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

内蒙古自治區轄地級市
呼和浩特市,通稱呼市,舊稱歸綏,内蒙古自治區轄地級市、首府,是國務院批複确定的内蒙古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譽為“中國乳都”,榮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稱号。呼和浩特地處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全市總面積1.72萬平方公裡,其中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公裡。全市共轄個市轄區、4個縣、1個旗,全市總面積1.72萬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為344610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66615人相比,增加579485人,增長20.21%,年平均增長率為1.86%。全市共有家庭戶1314910戶,集體戶106765戶,家庭戶人口為3018151人,集體戶人口為42794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30人。2020年,呼和浩特生産總值2800.7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6.5億元,增長1.2%;第二産業增加值815.7億元,增長1.4%;第三産業增加值1858.5億元,下降0.5%。三次産業比例為4.5:29.1:66.4。
    中文名:呼和浩特 外文名:Huhhot 别名:呼市、歸綏、青城、雲中、中國乳都、召城 行政區劃代碼:150100 行政區類别:地級市 所屬地區:内蒙古自治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區中部 面積: 下轄地區:4個市轄區、4個縣、1個旗 政府駐地:新城區 電話區号:0471 郵政區碼:010000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昭君墓、大召、席力圖召、哈素海、五塔寺 機場: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遷建中) 火車站: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東站 車牌代碼:蒙A 地區生産總值: 面積:17200km² 人口數量:344.61萬(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2800.7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名稱由來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城”,其中“呼和”為青色的意思,“浩特”為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區北依大青山,故得名。呼和浩特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蒙古文的《俺答汗傳》中,書中記載:“大名揚天下的聖主俺答汗(即阿勒坦汗),在水公猴年(藏曆,即明朝隆慶六年,1572年),召集舉世無雙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剌兀那之陽、哈屯河之濱,始建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壯美麗的呼和浩特。”“哈剌兀那”,蒙古語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稱作“哈朗兀”、“喀朗烏”、“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為呼市西北烏素圖谷彙流而下的五裡沙河,即《綏遠通志稿》中之“劄達海河”。《俺答汗傳》中的呼和浩特之稱,是迄今為止所見最早的記載。

呼和浩特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并而成,故舊稱歸綏。1954年4月25日起,歸綏市改名為呼和浩特市,為内蒙古自治區的首府。

建制沿革

呼和浩特陰山一帶遠古人類活動,有悠久曆史。文明起源于大窯文化,大窯文化遺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東北保合少鄉大窯村,距市區33千米,在1973年發現并發掘。該遺址包括了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五個文化期。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曆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鮮卑拓跋的龍興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交彙、碰撞、融合的前沿。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并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縣境。

西漢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塔利村(舊稱“塔布陀羅亥”,蒙古語譯音)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

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部在北方興起(其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盛樂經濟園區西)。

唐代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範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大敗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708年(唐中宗景龍二年),唐王朝在河套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公元10世紀初,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

公元12世紀初,女真滅遼建金,呼和浩特仍稱豐州,是當時的軍事重鎮,也是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的州邑之一。

元朝建立後,豐州的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元人劉秉忠詩曰:“晴空高顯寺中塔,曉日平明城上樓。車馬喧阗塵不到,吟鞭斜袅過豐州”,寫的就是當時的熱鬧景象。

1368年(洪武元年),元亡明興,元朝的殘餘勢力退往嶺北地區,明朝在漠南地區先後設置了衛所40多處,分别為十三大塞王轄區,當時呼和浩特屬晉王轄區,為東勝衛所在地。并命朱棣惠妃的父親皇親把都帖木兒鎮守塔灘。土木堡之變英宗複辟後河套無人駐守,鞑靼在天順年間(1457-1464)開始有規模地進入河套,1572年(明隆慶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領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

1581年(明萬曆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裡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蒙古語為庫庫和屯。明王朝賜名為“歸化”。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三娘子,将此城稱作“三娘子城”。漢蒙在這裡互市友好。

清初,三娘子城焚毀。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包圍了原城東、南、西三面。後又在距舊城東北2.5千米處另建一駐防城即新城,命名為“綏遠城”。新城(綏遠城)城内主要是軍營;舊城(歸化城)内則聚居着居民。清朝末年,将歸化和綏遠合并,稱歸綏。

1914年建立綏遠特别區,綏遠都統駐歸綏。

1928年,綏遠建省,以歸綏縣城區設立歸綏市,作為省會。抗日戰争時期,日本侵略者将歸綏市改為“厚和特别市”,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在綏遠地區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後隸屬晉綏軍區塞北軍分區,進行民族革命戰争,經過努力,不斷發展壯大,對歸綏城形成包圍之勢,1945年8月中國晉綏軍區部隊曾攻入歸綏城内,日寇投降後,複稱歸綏市。

1949年9月19日,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國民黨将領董其武,接受中國共産黨和平解決綏遠問題的主張,率部起義,綏遠省及省會歸綏獲得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歸綏。

1950年1月20日,成立歸綏市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綏遠軍政委員會、綏遠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在歸綏市聯合召開擴大會議,綏遠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原綏遠省轄區并入内蒙古自治區,由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同時,從1954年4月25日起,将歸綏市改名為呼和浩特市,為内蒙古自治區的首府。

1960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駐察素齊)劃歸呼和浩特市領導。

1963年将土默特旗劃歸烏蘭察布盟。

1970年烏蘭察布盟所屬土默特左旗(駐察素齊)、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

1995年11月21日,國務院批準将烏蘭察布盟的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

1996年5月18日,國務院批準将烏蘭察布盟的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

2000年5月14日,國務院批準調整呼和浩特市市轄區行政區劃,郊區更名為賽罕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綏遠省軍政委員會歸綏市工作團進入歸綏。從1954年4月25日起,将"歸綏市"改稱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轄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和賽罕區。1960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71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5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烏蘭察布盟的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6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烏蘭察布盟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呼和浩特市現行政區劃共轄9個旗縣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72萬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2065平方公裡,旗縣區面積15121平方公裡,轄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賽罕區市内四區及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五個旗縣。

區劃詳情

呼和浩特轄4市轄區(回民區、玉泉區、新城區、賽罕區)、4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1旗(土默特左旗)。

地區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

行政區域編碼

政府所在地

呼和浩特

17186.1

010000

150100/150101(市轄區)

新城區

新城區

660.6

010010

150102

成吉思汗大街

賽罕區

1002.9

010020

150105

巧報鎮

回民區

194.4

010030

150103

新華西街

玉泉區

207.2

010031

150104

昭君路

武川縣

4682.3

011700

150125

可可以力更鎮

托克托縣

1407.8

010200

150122

雙河鎮

清水河縣

2818.1

011600

150124

城關鎮

和林格爾縣

3447.8

011500

150123

城關鎮

土默特左旗

2765.0

010100

150121

察素齊鎮

呼和浩特市行政區劃表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區中部。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市區位于北緯40.48,東經111.41。地處内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萬平方千米。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戰略交彙處,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也是東部地區連接西北、華北的橋頭堡。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航空樞紐。除天津、石家莊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

地形地貌

呼和浩特境内主要分為兩大地貌單元,即北部大青山和東南部蠻漢山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勢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海拔最高點在大青山金銮殿頂部,高度為2280米,最低點在托克托縣中灘鄉,高度為986米,市區海拔高度為1040米。大青山為陰山山脈中段,生成很多縱向的山脈山峰。境内,由西向東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龍山、虎頭山等,東南部是蠻漢山。

氣候

呼和浩特屬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溫差大,日溫差也大。其特點:春季幹燥多風,冷暖變化劇烈;夏季短暫、炎熱、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霜凍;冬季漫長、嚴寒、少雪。

年平均氣溫: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區僅2℃左右,南部為6.7℃。最冷月氣溫-12.7~-16.1℃;最熱月平均氣溫17~22.9℃。平均年較差為34.4~35.7℃,平均日較差為13.5~13.7℃。極端最高氣溫38.5℃,最低-41.5℃。

無霜期:北部山區為75天,低山丘陵區110天,南部平原區為113~134天。日照時間:年均1600小時。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僅350毫米;平原區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區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鄉一前響村,年均降水達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鄉,年均降水量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鄉、黑城鄉、新營鎮一帶,年均降水量僅為335.2~362.8毫米。

水文

呼和浩特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萬立米水磨溝,流域面積1380.9平方千米,溝長68.2千米,年平均徑流量4972萬立米。1958年在溝口興建紅領巾水庫1座,庫容1650萬立米,灌溉面積11萬畝。哈拉沁溝,溝長55.6千米,流域面積為708.7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2622萬立米。全市河流總長度1075.8千米,河網密度為0.177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呼和浩特地下水分為淺層水含水層和深層水含水層。淺層水含水層包括淺層潛水及半承壓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質、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規律的變化,全市淺層地下水年補給量為9.87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野生植物主要有種于植物和蕨類植雉、半翅、雕,鷹等10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青羊、雲豹,鳥類有金雕、雀鷹、松雀鷹、燕鷹、灰背鷹、貓鷹、紅鷹、小鶴、長耳鶴、短耳鶴、雕鶴、紅角鶴等10多種。

礦産資源

大青山蘊藏着豐富的礦産資源,現已探明的有20多種,礦産地85處,其中大型4處,中型3處,小型15處,礦點礦化點63處。礦産規模以礦點及礦化點居多,工業礦床較少。除少數礦産地外,大多數礦産地開發利用較低,僅為普查階段。其品種非金屬礦産主要有石墨、大理石、花崗岩、石棉、雲母、沸石、珍珠岩、膨潤土、水晶、紫沙陶土等,以建築材料為主,僅有少量冶金輔料和特種金屬礦。大理石、花崗岩、石墨及拂石礦為優勢種。能潭礦産主要有煤及泥炭。貴金屬、稀有金屬和放射性礦産主要有金、綠柱石以及偉晶岩型鈾、钍。普通金屬礦産主要有鐵、銅、鉛、鋅。

光能資源

呼和浩特地區光能資源豐富,日照充足,是全國的一個次高值區。農作物生長季太陽輻射總量達35592828兆焦耳/千方米,是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的63%,日照1600小時以上,占全年日照的55%,是相當優勢的生産潛力。

人口

常住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為3446100人。

人口增長

全市常住人口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66615人相比,增加579485人,增長20.21%,年平均增長率為1.86%。

戶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戶1314910戶,集體戶106765戶,家庭戶人口為3018151人,集體戶人口為42794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30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41人。

民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943814人,占85.42%;蒙古族人口為398688人,占11.5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03598人,占3.0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45167人,增長17.82%;蒙古族人口增加112719人,增長39.4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1599人,增長26.34%。

政治

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程民

市委常委、副市長(挂職):王浩雷

副市長:徐守冀、毛寶鋒、王彥軍

副市長提名人選:曉芳、劉建國、張永文

秘書長:張仲東(截至2020年10月)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市生産總值2800.7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6.5億元,增長1.2%;第二産業增加值815.7億元,增長1.4%;第三産業增加值1858.5億元,下降0.5%。三次産業比例為4.5∶29.1∶66.4。第一和第二産業分别對生産總值增速上拉0.1和0.5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下拉0.4個百分點。人均生産總值89138元,同比增長5.1%。

2020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3.7萬人,同比末增加1.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1.0萬人,鄉村人口92.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0.5%,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59.6萬人,女性人口154.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8萬人,出生率為8.9‰;死亡人口1.4萬人,死亡率為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

2020年年末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43.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

2020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分類别看,醫療保健類上漲13.6%,食品煙酒類上漲4.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2.2%,居住類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5%,衣着類下降1.5%,交通和通信類下降3.8%。

固定資産投資

2020年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8.5%。其中,第一産業投資增長44.8%;第二産業投資增長53.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3.4%;第三産業投資下降19.6%。房地産開發投資額246.9億元,同比增長40.9%。商品房銷售面積326.0萬平方米,下降17.9%;商品房銷售額327.4億元,下降1.0%。

财政

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7.1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稅收收入179.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2.7%。國内增值稅55.1億元,下降13.7%;企業所得稅20.7億元,下降6.3%;土地增值稅31.9億元,增長50.9%;個人所得稅8.4億元,下降0.3%。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5.7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各類民生支出241.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55.5%。城鄉社區支出97.1億元,下降22.5%;教育支出59.2億元,增長11.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3.7億元,增長31.7%;衛生健康支出31.2億元,增長21.9%。

第一産業

農牧業

2020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36.0千公頃,同比下降4.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0.0千公頃,下降2.8%;糧食産量171.3萬噸,增長10.4%。糧食作物中,玉米播種面積233.1千公頃,增長7.9%,産量139.5萬噸,增長16.7%;馬鈴薯播種面積33.6千公頃,下降33.1%,産量15.5萬噸,下降26.4%;油料播種面積52.3千公頃,下降9.9%,産量10.9萬噸,增長19.8%。

截至2020年年末全市牲畜存欄頭數248.1萬頭(隻),同比增長7.5%。其中,大牲畜存欄26.6萬頭,下降6.0%;小牲畜存欄221.5萬隻,增長9.4%。全年肉類總産量12.1萬噸,同比增長6.4%。禽蛋産量3.1萬噸,下降35.7%。牛奶産量151.6萬噸,下降4.2%。

第二産業

工業和建築業

2020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3%;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5.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6.5%,重工業增加值下降3.2%。

從主要工業産品産量看,發電量595.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飼料115.5萬噸,增長21.3%;液體乳145.4萬噸,增長15.7%;卷煙177.5億支,增長39.2%;原油加工量409.5萬噸,下降3.3%;燒堿21.0萬噸,下降13.4%;單晶矽13.4萬噸,增長57.3%;原鋁(電解鋁)27.8萬噸,增長0.4%。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2069.9億元,同比增長5.0%;利潤總額195.6億元,下降15.0%;虧損企業虧損額24.6億元,下降29.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品銷售率100.2%,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

2020年建築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6%。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88家,同比增加16家;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85.8萬平方米,下降5.6%;竣工房屋面積197.5萬平方米,下降11.5%;房屋建築竣工率25.1%。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下降4.2%;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下降3.0%。按消費形态分,商品零售額下降2.0%;餐飲收入下降15.7%。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40.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12.8%;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下降24.9%;汽車類零售額下降11.2%。

對外貿易

2020年海關進出口總額147.0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出口額74.6億元,增長22.9%;進口額72.4億元,增長13.9%。

交通和郵電

2020年公路貨運量11121.2萬噸,同比下降1.7%,公路貨運周轉量147.3億噸公裡,下降53.2%;公路客運量147.7萬人,下降3.3%,公路客運周轉量4.1億人公裡,下降52.5%。

2020年郵電業務總量253.0億元,同比增長24.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7.7億元,增長12.7%;電信業務總量235.3億元,增長25.4%。年末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戶56.1萬戶,移動電話459.3萬戶。

金融

2020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币存款餘額6116.1億元,比年初增長4.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623.8億元,增長9.7%;非銀行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011.9億元,增長3.0%。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币貸款餘額8899.6億元,比年初增長4.5%。其中,住戶貸款餘額1695.3億元,增長18.3%;企(事)業單位貸款餘額7204.1億元,增長1.8%。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餘額1132.0億元,下降0.4%;中長期貸款餘額5633.4億元,增長3.4%。

保險業

2020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50.8億元,同比增長14.7%。其中,财産險保費收入45.9億元,增長18.1%;人身險保費收入104.9億元,增長13.3%。全市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41.9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财産險保險賠付支出24.1億元,增長6.3%;人身險保險賠付支出17.9億元,增長12.1%。

交通運輸

公路

呼包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現為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一段;于2008年12月建成呼和浩特繞城高速,并且可以直達周邊各市,以及銀川、蘭州等地,駕車從北京到呼和浩特隻需5個小時左右。呼朔高速于2013年12月20日開通試運行。

全市已實現了各旗縣通公路,許多世代閉塞的農牧區和邊境地區也建起了公路,每日有數十班長途客運汽車開往附近各個城鎮。還開辟了與蒙古國、俄羅斯聯邦邊境省區通車的6條客運班車路線。内蒙古省級大通道貫穿自治區全境。

2019全年公路貨運量11313.4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152.4億噸公裡;公路客運量315.3萬人,下降11.2%。公路客運周轉量8.7億人公裡,下降12.8%。

鐵路

呼和浩特鐵路局所在地,京包鐵路、集包第二雙線途經呼和浩特市,有始發北京、成都、蘭州、滿洲裡、二連浩特、烏蘭浩特、通遼、赤峰、錫林浩特、西安、大同、臨汾的列車,還有通往天津、哈爾濱、沈陽北、杭州、上海、武昌、廣州、南甯、石家莊、西安、銀川、青島、南昌等的列車,管内始發烏海西、二連浩特、東勝的列車,基本覆蓋全國城市。呼和浩特鐵路局每周三、四有發往蒙古國烏蘭巴托的國際列車。從呼和浩特乘坐火車最遠能夠抵達德國法蘭克福。

有兩大客運站,呼和浩特站成立于1954年;呼和浩特東站2010年12月25日正式投入運營。呼和浩特火車東站自2006年9月開工以來,經過4年建設,形成一座現代化大型客運站。

張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鐵路(呼張高鐵)于2014年開工,2019年12月30日全線開通運營,呼張高鐵為雙線電氣化高速鐵路,設計正線全長286千米,其中河北省境内76千米,内蒙古自治區境内210千米。列車設計行車速度為250千米/小時。由鐵道部與内蒙古、河北省共同籌資建設,線路采用CR400BF型複興号動車組列車,呼和浩特至北京最快運行時間從9小時15分縮短為2小時9分鐘。該客運專線東起河北省張家口市,經内蒙古烏蘭察布市,西至呼和浩特市,除張家口站外,設有懷安站、興和北站、烏蘭察布站、卓資東站、呼和浩特東站等5個車站。

航空

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是内蒙古第一大航空樞紐,位于市區東南15千米處,航線基本覆蓋全國各大省會城市及中小城市;區内形成以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為中心輻射全區鄂爾多斯、二連浩特、赤峰、通遼、錫林浩特、烏海、烏蘭浩特、海拉爾、滿洲裡等區内除包頭外所有城市航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級,有一條長3600米,寬45米的跑道,原有跑道被延長改為平行滑行道,5萬平方米的候機樓可以滿足高峰時刻900人次/小時。2019年,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315.2萬人次,保障運輸起降11.06萬架次,貨郵吞吐量4.62萬噸。共有43家航空公司參與運營,共運營航線225條,通航城市96個(國内城市86個,國際及地區城市10個),直飛城市80個,直飛省會城市29個。

2020年7月30日,呼和浩特新機場建設動員會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舉行,這标志着呼和浩特新機場項目,曆經近8年啟動籌備,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新機場近期規劃用地12.62平方公裡,機場工程總概算核定為231.0982億元。項目資本金占總投資的50%,其中,國家安排中央預算内投資7.6億元、民航發展基金22.3億元。

2014年4月28日,台灣遠東航空公司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台灣遠東航空公司執機的“台中—呼和浩特”航線将于2014年5月28日開通。這将是呼和浩特至台中開通的首條航線。

公共交通

公交

以市區為中心辟有90多條公共汽車線路,通往城區各地。有五千餘輛出租車,遍及城市公共場所及大街小巷,晝夜服務。

軌道交通

根據《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1号線一期工程西起伊利健康谷站,東至壩堰(機場)站,沿新華街東西向敷設,線路長21.719千米,設站20座,設計時速80千米/時,投資170.57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5年~2020年。2号線一期工程自塔利東站至阿爾山路站,沿成吉思汗大街、錫林郭勒南路南北縱向呈L型布設,線路長27.3千米,設站24座,設計時速80千米/時,投資203.04億元。

2015年05月20日,國家發改委批複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5年08月20日,1号線、2号線正式開工建設。呼和浩特地鐵1号線于2019年12月29日開通試運營。2020年10月1日,呼和浩特地鐵2号線開通運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數7.0萬人,同比增長2.9%;在校生人數24.3萬人,增長1.3%;畢業生人數6.4萬人,與上年持平。年末共有普通中學115所,招生人數5.0萬人,增長4.2%;在校生人數14.7萬人,增長3.5%;畢業生人數4.4萬人,下降4.3%。年末共有小學200所,招生人數3.6萬人,增長12.5%;在校生人數18.6萬人,增長2.8%;畢業生人數3.1萬人,增長14.8%。年末共有幼兒園386所,在園幼兒6.9萬人,下降4.2%。

類别

學校列表

主要小學

呼和浩特市南馬路小學

呼和浩特市貝爾路小學

呼和浩特市海西路小學

呼和浩特市滿族小學

呼和浩特市蘇虎街小學

呼和浩特市北垣街小學

呼和浩特市大學路小學

電力小學(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

内蒙古農業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

呼和浩特市恒昌店小學

呼和浩特市石東路小學

主要初中

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

呼和浩特市啟秀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學

呼市五中

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學

内蒙古師範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

呼和浩特市二十六中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學

内蒙古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内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内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

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

普通高等學校

内蒙古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内蒙古工業大學

内蒙古農業大學

内蒙古師範大學

内蒙古醫科大學

内蒙古财經大學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内蒙古大學創業學院

内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民辦)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科研院所

内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

教育單位表

科學技術

全年财政科學技術支出7.2億元,同比增長115.2%,争取國家及自治區支持資金1.5億元,項目470項。年内專利申請量7038件,授權專利3492件。安排重大科技專項經費0.5億元。

文化事業

呼和浩特擁有内蒙古廣播電視台、内蒙古日報、北方新報等綜合性傳媒平台,主要文化場館有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科技館、内蒙古自然博物館、内蒙古圖書館、内蒙古美術館、呼和浩特市規劃展覽館。

截至2020年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5個。全市擁有廣播電視台7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4%,全市有線電視入戶率45.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4%。

體育事業

截至2020年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27個,體育館9個,室内遊泳池(館)33個。

醫療衛生

呼和浩特市1997年開始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全市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40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主要由二級醫院、高校醫院、廠礦醫院轉型而來),社區衛生服務站125個。140個衛生服務機構中,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轉型承辦或延伸舉辦的35個,占25%;街道醫院(鄉鎮衛生院)、醫務所(室)轉型的12個,占9%;防保站承辦的12個,占9%;社會力量舉辦的74個,占53%。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社區居委會82%,服務覆蓋人口達80%以上。

截至2020年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251個,其中醫院106個,醫院擁有病床18537張。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9302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1571人。

社會保障

2020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06元,同比增長7.4%,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182元,增長4.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97元,同比增長6.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118元,增長3.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4元,增長10.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279元,增長5.4%。

2020年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1.7萬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6.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3.4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28.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61.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6.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44.4萬人。

2020年年末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75270戶,受益人數122067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54305.1萬元。其中,城市低保對象9135戶,受益人數13886人,發放低保資金8913.8萬元;農村低保對象66135戶,受益人數108181人,發放低保資金45391.3萬元。

曆史文化

語言

晉語,内蒙古西部區本地,張家口-呼和浩特片方言,回民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的講晉語的大同-包頭片方言。

宗教

呼和浩特有7種宗教:喇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各民族中,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還有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族;信仰天主教的民族主要是漢族;信仰東正教的主要是俄羅斯族;信仰漢傳佛教的主要是漢族;信仰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藏、土、裕固、門巴等民族也有信仰喇嘛教的。著名的喇嘛教寺廟有呼和浩特的在呼和浩特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著名的寺廟有召、席力圖召、觀音廟、太清宮、清真大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

飲食

呼和浩特作為内蒙古的首府,民族特色美食有蒙古奶食品、蒙古奶酒、蒙古手把肉、蒙古面點等,也可以到草原氣息濃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雞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小米等多種谷類、野味。

呼和浩特的飲食文化中也吸收了回族的做法、吃法,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蘭風情街路東有一條回民小吃街,裡面有烤羊肉串、燒麥、羊雜碎等等。

呼和浩特地區的特色飲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腸、肉腸、羊雜碎、稍麥(燒麥)、焙子、莜面、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馓子、牛肉幹等,還有地方特色與傳統風味完美結合的托縣炖魚、和林炖羊肉等也聞名于呼和浩特地區。

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所以也同樣吸收了山西、陝西的一些特色,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饸饹面、剔魚子、煮魚等等。

節慶

内蒙古草原旅遊節是在那達慕大會的基礎上融經貿洽談、物資交流和競技比賽、文娛活動于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有摩托車隊、駱駝隊、馬術隊、武術隊、安代舞、摔跤等表演節目,除了這些還有敖包祭祀,成吉思汗陵祭祀等蒙古傳統祭祀活動。

内蒙古烏蘭牧騎藝術節每兩年在呼和浩特市舉辦一次,有時與内蒙草原旅遊節、内蒙那達慕大會(蒙古遊戲節)同時舉行,是内蒙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

昭君文化節源于民間的昭君廟會,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創意始于1998年。昭君文化節的舉辦已成為樹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進了與國内外的交流與合作。

風景名勝

呼和浩特市擁有為數衆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迹,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旅遊集散中心之一。有戰國趙、秦漢、明朝的古長城;有北魏盛樂古城遺址;有見證胡漢和親、被譽為民族團結象征金字塔的昭君博物院;有黃教寺廟大召。有清朝管轄漠南、漠北等地的将軍衙署;有現存中國和世界唯一的蒙古文标注的天文石刻圖的金鋼座舍利寶塔;有遼代萬部華嚴經塔(白塔);有清康熙帝六女兒和碩恪靖公主府;有号稱“召城瑰寶”的席力圖召。境内還有哈達門高原牧場、神泉生态旅遊風景區、“塞外西湖”哈素海。

呼和浩特市2016年全年共接待遊客3458萬人次,同比增長13%;實現旅遊總收入617億元,同比增長21%。

簡介

圖片

内蒙古博物館

内蒙古博物館位于呼和浩特市區中心,是自治區一級的綜合性博物館。内蒙古博物館大樓,既富民族特色,又具現代意識。2007年,為慶祝内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贈送給内蒙古自治區的民族團結大鼎收藏于此,并收藏建館時内蒙古、山西等地博物館捐贈的藏品若幹。

呼和浩特博物館一館

呼和浩特博物館(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一環海拉爾大街公主府公園周圍。府第共5進,有過廳、大廳和内院,門前立照壁,東部有假山、池沼。據抄本《公主府志》載,府中先後居住順治第四女靜宜公主、多爾衮的曾外孫女和碩格格、康熙第六女夠恪靖公主。國家級文物單位,呼和浩特市博物館所在地,周圍有公主府公園、滿族風情園,以及傅作義将軍所制烈士紀念碑等,免費開放。

呼和浩特博物館

二館

首府地标性建築原内蒙古博物館現更名為呼和浩特博物館。該博物館曆經一年多的裝修加固改造。

盛樂博物館

盛樂博物館緊鄰209國道,位于盛樂經濟園區西側,是全國唯一的以展示鮮卑文化為主的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558平方米,總投資1300萬元。同時也是一座曆史文化旅遊兼古文物收藏的精品工程。該館将人和物按1:1.5的比例進行複原是遊客身臨其境感受到曆史變遷。

五塔寺

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後院。始建于清雍正五年。金剛座舍利寶塔是一個在金剛寶座上建有5個玲珑舍利小塔的建築,人們通稱為五塔。塔身高16.5米,為金剛寶座式,由塔基、金剛座、塔頂三部分組成。

大召寺

大召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内,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

萬部華嚴經塔

萬部華嚴經塔因塔身通體潔白又稱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郊18千米的白塔村,據傳為遼聖宗時所建。該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高約45米,雄偉壯觀,塔内有旋轉式樓梯,還有多層交錯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頂可遠眺山川景色。

烏素圖召

烏素圖召位于呼和浩特市區西北12千米大青山南麓。“烏素圖”為蒙語,意為“有水的地方”。烏素圖召主要由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廣壽寺和羅漢寺5個毗鄰的寺院組成。烏素圖為其總稱。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市區舊城北門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當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遷到呼和浩特,在以後的年代裡,他們漸漸在這裡站穩了腳跟,并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該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的格局表現出對聖地麥加的尊崇。

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位于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境内大青山深處,東距呼和浩特市40千米。始建于明朝天啟七年,清順治十五年在洞前建寺,乾隆四十八年給喇嘛洞賜名“廣化寺”(意為教化一切)。寺前設有石階124級,順勢而下直抵前寺,在佛寺(銀洞)兩側的懸崖峭壁上,列滿了大大小小的岩刻畫,面積達100多平方米。是呼和浩特地區最精美的岩刻之一。

席力圖召

席力圖召是呼和浩特市規模最大的寺廟,位于舊城東興旺巷,距離大召僅為100米。該處原是一座小廟,後經清代的重修與擴建。1986年,席力圖召被定為内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漢墓位于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境内渾河北岸。漢墓是一座磚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繪滿了精心設計的壁畫,内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職、車馬出行、生産勞動、城垣府舍、曆史故事等,共約50多組,形象的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是極為罕見的漢墓壁畫。

寶爾汗佛塔

寶爾汗佛塔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園内,被譽為亞洲第一大佛塔。寶爾汗佛塔于2006年5月26日開工建設,佛塔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塔高81.6米,是呼和浩特市觀音廟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墓呈覆鬥形高33米,占地二十餘畝。傳說,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時,附近草木枯黃,唯獨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稱之為“青冢”。詩人陳運和在此“久聞草木凋零數塞外近感秋涼霜冷襲情懷”、“大黑河畔不愧有懷念王昭君的詩之平台”。

綏遠城将軍衙署

綏遠城将軍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樓西側。清雍正年間,清朝為鞏固西北邊防,在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千米處另築新城1座,駐屯滿洲八旗官兵。

青城公園

青城公園位于呼和浩特市區中部,園内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包鋼開爐紀念鋼錠等。據《歸綏縣志》記載,現青城公園前身為龍泉公園,建于1931年,占地面積1.33公頃,此處原有一座山崗名為“卧龍崗”。

哈素海國家公園

哈素海國家公園,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千米,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稱。

伊斯蘭風情街

伊斯蘭風情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南起舊城北門、東至中山路西端、北接新華大街,全長1150米,是縱貫呼和浩特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街道兩側以疊澀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磚裝飾出來的高樓氣勢宏偉,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門窗、渾厚飽滿的綠色或黃色的球形殿頂、高聳的柱式塔樓,以沙漠黃為主而綠白相間的色調。

蒙古風情園

蒙古風情園是内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建設工程。蒙古風情園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遊景區,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8千米處(昭君墓北側),園區占地1萬畝。

大青山野生動物園

2006年10月1日開園的大青山野生動物園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占地826公頃,計劃總投資約6億元。2010年以來,黑豹、金錢豹、羊駝、原駝和藏酋猴。在原有引進12大類94個品種2000餘頭(隻)動物的基礎上,2010年大青山野生動物園再次引進了2頭黑豹、1頭金錢豹、1隻羊駝、1隻原駝和31隻藏酋猴。

蒼翠滿山,自然和諧是大青山野生動物園最吸人向往之處。園内建有人與自然景區、狂野之旅景區、青蔥雨晨景區等共62個景點。

呼和浩特風景名勝

著名人物

古代

宇文泰,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西魏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和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

宇文邕,北周武帝,代北武川人。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祖籍武川。

宇文述,代北武川人,隋朝名将,隋末軍閥宇文化及之父。

宇文化及,代北武川人,隋末發動兵變,弑殺隋炀帝。

完顔陳和尚,豐州人,金末名将,與蒙古軍大戰于三峰山。

近現代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企業家。

烏蘭夫,國家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将。

旭日幹,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教授,内蒙古大學前校長,被世界譽為試管山羊之父。

小鹿姐姐,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主持人。

康洪雷,著名導演,1962年11月6日出生,1979年就讀内蒙古藝術學校話劇表演專業,1982年分配至内蒙古話劇團當演員,1989年調至内蒙古電視台電視劇制作中心任導演。獨立執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青衣》、《有淚盡情流》、《民工》、《士兵突擊》。

零點樂隊,中國搖滾樂隊之一,成立于1989年成立,代表作品有《别誤會》、《相信自己》、《永恒的起點》、《每一夜每一天》、《00:00:00》、《沒有什麼不可以》、《越來越》等。

韓磊,中國大陸歌手,1968年2月23日生,中共黨員,蒙古族,現任内蒙古青聯名譽主席。

韋唯,1963年9月28日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流行歌手、作曲人和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活躍于演藝界和歌壇。個人代表作《愛的奉獻》《亞洲雄風》等。

徐璐,1994年12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國内地影視女演員。個人代表作《閃光少女》《海上牧雲記》《良辰美景好時光》《月歌行》《風聲》等。

詠梅,1970年2月14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著名演員,2017年主演王小帥電影《地久天長》。憑借對角色的出色演繹,獲得2019年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熊獎,成為中國内地首位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同年收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并憑借此片入圍英國最具權威報刊“衛報”2019年度十佳女演員。代表作:電影《手機》《海洋天堂》《唐山大地震》《青春派》《刺客聶隐娘》《地久天長》等;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中國式離婚》《孝子》《懸崖》《亂世書香》《小歡喜》等。

三寶,1968年6月5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先後與張藝謀、馮小剛等導演合作,為40多部影視劇配樂,并創作了《不見不散》等一系列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曲。

榮譽稱号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乳都

中國旅遊競争力百強城市

全球經濟增長20強城市

最具投資價值的中國新能源城市

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十城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中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

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

2013年-2014年全國十大幸福城市

2011中國十大美麗城市

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十大城市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61名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26

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53

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中國城市綠色競争力排名第22

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第41

“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

“2020中國避暑名城榜”第28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2月,入選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旗縣、市區)名單。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

-

呼和浩特獲得榮譽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