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同舟

吳越同舟

團結互助
吳越同舟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後因以“吳越同舟”比喻雖有舊怨,但當同遭危難,利害一緻之時,也須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吳越同舟 拼音:wúyuètóngzhōu 出處:《孫子·九地》 釋義: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近義詞:同舟共濟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反義詞:勾心鬥角

出處

《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相關典故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經常交戰。一天,在吳越交界處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幾個吳人和越人,雙方誰也不搭理誰,氣氛顯得十分沉悶。船離北岸後,一直向南岸駛去。剛到江心,突然天色驟變,刮起狂風來。刹時間滿天烏雲,暴雨傾盆而下,洶湧的巨浪一個接着一個向渡船撲來。兩個吳國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來,越國有個老太一個踉跄,跌倒在船艙裡。掌舵的老艄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聲招呼大家快進船艙。另外兩個年輕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繩索,想把篷帆解下來。但是由于船身在風浪中劇烈颠簸,他們一時解不開。這時不趕快解開絹索,把帆降下來,船就有翻掉的可能,形勢非常危急。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年輕的乘客不管是吳人還是越人,都争先恐後地沖向桅杆,頂着狂風惡浪,一起去解繩索。他們的行動,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麼好。不一會,渡船上的篷帆終于降了下來,颠簸着的船得到了一些穩定。老艘公望着風雨同舟、共度危難的人們,感慨地說:“吳越兩國如果能永遠和睦相處,該有多好啊!”

另一種說法:比喻有恩怨的勢力為了某種利益而同心協力。在患難過後往往會像從前一樣刀劍相向。

相關觀點

随着“政府采購時代”步伐的加快,作為政府采購重要當事人之一的供應商,在面對急速膨脹的政府采購規模,競争也日趨白熱化,往往為了一個标,彼此之間拼得魚死網破。然而,筆者日前在南方某縣走訪政府采購時,卻欣然聽聞了一件新鮮事。

該縣公安局委托采購中心競争性談判采購20台電腦,受邀的三家供應商齊聚招标大廳。本以為又是一場硝煙味濃的“戰争”,三家供應商必定展開捉對厮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三家供應商按照流程規則各自進行陳述,首先陳述的B公司對自己産品優勢進行了闡述,但是在談及産品售後服務時,該公司代表坦誠,由于公司服務鍊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售後服務的及時性可能不及A公司和C公司,而A公司和C公司也在各自的陳述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分别對對手進行了褒揚。招标會後,三家公司代表還進行了充分溝通,決定建立“互訪”制度,定期觀摩考察,取長補短,把産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共同緻力于該縣政府采購市場的建立與完善。

一場血腥味濃的招标會變成了氣氛融洽的商家聯誼會,這在政府采購領域實屬少見。筆者在感歎三個商家的胸襟與氣度時,不禁想到了我國古代“吳越同舟”的典故。

是什麼力量使得三家供應商如此和諧呢?筆者認為,是日趨增長的政府采購規模及其可觀的利潤。衆所周知,政府采購在我國從試點到全面推進不足十年時間,時間雖短,但是發展速度極快。政府采購規模年年攀升,從2001年的653億元到2004年2200億元,預計今年将達到2500億元,其增速令人咋舌。按照國際慣例,政府采購量一般占到本國當年度GDP的10%—15%,如此推算,我國政府采購規模每年應該在1萬億元左右,可見,我國政府采購規模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間。 龐大的采購規模,自然為供應商帶來了發展機遇。面對這塊誘人的大蛋糕,引得無數供應商紛紛投入到政府采購市場的争奪中來。産品隻問實力,不問來路。一個标的,無論大小,多個供應商拿出看家本領展開殊死搏鬥。有的憑實力說話,靠優良的産品性能和良好的服務水平勝出,而有的供應商則是靠關系、耍手段混迹于中标行列,嚴重幹擾了政府采購秩序。在此背景下,醞釀已久的《政府采購法》應運而生。

上一篇:尹衍梁

下一篇:卵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