系學院圖書館藏書以國際關系及其相關專業的文獻資料為主,截至2012年3月,該館擁有不同學科、語種的藏書37萬冊,其中國際關系類圖書約4萬冊,國際關系、曆史傳記、語言、文學四類圖書總計21萬餘冊,約占全館藏書總量的65%以上;而外文原版圖書則占館藏圖書總量的22%,特别是原版工具書較為齊全,達4000餘冊;該館還收藏有明清民國時期原版線裝古籍1980冊。中華再造善本9125冊,乾隆大藏經169冊,此外,該館每年訂購中外文報刊700餘種,先後引進了中國學術期刊、參考消息、Ebsco、Newsbabk等網絡數據庫12個,采選了書生、超星、時代聖典等電子圖書4萬餘種。

現任領導

國際關系學院黨委領導名單

黨委書記

韋春江

黨委副書記

陶  堅

黨委委員

韋春江、陶堅、郭惠民、李家興、孫志明、吳慧、劉平傑、許可

國際關系學院行政領導名單

院長

陶堅

副院長

郭惠民、李家興、孫志明、吳慧

知名校友

安民:商務部前副部長n

鄒加怡:财政部國際司司長n

韓方明: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n

張昆生:外交部部長助理(兼禮賓司司長)n

秦剛: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發言人n

閻學通: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n

楚樹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n

劉江永: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副院長n

李義虎: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台灣研究院院長n

李紹先: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輿論研究室主任n

陶堅:著名國際關系學者,國際關系學院院長n

王帆:外交學院院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n

楊明傑: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n

楊伯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委員n

林宏宇:著名美國問題研究專家,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美國斯坦福大學高級訪問學者n

楊希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曾擔任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辦公室主任n

毛京波: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裁n

于偉:高偉達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n

劉歡:著名歌唱家、知名音樂人n

馬軍:著名環保人士、公衆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n

蘇群:著名籃球評論員,《籃球先鋒報》總編輯

文化傳統

校訓

忠誠、勤奮、求實、創新

國際關系學院作為一所曾經以培養外事人才為主的重點高校,忠誠作為校訓的最重要核心,體現的是對中國共産黨的忠誠、對中國的忠誠和對事業的忠誠。也是對學子最重要的道德和行為操守訓誡。

校徽

校徽釋義:國際關系學院校徽整體色調為藍色,與白色背景交錯相間,鮮明亮麗。藍色代表着緊張、嚴肅、沉着以及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校徽外圈為學校中英文的标注,标志的主體部分為國際關系學院的英文簡稱,主體下方“1949”為學校的創辦年份。

上一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下一篇:北京美術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