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火鍋

四川火鍋

四川美食的代表
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他來源于民間,升華于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發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四川美食的代表。在大江南北的各地火鍋中,又以四川火鍋最為讨人喜愛且博大精深。翻滾的濃湯裡咕嘟着各有滋味的食材,迷離的熱氣讓人感覺溫暖。[1]
    中文名:四川火鍋 外文名: 分類:川菜 口味: 主要食材:牛油,郫縣豆瓣,辣椒,花椒 口 味:麻辣 産 地:四川,重慶

曆史起源

四川火鍋的出現,大約在清代的道光年間(1821-1851)。經過多方考證,四川火鍋真正的發源地是長江之濱--酒城泸州的小米灘(現高壩二五廠)。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水(湯),加以各種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濕(因為有"菜當三分糧,辣椒當衣裳"之說)。

當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們跑船常宿于小米灘(小米灘在當時是四川境内長江邊上的一個很适中的碼頭)。停船即生火做飯驅寒,船工們吃後,美不可言(在他們心中),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長江邊各碼頭傳開了。

當時的重慶卻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泸州就大多了。這種食俗沿襲而下,傳至重慶後,就又有一番變革了。當時一些苦力("棒棒")見到這種吃法後,就跑到殺牛場撿一些被人丢掉的牛内髒到長江裡洗淨,切成小塊,和船工們一起吃。大家都覺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飽肚子,又能驅寒。

再後來就有人幹脆用一挑(兩個)籮筐,一頭放些牛雜(以毛肚為主)、小菜,一頭放一泥爐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鐵盆"放在爐子上,盆内沸騰翻滾着一種又麻又辣又鹹又香的鹵汁,每天就在河邊、橋頭或走街串巷的叫賣。于是這些船工、苦力(棒棒)們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認定一格,即燙即吃,直至吃飽,還花費不了多少錢,既經濟,又方便,又能增加熱量。除了那些苦力外,來圍着挑擔子的吃的人也越來越多。

直到民國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進了小飯店,把這些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隻是将分了格的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鹵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幹淨而适合衆人的口味,慢慢地這種小飯店越開越多,在重慶對岸江北的一條小街上幾乎全都是這種飯店,并且吃的人相當多,這就是“重慶毛肚火鍋”的起源。後來人們為了記住這種吃法是從小米灘傳過來的,就幹脆把這條街稱作"小米街"。

乃至後來,到抗日戰争時期,四川火鍋日益興盛,官場要員、金融巨頭、商人、記者等以吃火鍋為榮,有人還把這種火鍋店高尚化。許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跑到台灣的國民黨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重慶火鍋的美味,有的還在台灣開起了火鍋店(但由于原材料的問題,老是趕不上四川本地的味道)。所以許多書上都說四川火鍋發源于重慶江北,但事實卻是源于泸州,在重慶發展開來的。

烹制方法

原料

四川豆瓣醬3湯匙、牛油100克、色拉油100克、幹辣椒100克、花椒50克、白糖3湯匙、冰糖15克、老姜1小塊、蒜頭6瓣、北京蔥2段、白酒2湯匙、史雲生骨頭湯1罐、陳皮1塊、草果2枚、小茴香15克、八角3粒、山奈1粒、桂皮1根、香葉3片、丁香3粒、味精1茶匙、鹽2茶匙、白胡椒粉1/2茶匙、生抽2湯匙。

做法

1、鍋内倒入色拉油燒熱後倒入幹辣椒和花椒炒出香味,随後再撈出備用,将白糖倒入油鍋内小火炒溶後放入拍扁的蔥段、姜塊和蒜頭。

2、待蔥蒜炒至色微黃後放入所有的香料一起翻炒,然後再倒入四川豆瓣醬炒勻,這時倒入白酒和生抽以及牛油合炒。

3、最後倒入整罐史雲生排骨湯,放入冰糖,再将之前炸過的辣椒和花椒倒回鍋内即成為火鍋底料。

技巧

1、牛油并非制作西點的奶油,而是用牛的肥肉熬制出的牛油,用于四川麻辣火鍋中增添香味。

2、火鍋中所要用到的各種香料可在雜貨店或中藥店購買。

風味特點

1、鮮香味美:在火力作用下,火鍋中的湯鹵處于滾沸狀态,食者邊燙邊食,熱與味結合,"一熱當之鮮";加之湯鹵調制十分講究,含有多種谷氨酸和核甘酸在湯鹵中相互作用,産生十分誘人的鮮香味;再加上選用上乘的調料,新鮮的菜品、味碟,真是鮮上加鮮,回味無窮。

2、口味大衆化:在品種和風味上實行了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再加上幾十種不同的味碟的調配,其适應性更加廣泛,适合大衆化之口味。

3、用料更廣泛:以傳統的毛肚火鍋的"牛雜"到今天的飛禽、走獸、山珍、海味等原料的增加,四川火鍋的品種可以說數不盡數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凡是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在火鍋中煮或燙食。

4、制作精細:從調味的選用必須是上乘外,湯料的熬制,原料的加工,味碟的配備,菜品的擺放,燙食的藝術都十分的講究有道理。

5、樂意方便:火鍋之樂,在于意趣,親朋好友,賓客同伴,圍着火鍋,邊煮邊燙,邊吃邊聊,可豐可儉,其樂無窮,正如清代詩人嚴辰寫的"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6、養身健體:由于用料的作用,對身體十分有益。如吃得大汗淋漓,對于治感冒有一定的療效,可祛風濕,特别是含營養較高的食品。如:魚頭、甲魚等,還有吃藥膳火鍋,對保健強身,輔助治療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文化特色

四川火鍋表現了中國烹饪的包容性。“火鍋”一詞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稱,還是技法、“吃”法與炊具、盛具的統一。表現了中國飲食之道蘊含的和諧性。

從原料、湯料的采用到烹調技法的配合,同中求異,異中求和,使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合在一起。特别在民俗風情上,呈現出一派和諧與淋漓酣暢相溶之場景和心理感受,營造出一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氛圍。它有較大的普及性。在四川,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無一不偏愛四川火鍋,家家都會做。

調料獨特

在制作配料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燙的典型性格,正宗的毛肚火鍋以厚味重油著稱,傳統湯汁的配制是選用郫縣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漢源花椒為原料。先将牛油放入旺火的鍋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醬紅油後,加速炒香花椒,然後摻牛肉原湯,加進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姜,加川鹽、醪糟和小辣椒熬制。

另外啤酒風味、酸菜風味以及海鮮風味等味型,不同的火鍋品種,有不同的火鍋湯汁和不同的調味料,數量可達30多種。

此外,附屬重慶火鍋的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蚝油、熟菜油、湯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調制而成,将燙好的菜品蘸着吃,既調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菜品多樣

冷鍋傳統的毛肚火鍋以牛的毛肚為主。正宗的毛肚火鍋的菜品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蓮白、蒜苗、蔥節、豌豆尖等素菜。

如今,火鍋選料包羅萬象,菜品發展到幾百種,囊括了食物王國裡可食用之物,菜品已擴大到家禽、水産、海鮮、野味、動物内髒、各類蔬菜和幹鮮菌果等。在毛肚火鍋的基礎上,發展到清湯火鍋、鴛鴦火鍋、啤酒鴨火鍋、狗肉火鍋、肥牛火鍋、辣子雞火鍋等等,品種不下百餘種,還有為外國人準備的西洋火鍋。

吃法豪放

昔日的老火鍋館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鐵銅質的鍋下,炭火熊熊,鍋裡湯汁翻滾,食客居高臨下,虎視眈眈盯着鍋中的菜品,舉杯揮箸。尤其盛夏臨鍋,在爐火熏烤中汗流浃背,吃得起勁時脫掉上衣赤膊上陣。重慶人吃火鍋的豪放與氣吞山河之勢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這正是巴渝飲食文化的體現,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飲食文化心理的表現。

如今的火鍋已現代化了,火鍋湯由傳統的紅湯發展到紅白湯、海鮮湯、藥膳湯、酸辣湯等;出現了全牛鍋、全羊鍋、龍飛鳳舞鍋、狗肉鍋、魚頭鍋、鴨火鍋、雞火鍋、山珍鍋、粥底鍋和冷火鍋等。調味則出現了清油碟、麻油碟、幹油碟、蒜油碟、茶油碟、蛋清碟等,美不勝收。在火鍋的設備和燃料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吃重慶火鍋的樂趣和豪放氣派,隻有身臨其境,親口品嘗才能體會。

食用須知

吃火鍋多是涮肉,而肉類常感染弓形蟲。羊群中弓形蟲感染率約60%,豬約20%,牛為14%。弓形蟲常隐匿在這類受感染的動物肌肉中,火鍋的短時間加溫并不能将其消滅,孕婦進食後,會導緻流産、死胎或畸胎。

确保衛生

注意到以上的問題還是可以适當吃火鍋的,孕婦最好選擇在家裡吃火鍋,這樣不僅可以控制湯料的味道,盡量不是辣的或味道太過刺激的,而且也可以确保食物的衛生。

火鍋雖味美,但在吃火鍋時要注意衛生,講究科學。一要注意選料新鮮,以免發生食物中毒。二要掌握好火候,食物若在鍋裡燒的時間過長,會導緻營養成分損壞,并失去鮮味;若不等火候燒開就吃,又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此外,應注意不要滾湯吃,否則易燙傷口腔和食道的黏膜。

特别注意

孕婦懷孕期間可能會出現嘔吐反胃現象,因此胃部的消化能力自然降低。吃火鍋時,準媽媽若胃口不佳,應減慢進食速度及減少進食分量,以免食後消化不了,引緻不适。

吃法介紹

綜述有這麼多的特點,我們怎樣去享受呢?這裡先說一下它的吃法。火鍋的吃法不同于中餐菜,不是将已烹調好的菜肴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親手操作(烹饪),自燙自食;菜品的燙(煮)食火候,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因此,食客必須了解四川火鍋的吃法,才能吃得好。

吃法之涮

涮:即将用料夾好,在鍋中燙熟,其要決是:首先要區别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一般來說,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适用于燙(涮)食,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質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觀察湯鹵變化,當湯鹵滾沸、不斷翻滾、并且湯鹵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第四,燙時必須夾穩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吃法之煮

煮: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其要決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地較緊密的,必須經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吃法經驗

吃火鍋的經驗應是先葷後素,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調節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着,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火鍋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

食用口訣

肉類先下湯味鮮

海鮮蔬菜在中間

帶血粉類易渾湯

隻好放在最後邊

不宜一次多投放

食物生熟難分辯

保持中火小開狀

随燙随食味更鮮

水發薄片夾着涮

大約十秒脆又鮮

倘若久煮體縮小

嚼不爛且味道棉

熟食燙透即可食

厚大生塊煮松軟

腦花盛在漏勺煮

以免攪得滿鍋翻

白湯不辣味鮮美

宜燙海鮮與蔬菜

紅湯麻辣味鮮濃

刺激過瘾汗漣漣

周邊提取味道重

開處起鍋味稍淡

祛風除濕防感冒

親朋團聚合家歡

上一篇:粑粑

下一篇:白兔和月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