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

呂蒙正

北宋初年宰相
呂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字聖功,北宋初年宰相。太平興國二年(977)進士第一。通判升州。遷著作郎、直史館。五年,知制诰,擢翰林學士。八年,參知政事。端拱元年(988),拜中書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淳化二年(991)罷為吏部尚書。四年,複相。主張内修政事,結好鄰邦,弭兵省财。至道元年(995),出判河南府。真宗鹹平四年(1001),三入相。六年罷相。後以疾歸洛陽。有重望,直言敢谏。善知人,識富弼于髫齡,薦侄夷簡于真宗,後俱成名相。[1]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終年六十八,追贈中書令,谥号文穆。
    本名:呂蒙正 字:聖功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南洛陽 主要成就:狀元奪魁 職業:官員 職位:宰相、太子太師 封爵:許國公 谥号:文穆 追贈:中書令

人物生平

呂蒙正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他青年時中了狀元,入官場後三次拜相,其名作《破窯賦》激勵了很多寒門學子。正如呂蒙正《破窯賦》中的第一句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呂蒙正自小過的就是貧窮的生活,其實他的家庭不算窮,他的父親呂龜圖,曾任後周起居郎,母親劉氏出身于萊州的名門望族。

狀元奪魁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呂蒙正被錄取為進士第一名,任命為将作監丞、升州通判。向皇帝辭行時,皇帝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處理的,允許騎驿馬前來上告,賜給他錢二十萬。待調回到京師,遇上宋太宗親征太原,召他到行宮晉見,任為著作郎、直史館,加任左拾遺。

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親自任命他為左補阙、知制诰。

當初,其父呂龜圖内眷很多,與嫡妻劉氏不和,把劉氏及呂蒙正一并趕出,呂蒙正母子非常窮困窘迫,劉氏發誓不再嫁人。呂蒙正做官後,迎接父母親同住,父母親住在一個屋子裡但不同房間,呂蒙正對他們奉侍得非常周到。呂龜圖不久死去,朝廷诏令起複呂蒙正。不久,升為都官郎中,入朝任翰林學士,擢升為左谏議大夫、參知政事,賜給他麗景門的住宅一棟。

幾度拜相

李昉被罷免宰相後,呂蒙正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呂蒙正為人厚道寬容,有很高名望,以堅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來講話,每次讨論時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堅持反對意見,皇帝贊許他能無所隐瞞。趙普是開國元老,呂蒙正是後來提升的官員,曆任各種官職十二年,于是同任宰相,趙普很贊許他。不久,遭母喪,守喪未滿三年,被重新起用。

先前,盧多遜任宰相時,他的兒子剛出仕就授官水部員外郎,後來就被當作常例。就此,呂蒙正上奏說:“臣出身進士及第,出仕時隻授為九品京官。況且天下有才能的人,終身隐居于山林,沒有得到朝廷絲毫俸祿的人多得很。現在,臣兒子剛成年,獲此寵任,恐怕遭到上天譴責,請求以臣剛出仕時的官職補任他。”從此宰相的兒子隻授給九品京官,成為法定制度。

淳化年間,左正言宋沆上奏疏違逆皇上旨意,宋沆是呂蒙正妻子的族人,因此而罷免呂蒙正吏部尚書一職,又任用李昉為宰相。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李昉被罷免宰相,呂蒙正又以本官任宰相。與宋太宗奏對時,談到征伐之事,宋太宗說:“朕近來的征讨,是為百姓剪除兇暴,如果好功黩武,那麼天下百姓都滅盡了啊。”

呂蒙正回答說:“隋、唐數十年中,四次征讨遼碣,百姓疲乏不堪。隋炀帝全軍覆沒,唐太宗運去土木攻城,這樣都最終沒有成功,況且治理國家的重點,在于國内勤修政事,那麼遠方之人必來歸服,自然會得到安甯。”宋太宗同意他的意見。

至道初年(公元995年),诏令呂蒙正以右仆射身份出任河南府通判兼西京留守。呂蒙正到洛陽後,常常招引親戚故交歡宴,政事主張寬靜,委任僚屬,政事自己隻總體裁決而已。

宋真宗即位,進遷呂蒙正為左仆射。遇到朝廷營建奉熙陵,呂蒙正追憶感戴先朝所給予的優厚的恩遇,貢獻家财三百多萬作為營建經費的補充。宋太宗下葬那天,呂蒙正伏地哭泣極盡悲哀,人們認為合大臣之禮。

鹹平四年(公元1001年),朝廷诏令呂蒙正以本官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本朝以來三次任為宰相的,隻有趙普和呂蒙正兩人。郊祀禮後,加封為司空兼門下侍郎。鹹平六年(公元1003年),授給他太子太師一職,封為萊國公,改封徐國公,又封為許國公。

辭官歸隐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春天,呂蒙正上表請求辭官回洛陽。到朝廷告辭那天,坐轎到東園門,命令他的兒子扶着他到宮殿,對宋真宗說:“對遠方的人要和平共處,停止戰争節省财用,是古往今來的治國上策,希望陛下經常替百姓着想。”宋真宗贊許并采納他的意見,于是升任他的兒子呂從簡為太子冼馬,呂知簡為奉禮郎。

呂蒙正在洛陽,有園亭花木,每天與親戚朋友宴會,子孫環列,經常向他敬酒祝壽,怡然自得。大中祥符以後,宋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祀祠後土,經過洛陽,兩次到他家,賞賜給他很多财物。宋真宗對呂蒙正說:“卿的幾個兒子誰可以重用?”呂蒙正回答說:“我的幾個兒子都不足任用。臣有個侄兒叫呂夷簡,現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呂夷簡從此被宋真宗垂注。

許國公的封命剛下來,呂蒙正就逝世了,終年六十八歲。追贈中書令,賜谥号為文穆。

主要影響

宋太宗時期,有人上奏說在汴河從事水運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自将官貨運到其他地方去賣,衆人都很不滿。聽罷,太宗說:“完全根除恐怕太難了。此事,不要太認真,隻将那些首惡分子懲辦了即可。隻要不妨礙正常公務,不必過分追究了。總之,這也是為了确保官貨的暢行無阻呀!”

  宰相呂蒙正也贊同道:“水若過清則魚不留,人若過嚴則人心背。君子都看不慣小人的所作所為,但若過于苛求,恐有亂生。不若忍之,使之自醒。這樣才能有利于朝政。從前,漢朝的曹參就認為在善惡的量刑上應該要寬嚴适度。謹慎從事,必然能使惡人無所遁形。所以,聖上所言極是,小事上切不可太苛刻。”

  呂蒙正素以不與人計較而出名。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面指着他對别人說:“這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聽見,大步走了過去。

  其他官員為他深感不平,準備将此人查問出來,呂蒙正知道後,急忙阻止了他們。

  散朝後,那些官員還是憤憤不平。呂蒙正卻對他們說:“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一輩子都得耿耿于懷,多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再去查問了。再說,這對我并沒有什麼損失呀。”人們都佩服他氣量大。

  哲理點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謙虛待人,大度容人不僅可以赢得人們的尊敬,還可以化解仇恨和怨氣,使我們活得更坦然。

轶事典故

宰相肚量

呂蒙正剛被任命為副宰相,第一天入朝走馬上任,意氣風發地邁着方步走在大殿上,突然聽到有人說:“這小子也當上了參知政事呀?”面對這盆當頭冷水,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了。

但是,與呂蒙正要好的同事很不滿,要追查此人是誰。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追查。下朝以後,呂蒙正的有些同事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逮住那人。呂蒙正則說:“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會終身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為好。”

知人善用

有一次,宋太宗問呂蒙正誰出使遼國合适,呂蒙正推薦了一陳姓官員,宋太宗覺得不合适,就沒有同意。第二天,宋太宗問起人選的事,呂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再次否決了。

當第三次問及時,他仍以此人呈上,氣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書扔到地上,十分不高興:“卿為什麼這麼固執呢?”呂蒙正說:“臣不是固執,而是陛下不能體察諒解啊。”再次說:“這個人可以任用,其他的人趕不上他。

臣不願用阿谀獻媚盲目聽從皇上的意見,以緻耽誤國事。”同僚們屏氣不敢言。皇上退朝後對身邊的人說:“呂蒙正的氣量是我不如的啊。”此外,呂蒙正還向朝廷推薦了經常說他壞話的老同學溫仲舒等。

又有個叫富言的人,是呂蒙正的賓客。一天告訴呂蒙正說:“我的兒子十幾歲,想讓他入書院,事奉廷評、太祝。”呂蒙正答應了他。見面後,驚歎說:“這個兒子将來名位與我相似,而功勳事業遠遠超過我。”令他與自己的幾個兒子同學,供給很優厚。富言的兒子就是富弼。後來富弼兩次任宰相,也是以司徒退休。呂蒙正善于識人才就是這樣。

敢說真話

有一年正月十五,宋太宗大宴群臣。喝到高興處,宋太宗開始自誇:“五代的時候,生靈凋喪,周太祖從邺南歸,官吏和百姓都遭到搶掠,下則有火災,上則彗星出現,觀者驚恐畏懼,當時認為天下再也沒有太平日子了。朕親自總攬政事,萬事大緻得到治理,每當想到上天的賞賜,導緻這樣繁榮昌盛,就知道國家的治理與混亂在乎人為。”

在座的大臣紛紛鼓掌表示贊同之際,隻見呂蒙正起身,離開座位走到太宗面前說:“皇帝所在之處,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經看到城外不出數裡之地,饑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裡這個樣子。希望陛下從近處看到遠處,才是百姓的幸福啊。”宋太宗聽了這話,大為掃興。

五鳳齊飛

宋太宗時,賈黃中、宋白、李至、呂蒙正、蘇易簡,同時拜翰林學士。扈蒙雲:“五鳳齊飛入翰林。”

無受賄賂

朝臣中有位收藏有古鏡的人,自稱此鏡能照出二百裡範圍的景色,想獻給呂蒙正以求任用。呂蒙正笑說:“我的面部不過碟子那麼大,哪裡用得上照二百裡的鏡子呢?”聽說的人都歎服。還有人給呂蒙正送古硯,說此硯一呵即潤,用不着注水。呂蒙正凝視古硯,笑笑說,即使一天呵出一擔水,也隻值十文錢而已。

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傳第二十四》

藝術形象

1994年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蒙正氣度》:俞洛生飾演呂蒙正。

墓地碑文

呂蒙正是北宋時期的名臣,其墓葬在尉氏縣朱曲鄉北二裡小寨村内,海拔83.6米。冢高約20米,直徑是66米,現保存完好。據《洧川縣志》載:“呂蒙正,字呈功,河南洛陽人。祖夢奇戶部侍郎,父龜圖起居郎,惡蒙正而逐之。

呂蒙正流寓于洧,在此苦讀。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以狀元第,授臨丞,宋太宗、宋真宗時以敢言著稱,任三任宰相。卒,谥文穆,葬于洧川,建有祠堂,春秋緻祭。”墓周有小寨,牆高三丈(小寨村名由此而來),每逢春秋,鄉人谒陵,登高遠眺,空曠無際,爽氣宜人,故有“呂祠爽秋”之譽,列入洧州八景之一。

在呂蒙正墓南約一裡許的地方,立有“呂蒙正養晦處”石碑一通,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立,1930年重立。另據記載,洛陽縣金石鄉奉先裡也有呂蒙正墓并有富弼所撰神道碑。舊志鄭北四十裡有呂蒙正墓。洧川在新鄭北,是否指此墓,有待今後進一步考證查實。

人際關系

祖父:呂夢奇,山東萊州城北軍寨址村人,曾任戶部侍郎。

父親:呂龜圖,後周起居郎;

母親:劉氏,出自萊州名門望族,生性剛烈。

叔叔:呂龜祥,殿中丞、知壽州。長子呂蒙亨,曆任下蔡縣、武平縣主簿。至道初年,州縣官考核,呂蒙亨作答,文學和政事俱優,命為光祿寺丞,轉大理寺丞。次子呂蒙巽,虞部員外郎;呂蒙周,淳化進士及第。呂蒙亨有子呂夷簡,官至宰相。次子呂宗簡,進士及第。

弟弟:呂蒙休,鹹平年間進士,官至殿中丞。

兒子:呂從簡,國子博士;呂惟簡,太子中舍;呂承簡,司門員外郎;呂行簡,比部員外郎;呂務簡,國子博士;呂居簡,殿中丞;呂知簡,太子右贊善大夫。

女兒:呂氏

外孫女:崔氏,封永嘉郡君。

外孫女婿:包繶,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早逝。

呂蒙正的後輩多有名人,如侄子呂夷簡,侄孫呂公著,官至宰相。八世孫呂祖謙、呂祖儉,都是南宋著名大儒。

曆史評價

宋太宗:呂蒙正氣量,我不如也。

脫脫《宋史》:呂蒙正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未允者,必固稱不可,上嘉其無隐。趙普開國元老,蒙正後進,曆官一紀,遂同相位,普甚推許之。

又論:《詩》雲:‘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為阿衡,實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則有是臣,有是臣則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勵精庶政,注意輔相,以昉舊德,亟加進用,繼擢蒙正、齊賢,叠居相位;複進黃中,俾參大政。而四臣者将順德美,修明庶政,以緻承平之治,可謂君臣各盡其道者矣。

君子謂李昉為多遜所毀而不校,蒙正為張紳所污而不辨,齊賢為同列所累而不言,黃中多所薦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難也。而況四臣者皆賢宰輔,又能進退有禮,皆以善終,非盛德君子,其孰能與于斯?

陳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聖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嶽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範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大之器。

上一篇:陳金飛

下一篇:顧憲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