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

司馬徽

中國東漢末年隐士
司馬徽(173—208年),字德操,颍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隐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後不久就病死了[1]
    本名:司馬徽 别名:水鏡先生 字:德操 号: 所處時代:東漢 民族族群: 出生地:颍川陽翟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等人 中文名:司馬徽 籍貫:東漢 性别: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職業:隐士

人物簡介

漢靈帝末年,群雄割據,有經邦濟世之才的司馬徽不願施展才能為時所用,他緘默固守,甘願陷居陽翟故裡,躬耕度日。名士龐德公送号“水鏡先生”。由于他從來不說别人的短處,别人跟他說話,不管好事壞事,通通說好。李瀚《蒙求》詩曰:“司馬稱好。”所以後人又稱他為“好好先生”。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生湮沒不彰。徽平時從不讨論别人,如有人向他求問,他也不品評高下,總是說好、好、好。當時,徽與襄陽名士龐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龐統,字士元,少年純樸誠懇,無人知道他是奇才,唯德公甚為器重。龐統年十八歲時,以德公之名前往颍川拜見徽,二人交往,十分投機。最後,徽盛贊:“你真是個有才德的人,應當稱作“江南第一名士”。這之後龐統的聲名大顯于世。由此可見,徽确有知人之明。

轶事典故

司馬稱好n

司馬徽從不說别人的短處,與人說話時,從來不問别人的好惡,都說好話。鄉中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次,有人告訴司馬徽自己兒子的死訊,司馬徽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知道後便責備他:“人們認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訴您。您為什麼忽然聽說他人的兒子死了,而對他人說好呢!”司馬徽回答說:“您的話也很好。”因此在明代時,司馬徽被人們稱為“好好先生”,成語“好好先生”由來于此。後世将“好好先生”一詞多用于指代不堅持原則的人與對誰也不敢或不願得罪的人

推豬與人

曾有人丢失了一頭豬,并說司馬徽家的豬正是他丢失的那一頭。司馬徽便把那豬讓給了這人。過了幾天,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丢失的那頭豬,急忙将司馬徽的豬送還,并磕頭自責。司馬徽不但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了回來。

園中耕種

有一次,劉表的兒子劉琮去見司馬徽,劉琮讓随從問司馬徽是否在家。司馬徽正在家中耕作,并回答說:“我就是”。但是從人不相信,并對他大罵:“你個種地的奴仆也敢自稱是司馬徽。”于是,司馬徽隻好回到家,梳好頭,帶好頭巾,穿好上衣後再來見劉琮。随從看見司馬徽還是原來的老翁,驚恐地告訴劉琮。劉琮起身向司馬徽叩頭,并向司馬徽道歉。司馬徽對劉琮說:“您不必這樣,我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耕作,唯有您了解我。”

臨蠶借簇

有一次,有人養的蠶該結繭了,無處上蔟,就來向司馬徽家借簇箔。司馬徽就把自己家用的蔟箔借給了他。有人對他說:“凡借給他人東西時,都是别人急需而自己閑置的情況;而如今他和我都迫切需要簇箔,為何給予别人呢?”司馬徽回答說:“有别人不曾求自己,求人我如果不給他他将會感到很羞愧。哪裡有因為财物而讓人羞愧的道理呢?

後世紀念

司馬徽墓

司馬徽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褚河鄉餘王村潘莊的東側。司馬徽墓墓冢巍然屹立。20世紀初期,司馬徽墓前的祠堂、墓碑等皆被毀壞,僅剩背陰寺和洞林寺。“文革”時期,這兩座小寺也沒能幸免。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漢司馬徽先生之墓”八個大字,為後人所立。“文革”中此碑曾遺失,現已找到,存放在潘莊。

水鏡莊

水鏡莊位于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城南。東漢後期,颍川戰亂頻繁。司馬徽為避戰禍,輾轉客居荊州劉表治下的襄陽城。南漳水鏡莊的有關記載最早見于乾隆《襄陽府志》。據該書卷四“山川”南漳“玉溪山”條記載,玉溪山“山峰高聳挺秀,山下有溪,水聲淙淙如玉佩。”“有石室曰白馬洞,為漢水鏡先生栖隐處。”抗日戰争時,水鏡莊建築物大部分被破壞,僅剩殘祠。1954年,縣政府曾撥款維修。“文革”中,“水鏡祠”和司馬紀事碑被拆毀。1981年複修水鏡祠,1985年複修薦賢堂,再現清代水鏡莊風貌,并且成為襄陽境内遺留唯一紀念司馬徽的古代建築。如今的水鏡莊風景宜人,遊客如織,成為人們憑吊前賢、感受三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景點。

人物鑒賞

舉薦名士

劉備落難路經水鏡莊,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說:“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想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司馬徽自稱是山野閑人,不堪世用,謝絕邀請,後司馬徽推薦徐庶去找劉備,劉備知徐庶乃一奇才,認其為軍師,後又經徐庶推薦,劉備方知卧龍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水鏡莊的舊址位于現在湖北省南漳縣的玉溪山麓。内有清代乾隆初年立的石碑一通,上刻“漢水鏡先生栖隐處”八個大字。

荊襄人才

三國荊襄高才:在三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各政治集團中,荊襄高才有很大影響力。荊州在東漢末年戰亂時期是學術中心,這裡相對安甯的環境為培養傑出人才提供了條件。最有名的學術領袖是龐德公、司馬徽、宋仲子等人,龐德公是當地士族領袖,司馬徽是颍川人,視德公為兄長,被德公稱為水鏡先生,兩人親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司馬徽與宋仲子的學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龐德公讓從子龐統去見教司馬徽,龐統被徽贊譽為南州冠冕,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姐姐,諸葛亮每次見龐德公都參拜,龐德公稱諸葛亮為卧龍,龐統為鳳雛。這兩個晚輩學生被司馬徽推薦給了劉備,司馬徽其他的學生在《三國志》中,比較有名的諸葛亮與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共遊學,亮隻學大略,志向高遠。司馬徽也贊賞他的才略,把他與龐統并列看待。龐德公子龐山民與徐庶、石韬、孟建等都入魏,龐山民任黃門吏部郎,徐庶禦史中丞、石韬典農校尉、孟建征東将軍。諸葛亮追随劉備,龐統首先擔任了周瑜的功曹,後來追随劉備戰死,是入蜀的主要謀士。在蜀國的司馬徽學生中,向朗品德最高。《襄陽記》載:朗師事司馬德操,與徐元直、韓德高、龐士元親善,他主張和為貴,在蜀國任特進、左将軍等職,諸葛亮南征時,他留守主政。諸葛亮北伐時任長史,受馬谡牽連免職。延熙十年去世,他是深受蜀國上下尊敬的長者,逝後十五年蜀國滅亡。在封建社會不同的政治集團的對抗中,形勢錯綜複雜,沒有所謂單一集團能強盛,隻有兼容、聯合衆多力量才能統一,傑出的政治家都深谙此道。曹操招攬人才,以改朝換代為目的,荊襄的高才在曹魏政權地位一般,司馬徽的學生隻有劉廙職位最高。孫權政權中,荊襄的高才隻有諸葛瑾、宋仲子的學生潘濬等。在曹魏政權中的司馬懿雖然師從胡昭,但是也敬重荊襄高才,現存史料中,司馬懿是曹魏集團中最重視荊襄地區的,與曾在這裡避難僑居士大夫杜畿、司馬芝、杜襲等共事。他為曹操父子出謀劃策主要涉及的也是荊襄地區事務,而且長期駐守南陽宛城,控制荊襄。在他與諸葛亮對陣時,兩人也書信往來,也聯系孟建等,司馬懿與黃權關系密切,黃權率龐統兄弟龐林降魏。司馬懿的祖父擔任過颍川太守,與颍川的司馬徽同姓,司馬懿對司馬徽的學生們和荊襄高才們是親近的。這也是他與諸葛亮交戰依然下書的原因。在蜀地司馬徽的學生還有李仁、尹默等,尹默擔任了諸葛亮的軍謀祭酒,太中大夫等職。

上一篇:張發奎

下一篇:貝露_貝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